提高歷史復習課堂教學質量初探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長期以來,歷史復習課堂教學的最大通病是教師講的時間太長,學生活動的時間太短。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教師講的時效,把學生自學、思維、訓練的時間讓出來,優化課堂時間結構,提高復習教學質量。
      一、省出教師講解時間,提高效率。
  沒有教師的解惑釋疑,歷史復習課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但是,教師的講解必須以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依據,以科學而藝術的教學方法為手段。現就歷史復習課堂教學講什么和講多長時間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1.關于“講什么”。我們認為主要應講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 )講歷史知識結構。歷史知識結構是歷史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結合方式,是歷史學科教育內容的基礎。只有掌握了歷史知識結構才算真正掌握了歷史學科知識及其體系,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才有了物質的基礎和依托。例如:在復習世界近代史時首先給學生講總體知識結構及線索:世界近代史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它始于1640 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止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該時期共有三條線索,即資本主義發展史、國際工運和社會主義運動史以及民族解放運動史;另有四對矛盾,即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和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實踐證明,學好知識結構是學生深刻領會教材內容、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提高各種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徑。
  (2)講歷史階段性特征。只要將事件與時代結合起來認識, 就能準確地確定階段性特征。如復習中國古代史“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單元時,可以給學生概括出這一歷史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①政治上,是封建國家的分裂時期,但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的因素。②經濟上,江南得到進一步發展,經濟重心開始南移。③民族關系上,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時期,但民族矛盾、民族斗爭也很尖銳、復雜。
  (3)講重點難點。高三歷史復習教學重要的是講高考的重點。 概括地說,高考的重點就是高校新生從事專業學習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結構、基本的理論觀點以及同高校專業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歷史知識。這些內容往往是中學教學的難點部分。如中國古代史“秦漢”這一單元的復習重點是:①秦的統一及正反兩方面的統治(鞏固統一的措施、暴政);②西漢休養生息政策、王國問題的解決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③東漢“光武中興”;④秦漢時期邊地的征服與開發。復習難點是:秦漢集權政治的演變,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和作用等。
  (4)講“學法”。教師不僅要研究自己怎樣教, 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學生怎樣學。例如,復習“秦漢”史這一單元時,教師指導學生注意:①秦皇、漢武兩個杰出人物的相似與相反之處,把握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②秦亡、漢興的經驗教訓總結;③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建立,漢加強,東漢后期的嚴重削弱;④儒、法、道各家理論在秦漢時期的應用;⑤民族關系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⑥秦漢文化產生的條件及影響。
  2.關于“講多長時間”。它取決于教師是否已把問題講清楚,學生是否已經聽明白。若用3分鐘就能講清楚的問題,你卻講了4分鐘以上,那就應該視為“滿堂講”。反之若講的時間不到3分鐘, 且沒有把問題講清楚,學生聽不明白,那也不能算效率高。一般說來,一節課前15分鐘,學生的腦力處于最佳狀態,是教師講解的最佳時間。 第15 分鐘至25分鐘這段時間是學生課堂疲勞的低谷期。為加快課堂節奏的需要,也可在學生“疲勞低谷期”內讓學生自學和訓練,以形成自學和訓練的“小高潮”,使學生既可以在精神上獲得放松,又可促進復習教學內容的順利吸收。
      二、留出學生自學時間,突出主體。
  歷史復習課必須讓自學環節自然地融匯于復習教學之中,每一節課都應有自學環節。學生只有通過自學,才能培養出自學能力。教師備課時要設計出自學時間,上課要把自學時間落到實處。自學不可以沒有,但也不能過度,更不能無指導,無提示,無具體要求,無檢查,無反饋,由學生一看到底。所以,教師備課時除了設計出自學時間外,更重要的是要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如,在復習“帝國主義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單元時,可以設計以下一些問題,指導學生自學:(1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基本含義是什么?(2 )這種體系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形成的?(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怎樣構成的? 它的實質是什么?(4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對以后的世界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5)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解體有哪些原因?
  歷史復習課堂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宗旨。學生獲得的知識,既從聽講而來,更從自學而來。對他終身受用的東西首先是自學能力,然后才是聽課能力。
      三、空出學生思維時間,開發智力。
  在教學思維活動中,書本思維是客體,學生思維是主體,教師思維是二者的橋梁。但我們常常有意無意地抽掉了“學生思維”,忽視了主體的作用,捆住了學生思維的翅膀,形成了教學思維的一大弊端。因此,必須把學生的思維時間空出來,為學生施展思維的翅膀創造條件。這里我們有必要提出“五法五忌”。所謂“五法”是指:(1 )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之后發出疑問,然后作答;(2)講解一個問題, 雖不一定要讓學生提出問題,但至少應多少留一點時間讓學生考慮,爾后教師再講;(3)在講難點時,需要學生思考處,稍作停頓, 或拖長語音,或用提問語氣,或通過手勢、眼神、面部表情引起學生重視,并誘導思考;(4)在講解一個知識點之前, 提出幾個問題或疑點供學生思考或討論,然后再進行講解;(5)講到癥結處,突發提問,引入思考,但不一定作答。一句話,必須把學生的思維時間留夠,通過設疑、激發、誘導、點撥等方法,促進和檢查學生的思維,培養應用能力,深挖思維潛力。所謂“五忌”即:一忌一講到底;二忌語氣平淡;三忌朗誦式教學;四忌念經式教學;五忌演說式教學。
      四、騰出學生訓練時間,培養能力。
  在課堂訓練問題上,有幾個誤區:其一,認為訓練是課外的,課內不存在訓練。實際上,訓練是復習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環節,課外訓練不過是課內訓練的延續。其二,認為訓練就是做習題。應該說,做練習題是訓練的主要形式,但不只限于這種形式,它還包括口頭訓練、書面訓練、提問訓練、板書訓練,等等。其三,認為訓練量愈大愈好。應該說,量少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但過量亦不好,精當適量才最佳。
  訓練是鞏固和深化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歷史復習課堂教學不能失去這一環節。要想抓好這一環節,關鍵在于優化訓練結構。首先,要有很強的訓練意識。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好講解的內容和方式,還要考慮課堂訓練的內容和方式。如,在復習“帝國主義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單元時,可設計這樣一道訓練題:列寧指出,“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試結合有關的史實談談你對列寧這一論斷的認識。其次,要抓準訓練內容。必須圍繞能力培養目標,有的放矢地練,真正做到練在根本上,練在關鍵處。如,在復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一章時,設計這樣一些訓練題:(1)英國為什么會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能力培養目標:認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對矛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而階級斗爭是直接動力。)(2 )如何評價克倫威爾?(能力培養目標是:學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再次,要周密地安排好訓練時間和步驟,使訓練不至于落空。不過,也要防止滿堂練,由一講到底變為一練到底。
  綜上所述,歷史復習課堂教學時間由講解時間、自學時間、思維時間和訓練時間四大要素構成。這四大要素如果能有一個合理的分配和組合,就可以使課堂教學的要素形成為有機的結構。構建和把握好這個結構,是提高歷史復習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中學歷史教學廣州8~9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朱世光19981998湖北省監利中學 朱世光 作者:中學歷史教學廣州8~9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朱世光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1:44

[新一篇] 提高中國語文教育的效率

[舊一篇]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