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中作文教學中想像能力的培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北京十一學校 郭鐵良)
  想像能力是人在一切活動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之一,是由多種因素復合而成的智力結構。它主要是在后天的教育與環境的熏陶下,通過實踐的鍛煉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寫作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將有助于開拓思路,培養創造性思維,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那么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呢?
  本文試從途徑與方法兩方面來論述寫作教學中有關培養想像力的問題。
      一、培養想像能力的途徑
  1.激發情感是培養想像力的必要條件。
  情感是想像的中介,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大腦呈現“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陸機《文賦》)的活躍狀態。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的“激情”,可以使學生出現“浮想聯翩”,而開拓想像的領域。而“情感在想像中如同煉鋼爐中的燃料和爐火,沒有它,就不會有高溫,因而也就熔不出優質的合金。”(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374頁)這是因為,“假如感情激發加強,內在圖式又豐富多樣,審美幕屏上的信息的密度便會大大增加,可供選擇的范圍增加了,最后閃現出的形象必然是高質量的。”(同上,377頁)既然如此,作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1)選取較為含蓄的寫作內容,在把握寫作主旨和內容的關系中培養想像力。例如,下面這兩個幾何圖形:
  甲:○  乙:△
  從表面來看,它只是兩個幾何圖形,若展開想像,可見它們深刻的內涵:我們既可以想到甲表示一個人有專業,但知識面窄;乙為一個人學有專長,基礎雄厚;也可以想到甲表示一個人處世圓滑,乙為人實在,工作腳踏實地。
  這類作文材料十分含蓄,激發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想像,提高了寫作興趣,想像能力就是在這種積極的思考中形成的。
  (2)選取具有新奇特征的內容,以喚起主體情感活動,培養想像力。
  例如,我曾設計了“聽聲音作文”訓練課。課上,放暴風、小溪流水、鳥叫以及海浪等錄音,讓學生根據聲音展開聯想和想像。再將這幾種聲音從不同的順序串連在一起,寫一篇想像作文。課堂上放這幾種聲音,使學生產生一種新奇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課堂上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當場構思成文,氣氛十分活躍。
  又如,寫作課上,我將一幅名為《中箭鵝》的照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這幅圖,寫出一篇作文。 (圖略)
  畫面上的這兩只鵝,后面的這只頭部中箭,箭從眼的前端穿過,令人怵目驚心。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思考題:假如,
  ①你是一個偷獵者,
  ②你是一個游客目擊這一情景,
  ③你是這只鵝,
  ④你是動物管理人員。
  請你以其中某一特定的身份描述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符合某一特定身份,②情節想像合情合理。
  這一新奇的照片,激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內容豐富多彩。例如《假如我是目擊者》一文:“……我匆匆地跑過去,啊!那可怕的情景出現在我的面前。只見那支箭從它的眼睛上方穿過,鮮血順著眼角一滴一滴地滴到那雪白的羽毛上,也滴在了我的心上。那一聲一聲的悲鳴,仿佛在對我說:‘請救救我吧!’”
  再如,我設計了《×××貝雕的制作》寫作訓練課,在課上,我將平時自己和同學們積累的各種貝殼分發給六個小組的同學,讓他們在課上進行設計,制作和展覽,并據此寫出說明文一篇和記敘文一篇。這節課將寫作與學生的實踐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動手能力,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想像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構思貝雕的造型和記敘文寫作之中。張娜同學的貝雕《媽媽,等等我……》以及作文想像奇特,她構思了小烏龜拒絕在風平浪靜的海灘玩耍而主動跟著“爸爸媽媽”去驚濤駭浪中鍛煉的貝雕,并當場作文,受到了當時聽課的專家和老師的好評。
  這些具有新奇性特點的作文教學設計,提高了學生寫作興趣,使他們對想像作文的寫作具有穩定的積極的情感,從而提高了想像能力。心理學研究證明:“能力的發展與興趣和愛好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對某種活動具有強烈而穩定的興趣和愛好,常常標志著與該種活動有關的能力的發展水平。人對于某種活動的愛好往往是與從事該種活動的能力一起發展起來的。”(曹日昌《普通心理學》449頁)想像力的發展正是如此。
  2.遵循一定規律的寫作實踐是培養想像能力的保障。
  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培養想像能力,一是要讓學生懂得聯想和想像中的一些方式的特點,二是要將其與學生原有的寫作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聯系。只有把握各種事物間不同的聯系,才能形成豐富而恰當的聯想和想像。
  例如,接近聯想是兩個事物間或為時近,或為地近,或為事近而引起的由此及彼的聯想。這種聯想常用在記敘文和議論文的構思中。時間接近,在記敘中則是“平敘”的手法;地點接近,則往往體現在參觀遺址,回憶歷史;而事情接近則在議論文中常常體現在對某事產生的橫向聯想時用。據此,我曾安排了《晨》、《面對祖國的版圖》以及《漫步×××》、《由×××事想起的》一類文章進行寫作訓練。
  再如,相似聯想則是基于事物間具有某些相似點而引發的聯想。體現在記敘文體中,常以象征、以物喻人等筆法出現,體現在議論文中有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據此,我曾指導學生寫了《春的聯想》,《×××贊》以及《讀×××有感》等。
  明確聯想和想像的某些特點,并將它們與寫作實踐結合起來,這樣,就把培養想像力落到了實處。
      二、培養想像能力的方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所謂訓練,當然不只是教學生拿起書來讀,提筆來寫就算了事。第一必須講究方法。……所以我在前面說,方法方面尤其應當注重。”(《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概念》)只有講究方法,才能達到培養想像力的目的。在作文教學中,可用如下方法:
  1.表象積累法。
  想像以知識儲備為基礎,平時知識儲備越多,想像力就越豐富。我除了讓學生采用卡片摘記法和剪報法收集作文資料外,還采用了“表象積累法”。
  表象是指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留下的印象。它與其他積累方法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它是畫面積累。按表象產生的感覺來看,有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味覺表象、嗅覺表象、觸覺表象、運動表象等。將這些感覺捕捉到并有意識記下來,叫表象積累法。其主要做法是:
  ①表象默記法。它源于美國畫家惠斯特勒的觀察——默記畫畫兒法和徐悲鴻的“素描背畫法”。它要求學生將自己觀察或體驗到的印象最深的畫面進行回憶、記憶然后將畫面用文字記錄下來。這種記憶是對觀察后的事物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抓其主要特征而記的。
  ②繪畫法和照相法。將自己看到的最有特色的場景、人物用筆將其特征勾畫出來,或者拍照下來,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說明。積累下來為以后作文用。這種作法更能引起人們對當時場景的回憶,為作文打下基礎。我國老一輩革命家黃鎮的長征漫畫就是范例。
  表象積累的內容既可以是某次活動最感興趣的畫面,也可以是印象最深的人物的音容笑貌。其中細節更為重要。
  2.基本功訓練法。
  這種方法試圖從聯想和想像的基本功抓起,就某些片斷進行強化訓練。
  這種訓練法是根據某一場景所進行的聯想而設計的。其內容共分兩部分:一是場景描述,二是就場景而進行的聯想。主要格式如下:
  ①猜想式。就某一場景進行猜想,其格式是: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
  例如上課鈴聲響了,班主任老師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教室。他那平日舒展的眉頭,今天怎么緊鎖起來?低著頭站在那里一句話也不說。看到這情景,我心里一震:一定是班里又出什么事了。也許是上周的文明班評比,我們班又“身敗名裂”了,也許是個別同學不守紀律,班里又接到“違紀”通知單了,也許是昨天數學不及格的人又在年級名列前茅了……總之,一場“暴風雨”又要來臨了。
  ②否定式:對一個場面先否定再聯想。它所用的格式是:“你不是……,而是……;你不是……,而是……;你不是……,而是……。”
  當然這種方式,也可以作適當變化:如:“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蘇菲亞的精美。不,你就是你,你是中華兒女的革命典型!”(何雪松《靈魂頌》)
  例如:電視機里傳來了雄壯有力的國歌,屏幕上顯現出那鮮紅的五星紅旗。啊,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大國終于站起來了。
  它不再是那任人踐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蒼翠挺拔的大樹;它不再是那經不起風吹雨打的雛燕,而是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它不再是那懦弱的貓鼠,而是一只覺醒而怒吼的雄獅!
  ③反問式:先以反問句起句,再進一步聯想。主要特點是從反問句指出現象,由聯想的內容揭示其本質。格式是:“……難道僅僅是……?不,……是……,是……。”其中,兩個“是”是揭示本質特征的。
  例如: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打著一把藍色的花傘,踏著泥濘的小路,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雨水無情地打濕了她的衣裳,她仍舊毫無畏懼地向前走著。
  她難道僅僅是一位十幾歲的小姑娘嗎?不!她是一株在暴風雨中頑強屹立的小樹;她是那展翅飛翔敢于迎接暴風雨的雄鷹!
  ④詠嘆式:由一個場景引起反復揭示聯想的內容。常見的格式是:“……想起它(看見它)就想起了(看見了)……,就想起了(看見了)……。或者用“我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
  例如:這是一粒被人遺棄在飯桌上的米飯粒。
  看見它,我就仿佛看見了農民伯伯春天站在水田里分秧、插秧辛勤勞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農民伯伯在炎炎的夏日頂著烈日收獲,“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仿佛看到了為保證我國十幾億人的溫飽,幾代領袖運籌幃幄、嘔心瀝血的情景。
  以上四種場景聯想格式是各自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場景的具體描述,后一部分則是聯想(本文所采用的格式)。它要求場景內容要具體、明確,聯想的內容要深刻,因為它不是同類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從現象到本質的開掘。
  這種聯想法有時是以單獨的詞語出現的,并非全是對舉的。例如:“看到這種飼養小姑娘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夏衍《包身工》)這里用“不禁想起”引出聯想內容。與之相類的還有“記得、想到、曾見過、回憶起”等詞語。
  這種聯想法還有用表示假設詞語展開聯想的,如“如果、假如、假若”等。有時也是能夠對舉的:“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了。……”(朱自清《綠》)
  3.概念想像法。
  這種訓練方法要求把抽象的概念,用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它是一種將詞語具體化的訓練。它要求學生對概念要有正確的理解,不能文不對題。另外,要讓更多的表象浮現于腦際,然后加以篩選,寫出與眾不同的景物來。
  其訓練方式有:
  ①一個概念具體化訓練。如:《朝霞》、《風》、《暴躁》等等。
  ②兩個以上概念具體化訓練。如:《考試·哭》、《清流·活源》、《太陽·火焰·長城》、《蜜蜂·鷹眼·鏡子》等。
  概念訓練法是一種創造想像能力,它要求學生在構思方面要具有獨創性,充分挖掘自己的生活積累,利用自己表象貯存,按照概念要求,對已有的表象進行選擇、改組、組成新的形象。
  4.表象粘合法。
  這種訓練方法要求學生把日常生活中的人、動植物以及其他事物本不在一起的部分加以粘合,通過這種粘合創造出新的形象。例如,我國的“龍”,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安徒生的小美人魚等。
  在寫作中我曾要求學生為自己所熟悉的“物”進行粘合后編寫童話故事或寓言故事。作文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所粘合的新的“物”,另一部分是作文。學生在作文中編寫了《長了腳的書》《人馬之謎》《太陽鹿》等故事,想像十分豐富。
  這種將某“物”“加一加”的構思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文訓練中,學生的創作熱情很高。
  5.強調特征法。
  這種方法將人或物的某些特征加以擴大,達到對某種人進行善意批評或嘲諷的目的。這種構思常見于童話、寓言以及民間傳說中。如,巨人國,印度神話中的千手佛,以及我國的二郎神的三只眼,將慧眼生在兩眉間等。
  強調特征法采用了放大、擴展某一部位的夸張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它是寫作中典型化的一種手段,它反映了同類表象中反復出現的本質特征,并使它們體現在新的具體形象中來。這種想象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是一種創造想像,因而對形成學生的想像能力十分有益。
  
  
  
中學語文教學京10-12G31中學語文教學郭鐵良19961996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京10-12G31中學語文教學郭鐵良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3:34

[新一篇] 試論邏輯學與素質教育

[舊一篇] 試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調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