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素質教育的幾點做法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兒童入學伊始,就要進行每天六小時左右的集中學習,為此,教師首先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上,教給他們學習方法,使他們樂學、善學。心理學研究指出,當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強有力的動機時,利用兒童原有的喜愛游戲等動機開展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活動,開展遷移教育,也常常能使他們從原來活動的地位出發接受教育要求,體驗到掌握知識的必要性與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習慣。
  二.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培養人人參與的意識
  教師以親切的教態,充滿激情而又富于感染的語言,吸引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樂意聽課;采用“角色對換”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融合在一起。我范讀課文后讓學生品頭論足,在分角色朗讀練習中,常常與學生共同分担角色,讓學生覺得老師是與他們一起學習課文內容的,在與老師進行情感交流過程中產生共鳴,課堂氣氛平等、寬松、和諧。我注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同老師辯論的學習習慣,在平等、融洽、坦率的教學氣氛中,學生樂于參與,變得主動,學得津津有味,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的能力層次,我按學習水平好中差搭配的原則編排座位,前后兩桌構成四人小組。在教學中經常組織四人學習小組質疑問難,討論問題,朗讀課文,說話寫話等。老師在檢查學習效果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這樣組成的學習小組,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群體意識,更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全民性。
  三.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發展學生智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中心目標,即培養學生正確地掌握和運用語言工具的能力,全面、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語文教學的三部曲:理解—積累—運用,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的特點。低年級閱讀教學著重體現在朗讀訓練上。我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訓練,方式多種多樣:范讀、引讀、導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等,不管形式如何變化,我都根據學生情況和課文特點合理安排先后訓練的次序,明確讀的要求,給予具體的指導。在朗讀過程中適時穿插品詞析句、理解運用的訓練。
  以聽說讀寫為重點,循序漸進的訓練層次——教師的精“訓”,學生的多“練”,不但提高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效果,還發展了學生的智能,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了切實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太原G39小學各科教與學吳靜儀20012001 作者:《小學語文教學》太原G39小學各科教與學吳靜儀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54:13

[新一篇] 近年來我國個別化教學研究述要

[舊一篇]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學習評價系統設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