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譯文]  四海內有朋友心心相連,天邊海角好似親密近鄰。

    [出典]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注: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 闕 輔 三 秦 , 風 煙 望 五 津 。

  與 君 離 別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海 內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鄰 。

  無 為 在 歧 路 , 兒 女 共 沾 巾 。

    2、【詞語解釋】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現在四川崇州。

  城闕:帝王居住的城,這里指長安。闕,原意是宮門前的望樓。 輔:護衛。

  三秦:泛指秦嶺以北、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項羽滅秦后,把戰國時期的秦國故地分為三部分,分封給秦朝的三個降將,因此稱為“三秦”。

  風煙望五津:遙望蜀州,只見風煙迷茫。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內: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比鄰:并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路:告別的地方。

  沾巾:揮淚告別。

    3、 譯文1: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譯文2:

  三秦護衛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譯文3: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  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  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  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  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濕衣襟。

  譯文4:

  (即將告別)由三秦環繞護衛著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離鄉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有著知心朋友,(即使)遠隔萬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譯文5:

  三秦護衛著長安,遙望蜀州,只見風煙迷茫。

  我和你在離別時都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全國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像近鄰。

  不必在告別的地方,像普通兒女一樣揮淚告別。

      4、唐詩鑒賞大詞典:

  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已對仗工穩,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么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游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象一般小兒女那樣。

  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里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這是一首贈別友人的詩。上路的杜少府顯然是郁郁不得志的。從城闕巍峨、畿輔廣闊的京都長安,離別親友,獨自去往風煙迷茫、路途遙遠的蜀川,此情此景自是難堪的。詩的發端,不但點明地點,也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同情。“風煙”,寫五津僻遠,難以望見,也隱含仕途前程,渺不可知。關切之情,在“望”中流露。三、四句推進一層說,你此去固然如飄泊的孤舟,我也是多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彼此分手,我何嘗不同樣黯然呢!以同情為安慰,已暗逗“知己”二字。然后轉折出天涯如比鄰的情懷。以臨別不效兒女態為結,格調極高,使友人的精神也為之振作。這樣的勸慰,自與一味作感傷語不同,在流行兒女筆墨的初唐詩中,尤為難得。

       5、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后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恒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濕潤。“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看,只要我們彼此心里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空間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意味深遠,是全詩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現出詩人的寬闊胸懷和遠大抱負,使真摯的友情得到升華。人們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時近在身旁,有時卻遠在天涯海角,但無論空間怎樣的改變,時間如何的推移,友情應該是牢不可破的。而且,決不能狹隘地認為“知己”只有一個;世界上到處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樣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抱著這樣的認識和心情與朋友分別,那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寥,相反地卻是感到樂觀進取,不管到了何處,都會覺得好像仍在與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談心,那樣的快樂、幸福。

  說到這里,詩人還嫌余意未盡,再加上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他語重心長,勉勵朋友在分手的時候,千萬不要象小孩子那樣掏出手絹來揩眼淚,悲傷難過,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這樣的詩句,扣人心弦,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杰”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杰”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并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余、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于感傷。但并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這樣寫來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好處:

  根本特點在于它雖是送別之詞,但卻充滿豪邁的氣概,洋溢著昂揚奮發的精神。它下筆即頗雄勁,兩句話就把送別地長安和杜少府即將奔赴的目的地聯系起來,既切合題意 又顯示出開闊的視野,把人的眼界引向高處、遠處。次聯點題,但關鍵在于把自己與杜少府的共同點突出來。今天你將遠行,我留長安,但長安既不是我的故鄉,也難以永久居留,有一天我也會同你一樣遠游,因為歸根到底我們都是為了出仕從政而不得不四處奔走的人。這一聯對出行者既是安慰,又可以使他感到下面的祝詞更為親切。三、四兩聯是詩的中心意思所在:四海之內相互思念著自己的知己朋友,哪怕遠隔天涯,也會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因此我們今天分別,一定不要學那些沒出息的兒女,哭哭啼啼弄濕了巾袖。這樣的祝詞,無疑是 有助于壯行色、鼓勇氣的。所以千百年來為人傳誦不衰。

     9、【惜別的古詩】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11、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3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