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譯文]  海上升起明月,相隔天涯的你和我,雖然不在一起,但可同時賞此明月。

   [出典]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注:

   1、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2、注釋:

     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生: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天邊,遙遠的地方,指遠方的親人。共此時:是說自己和遠在天涯的親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有情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憐:愛。滋:生。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里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歷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在今天,關上電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

    不堪:不能。盈: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盈手:滿手,意即捧滿手。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此用其語,寄寓相思之情。

    還:回到。寢:臥室。夢佳期:在夢中去得到美好的約會吧

  末兩句:月光雖可愛,卻不能用手抓: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

 

    3、譯文1:

      一輪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賞出海的月亮。自己怨恨夜長,徹夜不眠將你思念。滅了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憐;披起衣服,露水沾濕衣衫。不能手捧銀光贈給你,不如回床入夢鄉,或許夢境中還能與你歡聚一堂。

    譯文2:

    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雖然相隔遙遠,明月的光輝我們卻在此時共同擁有。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我整夜里把你思念。滅掉燈燭后,我愛明月皎潔的光芒,披衣去戶外久久地望著明月,不覺得露水沾濕了衣裳。月光多么地美好,我卻無法掬一捧清輝送予你,倒不如回屋睡覺,或許睡夢中我們能夠相會。

   譯文3:

    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長夜之難挨;
     孤身徹夜不成眠,輾轉反側起相思。
     滅燭欣賞明月呵,清光淡淡瀉滿地;
     起身披衣去閑散,忽覺露珠侵人肌。
     月光雖美難采擷,送它給遠方親人;
     不如還家睡覺,或可夢見相會佳期。

   4、張九齡生平見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望月懷遠》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及妻子而寫的。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即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采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采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尤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望月懷遠》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么柔情,把情寫得那么沉著。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娓娓道來,親切感人。《增定評注唐詩正聲》引郭云:“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云:“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這首詩表現的情意是沉著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是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后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海邊,有一個女孩,看著晶瑩圓潤的月亮,從海上升起,不禁熱淚盈眶,她伸出她那冰澈玉潔的雙臂,啊,那是如何美麗的翅膀。

   她要飛,飛到愛人身邊,飛向那美麗快樂的夢幻之地。

   啊,我的愛人,你在月的那一邊,是否也看著明月伴著海潮而生,是否也像我一樣,深深地思念著心中的愛人。風情萬種大海啊,多少美麗的天使在你蔚藍色的浪頭縱情歡笑。

    啊,這夜啊,這茫茫的夜,我想你,我想你,我不可忘的情人。我的靈魂在這海的夜空,久久盤旋,久久不肯離去。只因想再看一眼,深情的大海,再感受一次,大海中那銀波閃閃的浪漫情懷。

    這樣的夜啊,這漫長的夜啊,讓我苦苦相思,苦苦等待。這情人的夜啊,暗香浮動,月瑩如玉,可我如水的溫柔啊,如何撲入你摯熱的胸懷。

    海邊的小屋,燭光滅了,月亮的銀輝灑入屋內,多么清澈,多么浪漫溫馨。

    披衣在皎潔的月下,月色朦朧。只是我有一點點冷,我感到了一點點的冷,是我站在這夜里太久了?是我站在這夜里想你太久了?涼涼的露水輕輕從夜空滑下,侵濕了我的羽衣。這不是上天感動的淚么,因為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孩對愛情是那么執著,那么真摯。

    夜深了,夜冷了,我的孤獨,遠方的你,能感受到么?你能回來么?在這樣一個風兒輕輕的夜晚。我想攜你的手,看浪漫的大海,聽海濤的輕聲細語。我們那樣緊緊地擁抱,那樣深深地纏綿。我們沉浸在歲月幸福的年輪中。

    啊,純潔的月亮,你能不能把我的深情與問候,送給海的那一邊,我的愛人?

    回去了,還是在夢中,與我的愛人相聚,與我的愛人共度美好的良宵。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是月上柳梢頭,不是缺月掛疏桐,也不是楊柳岸曉風殘月。而是海上明月當空,天地澄澈,使懷遠思念之情有一種博大廣闊充塞宇宙的氣概。“天涯”極言相隔之遙遠,“共此時”則超越空間限制讓感情拉得是如此之近。不怕天涯遠,貴在兩心同。相距千里萬里,仰頭共見的明月就成了雙方唯一傳情達意的媒體。目光在月亮上相撞,感情在月亮上交匯,好像都發現了對方,海上明月成了懷遠傳情的共同慰藉。

 

    8、 古往今來,同一輪明月下,不同的心境,便會產生不同的體會。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也有“我本將心托明月,哪知明月照他人”的無奈。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也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胸。我是喜歡月亮的,常常在月色如水的晚上,靜靜地佇立于窗前,凝神靜聽,默默地咀嚼月的溫馨,心的悸動。

      今晚是一種清淡、典雅,沒有絲毫的瑕斑,她是無數藝術大師們向往的一畦凈土,誰都情愿為她奉獻熱忱和才情,于是,便都擁有了她,卻并未得到她,她屬于高山、大海、森林,她屬于這個自然界和全人類。

     這一夜,所有的空氣都是過濾的,時間也是真空饋贈的禮物。周圍的人與事似乎也比平時容易理解,人們的感覺難得有今晚這般就近共鳴。當你正為你失落的情感深深地憂郁時,你會意外地發現,你所厭煩的人也會對著月亮自斟獨飲。

   今晚,所有的語言都是遜色的,所有的海誓山盟都是無力的,所有的解釋都是多余的。一切的喜怒哀樂都在一種悠遠的意境中默默地融逝。沒有看重許多東西,也沒有看輕另外許多東西,曾經為之大悲大喜的得與失也不過如季節的花,有開有落,也不會總左右我們一生的心境。如同天上的月亮,無論圓缺,總因人而異生出許多的悲歡。蘇東坡的美好祝愿雖然千古傳唱,可畢竟月兒依舊圓缺,人兒依舊離合,誰能一免呢?久而久之,月缺也好,月圓也好,最終視若平常,將所有辛酸的、美好的經歷埋在心里,悟一種人生的滋味,察一則人生的真諦,彼時彼刻,管它月缺月圓呢,明天,太陽總歸照常升起。

 

    9、我們找了塊沙灘平整的地鋪上“國旗”餐布,擺上吃的、喝的,圍坐在一起,開始進入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之中。大家靜靜欣賞著各自角度的月,此時此刻,彼此已無需過多言語。海邊的禮炮不斷,眼見著一炮接一炮的升到海的上空開出璀璨的焰花,大家忍不住跟著大聲喝彩,興致一下子上漲了N倍。
    來海邊賞月的人越來越多,而與月亮相伴的已不僅僅只是圍繞在它身邊的星星了,還有那載著無盡愿望緩緩上升的孔明燈,放飛的孔明燈一個接著一個,月亮也微笑著去擁抱飛向它懷抱的一個個虞誠的期許,每一個都小心珍藏,每一個都給予希望,多么美的畫面!
    當然,我們也放飛了兩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孔明燈,寄托著我的小小心愿,讓它放飛,看著自己的愿望沐浴著月光的溫柔在海上徐徐升起,心似乎更加堅定,別樣的感受充斥整個心房。
    新起點、新高度,已經在心里默默為自己重新定制了。當太陽升起,嶄新的一天就會來臨,太多沒能好好把握的機會讓我錯過了。現在這一刻,要真正開始懂得,該把握的就要無畏懼的去爭取,不允許讓它一再的錯過。人生中如果有太多的錯過,就將是你犯下的最大的過錯,犯的錯誤多了,機會也許就永遠不會再垂青眷顧于你,那將是莫大的悲哀,不是嗎?
    臨近午夜,早已知道,這個夜將會以不舍而告終,月依舊高高掛起,潮水漸漸上漲,大海似乎也想與月兒擁抱問候,距離近一點再近一點···其實,月亮一直都在大海的心里,潮水的涌動不是正把月光千百個面印照出來了嗎?這是感動的畫面。

 

   10、 近日,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對適用于中秋節的美詩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各個字作為姓氏進行了統計。統計發現:詩句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姓氏,其中“明”和“時”是罕見姓氏,人數在12萬以上,其他的都是屬于稀有姓氏,人數在12萬以下。

 

   11、天上的一輪明月,不知被古今多少墨客騷人吟詠過,簡直被他們寫絕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戰國策·秦策》)“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吾歌《京本通俗小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他們掬月入詩,或用之以寫思念,或使之以抒愁苦;或顯示于良辰,或昭示于美景;或捧之以才子,或獻之以佳人;或邀之以寄朋友,或拿來以寄君王;或化為嬋娟女,或化做嫦娥夢;或照羅床輕帳,或照孤疆沙場……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古今人悠悠,情亦悠悠。

 

   12、潔白的信箋上只有兩行字:“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鄰。”旁邊,一枝略為干枯的桂花散發著若有若無的香氣。走到窗前,合上楚雁潮與韓新月永遠的愛情,才發現美麗的月光正如此輕柔的籠罩著我。溫柔的月光下,我攤開了少女的心事:水是煙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秋風何處去?眉眼盈盈處。云淡碧,天如水,月圓清秋節,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從此,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想起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一個“生”字,道出了多少相思,一句“天涯共此時”,又感悟了多少相思的幸福。
又是一年中秋節,一輪明月,點點相思。我遠方的父母,你們可否平安?我永恒的朋友,你還好嗎?我遠行的人兒,你何時歸來?

 

    13、 少小離家,鄉音難改。濃濃鄉情,美好回憶。
    朋友!當你置身茫茫人海,回首燈火闌珊處,是否感覺到孤獨、寂寞?
    朋友!當你身在天涯海角,是否會想起兒時的朋友?懷念童年的時光?
    回家的感覺,美好的回憶,盡在農安同鄉會。
    家鄉的大好河山。
    生活過的城市,曾經浪漫過的山水。
    童年的記憶。
    有濃濃的鄉情、有絲絲鄉韻、有血脈鄉親、有親切鄉音。
    千里之外,故鄉明月,唯我鄉情,盡在心中。


 

   14、余光中的《鄉愁》,飽含了詩人對故鄉、對母親、對愛人的熱愛,寄寓了詩人對祖國的綿綿思念,包容了千千萬萬海外游子不盡的思鄉之情。雖然那一灣淺淺的海峽,隔斷了大陸和臺灣,但是它又怎能隔斷兩岸深情的呼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正體現了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那一灣淺淺的海峽,雖然隔斷了大陸和臺灣,但是它又怎能隔斷兩岸深情的呼喚、企盼和守候呢?那一聲聲從心底發出的呼喚,對大陸、對祖國母親的呼喚,對渴望祖國統一的呼喚,將中華炎黃子孫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讀《鄉愁》,是中國人與中國人在用心說話,在用心交流。讀了《鄉愁》,游子的那顆火熱赤誠的心便會呈現于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心里。那是一個游子的鄉愁,那是一個渴盼祖國統一,與親人早日團聚的游子的鄉愁,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更思念祖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海峽兩岸炎黃子孫對祖國母親的呼喚,對渴望祖國統一的呼喚。那一灣淺淺的海峽,雖然隔斷了大陸和臺灣,但是 “人民希望兩岸和平,不要戰爭”,這是兩岸兒女與中華兒女最真切的心聲,更是全球華人的美好的愿望。它牽動著兩岸難以割舍的心,那種骨肉親情,血濃于水。我們相信踩著”和平之旅”,”破冰之旅”,”融冰之旅”的互信之路,以雨過天晴之旅為橋梁,兩岸必將走上“和平統一之旅”。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3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