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會考復習課的教學設計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高中地理會考復習是幫助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鞏固高中階段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加強基礎技能的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順利完成會考的重要途徑。
  但會考復習既不是枯燥乏味的“劃書活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炒冷飯”,而應全面分析,多角度、多方面的精心設計,使每次復習課都富有綜合性、專門性和新穎性,從而提高復習效率和復習質量。我們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
   一、以知識網絡為線索進行章節復習
  會考復習首先要有一個整體觀念,以前學習教材時,是逐章逐節進行的,學生對地理知識缺乏一個整體認識。因此,復習時首先應研究各章節的科學體系及邏輯體系,根據教學原則、教學大綱及教學實際,建立一個合理的、科學的、嚴謹的知識網絡,把各章節按照一定的體系聯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知識的整體觀念。有了知識網絡,學生便可以“順藤摸瓜”,理出各章節的知識點。比如,“人口與城市”一章,可建立如下的知識網絡:
                          ┌世界┐    │1.歷史發展┐    │——時間——增長——│    │——│            │→人口    │                    └我國┘    │2.地區差異┘    │                                    ┌  一、適應    │      問題→人口對策→科學的人口觀—│    │                                    └  二、協調    │              │        ┌1.按大洲    ┐    │              │—世界—│2.按疏密    │┐    │—空間—分布—│        └3.人口超億國┘│人  │              │      ┌1.東西差異┐    │—不平衡口—│              │—我國│            │——┘發  │              │      └2.省區差異┘展  │              →衡量人口合理分布的標準    │        │      ┌      ┌二次大戰前    │        │      │  國際│          ┐    │        │      │      └二戰大戰后│    │        │      │      ┌          │    │        │      │      │          │      │原因    │        │世界—│  國內│開拓國土  │分析—│特點    │—遷移—│      │      │          │      │路線    │        │      │      │          │      │意義    │        │      └      └城市化    │    │        │      ┌新中國成立前      │    │        │我國—│新中國成立后      │    │        │      └目前傾向          ┘    │                              ┌不同時期城市    │  城市形      是社會經濟、文  │  發展的特點    │—        —                —│    │  成與發展    化發展的結果    │  二戰以來,城市    │                              └  發展的顯著特征城  │              受生產力發展    ┌發達國家  ┐市—│—城市化及—水平和生產資料—  │速度減緩  │發  │  其進程      所有制的制約    │          │→展  │                              │發展中國家│    │                              └速度加快  ┘    │                          ┌→城市環境問題    │                          ↓    │                          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措施    │    │                    ┌新中國成立以來    │我國城市—受經濟因—│城市發展特點    │的發展      素制約  └城市建設前景    │
  我們在理出知識結構時,還要特別點出結構網絡上的“紐結”,即重點的知識。重點知識不僅是重要的知識、關鍵的知識或是最基本的知識,而且是能產生廣泛遷移的知識,它是知識網絡中的紐結,是網上的綱。在復習時,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這個知識之網,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這個知識之網的綱,抓住了綱,就能使所學知識以簡馭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把整個知識體系帶動起來。
   二、以地理要素為線索進行專題復習
  有了對地理知識的宏觀認識后,可再從微觀上,以地理要素為線索進行專題復習。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人口、城市等,這些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按各個地理要素進行專題復習,能把分散在各章節的地理知識按一定的體系串聯起來,從而獲得對某一地理要素全面的、系統的、完整的認識。
  專題復習基本以各章節為主體,將其它章節的有關知識穿插其間,以達到知識的有機結合和融會貫通。如按河流這一地理要素可進行如下專題復習:
  專題復習:河流——“氣候的產物”
  (一)弄清兩組概念:
  1.河流、水系、流域
  2.水資源、水能資源、水利資源
  (二)河流水文特征: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水能、含沙量和結冰期
  ①影響水位變化的因素:雨季的早或晚、雨季的長短
  ②影響流量的因素:降水量、流域面積
  ③影響水能的因素:地勢、流量
  ④影響含沙量的因素:土質狀況、植被覆蓋狀況
  ⑤影響結冰期的因素:1月平均氣溫及其在0℃以下的時間
  ⑥特殊的水文現象;黃河的“凌汛”及“地上河”
  2.內流河的水文特征:由補給源決定
  (三)河流徑流變化的特點:
  1.空間來源:
            ┌雨水(主要補給源)            │季節性積雪融水河流的補給—│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2.時間變化:
  ①季節變化:由河流的補給類型決定
   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
  {
   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
  ②年際變化:我國季風氣候區→降水年際變化大→河流年際變化大
  3.改變不穩定徑流的措施:修建水利工程
   三、以課本圖像為線索進行綜合復習
  在會考復習中要重視地理圖像的復習。高中地理教材中共有課本圖像148幅,它們包括各類地圖、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模式圖等。這些課本圖像內容簡明、生動直觀、形象鮮明。它表達了地理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它的作用是用文字難以代替的。
  在歷年的地理會考中,圖像及圖表分析題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據粗略估計,江蘇省地理會考從1992年開始以來,每年對圖像的考查約占整個試題的一半。圖像試題中有不少源于課本但加以改造,或取其部分,或重新組合的新圖。
  因此,我們在進行了章節復習和專題復習后,要幫助學生進行系統的讀圖分析題的訓練,以課本圖像為線索,引導學生以圖釋文,進行綜合復習,從而幫助學生整理出圖像分析題的規律。如“大氣的熱狀況”一節,利用“上海7月份氣溫日變化平均情況示意圖”,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如下綜合復習:
  (附圖 g337b01.JPG
  讀上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中日出時間在4時左右,理由是:____。
  ②從圖中讀出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達最大值分別是:____時、__時、____時。
  ③分析地面輻射最大值的出現落后于太陽輻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④分析大氣輻射最大值的出現時間落后于地面輻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⑤此時,影響大陸天氣的主要氣團是:____________。
  為了提高復習課的效率,還可采用電教輔助手段,將課本圖像制成投影片,在短時間內,進行形象、生動的綜合復習。這樣,不僅加大了復習課的容量,而且還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西安70-71G33中學地理教學蔡明19971997蔡明 蘇州實驗中學 作者:中學地理教學參考西安70-71G33中學地理教學蔡明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4:22

[新一篇] 高中歷史課堂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偏失

[舊一篇] 高中地理會考學生答題錯誤分析及對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