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材與作文教學脫節簡論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先看教材情況及分析:
  現行高中語文教材必講課中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的選文總共37篇。議論文共有15篇,領袖和領導人的文章占去7篇, 魯迅雜文4篇,其余4篇為文學評論和寫作專論, 專業特點太突出。 記敘文共13篇,一般寫景文章沒有,寫人記事的有7篇, 寫一般人和一般題材的文章僅有《獵戶》。說明文共有6篇, 人們極不常見的景泰藍(不少教師對此就十分陌生)、荔枝(一般人吃不到)和大型泥石流(似乎更難看到)等陌生的題材就占了3篇。 當然并非一定要選中學生耳熟能詳的題材,但內容如果相對熟悉一些,對中學生寫一般性題材文章的指導意義就更大一些。應用文有3篇,分別是總結和計劃。除此之外, 全是文學作品和文言文。
  從這30多篇選文看,基本上是與中學作文教學脫節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材選文脫離了中學生的生活實際。記敘文寫的都是重大題材和重要人物,而中學生平時所能接受的卻是一般性的人和事,他們缺少“平凡中見偉大”的描摹闡發能力,教材中也沒有授予,自然就寫不出來。不少教師早就呼吁,要重視學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現象,讓學生從“空”中落到“地”上,踏踏實實作文,走真實化的道路。對此,教材應責無旁貸。當然并不是說選文越靠近生活就越好,教材由于自身特點也不可能日新月異,但時代色彩濃厚的文章總是要有一些比例的,這是語文學科與數理化不太相同的一點。《語文學習》曾刊載了一篇“中學生最喜歡的課文”的調查文章,數據表明,中學生最喜歡的課文前10位均是文學作品。按道理講,中學生要寫一般文章,而一般文章在教材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總該有一兩篇中榜吧,但實際卻非常尷尬,這很引人深思。中學生不喜歡一般文章有多種原因,但其內容無疑是最重要的。名家名篇,不是每篇都適合中學語文教學的。從實際出發,按照教學的基本規律辦事,應該是教材編寫的一條重要標準。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澄清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轉變語文教學觀念。
  第二,教材選文與對中學生作文的要求錯位。從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來看,只要求中學生“會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常用應用文”,不要求甚至不允許寫文學作品。這也許同對“語文”學科的理解存在的明顯分歧有關,“語文”究竟是“語言文學”還是“語言文學”,一直爭論不休,現在,似乎后者占了上風。那么,既然有一半是“文學”的成分,課本當然要存在文學作品,既然“文學”是學習的內容,當然也應該包括寫作這一塊。冷淡文學樣式寫作,就減弱了“語文”“半壁江山”的功效。從學生角度看,他們也比較喜歡文學作品的寫作,甚至包括所有考試禁寫的“詩歌”;從寫作功效看,文學作品的寫作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也會更快地提高中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其他語文能力。令人不解的是,現行高中語文新編教材有60%的文學作品,而大綱對寫作體裁的要求并未改變,這種脫節現象勢必會更加突出。中學教材中大量文學作品與作文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文章形式和文學形式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有沒有區別,如果有,區別究竟在哪里;文學作品的技巧怎樣轉化為文章寫作的技巧等,都是應該研究的。推想一下,把中學生拒之于“文學寫作”大門外,可能是基于以下幾個因素:其一,中學生應該打好語文基礎,一般文章體裁才是屬于語文基礎寫作內容,而文學高于一般文章形式;其二,中學生寫文學作品無甚大用,一般人今后不會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其三,文學作品寫作容易使學生誤入語文學習的歧途,控制不好,會影響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文能力的提高。其實,中學生進行適當的文學寫作,包括詩歌寫作,不管從何種角度,肯定是利莫大焉。從應試角度看,文學作品的寫作不便測試,但小小說和散文是完全可以測試的。事實上,高考作文試題中所謂的“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已經包含了文學形式,有不少高考的范文就是很好的文學作品。散文這種題材,全國高考作文從來沒有考過,但也完全可考,例如上海試卷已有涉足。所以,文學作品究竟在高考寫作中處于什么位置,人們是可以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的。
  第三,教材選文對中學生作文不具有足夠的典范性,主要體現在表現技巧和語言特點兩方面。中學生作文水平需要有貼切、規范的文章作引導。但教材中的選文包括一些大家的文章,寫起來是不拘一格的。如果是文學作品,這樣“文無定法”,也屬正常,但有的文章,包括有的應用文,連格式、步驟都與知識講解和要求相去甚遠。這種情況,真讓學生手足無措了。學生作文技巧和語言方面僅有的亮色是從課外“偷”來的,從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媒體中截獲的。如果單從教材獲取寫作技法和語言材料,就很難表現中學生多姿多彩的思想和生活,也就是說教材對寫作來說典范性不強,指導意義不大。比如記敘文,即使有一些技法,也給人高不可攀的感覺,學生不敢學,不愿學。議論文中多數是政論文,由于政論文的語言比較政治化、概括化,學生議論文的語言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他們的語言總給人一種“報紙語言”和“打官腔”的感覺。中學生一般要寫的議論文應該是思想評論,高考測試議論文一般也是思想評論。因此選文內容應該是貼近現實,貼近思想實際的,既要莊重嚴肅,更要娓娓道來,筆調要輕松,語言要生動。可教材在思想評論上卻沒有提供相應的范文,可以說,學了所有的議論文章,仍不明了“思想評論”的寫法。另外,三篇應用文套路太明顯、不實用,與應用文越來越突出的地位也不相稱。我們推想,教材編寫者也許因為考慮了許多編選因素,才使得教材如此這般,但無論如何,中學語文的教學實際才應是最重要的出發點。上海的語文教材在這方面似乎走在了前面,創出了新路。其實,中學語文教材就應該實、活、新、廣,應該允許有各種流派寫法的文章并存,不能只讓學生從閱讀課中尋找寫作的路徑。這應是教材編者、教師、學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語文教學通訊臨汾37~38G31中學語文教學趙憲宇19981998趙憲宇,江蘇 作者:語文教學通訊臨汾37~38G31中學語文教學趙憲宇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25

[新一篇] 高中語文教學的誤區

[舊一篇] 高中語文教材的定位與定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