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落的詩意  ——漫談漢字的源頭教學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漢字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識字教學,主要有兩種方式: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為了取長補短,現在的識字教學主要有三種類型:先集中后分散;分散為主,部分集中;提前讀寫。
  在此,似乎已經預先有了一種二元對立,我們是主體,漢字是客體。我們必須去認識它、利用它、占有它。真是這樣嗎?
  我認為,我們必須消弭這種對象性的思維方式,我們必須到源頭去,更深入更本質地探索人以及漢字——這個神奇的人化世界的內在結構,去尋找那失落的詩意。
    一、源頭,詩意最豐沛的地方
  漢字的字形是按照“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原則創制的,例如“東”(G39N807.JPG),太陽從東方剛剛升起,掛在樹梢上。凝視這個字,我們甚至能感到金黃色的,還不太強烈的陽光,感受到早上清新的空氣,以及鳥兒濕潤清涼的啼囀呢!再如,“旦”(G39N808.JPG),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表示天亮。“禾”(G39N809.JPG),木上加一撇,表示谷穗下垂。“習”(G39N810.JPG),日出之時,鳥兒振翅撲打,練習飛翔,想要離巢而去……我們看到了,漢字不再是我們所熟知的“符號”,它有個性,有形象,它自己言說自己,拋開陰霾,將自己呈現在一道存在的澄明之光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鮮活而清新的世界。它是那么富有詩意,也從沒有失去表現事物以及事物之間自然關聯的能力。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樣循造化而生的文字,“達到了事物的本身”。所以,漢字并不僅僅是“一項工具”,它是我們靈慧的祖先參天地之造化而得的。傳說蒼頡造字時,“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查龜文鳥羽,山川指掌”。當他創造出一個個簡拙的文字雛形時,“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這是一幅多么神奇的景象!所以,漢字是人與自然碰撞的火花,是人化的世界,是我們精神的家園。
  初始的文字像一股細小卻涓涓的源頭之水,衍生了許多支流。這真理的清泉,只需汲取一滴,再加發揮,便衍變為鴻篇巨制。“叟”的古字寫作“G39N811.JPG”。穴居時代的先祖在探測新居的時候,手持火把照明的樣子表示老人,所以古文字一個手持火把照明的樣子表示老人。因為老人是“叟”,故而帶有“時間長”的意思。所以年長的女子為“嫂”,食物放久了會“餿”,久病則“瘦”,長時間查找為“搜”……再如@①(G39N812.JPG)古文字形用在酒器中畫“十”的方式表示充實的意思,字形楷化作“@①”,后來凡是與“充實”有關的字,大多從“@①”引申而來,如“富”“福”。
  我們的祖先造字是多么天真,多么形象啊!千年后,我們再回首眺望,一方面仍能從漢字上看到他們靈性的光輝,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他們智慧的余溫。如“政”的古字寫作“G39N813.JPG”,手執棍棒逼人就范,突出了其暴力特點,這是多么深刻!如“異”,“G39N814.JPG”雙手拿起面具戴在臉上。因為面具與人的本來面目不一樣,所以“異”就有了“不一樣”的意思。有些人,忘記了自己作為“人”的本性,背叛了自己的心靈,拋棄了精神的家園,他們就是異化的人。
  這些字的創造幾乎都帶著形而上學的哲學意味!
  提起“夏”,大概我們只會想到它是一個表示季節的符號吧。“夏”的古字形是一個手足俱全的人的形象,是完美的人的意思。今天的陜西、山西一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那里稱“大”為“夏”,“夏”有偉大、繁榮、完美的意思。又如“舞”的古字寫作“G39N815.JPG”,上面是一個雙手拿著毛飾的舞蹈者形象。因為舞在古代是用來祈求豐收,感謝上蒼的一種儀式,下面的“G39N816.JPG”是相背的兩只腳的形象。我們仿佛看到了深夜,河邊的火堆旁,一群手執牛尾的人在歡歌狂舞,火上架著上天賜予他們的、養他們性命的食物。令人不由記起《詩·大序》上的一段話: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這些漢字的創立是那么神奇,它經過幾千年歲月的沉淀,又是那么博大精深!它單純、復雜、清新、深刻,它是那么富有詩意,用諾瓦利斯的話說,詩意指“給普遍的東西披上神圣的外衣,使熟知的東西恢復未知的尊嚴,使有限的東西重歸無限……”
    二、詩意的失落
  那些沐浴著太初神光的漢字包含了人的目光、身心與萬物的結合,一種滿懷感激、欣喜與思考的觀察角度,一種在天地萬物中存在的位置。一個字就是一首詩,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
  幾千年來,漢字逐漸簡化,符號化,成為人們記錄、交換信息的一項“工具”,其中的詩意無可挽回地失落了。看到“習”時,你還能感覺到小鳥在撲騰翅膀嗎?看到“東”,你還能看見太陽掛在樹梢上嗎?沒有了切身的體驗,便失去了存在的明證和根基,便遮蔽了詩與思。如今,漢字只剩下一個沒有個人體驗、個人目光、個人的思與情感的痕跡在內的一個意識常數。漢字似乎僵了,硬了,沒有生命力了,不再活潑潑的了,這也導致了文化語的斷裂,精神與情感的失語癥。
    三、尋找源頭,尋找失落的詩意
  漢字是朝著簡化的方向走的,絕不可能再倒退回甲骨文的時代。但我們的識字教學卻不能因此而僵硬、生冷,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僅僅告訴孩子們這個字怎么寫,那個字怎么讀,這個字不能多一點,那個字不能少一撇。在教孩子們音、形、義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漢字的冥想、詩意、意象和激情也引入孩子們的心田。我們必須把積淀了千年靈慧的活生生的漢字教給他們。我們必須披荊斬棘,去尋找哺育了千萬條支流的仍然清涼甘甜的源頭。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必須不辱使命。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副去刂
小學青年教師鄭州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黃春梅20032003 作者:小學青年教師鄭州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黃春梅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51:07

[新一篇] 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反思

[舊一篇] 將課外閱讀納入語文課程體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