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言修好通南北,一片赤誠付東流――郝經南囚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郝經(1223――1275):字伯常,陵川(今山西晉城)人。在元忽必烈時先后做過昭文館大學士、司徒、等職,受封冀國公爵位。郝經家世業儒,其祖父郝天挺系金末元初大儒元好問之師。郝經本人,則深受元好問的影響。


  郝經反對“華夷之辨”,而推崇“四海一家”的思想,主張天下一統,結束自唐朝末年以來的分裂狀態,但又反對不同族群之間的等級觀點。郝經又主張凡事不必盡都師法古人,提出“不必求人之法以為法”,認為“三國六朝無名家,以先秦二漢為法而不敢自為也;五季及今無名家,以唐宋為法而不敢自為也”強調書人寫文章時應當“皆自我作”。體現了強烈的知識文子思想自由和創新的意識。


  初讀書時,郝經喜好詩文。1238年,蒙古汗國首次在中原考試儒士。郝經曾有心“決科文”應試。但其父卻教導他說,“汝學所以為道非為藝能也,為修身非為祿養也”。郝經于是轉而以“道德之理,性命之原、經術之本”為其先務。“上溯誅泅,下迨伊洛諸書,經史子集靡不洞究”,為其一生奠定了堅實的學識基礎,并樹立了“以復興斯文、道濟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曾自述其志說,“不學無用學,不讀非圣書,不為憂患穢,不為利益拘,不務邊幅事,不作章句儒”。


  當時蒙古汗國已經征服了漠北、西域、中原、東北、西南等各地,天下十分已經占其九,唯有東南方面與南宋敵對。為了征服南宋,元憲宗蒙哥率軍親征,結果戰死在釣魚城下。蒙哥的死,使得蒙古汗國立即陷入卻處于內亂之中。統治中原的忽必烈在中原的貴族和大臣的擁護下,即位稱帝,是為元世祖;而統治漠北和西域的貴族們,也擁立了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為大汗。


  忽必烈稱帝后,首要大事就是要對付來自漠北和西域方面的一些蒙古貴族的反對,所以希望南方保持穩定;另一方面,忽必烈比較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可以對江南檄而定,既提高自己的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地位博得美名,又避免社會經濟受損,獲得實利;另外,忽必烈為蕃王的時候,曾經與南宋的宰相賈似道有過“君子協議”,賈似道曾經承諾與蒙古議和稱臣并繳納歲幣之事。因此,忽必烈希望與南宋達成正式的議和,并且認為這次議和是理所當然會成功的,關鍵是要派出一個不至于刺激南宋民族情緒,又在蒙古方面有足夠份量的人物去議和。在這樣的背景下,郝經作為天下一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成為最適合的人選,被派遣為國信使與南宋談判。


  郝經到了真州(今江蘇儀征),就先派副使帶信給賈似道。但是郝經萬萬沒想到的是,賈似道當初與“忽必烈”的“君子協議”是背皇帝答應的。事實上賈似道不僅沒提與忽必烈議和之事,反而吹噓在自己的領導下,宋軍取得大勝把長江一帶敵人勢力全部肅清了。宋理宗聽信了賈似道的彌天大謊,認為賈似道立了大功,專門下一道詔書,贊賞他奮不顧身,指揮有方,立刻給他加官進爵。聽說郝經要到臨安來,賈似道怕自己的騙局露餡,趕快派人到真州把郝經扣了起來。


  忽必烈聽到這個消息,雖然憤怒異常,但當時要全力對付阿里不哥等來自漠北和西域的威脅,只好暫時把南宋之事暫時擱了起來。  


  郝經出使之前,曾經有朋友勸他不要去,恐怕會有危險,但是郝經說:“自南北構難,江淮遺黎,弱者被俘略,壯者死原野,兵連禍結,斯亦久矣。圣上一視同仁,務通兩國之好,雖以微軀蹈不測之淵,茍能弭兵靖亂,活百萬生靈于鋒鏑之下,吾學為有用矣。”可見,他在出使之前,已經想到了自己是以微小的身軀跳入無法測度的深淵,危險是無法想像的。但是,為了當時江淮一帶的百姓可以不再遭受兵災之苦,即使再危險,他也要去。結果,不幸被友人料中,一代鴻儒遇到了無賴潑皮,有天大的閣下理講不清楚,真的成了階下之囚。


  其實,郝經是抱著求和平的心態南赴的,而忽必烈方面也只求南方無事,以圖安心對付阿里不哥,并不會太苛求議和的條件。賈似道只要與郝經商量妥當,郝經為了大局,斷不會書生意氣的把當年賈似道與忽必烈的議和情況說出來的。賈似道以無賴小心之心渡鴻儒君子之腹,卻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郝經被扣壓期間,郝經的仆人因為不甘受看守的污辱,憤而的爭斗,結果被打死了好幾個人。 面對伙伴抗爭而死的現狀,郝經一行人等,更顯得孤苦了。但是,郝經卻從未動搖他的信念,他說“將命至此,死剩進退,聽其在彼;守節不屈,盡其在我,豈能不忠不義,以辱中州士大夫乎?”決心為悍衛中原士大夫的尊嚴而做最后的斗爭。郝經的話后來傳了出去,宋朝君臣也聽說了,但是還是被賈似道給瞞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郝經被囚期間,元朝先后派出五批使者,往南宋議和,結果都被地方的守將或者一些暴民給殺害了。可見,南宋方面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極力的破壞兩國和平,這種狂熱的好戰主義,才是南宋亡國的關鍵所在。而南宋這種拒絕和談、拒絕和平的態度,也激怒了元朝方面,特別是中原的的儒士和將領。后來在崖山一役逼死宋朝殘部二十萬的張弘范,就是郝經的入室學生,老師長期在南朝被囚的事件,對他造成的刺激不可謂不大,以至于生性儒雅謙遜的他,在對待南宋殘部的追殺上,一反常態的殘酷。或者是因為殺人太多,良心不安,張弘范在滅亡南宋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郝經在江南做囚徒,一坐就是十六年,一直到伯顏大軍渡過長江,大舉攻宋,宋朝到了亡國的邊緣,才把郝經送還。過了不多久,宋朝的皇帝和太后,也作為戰俘被送往北方了。


  郝經在南方受盡折磨,身體已經元氣大傷,回國盡管得到很好的調養,但還是只過了一年就去世了,謚文忠。死的那年,只有五十三歲。臨終之時,手書“天風海濤”四字。表達了他:萬言修好安南北,一片赤誠付東流,的悲涼心情。


  郝經的時代,隨著蒙古鐵騎的征伐天下,各種西方的思想和文明都融入了中華世界。郝經清楚的看到,一味的持守本民族的古老文化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中華文明要繼續強大于天下,就必須重新拿出“海納百川”的精神。但是,當時不僅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即使同為華夏民族的中原漢人,也視南方人為“蠻夷”,如此偏激自大,怎么能實現“天下一家”呢?


  為了南北通好,他付出了五千七百余天,受盡了各種折磨,幾乎喪命。雖然歷盡艱險活了下來了,但是也徹底地毀壞了他的健康。其中最主要的是失敗對于郝經的心靈的沉重打擊所致。郝經實現南北通好的理想,徹底破滅了,元朝終于是以武力征服了南宋,北方三大族群“蒙古人、色目人、漢人”盡管內部也互相有服,卻一致的看不起南方人,他們將南宋的遺民視為“蠻子”“南蠻”,極盡殘酷壓迫和歧視。最終,激起了“蠻子”的反抗,堂堂大元,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王朝,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就土崩瓦解了。


  后人一直把郝經當作是元朝的蘇武。劉因把他比作是“漢北蘇武”。王逢的詩中說他是“雪霜蘇武節,江海魏牟心”。乾隆皇帝贊賞他:“愿附魯連未遂志。”但是,在人們關注他的氣節無虧的同時,是否也應當關注一下他那超時代的宏圖大略呢?


  我中華之興,當以智慧仁德,而非武力權謀。


網載 2013-09-10 20:54:51

[新一篇] 七國并存稱雄,曾一度爭奇斗艷---戰國七雄

[舊一篇] 三十年經營,毀于一旦――明朝征安南之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