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境內主要書法刻石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余清齋》、《清鑒堂》叢帖 現藏新安碑園壁龕。《余清齋帖》刻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本縣西溪南收藏家吳廷珍藏晉、唐名家手跡墨本,經當時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陳繼儒鑒定評判,并延請邑人、名書畫家楊明時雙鉤上石,匯刻而成。此帖正篇六冊,目錄為:第一冊,序題,王右軍十七帖;第二冊,王右軍遲汝帖、蘭亭序、樂毅論、黃庭經、霜寒帖;第三冊,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蘭草帖、東山帖、智永歸田賦,虞世南積時帖,第四冊,孫過庭千字文,顏魯公祭侄稿;第五冊,蘇軾后赤壁賦,米芾千字文;第六冊,米芾評紙帖、米芾臨右軍至洛帖。續篇二冊目錄為:第一冊,王右軍行穰帖、思想帖、東方朔畫贊,王大令鴨頭丸帖、洛神賦十三行;第二冊,王右軍胡毋帖,謝太傅中郎帖,顏魯公明遠帖。現存這套法帖的石刻原碑版61面,除蘇軾后赤壁賦碑殘缺不全外,其他碑版基本完整無缺。《清鑒堂帖》問世稍晚,刻于明崇禎七年(1634),為明代本縣收藏家吳禎所刻,亦經董其昌、陳繼儒鑒定評判。現存此帖原碑103塊版面,收藏從晉到明24位名家的31件作品。其中有王羲之的《澄清堂主帖》上、下兩卷,還有唐代名家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懷素、宋人黃庭堅、米芾、元代趙孟頫、鮮于樞,明代董其昌等人的手跡。余清齋與清鑒堂兩套叢帖都比較珍貴,尤以《余清齋帖》影響較大。清代書法家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述及:“余清齋帖……大抵皆以真跡上石,又得楊明時鐵筆之精,故出明代諸集帖之上

  新安碑園內藏置的著名法書,尚有董其昌的《五百羅漢記》、祝枝山的《西溪南吳氏八景詩》等。

  桃花書屋刻石 清嘉慶年間,昌溪人吳大冀(字云海,號子野,桃花主人,官至兵部郎中)善畫。他在海岱的寓所前有一桃樹,高四丈,友人黃均為他作《桃花書屋圖》,名流阮元、法式善、宋湘、馬履泰、李宗瀚、汪海鼎等10數人題詩作跋。大冀為保存這批名人真跡,將圖及題詠摹刻上石。刻石共12方,每方寬103厘米,高36厘米,厚12厘米。石質優良,刻工精細,刀法傳神。現陳列在新安碑園。

  鏡亭法書 鏡亭在唐模檀干園內,亭四周臨水,亭內四壁用大理石建成,上嵌歷代名家法書刻石12方。當中6方略短,刻朱熹、蘇軾、倪元璐、趙孟頫、文征明、查士標六人的行草書。旁6方較長(皆230×57厘米),刻米芾、蔡襄、黃庭堅、董其昌、祝允明、羅洪先、羅牧、程京萼、陳奕禧、八大山人等十人的行草書和陸岳和篆體、鄭簠的分書等。

  安素軒法帖 安素軒是明代棠樾村大鹽商鮑漱芳世襲的一所古書齋,內藏有唐至明代各書法大家的墨寶。漱芳精選唐、宋、明法書50余件,匯為《安素軒法帖》,于清嘉慶四年(1799)延請揚州著名篆刻家黨錫齡精心鉤摹上石,鐫刻法帖。事半而歿,其子鮑均兄弟繼之,于道光九年(1829)夏告成,費時三十載。《安素軒法帖》刻石現藏揚州市博物館。1981年,鮑氏后人曾將家傳拓本獻給安徽省博物館。
 

網載 2013-09-10 20:56:34

[新一篇] 樊素與小蠻:目送無良詩人泡妞

[舊一篇] 武則天創造的四項世界紀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