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怎樣強占香港地區的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我們祖國的南疆,有一顆“東方明珠”,這就是香港。今天人們說的香港,實際是指香港地區,包括香港本島、九龍半島和周圍200多個島嶼。這些都是英國在19世紀割去或租借的,因此統稱香港。今年7月1日,香港地區即全部回歸祖國。重溫一下這段被割租的歷史,對于激發人們的愛國精神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英國侵占香港 蓄謀已久
  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我國先民已在這里休養生息。香港地區在漢代屬于南海博羅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設寶安縣。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為東莞縣。明神宗萬歷元年(1573年)又分東莞南部設立新安縣。1914年新安縣改稱寶安縣。從南北朝起,歷代皆派有兵丁在這一帶駐防。到了明代,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騷擾,香港地區的管理進一步加強。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太祖在粵設立廣東海道,建置衛所,加強防守。這一地區屬南海衛東莞、大鵬千戶所巡防。明末又設立廣東水師,分別組成六寨。這里屬廣州寨。寨總部就設在南頭,配有戰船近60艘,水陸兵丁1800名,曾多次擊敗倭寇和葡萄牙與荷蘭的入侵。
  到清代,香港地區已建立相當完善的軍政制度。香港島上的赤柱、紅香爐均派有清朝正規軍駐守。九龍半島則建有九龍城寨和炮臺,派遣兵丁防守。據1841年5月15日《香港公報》記載,香港島上住著漁民、農民和打石工人等約5000人。九龍半島居民無疑更多。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長期在這里從事漁業、農業、鹽業、采珠業、制香業、商業和航運業等。
  英國非法侵占香港島是在1841年1月26日。但它對香港地區的侵擾,則遠遠在此之前。還在1683年7月,英船“卡羅萊娜”號即曾到大嶼山島從事秘密交易。1689年9月,英船“防衛”號碇泊于“澳門東側的15里格處”。據馬士推測,“停泊的地點可能是香港港口或其鄰近,也可能是急水門”,[①]這是有記載的最早到達香港地區的英船。
  1741年,英國皇家兵船“百夫長”號載著海軍司令安遜來到中國海域,進行武裝窺探,曾在香港南部停泊修理。這是英國到中國的第一艘兵船,早于英國強占香港整整100年。
  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使華,在向清政府提出的6點要求中,于提出割讓舟山附近小島的同時,也提出“準許他們在廣州附近有同樣的權利”[②],也就是將廣州附近一塊類似舟山小島的地方讓給英國。這里雖然沒有明確點出香港,實際是指香港。
  到了19世紀,英國侵占香港的活動明顯加強。從1806年起,東印度公司的水文地理學家霍斯伯格連年在華南沿海進行勘測,后來給英國外交部寫了一個調查報告,里面多處提到香港水域。他認為急水門是個可供各種船只停泊的錨地,香港島和南丫島之間的海峽是良好的避風港。香港北面的鯉魚門形成一個可容納大小船只的優良海港。港島南部大潭灣也是一個良好的避風港[③]。
  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使華,當到達中國南海時,趁機“對于這個港口和全島作了仔細的調查。回國后作了詳盡的報告”,贊揚香港“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良港”[④]。
  182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曾用20萬兩白銀買通兩廣總督李鴻賓,占據香港外之恃山。在此建立樓房,作為“往來安歇地”。后因廣東巡撫朱桂楨反對,才“將余地毀去,嶼地追回”[⑤]。
  1833年,前東印度公司駐廣州大班斯丹在英國議會報告說:“很多年來,香港是商船停泊的良港,這是大家承認的。在18世紀,商船時時到這個島上來避風汲水”。他在報告中竭力鼓吹“在中國口岸設立貿易中心,以脫離中國的管制”[⑥],其占奪香港之心,已是呼之欲出了。
  1834年,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權結束。英國任命律勞卑為駐華商務總監督。律芳卑抵華后致信英國首相格雷,建議訓令英印總督,“準備一支小軍隊,隨著西南季風的開始進入中國海域。它到達后應占領珠江東部入口的香港島,該島非常適合于達到一切目的”[⑦]。可見,英國把香港作為侵華基地,早在戰爭爆發前六年就提出了。
  1836年,英商喉舌《廣東紀事報》叫嚷:“如果獅子(指英國)的腳爪準備攫取中國南方一塊土地,那就選擇香港吧!只要獅子宣布,保證香港為自由港,它在十年內就會成為好望角以東最大的商業中心。”
  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禁煙取得顯著成效。英國侵華利益集團心急如焚,積極策動侵華戰爭。他們極力主張侵占香港,作為侵華基地。大煙販查頓致信巴麥尊說:“我們必須占有一個島嶼或是占有一個鄰近廣州的海港,可以占香港。香港擁有非常安全廣闊的停泊港,給水充足,并且易于防守”[⑧]。漢得森也致書東印度中國協會主席拉本德說:“如果交涉不滿意,那么我們應該占領大潭灣和島嶼(按:指香港)做我們自己的港口。這個港口比澳門好,水深、面闊、有陸地環抱,船只隨時可以進港,并且地居要沖,易于防守。那兒有較大的陸地,墾種起來足以自給。在島的西北部伸入海中的地方有一處優良的所在,可作商埠,恰當所有北部來船的航路上,中國政府是沒有力量防阻沿海船只運茶葉和生絲到那兒去和我們交易的”[⑨]。
  上述一系列事實表明,英國侵占香港,是經過長久考慮后選定的。19世紀30年代英國在香港地區的頻繁活動表明,當時香港已經成為他們力謀侵占的首要目標。
   二、軟硬兼施 割占香港島
  香港島是英國最先侵占的中國領土。英國割占香港的過程,大體可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把香港變成走私販毒的巢穴。英國利用香港地區走私販毒,最早可追溯到道光初年。當時道光帝推行嚴厲的禁煙政策,下令驅逐停泊黃浦的鴉片船。鴉片販子于是將鴉片船轉移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并把一些船改為囤集鴉片的躉船。這些船冬季停泊于零丁洋附近,西南季候風到達時移泊金星門、急水門和香港等地。香港地區從此成為英國鴉片販子走私販毒的黑窩點。到30年代后期,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鴉片躉船都停泊于香港附近。道光十七年(1837年)六月黎攀liú@①奏報:“英吉利國有躉船十余只,自道光元年起,每年四五月即入急水門,九月后仍回零丁洋”[⑩]。道光十九年正月,鄧廷楨奏報,鴉片躉船經過驅趕之后,“其尖沙咀洋面,查尚泊船16只,零丁、九洲、三角、潭仔等洋,共泊船6只,綜計共有22只”[①①]。收繳鴉片之后,林則徐下令將澳門英商驅逐。但是他們被逐之后,并未離去,而是逃到香港。1839年8月26日,全部英船與英商及其家屬,均從澳門駛到香港,即在岸邊搭寮居住,“決定以香港為永久居留地”[①②]。可見,鴉片戰爭前,香港已成了英國侵略者的巢穴,他們并企圖永遠占據。
  第二階段:兩手并用,強占香港全島。英國為了維護鴉片貿易,擴大對華侵略,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1840年6月,英軍到達中國海域,香港立即成為侵略軍的基地。8月,英軍抵達天津海口,在送給清政府的《巴麥尊致中國欽命大臣書》中,正式提出了割讓海島的要求。同年末,琦善和義律進行和談。12月12日義律還表示,如果開放廣州、廈門、定海三口通商,“當可不再求地”。可是12月29日,義律又提出:“惟有予給外洋寄居一所,俾得英入豎旗自治,如西洋人在澳門豎旗自治無異”,才能了結。琦善見義律出爾反爾,據理責問:“據爾公使大臣來文內,聲明不再求地,今何以又有予給寄居一所之語?”義律無言可對,居然訴諸武力,于1840年1月7日攻占沙角、大角炮臺[①③]。
  1月8日,義律和佰麥聯合照會關天培,提出停戰條件5項進行恫嚇。其中第一項就是“應將現歸英國占據之沙角地方,仍留英國官員據守,給為貿易寄寓之所”,限三日內答復,沙角是珠江口的第一道門戶,琦善得知英國將把它作為貿易寄寓之所,果然被嚇住了,乃于11日復照,要求退出沙角,愿意按照12月29日來文“代為奏懇”,“予給外洋寄居一所。”義律知琦善已經上了圈套,即于同日答復,可以將香港與尖沙嘴代換。1月15日,琦善提出,沙角與尖沙嘴,只能“擇一處地方寓寄泊船”。第2天,琦善表示同意,希望兩人能夠面談,“匯寫盟約一紙,以俾兩國和好永久”。1月20日,義律通知琦善,即日從沙角、大角撤往香港駐扎。可是,就在同一天,雙方尚未見面,也沒有正式達成任何書面協議,義律居然單方面在澳門發布公告,聲稱他和琦善“已經簽訂了初步協定”,將“香港本島及其港口讓與英王”。26日,英國艦隊開到,正式宣布占領。
  其實,所謂“初步協定”,僅僅是琦善和義律往來照會中的一些承諾。在此之前,雙方只有信函往來,面都沒有見過,哪來《初步協定》的簽訂?!因此,所謂“已經簽訂了初步協定”,純是捏造虛構。其目的無非為強占香港偽造”條約根據”。這個所謂《初步協定》,即使英國外交大臣也不承認。他在致義律的信中說:“關于把香港割讓給英國的那項協議,即使已載入一項正式的條約之中,在獲得中國皇帝的批準之前,是沒有價值或效力的。所以,你的通知完全是為時過早的,因為看來甚至在你與琦善之間,似乎沒有簽訂關于割讓香港的任何正式條約”[①④]。
  英國武力占領香港之后,義律曾竭力誘逼琦善簽訂一項《善定事宜》,以期強占合法化,但都沒有成功。1月27日和2月11日,義律和琦善兩次會見商議此事,都沒有達成協議。此后琦善稱病不出,雙方再沒有會晤。不久,英軍進攻虎門,琦善被鎖拿解京。義律想通過逼迫琦善簽約,實現強占香港合法化的企圖,始終未能得逞。
  第三階段:擴大侵略,逼簽《南京條約》,實現強占香港合法化。義律偽造的《初步協定》傳到英國,英國侵華利益集團以所得權益太少,表示強烈反對。1841年4月30日,英國內閣會議決定召還義律,改派璞鼎查接替。同年8月,璞鼎查抵達澳門,隨即大舉北上,攻陷廈門和浙東諸城。第2年6月又大舉進犯長江。8月10日,英艦80余艘抵達南京城外。8月29日,雙方簽訂了《南京條約》。其中第3款規定。“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國侵占香港,就這樣由非法變成合法了。香港的割讓,標志著中國領土的完整開始遭到破壞,這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重要標志。
   三、割占南九龍半島與昂船洲
  侵占九龍半島,是英國多年的渴望。還在1839年10月,澳門新聞即透露,要“將各船灣泊尖沙咀,小心緊守”。璞鼎查來華前,巴麥尊在訓令中也指示:“占領尖沙咀或使它中立化”。1847年,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西馬縻各厘又強調,尖沙咀是安全的避風港,如被別國占領,將會構成對香港島的威脅,因此“占領九龍半島是絕對必要”的。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英國即把侵占南九龍半島提上日程。1858年6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馬姆斯伯理致函赴華全權代表額爾金,囑他要竭力從中國政府手中割占九龍岬角(即南九龍)與昂船洲。但函件到達時,中英《天津條約》已經簽訂,只得等待時機。1859年,英法公使赴京換約,因強行要從大沽入口,戰爭再起。1860年3月,新任英國侵華陸軍司令格林頓抵達香港,即派44團強行侵占了九龍尖沙咀一帶。3月19日,英國駐廣州專員巴夏禮和格靈頓到達廣州。巴夏禮和格靈頓泡制了一份關于租借九龍尖沙嘴的照會于20日下午交給當時英國統治廣州的傀儡、兩廣總督勞崇光。勞崇光唯英國之命是聽,當天復信表示同意。第二天晚上,巴夏禮和勞崇光在租約上簽字、用印、互換文件。租約規定從鄰近九龍炮臺南部之一點起,至昂船洲最北端止,界線以南包括昂船洲在內,租借給英國,每年交付中國地方當局租銀500兩。神圣的中國領土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租給英國了。
  1860年春,英國政府再次任命額爾金為全權特使,赴中國解決換約問題。7月,租借九龍尖沙嘴的消息傳到倫敦,外交大臣羅素立即密令額爾金:“女王陛下政府認為,他們應該取得九龍半島的完全割讓,……為此我訓令閣下,要竭力實現這一目標”[①⑤]。10月24日,額爾金和奕訴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的批準書,同時簽署了包括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的中英《北京條約》。就這樣,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又由占到租,由租到割,被英國侵占了。
   四、強租北九龍半島和周圍島嶼
  中日甲午戰爭以后,西方各國眼見日本掠得空前巨大的權益,紛紛起而效尤,俄、德、法更借口干涉還遼有功,對中國大肆進行勒索。早在中國占有優勢的英國不甘落后,也很快加入掠取中國權益的行列。
  英國侵占北九龍的野心,早在1894年即已萌發。當時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見清軍在中日戰爭中節節失敗,即向英國殖民部大臣里彭建議,趁機占領北九龍半島、大鵬灣、深圳灣、加普礁、橫瀾島、薄寮洲(即南丫島)以及距香港3海里以內的所有島嶼。1897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斗爭加劇。11月,德國借口巨野教案強占膠州灣;12月,俄國占領旅大。12月4日,港督羅便臣再次致函殖民部大臣張伯倫,建議就拓展新界立即采取行動。1898年3月28日,英國授權駐華公使竇納樂就展拓香港界扯進行談判。5月19日,雙方達成《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并“粘附地圖”,標明展拓界址范圍,即:北部陸界——從沙頭角海至深圳灣的最短距離劃一條直線,此線以南租與英國;東界——東經114°6’;西界——東經113°47’,南界——北緯21°48’[①⑥]。此次拓展界址為租借性質,以99年為限期。專條協議達成后,英國統治集團中有些人感到不滿足,要求修訂。5月25日,竇納樂又再次與總理衙門諸臣會議,要求對界址作些修改。6月9日,經過修改后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在北京正式簽字。專條互換后,英方又多次違約侵權。對北部陸界要求按“天然界限”劃分,九龍城不能保留。結果,幾經交涉之后,雙方又于1889年3月19日簽訂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北界變成以深圳河為界,清軍從九龍城撤出,大嶼山島全歸英國。合同的簽訂,是英國恣意擴大侵占的結果。在這里再次暴露了英國侵略者得寸進尺,窮兇極惡的可恥嘴臉。
  英國強占香港地區的歷史,是英國侵略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侵占香港后,以此為基地,從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進行了長期的侵略活動,掠走了難以數計的財富,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無數的罪行。現在,這段侵略歷史很快就要最后結束了。但這段歷史留給人們的深刻教訓,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
  注釋:
  ①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1、2卷,中山大學1991年版,第77頁。
  ②同上《編年史》第542頁。
  ③塞耶:《香港的誕生、少年和成年》(1841—1862)第23、24頁。
  ④ ⑥ ①②賴德:《20世紀香港、上海及其他中國商埠印象記》,倫敦1908年版,第56頁。
  ⑤《義律致大清帝國皇帝書》、《鴉片戰爭》叢刊,第3冊,第260頁。
  ⑦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24頁。
  ⑧ ⑨《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4期第44、45頁。
  ⑩《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一冊,第229頁。
  ①①《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151頁。
  ①③引文見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的研究·資料篇》,第32—55頁。
  ①④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下冊,第898頁。
  ①⑤見《羅素致額爾金密函》1860年7月9日。
  ①⑥《竇納樂致索爾茲伯里電》1898年5月4日。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
   責任編輯 宋敬華*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钅加謬右
  
  
  
理論月刊武漢15-18K3中國近代史蕭致治19971997 作者:理論月刊武漢15-18K3中國近代史蕭致治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1:05

[新一篇] 英國強占香港島與所謂“穿鼻條約”

[舊一篇]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談:當前我國企業的走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