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名垂千古---岳飛抗金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欽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虜北去,當時宋朝嫡親宗室中只有在河北組織兵馬的康王趙構和哲宗的廢后孟氏幸免于難。靖康二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是為宋高宗。歷史上把高宗即位后的宋朝稱為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首都后來定在臨安(即杭州)。


  趙構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領,他與其父、兄(徽、欽二宗)一樣懼怕與金朝打仗,為保持皇帝的權位而一味求和茍安。趙構所信用的汪伯彥、黃潛善二人,也都是些主張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為了籠絡人心,他曾一度起用因組織開封保衛戰而聲望很高的李綱担任宰相。不久就因李綱堅決主戰,不符合他的茍安議和的意愿,只讓李綱担任了75天的宰相,就罷了李綱的官。建炎元年九月,趙構聽說金朝以傀儡張邦昌被廢為借口,再次南侵已抵達河陽,也不問消息是否確實,立即準備南逃。十月初從南京(今河南商丘)出發,月底逃到揚州。十二月金朝分兵三路南下。完顏宗輔率東路金軍自滄州渡河,進攻山東,完顏宗翰率中路金軍自河陽渡河,直攻河南,西路金軍由完顏宗望所派的婁室率領,進攻陜西。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軍奔襲揚州,宋高宗倉皇出逃,經鎮江府到杭州。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趙構又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隨后又逃至明州(今寧波),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直到建炎四年夏,金軍撤離江南后,他才又回到臨安府。


  這年九月,金冊立劉豫為“大齊皇帝”,建立傀儡政權,統治河南、陜西大部地區,與南宋對峙。面對金朝的入侵,雖然南宋最高統治者奉行屈膝投降的政策,但是宋朝各地人民紛紛奮起抗擊金軍的殘暴虜掠,而宋廷內部的主戰將士亦活躍在抗金的最前線。如韓世忠、岳飛、吳、吳麟、劉琦等,他們在各地抗擊金兵,收復了部分失地。其間,宋軍打了多場重大戰役,如韓世忠的黃天蕩之戰,以八千人力拒金兀術十萬大軍四十八天;劉琦順昌大捷,以不到二萬人大敗金兀術大軍十余萬。其他如和尚原之戰、仙人關之戰、大儀之戰等,眾將都令金兵吃了苦頭,大大鼓舞宋朝軍民的士氣。 在南宋的抗金將領中,岳飛的抗戰態度最堅決,功績、貢獻最大,但其結局也最悲慘。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河北西路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農家,家貧力學,尤好兵法、弓弩。北宋末年從軍參加征遼戰爭。南宋初他曾作為河北招撫司的下級將校,隨王彥渡過黃河在河北一帶抗金。離開王彥后,又投到東京留守宗澤的麾下參加開封保衛戰,為宗澤所賞識。宗澤死后,岳飛隨軍南下,轉戰于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等地,在抗金戰爭中迭次立功,建炎四年,金兀術率軍自臨安府沿運河北撤,岳飛率軍伏擊北撤之金兵、收復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這時的岳飛,已經經歷了大小200余戰,因英勇善戰,聲譽日高,很快就升任獨當一面的將領。當紹興二年(1132年)他剛30歲的時候,已經成了守衛長江中游的主帥。岳飛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北伐中原、“還我河山”,他曾書寫下流傳千古的豪詞──《滿江紅》,高歌“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奉命揮師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趨襄陽(今湖北襄樊),向偽齊政權的守軍發起猛烈進攻,僅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就按照預定計劃收復襄陽、郢州(今湖北鐘祥)、隨州(今湖北隨縣)、鄧州(今河南鄧縣)、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陽軍(今河南信陽)等六郡之地。這是南宋建立政權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因此年僅32歲的岳飛被封為節度使,成為南宋大將中最年輕有為的一員。與滄桑戎馬、屢立戰功的韓世忠、張俊,以及世世將家、久歷戰陣的劉光世被稱為南宋的四大將帥。他所率領的“岳家軍”因紀律嚴明,戰功顯赫,深受人民愛戴,成了南宋抗金斗爭的一個中流砥柱。


  由于南宋軍民的英勇斗爭,到建炎四年(1130年)時,宋金雙方力量對比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先是韓世忠在黃天蕩(今江蘇南京東北)一帶大敗金兀術;在陜西戰場吳d、吳U兄弟亦給金兀術以沉重打擊,并迫使他放棄由陜進入四川的打算;在荊湖一線岳飛重創偽齊收復襄陽六州軍,使西北戰場的防線同兩淮戰線的聯系保持暢通,南宋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強。紹興四年九月金兀術率軍伙同偽齊軍大舉渡淮南侵,又遭到岳飛、韓世忠所率宋軍及兩淮許多水寨義兵的英勇抗擊,很快以失敗告終。這一切說明宋金戰場的形勢,已經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轉化,金兵的軍事逐漸在消失,就連金人自己也認識到“昔我強彼弱,今我弱彼強”,因此,金廷內部掌握實權的撻懶一派主張將偽齊管轄的河南、陜西劃歸南宋,以此換取南宋的臣服,決定同南宋議和。這個消息傳到宋廷,宋高宗喜出望外,認為多年盼望的“和議”又有了希望。紹興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檜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給他專辦,其他大臣不得參預。秦檜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氣,于紹興九年正月不顧一切,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稱臣納貢。為此,南宋小朝廷還大事慶祝,文武官員紛紛上表慶賀。


  宋高宗、秦檜的投降求和,激起宋廷抗戰派將士的強烈反對,岳飛不僅沒有按慣例向宋高宗敬獻賀表,反而上表對宋高宗說“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稱藩”,從根本上否定了這次求和協議。岳飛這種堅決反對“和議”的態度。使宋高宗甚為惱怒,更為秦檜所切齒,從此被宋高宗和秦檜視為眼中釘。紹興九年七八月間,金廷內部發生內訌,原主張同宋朝議和的撻懶,被金廷以謀反罪處死,對宋戰爭的急先鋒金兀術掌握了軍權。他立即撕毀與南宋訂立的“和議”,并于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分兵兩路向陜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奪回了河南、陜西之后,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這時宋高宗又慌了手腳,急忙下詔讓已經辭職在家守母喪的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陜西進攻的金兵,并“圖復京師(開封)”。但是進攻淮南的金兵卻在順昌(今安徽阜陽)遭到劉v所率原“八字軍”的沉重打擊,金兀術不得不撤回開封。金兵對淮南的威脅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馬上改變主意,立即向岳飛下了“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的命令。岳飛卻認為機不可失,大舉北上,向中原進軍,分別收復鄭州、西京洛陽(今河南洛陽)等地區,并派遣梁興等深入黃河以北,襲擾金軍后方。金兀術乘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機,親率精銳騎兵15000人向岳家軍指揮中心――郾城(今屬河南)發動進攻。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兀術率部在郾城與岳家軍對陣,岳飛令其子岳云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沖殺。金軍出動重鎧騎兵“鐵浮屠”作正面進攻,另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拐子馬”配合作戰。岳飛遣背嵬親軍和游奕軍迎戰,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突入敵陣,打算活捉金兀術,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大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接著岳家軍又在潁昌府打得金兀術狼狽逃竄,并一直追擊到距汴京僅四十五里之遙的朱仙鎮。這時黃河南北許多堅持斗爭的義兵,都打著岳家軍的旗號響應岳飛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轉入局部反擊。抗金斗爭呈現一派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方是時,岳飛喜極,對其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金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兀術曾準備撤離開封,到河北以避岳家軍的兵鋒。


  岳飛根據中原戰場的大好形勢,向高宗上書提出宋軍全線進攻,渡河以光復失地的要求,然而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擋住金軍的進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為金的屬國就已心滿意足了。所以不僅不同意岳飛的要求,反而急忙下令各路宋軍班師,使岳家軍處于孤軍無援的狀況,接著又連發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退兵,岳飛悲憤惋惜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然后無可奈何地下令班師,班師路上,民遮馬慟哭,……哭聲震野。岳飛北伐的巨大成果,就這樣讓宋高宗、秦檜拱手送給了金朝。


  宋高宗、秦檜強令岳飛班師后,為了掃清向金人議和的障礙,先后解除了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然后向金乞和。而這時金兀術攻打淮西又連敗于宋軍,終于使他認識到對宋戰爭已不可能用武力取勝,也表示愿意與南宋議和,于是雙方開始了緊張的和議活動。宋高宗和秦檜見和議可成,像岳飛這樣的良將不僅不再需要,還有礙于投降活動,加之金兀術害怕岳飛反對和議,也派人授意秦檜害死岳飛。因而宋高宗和秦檜便以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逮捕入獄。此后宋金雙方終于在紹興十一年十一月訂立和議:南宋正式向金朝稱臣,每年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并以淮水為界,將淮水以北的地區劃歸金朝。這個和議因是在紹興年間簽訂,故被稱作“紹興和議”。紹興和議訂立不久,秦檜秉承宋高宗的旨意,伙同王氏、萬俟l和張俊加緊了迫害岳飛的活動。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及張憲殺害,當時岳飛年僅39歲、岳云年僅23歲,岳飛臨刑前在獄案上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表示了對投降派的最后抗議。


  岳飛被害以后,臨安獄卒隗順偷偷地把他的遺骨埋葬起來。直到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即位,岳飛的冤獄得到平反昭雪,人們把岳飛的遺骨改葬在西湖邊棲霞嶺上,后來又在岳墓的東面修建了岳廟。宋寧宗在位時追封岳飛為鄂王。現在,在莊嚴雄偉的岳廟大殿里,端坐著全身戎裝的岳飛塑像,塑像上方懸掛的匾額上,刻著岳飛親筆寫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在岳飛墓門對面,還放著用生鐵澆鑄的秦檜、王氏、萬俟l和張俊四個反剪雙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對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對賣國賊的憎恨。


網載 2013-09-10 20:56:58

[新一篇] 管仲:集“三不朽”于一身的典型

[舊一篇] 繁華如夢―中唐向晚唐的嬗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