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高技術產業政策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楊帆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
  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為了維護自己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中的壟斷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本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為了縮短與發達國家的高技術產業之間的差距,也紛紛制定高技術產業政策,以提高本國或本地區的高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模式
  發達國家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通常以科學實踐為基礎,重視基礎研究和技術突破,大力開發高新技術,并迅速將高新技術產品推向市場,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這種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生產、從生產到市場的發展模式稱為自主式順向開發模式。發達國家的高技術產業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模式發展的。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承受能力都不如發達國家,采用自主順向開發模式并不一定是最佳選擇。它們通常采用跟進逆向開發模式,即先從提高市場競爭力入手,采用技術合作,引進生產線,在短期內拿出有一定競爭力的高技術產品,同時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掌握先進技術,并組織科技攻關,陸續填補高技術研究方面的空缺,縮短科研和技術開發時間,大幅度推進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進程。對于總體經濟能力和科技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或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在國防高技術或微電子等某些重點領域,往往采用逆向和順向混合模式,力圖在高技術潛在競爭能力上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高技術產業政策的特點
    1.重視技術引進
  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并加以吸收、消化和創新,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所走過的一條成功之路。縱觀韓國、新加坡、巴西等國家的發展,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創新都貫穿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從而有力地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的高速增長。
  韓國高技術的迅猛發展是與其長期堅持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合作,引進美國、日本和西歐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分不開的。韓國引進技術的對象主要是日本,占技術引進的50%以上,其次是美國,占25%左右。近幾年來,韓國開始重視從獨聯體國家引進核能等尖端技術。1981~1987年韓國共引進技術2598項,支付專利費約15億美元,現在許多產品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技術水平。1968年,韓國的電子產品第一次進入國際市場時,產值為5600萬美元,到1988年,電子產品的出口額已達到156億美元。韓國引進技術的主要形式是技術貿易、吸收外資、與外國進行合作研究與開發、延攬國外科技人才等。
  印度把包括技術引進在內的一切與外國技術或資金發生聯系的事務,都納入“國外合作”的范圍。印度的技術引進主要受《工業發展調整法》和《工業管理細則》的控制,這兩項法規詳細規定了技術引進和對外合作政策、程序、限制性條款、合同要求等。1991年6月拉奧政府上臺后,針對印度近年來出口不振、外債增加、財政危機加劇等情況,提出以高新技術為依托的“長期經濟改革”措施,在引進外資和高技術方面邁出較大的步伐。政府允許外資在各產業部門所占股份的比例由原來40%的限額提高到74%,出口產品生產部門的這一比例可達100%,并大力簡化外資申辦企業和投資手續。印度在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時,先進行測繪,以利于仿制和向同類廠家轉移,從而達到一家引進、多家受益的目的。
  臺灣引進高新技術依照市場潛力大、產業關聯性大、附加價值高、技術層次高、污染程度低等六項原則,將通信工業、信息工業、消費性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精密儀器與自動化工業、航天工業、高級材料工業、醫療保健工業、污染防治工業確定為十大高新技術產業。并將光電技術、軟件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材料應用技術、高級感測技術、生物技術、資源開發技術和能源節約技術確定為引進和開發的八項關鍵技術。在高技術引進方式上,臺灣采取“主動出擊”策略,不僅通過直接購買專利技術、吸引海外資本等方式引進技術,更主要的是隨著投資政策的調整,利用參加國際科技合作、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兼并或聯合投資等方式,引進發達國家的技術。
    2.制定優惠政策促進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制定優惠政策,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重要一環。
  韓國政府為促進本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先后制定了《遺傳工程培育法》、《產業技術研究組合育成法》、《工業發展法》、《電子計算機網絡法》、《中小企業創業支援法》、《新技術金融支援法》等。并在稅收方面采取以下激勵措施:(1)政府將著手修訂稅法,使投資技術開發和培養人員多的公司少納稅;(2)政府將根據技術成果的多寡和研究開發的效率,縮短研究設備與設施的折舊期;(3)政府對從事新技術開發的公司,提高公司資產的折舊率,其幅度為50~90%;(4)政府允許私營研究所在購買址后4年內開始運營,作為支持措施的一部分,政府將協助研究所的建設并對其研究設備減稅。
  新加坡為了吸引外資直接投資于高技術,采取了如下措施:外資企業10年免稅,允許外資企業匯回全部利潤。在外資津貼上,新興企業可獲得30~70%的人員培訓津貼,固定資產投資達一定比例者,可免交盈利稅,并可獲土地資助等。1983年以來,已有12家國際著名計算機公司在新加坡獨資設廠,其投資額達1.3億美元。
  臺灣為吸引在高技術產業方面的投資,刺激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投資和稅收方面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對促進臺灣開發和生產資本密集、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的高技術產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內,凡經園區管理局認定對臺灣科技發展有特殊貢獻的工業投資,可在5年內減免土地稅;外國投資者可享有100%的企業股權,也可以與臺灣當局或本地企業共同投資;在科學園區劃定的保稅范圍內,外國投資者可享受免征設備、原材料等進口稅的優惠,還可享受獎勵投資所規定的有關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9年內任選5年免征所得稅的優惠;科學園區內的高技術企業可從其產品銷售或開始提供勞務之日起,連續5年免征贏利事業所得稅等等。
    3.大力培養高科技人才
  優秀的人才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發展高技術及其產業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對人才的培養,采取各種措施防止人才外流,并以重金招攬國外高科技人才。
  韓國在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的過程中,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1990年,韓國共有科學家和工程師70503人(即每萬人中有16.4人)。根據對高級人才需求量的預測,到2001年,韓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總數應達到15萬人(即每萬人中應有30人)。其中的10%,即1.5萬人,應為高級科學家。為達到此目標,韓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強理工科學生的培養,充分發揮理工科大學的作用。(2)加快培養高級科技人才。韓國科學技術院是培養高級人才的基地,1973~1985年共培養出4038名高科技人才,并計劃到2000年培養出4000多名博士級高級科技人才。(3)增派留學生和科研人員到國外深造。1982~1991年,向先進國家的企業、研究機構及大學共派遣了1353名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并計劃在1992年至1996年,增派1000余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到先進國家進行博士后進修。(4)以重金聘請國外高科技人才。1968~1991年,由研究所、大學和企業招聘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總數已達1975人,其中永久性的有1051名,臨時性的有924名。
  印度目前已擁有一支300多萬人的科技隊伍,科技人員總數僅次于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各種原因,大批科技人才外流,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外流更為嚴重。為防止人才外流,印度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設立科技人員儲備局,為歸國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安排工作和生活;(2)給予歸國的科學家種種優惠待遇,增加回國科學家重點研究項目的撥款;(3)實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為科技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4)限制科技人員外流。規定凡是在國內有研究設備的科技人員,不許通過交流到國外去研究;申請到外國獎學金的留學生,要作出完成學業后回國的保證;不允許緊缺類的科學家隨意長期移居國外,而只允許那些需要進行某些方面深造的人出國,等等。
    三、制定風險投資政策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積極為企業提供必要的資助和保護,對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1985年以前,高技術是一個沒有任何亞洲企業家(日本除外)愿意冒險的領域,而現在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韓國、新加坡和臺灣等通過為企業提供風險資金、稅收優惠等政策,誘導私營企業成功地開辟了一個有利可圖的高技術領域。
    1.新加坡利用風險投資獲取高技術
  新加坡經濟發展委員會自1984年開始資助風險投資,創辦高技術公司,并通過了一項立法,給予以風險資本建立的高技術公司免稅10年的待遇。新加坡風險資本最大的投資者就是經濟發展委員會(EDB),EDB投資6500萬美元建立了EDB投資有限公司,專門資助有“戰略性”的高技術產業的發展。EDB最具誘惑力的投資項目是《國民生物工程控制計劃》,最近EDB為新加坡標準與工業研究所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興辦價值為660萬美元的食品生物技術中心提供480萬美元的資金。EDB還投資2000萬美元設立了一個生物技術投資公司,并在美國加州建立了一個子公司。
    2.韓國利用海外資本發展風險投資
  韓國政府從1986年開始提供風險資本,扶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中小企業創立支持法案》和《新技術財政資助條例》的指導下,為企業進入高技術領域提供資金支持和稅收減讓。如今,韓國已有58家風險資本公司,掌握的風險資本達7.3億美元,其中21%的資金來自海外,這些外國投資給韓國帶來了新的技術轉讓成果。
                        (本文編輯 韓盛芬)
  
  
  
中外科技政策與管理京054-057C7新技術革命及高技術產業楊帆19951995 作者:中外科技政策與管理京054-057C7新技術革命及高技術產業楊帆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0:58:29

[新一篇] 歷史小說創作筆談寫出歷史人物的精神世界

[舊一篇] 發展中的“島形文化”  ——澳門文學的走向及其特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