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工業題材的突破性力作——評長篇小說《車間主任》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山東文藝出版社推出的作家張宏森創作的長篇小說《車間主任》,是一部當代工業題材的突破性作品,是一部塑造基層工人形象的感人力作,也是一部凝聚作者飽滿激情和深刻理性的厚重大氣之作。認真分析這部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會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一
  眾所周知,工業題材創作是我國當代文學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這與我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顯然不協調,這與文學“表現時代前進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趨勢”的社會功能也不協調。
  面對這一難題,作家張宏森做出了勇敢的選擇,極富魄力地駕馭了令人怯步的工業題材。他創作的《車間主任》圍繞北方重型機械廠展開了極為宏闊的藝術描寫。這是一座有近五十年歷史的國有大型企業,進入90年代,在市場經濟全面展開之際,它迎來了從未有過的考驗和風險。其間,最劇烈的震蕩當然是從以前對計劃經濟的全面依賴到如今要獨闖天下的市場經濟的競爭。這種轉變波及到工業的各個角落,沖擊到工廠每一個人的心靈。工廠的決策者如廠長張一平、黨委書記郭力維在為工廠的前景深深地憂慮著,為現代工業的出路苦苦地思索著;那些在舊的管理體制中享盡清福、又在如今的經濟交換中占盡便宜的人們也為失去了既得利益而痛苦不堪,他們本能地抵制著改革,也本能地抵制著勞動,成了現代工業生產力中最骯臟的腐蝕力量;那些忠誠于企業、忠誠于勞動的車間工人們,也感到了一種難耐的失落和茫然,感到了勞動價值的轉換從來沒有如此的艱難。不難看到,書中展現的一切還在我們周圍彌漫著,種種切膚之痛我們正在經歷著。作家敏銳地感受到了這一切,并付諸藝術表現,的確有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巨大的真實感,有一種無法言喻的震撼力量。
  改革被作為一個大背景放置書中,但《車間主任》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改革文學,全書藝術描寫的重心也不在廠長、書記這些決策者即“改革家”身上,這部書是寫工人,是寫現代工業中最具吃苦精神和堅韌毅力的基層勞動者。這是作家把握這一題材的獨到之處。他把筆墨聚集于一個車間,通過車間主任段啟明承上啟下的形象塑造,既展現出勞動者任勞任怨的忘我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又傳達出勞動者命運的坎坷、磨難。堅硬的骨氣和沉重的背負結合在一起,高貴的自尊與無奈的旁落交織在一起,勞動的汗水與生命的淚水混雜在一起,構成了這群勞動者悲壯的人生。書中激蕩著一種刻苦勞動、艱苦奉獻的昂揚情調,也尖銳提出了對勞動和勞動者地位的深刻質詢。當作家深情禮贊勞動的時候,我們發現了勞動是推動中國改革的內在精神動力;當作家為勞動者掬起一捧淚水的時候,我們也不難發現歷史進程中的某些盲點和誤區。勞動的光榮與苦難交相輝映,從而使作家在謳歌現實的基調中滲透進痛徹肺腑的批判。從始到終貫穿的“中國脊梁”的吶喊,使作品顯得莊嚴、大氣;直面人生、直面現實的書寫又讓作品呈現出蒼涼、沉郁。所有這一切都為當代工業題材的創作開掘出了極為厚重的思想內涵。
  同時,在駕馭這一現代工業題材的時候,作品不追求對工業生產進程的細致展開,而把藝術重心放在了人物的精雕細刻上。書中刻意表現的是人物命運的歷時展開,人物與時代氛圍的共時展示,人物豐富曲折的心理內容的層層展露,這是作者為現代工業題材的創作開拓出的一條最文學化的創作通衢,也是這部書在題材選擇和藝術處理上提供給人們的重要啟示之一。
   二
  我讀《車間主任》,既感佩作者對于這一工業題材的人物化處理方式,也佩服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達到的藝術水準。書中鮮活飽滿、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達幾十個。閱讀全書,覺得一個個人物在充滿感情地向你傾訴,闔上全書,又覺得這一個個人物烙印在腦海中,種種深刻的印象難以拂去。對人物有感受支配了對全書的閱讀,由人物的命運引起的崇高、悲壯以及相關的思考都成了最強烈的閱讀體驗。
  《車間主任》的人物塑造我以為可以區分為兩個相對的層次。一是以車間主任段啟明為核心凝聚起來的工人集體人格的塑造,二是以一個個獨特的經歷、命運構成的極富內涵的個性化形象。
  選取車間作為大工業題材創作的核心場景是極具匠心的。它是現代企業最活躍的單元,它聯系著上層決策者,聯系著諸如辦公室、保衛處、衛生院、供應處等企業管理網絡,又通過每一個工人的家庭、親屬等向社會領域無限地延伸,從而使作品展開廣闊的社會生活描寫。它還是一個表現勞動過程的典型環境,它組織起一個勞動群體,也就最容易刻畫一代工人的集體人格。作者以段啟明為核心,利利落落地描繪出一組生動的人物,像工段長耿海、維修工程全、翻砂工劉義山、鉗工李萬全、電焊女工肖嵐、天車女工陳美玲等,在他們身上共同體現出了現代工人階級的優秀品質。老工人劉義山,身患癌癥,又被燙傷,仍拖著病弱的身體回到車間,“大活我干不了,我撿點零碎,雜七雜八,能伸手的我就伸把手。”電焊女工肖嵐靠加班加點超強度的勞動收入來供應男友讀博士,并送他赴美留學;在遭到男友的拋棄后,正是靠勞動來拯救了自己,在悲傷的個人處境中不至于沉淪。工段長耿海面對變幻的生活現象,有許多郁悶和不解,但只要埋頭于勞動,其高漲的熱情和飽滿的精力又會煥發出來。這一集體是那么地富有同情心,有著善良的心地,熱乎乎的關懷。他們對可憐的李萬全做的一切,對病弱的劉義山一家做的一切,對不幸的肖嵐做的一切,都顯示出這一集體的溫暖。當工廠因為暫時困難,拖欠了工資,這些可敬的工人們沒有多少怨言,真誠地相信工廠有辦法度過難關,愿意靠自己的勞動與工廠一起度過難關。最具說服力的是,當廠長張一平遭人陷害,邁入檢察院大門時,工人們以舍身求法的氣概,簽名上書,保護了廠長的合法權益,也保護了北重的利益。這一集體寬厚的人格力量讓人感動。只有當工人的自尊受到傷害時,這一集體才變得憤怒起來,他們能忍受繁重的勞作,但不能忍受對工人的任何奚落與誣蔑。因此“小鼻涕”才踢翻了精神病院的醫生辦公桌,程全才對楊子江揮起了拳頭,耿海高傲地說:“我就是個工人,沒什么了不起,可沒什么了不起,我也想堂堂正正地站著,我不比你高,也決不在你臉前頭矮半截!”作品通過現代大工業一個車間的描繪,通過集體人格的塑造,極為豐富地開掘出了當代工人的高尚品格。
  小說沒有因為集體人格的塑而淹沒人物的個性化,對個人獨特的生命軌跡的描寫呈現出活生生的性格,飽滿有力,對比鮮明,段啟明是這個車間的領班人,性格中有一種大刀闊斧的氣勢,有一種雷厲風行的威嚴,對于工廠前景和企業必需的改革他比一般工人有更深的理解,有高出一層的眼光,他對這一集體充滿了熱愛和關懷,也被這一集體衷心地擁戴著。這是新時期以來,我們的文學畫廊中出現的又一個成功的基層領導者形象。但相比之下,我個人更傾心于書中那些帶有較多悲劇色彩的人物形象,如劉義山、李萬全、程全等。勤勞寬厚的劉義山,家境窘迫、無怨無尤,除了勞動,別無所求,最后被癌癥奪去了生命。老實忠厚的李萬全,為了湊錢給自己的聾兒治病,拆下了本已廢棄的設備零件去賣,被定為盜竊,開除出廠。他覺得無顏面對家人,無顏面對車間,也無法承担起養家糊口的重任。他最大的人生痛苦卻是再也不能回到那本屬于自己的工作車間和崗位。年輕的程全是生性樂觀豁達的人,但與劉義山、李萬全相比,他卻是更多地體會到了金錢與權力對工人尊嚴的侵犯,在心愛的戀人郭燕燕為抗爭邪惡死去以后,他悲憤地離開了熱愛的車間,辭去了工作。他的“出走”被作者賦予了濃重的悲劇色彩,令人扼腕,令人嘆恨!書中的工段長耿海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他是老山前線的戰斗英雄,腦海中還時時映出血與火的噩夢,對目迷五色的現代生活,特別是對五花八門的商業活動充滿敵意,因而對妻子于倩的下海經商不斷猜疑,直到演變為病態的跟蹤、盯梢。他對現代企業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一些做法也看不慣、不理解。作者寫出了這一人物性格中一些保守、僵化以及落后于時代等負面的因素。但這個人物在本質上卻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他有極強的道德意識和正義感,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他保持著對勞動的尊重、堅守著工人的尊嚴,有極強的工作責任心。他誤會了廠長,在向檢察院、紀委寫信告發廠長時,坦然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當明白了自己的狹隘與偏執后,又能爽快地面對廠長承認過失,同時也保持著自己特有的倔強。這些不同向度的性格因素被作者集中在一個人物身上,既顯得真實可信,又顯得豐實厚重,映襯出社會轉型期特有的人性內涵,成為全書極有特色的一個性格塑造。
  小說《車間主任》完成了對工人形象的傳神創造,從中體現出了作者出色的性格刻畫才能,成了這部書最典型的小說特征。著意塑造工人形象,這也體現了作者端正的創作立場,這是一部站在時代的高度,立足勞動者的立場,以勞動的名義創作的作品。從這一創作立場出發,作者對一些當代社會的重大理性命題,作出了自己獨到的深入思考。閱讀這樣一部厚重的作品,對這些理性命題既不能漠視,也無法回避。
   三
  命題之一,是關于勞動的追尋。在《車間主任》一書中,作者突出了勞動的主題。這固然與題材有關,與工人形象的塑造有關,但更多地反映出作者一種著意的追問。作者謳歌了勞動的意義與價值,渲染了勞動自身的美麗,不斷地在掂量勞動的分量。在作者的筆下,勞動就是勞動者本身,它是勞動者的生存方式,是勞動者的精神寄托,一句話,它是勞動者的宗教。正如書中段啟明所說:“天下的道理九九歸一就是吃飯,吃飯的道理九九歸一就是干活。這是咱的本份,也是咱的本錢;是咱的臉面,也是咱的命。”一旦失去了勞動,勞動者會變得六神無主,手足無措。這就是為什么李萬全離開了工廠,會那么痛苦萬狀;這就是為什么劉義山既病且傷,卻無法呆在家里,執拗地要回到車間;這就是為什么耿海面對惶惑、疑慮,惟有在勞動中才能擺脫這些夢魘;這就是為什么肖嵐在男友褻瀆了她的真誠心靈后,惟有勞動才能使她振作起來。我還沒有見過哪一部作品這么濃墨重彩地表現勞動的主題,把勞動的內涵開掘得如此深刻。作者的思考不僅止于此,進一步的追問還在于,為什么在今天,勞動的步履顯得如此悲壯和艱難?權力會粗暴地踐踏勞動,金錢會卑鄙地侵擾勞動,腐敗力量也無情地銷蝕勞動,寫到這些,作者每每投入了極大的義憤,筆法犀利、尖銳,有些描繪入骨三分。勞動者不在乎勞動的加班加點、流汗甚或流血,面對勞動本身所受到的玷污,勞動者心靈所受的傷害,卻無法壓抑自己的憤怒,所以才有了書中“小鼻涕”的質問,才有了郭燕燕以生命為代價做出的抗爭,才有了程全的憤而離職。從勞動的立場,作者揭示出時代的一些弊端,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感受到這一問題的分量,我們或許一時找不出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我們卻不能不思考。
  命題之二,是關于道德的價值、精神的力量。和時下一些文學流派所推崇的“平視氣度”、“零度情感”不同,這部作品高舉道德理想的大旗,張揚道德、精神的力量。在作者的筆下,勞動是衡量人格的道德尺度,只要是真誠的勞動者,我們都可以給予最大程度的寬容。而最不能容忍的,正是那些與勞動無涉,卻又在蠢蝕勞動的如辦公室王主任、保衛處王處長、稅務局楊子江之流,作者對他們進行了嚴正峻切的道德批判。另外,以段啟明為代表的勞動者,對于企業的關心、對于事業的忠誠,他們在勞動中體現出來的奉獻與忘我精神,他們人與人之間心貼心的關懷、照顧,他們坦蕩豪爽的性情、甚或爽朗之中也不乏粗野的話語,這些都被作者在道德的意義上做了表彰。在《車間主任》這樣一部描寫基層工人的小說中,揭示出勞動者身上的特有的道德魅力,創造出一種屬于崇高范疇的審美情感,這是作品吸引人的力量所在,也是作者面對時代做出的深刻思考。在舉步維艱的改革征途中,我們究竟還需要不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持與道德心靈的援助?需要不需要真誠信賴與善良情懷?道德、精神是不是一種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閱讀《車間主任》這部書,我們無法抵御這些詰問,回答也是肯定無疑的。
  命題之三,是當代情緒與歷史緬懷的交融。用心的讀者會發現,在這部作品中,既傾注熱情表現當代生活,又時時緬懷工廠創業的歷史,表現出相當明顯的對歷史的依戀與溫情。在主要人物段啟明身上,既煥發著新時代的光輝,也流淌著歷史的血液。他用來喝水的搪瓷缸子印著“生產拉練紀念”幾個字,是一個饒有意味的細節。最有深意的當然是“小鼻涕”的父親王大海這一人物,那位精神病人,他是在“生產拉練”時期,從車間的高墚上摔下來致病的,從此他的記憶就永遠地停留在了那一刻,他的病態即是不停地在唱那一時代的代表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在經歷過那一時期的段啟明聽來,“精神是病態的,但歌聲是純正的。”“這首熟悉的歌曲似乎勾起了段啟明許多遙遠的生動的回憶與聯想,他仿佛沉浸其中,久久地聆聽著,久久地凝視著徘徊歌唱的病人的身影。”那首《革命人》的歌曲在書中多次出現,成了全書引人注目的主題歌。類似的刻畫當然不是閑筆。50年代也好,70年代也好,那個時代毫無疑問有許多瘋狂與悖謬,我們也不會愚蠢地認為作家在為那一時代大唱贊歌,但我們也不會同樣愚蠢地認為那個時代真的就一無是處。那些熔鑄在人心之中的精神、氛圍之類的東西還有生命力。作者的用意或許在于,那些精神價值不要輕易地被忽視,它應該在今天的改革進程中被喚醒、被繼承,得到延展。
  《車間主任》一書的確包含著一些有價值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這些思想是啟迪人心的。就工業改革而言,這部書實際上力圖告訴人們,我們在充分考慮體制、科技等因素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勞動的作用,多從勞動者的立場考慮改革的進程,多從勞動者的角度考慮改革的正誤,勞動者才是當今改革的真正推動力。我們應該張揚道德、精神的力量,要繼承融入人心的歷史道德傳統。正因為書中灌注了這些深刻的思想,我們讀《車間主任》這部書,才毫無輕飄之感,時時領略其凝重深沉的氣韻,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
   四
  在《車間主任》一書中,作家張宏森堅持了他一貫的創作精神。綜觀宏森的創作,我以為有幾個令人稱道的特點:一是題材的當代性,他的創作貼近時代,直面生活,把握當代社會生活的脈搏,反映人民大眾的心聲,對表現和歌頌現代化建設事業充滿熱忱。他的創作與那些“疏離生活”、“躲避崇高”的寫作傾向迥然有別。二是題材的廣泛性。宏森的創作題材已呈多樣化,涉獵的領域很廣。他寫過警察、鐵路、學校、都市、工廠,各種題材他都能做到縱橫捭闔,顯示了過硬的駕馭題材的能力。三是思想的深刻性。激揚的詩情和深刻的思想,是宏森智慧的兩個閃光點。對于每一種題材他能做到既人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出乎其外,故能觀之”,有開闊的視野,有高屋建瓴般的犀利眼光。“人乎其內,故能寫之”,有細微的體驗,深入的思索,鮮明的思想映帶。故讀宏森的作品,時時感受到這種思想的力量。四是精品意識,宏森以端正的態度寫作,不媚俗,不惑于功名,不謀求市場式的策劃,不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他正是以埋頭苦干的勞動精神專注于寫作,使幾乎每一部作品都能形成對以前寫作的某種超越,進而在一步步地走向自己的高峰。
  《車間主任》的創作正是發揮了以上的創作優長。這部作品的成功,證明了宏森所堅持的這種當代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生命力,證明了文藝創作只有扎根于當代人民生活的沃土之中,才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才能有創造和創新的無窮活力。
   (本文責任編輯 韓忠良)*
  
  
  
中國圖書評論沈陽33-37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錢海驊19971997 作者:中國圖書評論沈陽33-37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錢海驊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8:54

[新一篇] 當代工業文學創作的考察與反思

[舊一篇] 當代心理語言學研究的若干重要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