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資本主義發展中的若干問題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十多年來,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中,出現了一系列以前 未曾有過,或尚不明顯的新現象,新問題,如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革命的高潮 澎湃,知識經濟的來臨,新經濟的發展,股份制的高度發達,資本市場的空前擴大,大 跨國公司實力的迅速加強,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發展不平衡現象更加突出,全球貧 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等等,這些現象和問題都是學者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本文不能對這 些問題一一進行論述,而是把這些現象作為資本主義在當代的新發展,從中提出幾個基 本問題進行探討。這些問題是:當代資本主義究竟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當代資本主義 的生命力和腐朽性問題,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的矛盾問題。
      一、當代資本主義處在什么發展階段?
  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進程,是一個從初級到高級,從幼年到老年的運動過程,明顯表 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例如,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了 壟斷階段;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危機和四十年代第二次大戰結束,又從一般壟斷階段 轉變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關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多年來,我國學者們進行了廣 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但據我所知,多數學者都是肯定的。雖然對一些有關問題的認 識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如有人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看作是壟斷資本主義范圍內的一個小 階段;而有些人則把它看作是超越一般壟斷的新階段,等等。對此,盡可繼續進行討論 。現在的問題是,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面臨著上述一系列重大的新現象,新變化,新 問題,資本主義是否進入了又一個新階段?如果是,這個新階段是什么階段?如果不是, 又是為什么?
  對此,國內外學者們發表了各種意見,有人認為,目前資本主義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對這個新階段,則眾說紛紜,如在國內,有人認為這是國際壟斷資本階段,有人說, 這是社會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在國外,更有多種多樣的說法。對這些說法,本文在下面 將進行簡要評述。我個人認為,盡管近十多年來,資本主義發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發 展,新變化,但認為它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似乎論據不足。我寧可認為,當代資本主 義仍處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我之所以持這種看法,是因為資本主義是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社會形態、一種社會生 產方式,這種社會制度、形態、生產方式的性質與其它社會制度、社會形態、社會生產 方式(如封建社會)根本不同,那就是由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對工人進行剝削,占有其 創造的剩余價值。簡而言之,即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所有制,這是資本主義的實質 ,只要資本主義還存在,它的這種基礎或實質是不會變的。但這種生產方式,也遵循辯 證法關于從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到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的局部質變,這時 ,資本主義的發展就顯現出階段性。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從一般壟斷資本 主義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都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大框框內,占有方式和生產關系發 生了一定的局部質變的結果。
  這里,有必要說明什么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列寧曾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行過全面 深刻的論述,根據列寧的論述和半個世紀以來的實踐,可以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歸結為: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和調控,以維護資本主義生 存,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保證壟斷資本獲取最大利潤。這與一般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國家并不直接干預經濟不同。我認為,至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上述實質并沒有變。 誠然,當資本主義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家掌握的資本和占有的生產資料增多 ,表現為國家財政預算的擴大,國家稅收和支出的增長,國有企業的增多,國有財產的 增加,等等,表明國家成了最大的資本所有者和支配者。但這并不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的最主要的標志,最主要的標志在于國家以經濟的(財政的,稅收的,貨幣的)和非經濟 的(行政的,法律的,規章制度的)手段,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和調節,以保證經濟的正 常運行,防止盲目的市場力量可能帶來的破壞,避免發生嚴重動蕩和危機,防止通貨膨 脹的惡化和失業的劇增,從而維護資本主義的生存和發展,同時為壟斷資本主義增值創 造有利條件,保證壟斷資本獲取最大利潤。實際上,國家直接占有的生產資料,如國有 企業,也不過是國家對經濟進行調控的多種手段中的一種。自從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國 家出現一股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潮流,由于實行私有化,目前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 重明顯降低。但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這一基本點并沒有變。如果以政府消費開支占 全國GDP的比重作為衡量國家干預經濟程度的一個簡單指標,則可以看出,從1990年到1 997年,美國的這個比重從16.8%下降到13%,法國從22.3%上升到23.6%,英國從19.9%下 降到18.3%。可見不同國家的這個比重有升有降,但無論升降,變動并不大。
  如果說有什么變動,那就是在不同時期,由于世界和國內形勢的變化,國家干預經濟 的重點和目標會不斷調整。例如,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冷戰結束,信息技術革命 高潮涌起,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更著重于發展科技,教育,放 寬對通信、金融等領域的管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等等。進入二 十一世紀,在美國,布什政府上臺后,政府政策的重點又有所變化,實行減稅政策,大 幅增加軍事開支,對外實行保護主義,等等。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私人資本的本性是自由發展, 自由擴張,不愿受任何外力的干預,壟斷資本尤其強烈要求自由擴張。然而在強大的市 場力量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發生經濟生活的混亂,生產過剩危機,金融的動蕩,物價 上漲,失業率上升,從而導致經濟的破壞和社會的不安定,政治的不穩定。最終,不僅 對各壟斷資本集團不利,而且可能危及資產階級的統治和資本主義的生存。二十世紀三 十年代的大危機就是明證。這樣,壟斷資本不得不接受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不僅 如此,它們還主動與國家政權相結合,以影響和支配國家的政策,使之適應壟斷資本發 展的要求,為壟斷資本服務。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 方面是資本的結合,大壟斷資本集團除向國家納稅外,還向政府提供大量金錢,以支持 某項于自己有利的政策;特別是在大選和國會選舉時,更是不惜出巨資,資助他們看中 的候選人。最近這次美國大選,共耗資3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大公司資助的。而政府 則實行有利于大公司的措施,如向大公司訂貨,特別是武器和其他軍用器材的訂貨;為 大公司減稅,把大量科研開支,直接或間接地交給大公司開展科技研發等等;另一方面 是人事的結合,即壟斷集團的頭頭,到政府任要職,而政府的高級官員和國會議員卸任 后,又回到大企業任高級主管。美國布什政府在這方面最為突出,總統布什、副總統切 尼、國家安全顧問多莉扎·賴斯都與石油集團有不解之緣。無怪有人把布什政府稱為“ 石油帝國”。有的報刊則更形象地說:“布什政府血管中流動的是石油。一個西方政府 同某一個工業部門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是極為罕見的。”(西班牙《世界報》200 1年4月3日)布什政府的許多部長和國會議員也都是大富豪,并且與不同大公司有著密切 關系。這兩方面的結合,是如此緊密和牢不可破,以致形成一種巨大無比的力量,凌駕 于社會之上,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決定性因素。當然,這并不妨礙 西方國家的當權者宣揚他們的政府是怎樣為國家,為社會,為全體民眾服務的。也不能 避免國家與壟斷集團之間,以及不同壟斷集團之間,因權力和利益分配不均而發生種種 矛盾和斗爭。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凱恩斯在三十年代大蕭條期間(1936年 )發表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成為西方經濟學的經典。第二次大戰后的一段時間 內,西方國家都以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對國家經濟進行全面經常的干預和調控, 特別是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對西方國家直到七十年代初長達20多年的長 期繁榮,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七十年代初,西方國家經濟開始陷入滯脹的困境。有 人把這種后果歸咎于凱恩斯主義。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和美國總統里根為代表,為克服滯脹,宣稱放棄凱恩斯主義,轉向新保守主義或新自由 主義,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放松國家對許多部門的管制,實施減稅,實行國有企業 的私有化(或民營化)。然而,這并不等于國家對經濟完全放任不管。相反,當時里根政 府與蘇聯的軍備競賽不斷升級,軍費開支大增,聯邦財政預算赤字空前擴大,又不得不 改減稅為增稅。現在的布什政府也在走里根走過的路。由于減稅和反恐戰爭,布什政府 大幅增加軍費開支,不僅導致1998年開始出現的財政贏余消失殆盡,而且在2002財政年 度,還出現了1600多億美元的財政赤字,成為美國朝野關心和兩黨激烈爭論的問題。總 之,學術派別盡管不同,歷屆政府干預經濟的重點和具體目標不同,著力點不同,但國 家對經濟干預和調整并沒有變,當代資本主義仍然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二、不同論點的評析
  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到了什么階段,國內外都有人提出了種種看法,下面擇其要者進 行一些簡要評析:
  我國有人提出,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已轉變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新 階段。持這種論點的人,并不否認目前發達國家對本國經濟的干預和調控,而是認為, 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西方跨國公司有了空前的大發展, 其中巨型跨國公司更是空前強大。這些巨型跨國公司是國際壟斷資本集團,它們的資本 是國際壟斷資本,它們在國際生產,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國際科研活動中起著主導作 用,它們的經營活動遍于全球,其影響也擴及全世界。因此,當今資本主義的發展已超 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進入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近十多年來,西方跨國公司確實有了空前大發展。據聯合國發表的報告,全世界跨國 公司數,已從1992年的3.7萬家增加到1999年的6.3萬家,同期其子公司數從17萬家增加 到近69萬家。其中以所謂“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巨型跨國公司在世界生產和流通等各 領域都占有重大份額。據估算,2001年世界500家最大跨國公司的銷售收入占世界GDP的 近45%,它們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在世界一系列產業部門中, 實際上占有壟斷地位。這些巨型跨國公司,絕大多數是西方國家的。
  但我認為,盡管如此,還不能說今天的資本主義已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了。這涉及到 這些巨型跨國公司是否還有國家的歸屬,或是否還有“國籍”。國內外不少學者都肯定 ,它們仍沒有失去本國“國籍”。事實上,大跨國公司的融資渠道雖然遍于全球,但多 數主要仍在本國國內;它們的國外生產雖然遍布世界,但國內仍占相當大部分,據聯合 國《2001年世界投資報告》,2000年世界100家最大跨國公司的“跨國化指數”為52.6% 。這說明,仍有近一半的生產、投資和雇用的員工在本國國內。而在國外的那部分是分 散的,國內這部分則是集中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大跨國公司的最高管理層,即決策權 掌握者,多是本國人。大跨國公司的企業文化,更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事實上,這些 大跨國公司是以本國為基地,從本國的基地出發,走向世界的;它們又是由本國政府的 百般支持,呵護和鼓勵而進入世界市場,在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環境中發展的,失去本 國的基地和本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它們就難以在異國他鄉立足。例如,如果美國與中國 沒有就中國加入WTO達成協議,美國的大跨國公司難以像今天這樣進入中國,利用中國 所承諾的種種條件,開展經營活動。美國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和它在中東所實行的政策 ,莫不為大石油公司的利益所驅動;布什政府大搞戰略導彈防御系統,大幅增加軍事開 支,使大軍火商興高采烈;布什政府拒絕“東京議定書”,正符合那些大量排放溫室氣 體的大公司的強烈愿望。布什政府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鋼進口關稅,大幅增加農業 補貼,當然,是為了保護本國大鋼鐵公司,大農場主以及與農業有關的大公司的利益。 正因如此,大公司才對美政府予以大力支持。總之,當今大跨國公司并沒有脫離本國。 如果脫離本國,它們則根本不可能在世界市場上到處施展拳腳,大展鴻圖,國家也將失 去經濟基礎,變得空虛乏力,而這是難以想象的。跨國公司在全世界范圍開展經營活動 ,表面上看,似乎是脫離了自己的母國,實際上,不過是在母國經營活動的延伸。這一 跨國延伸所到之處,少不了與本國政府的緊密結合。因此,大跨國公司本身雖然是國際 壟斷組織,但今天的資本主義,仍然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當然,大跨國公司的跨國經營活動,無論對整個世界經濟,或對它所到的國家和地區 的經濟發展來說,都有重大影響。今后隨著跨國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其作用和影響也將 進一步增強。對此,應有充分估計,但說到資本主義的階段性變化,認為現在資本主義 已進入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我認為為時尚早。
  西方學者中,有一種說法,認為當今資本主義已經是全球資本主義。這與上面所說的 國際壟斷資本主義有些相近,但出發點有所不同。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當今是全球化 時代,而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推進了全球化,同時 也使自身擴展到全球。
  說在當今的經濟全球化中,資本主義起主導作用,這是符合實際的。不能否認,因為 在全世界GDP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3/4,在全球貿易中,它們所占的比重也大致如此 ,而在世界對外直接投資中,它們所占比重更大,占9/10。資本主義在世界經濟中不僅 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它們所到之處,還必然要促進那里資本主義的發展。例如,它們 的對外直接投資,就不僅給投資對象國帶去資本,技術,管理經驗等等,同時也會促進 那里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的發展。但是,促進東道國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東道國并不一 定就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例如,中國是吸引外國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大國,大量外資進入 我國,外資企業數量大增,從而促進我國經濟中資本主義成分的增長,但我國也要對外 資進行引導和管理,使它們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因此,外資在我國的增多,并不 能使我國社會演變為資本主義,正如我國發展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關系,不 會改變它們的社會制度一樣。中國是占世界人口1/5以上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除中 國外,還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僅從這一點看,說現在資本主義已是全球資本主義,也 是不符合實際的。
  西方對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論點中,還有一種所謂股東資本主義論,值得一提。英國《 經濟學家》周刊在一篇題為《歐洲的新資本主義》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股東資本主 義”的概念。文章認為,過去壟斷公司的資金來源依賴大銀行,因而受大銀行的支配, 而現在企業主要是通過證券市場獲取資金,銀行成了公司的股東,除銀行外,普通居民 也紛紛購買股票,股東數量增多,其地位增強。企業管理者都明白,“公司屬于股東, 而不是老板或社會”,或“股東權威的增強,有再造歐洲資本主義的希望。”
  近十多年來,西方國家股東人數大大增加,這確是事實。例如,英國早在九十年代中 期,股民人數就已超過工會會員人數,目前美國50%以上的家庭都持有股票,歐洲大陸 有些國家股民占居民總數的比例甚至更高。這種現象,與西方國家實行國有企業私有化 和這些國家大力推行員工持股制有關,也與越來越多的居民“理財”觀念變化有關,他 們熱衷于“炒股”,想借此獲得更高收入,還與西方國家各種“基金”,特別是養老基 金和共同基金的空前發展有關。
  但是,應該看到,在日益增多的股東中,絕大多數是小股東。他們人數雖多,但在股 市價值總額中所占比重并不多,只有為數不多的富人,大企業的高級主管,大銀行,大 金融公司,以及各種基金才是大股東。據一項統計,美國1%的最富有者持有全部股票的 37%。這些大股東憑借他們掌握的大量股票,對企業施加影響,甚至對企業進行控制, 從中獲取巨額利潤。小股東則不然,他們大多數人的收入來源并不是股票,而是薪酬, 而且由于他們是分散的,對企業的經營不可能有什么重大影響。
  由此可見,說現在的資本主義已經變成股東資本主義,是有悖于實際的。這使人想起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曾流行一時的“人民資本主義”論。股東資本主義論不過是人 民資本主義論在當今時期的翻版。但是,也應看到,股東持有者人數的如此增多,也不 能不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社會結構,乃至社會思潮,產生某種深刻的影響。對這 種影響,應進行研究。此外,股東數目大增,對企業來說,也不是毫無意義的。盡管小 股東對企業的經營決策不會有多大影響,但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決定其股票市值的升 降,而股票市值的變化,又決定著股民投資的去向。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業績不佳,股 值下跌,眾多小股東都把資金轉投他處,則對企業也會產生巨大沖擊。正因為如此,近 些年來,西方企業喊出了“股東價值”的口號。企業主管要千方百計為股東謀求最大利 益。這個口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自當別論,但它也反映了股東人數的增多對 資本主義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我國有的學者也考慮,當今的資本主義是否已轉變為“社會壟斷資本主義”,其根據 ,同樣也是看到股東人數的增多,已經真正遍于整個社會,資本社會化已達到很高程度 。自從股份公司出現,其資本就已是股份制資本,也就是與資本家個人資本不同的資本 家集體的資本,或者說,是社會資本。對此,馬克思曾有過精辟的論述。在當時,股份 制尚在發展的初期,通過股份制集中起來的社會資本并不多,涉及的社會面并不大。從 那時到現在已近一個半世紀,今日發達國家的股份制與當初相比,有天壤之別。今天的 大跨國公司的股東數以百萬計,遍布于社會各階層和各群體。大公司從證券市場直接吸 納的資本,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社會資本。但是,即使社會資本如此擴大,也很難說資本 主義已發展到了社會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因為第一,社會是由不同階級和階層構成的, 不同階級和階層所提供的資本數量大不相同。因此,不可能由社會各階級共同實行壟斷 ;第二,社會資本由金融機構集中起來,交由大公司去運作,所獲利潤大部由企業和金 融機構的大股東和高層主管獲得,他們才是真正的壟斷者。從這兩方面來看,有了社會 資本,卻不一定就等于有了社會壟斷資本主義。二者之間并不存在這樣簡單的邏輯關系 。正如有了國際壟斷資本,卻并不一定到了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一樣。
  除此之外,西方學者們還提出了其它名目繁多的“資本主義”。如“新資本主義”論 ,說發達資本主義經濟已是知識經濟,而知識經濟中的決定性生產要素是知識,只要有 知識,人人都有可能成為資本家;有人以信息技術的大發展為依據,認為只要掌握了信 息,就有可能成為資本家,因為信息人人都能從因特網上獲得,所以人人都有可能成為 資本家;此外,還有“超資本主義”,“渦輪資本主義”,“網絡資本主義”等等不能 詳加評述。
      三、當代資本主義的生命力和腐朽性
  二十世紀前半期,帝國主義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發生了空前深重的大危機和大蕭條 ,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廣大工人和勞動人民苦不堪言,階級斗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資產階級的統治發生動搖。
  第二次大戰后,殖民體系瓦解,原殖民地半殖民地獲得獨立,有些國家,包括東方大 國中國,在革命勝利的基礎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對帝國主義的沉重打擊。然而 ,戰后迄今半個多世紀的事實表明,資本主義并沒有停滯不前,相反,發達資本主義國 家經濟有了相當快的發展,其間雖然仍不斷發生周期性危機或衰退,還發生過結構性危 機(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的滯賬,就是結構性危機),發生過金融動蕩和危機,但總體 上看,資本主義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發展,不斷前進。所謂廣度,是指多數發展中國家 ,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新興工業化國家,資本主義已達到相當發達的程度;所謂深度 ,是指資本主義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斷調整、不斷升級,經 濟體制、政治體制不斷改革,不斷完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更是突飛 猛進、一日千里。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實力進一步加強,并從傳統的工業經濟轉 變到知識經濟。這是繼農業經濟轉變成工業經濟之后,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又一次飛躍 。這些事實說明,資本主義仍然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帝國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的壟斷,也和其它任何壟斷一樣,必然產生腐 朽和停滯的趨向。但是,資本主義的壟斷和其它任何壟斷,如封建制度的壟斷,并不完 全一樣,對此,馬克思曾有過論述,他在《哲學的貧困》一書中,援引了羅西的有關論 述,認為“封建的壟斷是人為的,即專橫的;資產階級的壟斷則是自然的,即合理的”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頁)他又說:“在實際生 活中,我們不僅可以找到競爭,壟斷和它們的對抗,而且可以找到它們的合題,這個合 題并不是公式,而是運動。壟斷產生著競爭,競爭產生著壟斷。壟斷者彼此競爭著,競 爭者變成了壟斷者。……壟斷只有不斷投入競爭,才能維持自己”。(同上)列寧在著重 說明帝國主義的腐朽性和垂死性的同時,也多次指出,壟斷絕不能全面地長久地排除世 界市場上的競爭,壟斷與競爭并存,因此會產生這種或那種的趨向,會發生各種變革。
  資本主義壟斷競爭是一種強大的機制和力量,它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經濟,社 會,思想,文化不斷創新,不斷前進。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發生各種失衡,動蕩 和危機,但總的趨勢是不斷前進的。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上的激烈競爭,會導致各種失衡,失調,動蕩,沖突和危機,必須 由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和調節,這是對市場機制的缺陷和不足進行必要補充的另一種機 制。這種機制從另一方面緩和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促進科技加快進步,使資本主義經 濟相對穩定地發展,而資本主義的這些內在機制,是當代資本主義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的原因。
  但是,如果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已不產生、不存在任何腐朽和停滯的現象和趨勢,也 是片面的。在西方國家,無論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領域都存在著腐敗現象。 例如,西方國家用金錢賄賂和收買政府高官和國會議員的丑聞,是普遍存在,司空見慣 的;又如,大企業造假賬,欺騙世人,坑害投資者,也是屢見不鮮的。最近被揭發的美 國安然能源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和其它大公司以及一大批金融公司的財務欺詐行為,觸 目驚心,朝野震動。這些腐敗現象,既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又是文化的,有著深厚 的難以整治和消除的社會根源。然而,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中,占上風的仍然是其富 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一面。對此,我們應予以充分估計。
      四、當代資本主義的矛盾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在對資本主義的分析中,認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 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方式之間的矛盾。這個基本矛盾又有多方面的具體表現。主要 是企業有計劃性和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生產能力無限擴大與消費市場有限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引起社會經濟的比例失調, 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社會貧富懸殊和階級斗爭。到了壟斷階段,由于基本矛盾更加激 化,由此引起的經濟危機和社會沖突也更加深化。不僅如此,由于這時資本主義早已不 只限于一國內部,而且加緊對外擴張。因此資本主義矛盾也擴大到全世界。這表現為各 國壟斷集團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之間的矛 盾。這些矛盾引發激烈的沖突,以致引發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發生了一定 的變化,總的來說,趨于緩和,其原因在于:1.國家在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方面,積累 了較豐富的經驗,國家的計劃性加強。這雖然不能完全消除盲目的市場競爭導致的混亂 和周期性危機,但有可能在相當程度上緩和危機。第二次大戰后,雖然周期性危機的規 律仍在起作用,但危機已減輕,西方經濟學者已不多談危機,而稱之為“衰退”。2.工 人的工資收入也有所提高,生活狀況比過去大有改善,加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普遍 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工人和勞動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保障。資本積累導致社會貧富兩極 分化的規律雖沒有消除,但貧困現象比過去有所減輕,社會階級對立和斗爭也因而緩和 。3.資本主義雖然仍未停止也不可能停止對外擴張,但它們已不可能再用武力占領殖民 地,更不可能為瓜分世界領土、占領資源產地而互相廝殺。今天,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 從世界市場上獲得它們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為此,它們既有斗爭,又有合作,而斗爭也 不可能再演變為大戰。4.殖民地已經獨立,成為擁有主權的發展中國家,現在它們面臨 的任務是致力于國家的發展,而為了發展,它們相互之間要加強合作;它們與發達國家 之間,也是既有斗爭,也有合作。
  但是,這并不是說,資本主義的矛盾已全面緩和,在一定時期,有些矛盾緩和了,但 另一些矛盾則激化了。如近十多年來,盡管冷戰結束,但資本主義世界有些矛盾卻更加 突出。首先,是超級大國,實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與世界人民之間的矛盾。冷戰結 束后,美國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十多年來,它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 力顯著加強,其科技,經濟,軍事等力量遠遠超過其它國家,美國憑借其巨大優勢,以 世界警察和世界法官自居,把自己的標準和意志強加于人,肆意干涉它國內政,動輒對 它國進行制裁,其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由美國主宰的世界。為此,九十年代以來,它不斷 帶頭發動戰爭,盡管這些戰爭,如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都有借口,如“人道主義 ”和“反恐”等。但在這些借口背后,卻掩藏著它不可告人的目的,即擴大和加強其霸 權,獲取更大利益。這種行徑,自從布什政府上臺的這兩年內,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美國布什政府的露骨的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已引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包括它的某些盟 國的疑慮,不滿和反對。
  其次,是全球范圍的貧富兩極分化,幾十年來,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道路上取得了 不同程度的進展。但從整體上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在擴大。特別是為 數不少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快,甚至長期停滯不前,至今有49個國家,即占發展中國家 總數的大約1/3,仍是最不發達國家或低收入國家。它們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更是十 分懸殊,以致出現全球性貧富兩極分化。1980年,低收入國家的人均GDP為370美元,而 發達國家為10970美元,二者比例為1∶29.6,到1999年,二者分別增加到420美元和270 90美元,比例擴大到1∶64.5。世界上20%最富有的國家消費著86%的產品,而剩下的80% 的人口卻只消費14%。據聯合國調查,有13億生活在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人,每天只有 不到1美元。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信息技術革命蓬勃 發展,從工業經濟轉變到知識經濟,而這些最不發達國家卻基本上與此無緣。據英國《 經濟學家》周刊的一篇文章說:約占世界人口15%的一小部分人占有世界幾乎所有新技 術,而約占1/3的人口則與新技術無關,既無法在國內進行創新,也無力采納外國新技 術。信息網絡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微足不道,如美國上網者占全部人數 的一半以上,而非洲平均不過2%,這種“數字鴻溝”,增加了對發展中國家極其不利的 新的因素。這些最不發達國家的愈益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這些國家內部的,也 有外部的;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但其中由于歷史上長期遭 受殖民統治,獨立后,發達國家仍堅持不平等,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是根本性原因 。這種世界范圍的兩極分化,實際上是資本積累規律在世界范圍內起作用的結果。世界 性的貧富兩極分化,是世界不安定、不穩定、動亂和紛爭的重要根源。
  最后,資本主義經濟衰退雖然有所緩和,但金融震蕩和危機卻不斷加劇。從1987年10 月19日美國紐約股市暴跌的“黑色星期一”以后,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歐盟貨幣體系 的動蕩,墨西哥的金融危機,東亞和東南亞兇猛的金融危機,俄羅斯的金融危機,巴西 的金融危機,接踵而至。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兩年來,隨著美國經濟增長周期的結束和進 入衰退,股市劇烈動蕩,土耳其和拉美多個主要國家,包括阿根廷、烏拉圭、巴西、墨 西哥等國都接連發生金融危機或震蕩。金融危機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制度的不 合理,也反映了發達國家對資本全球性大擴張,無力進行有效的監管。金融震蕩和危機 與周期性衰退相伴發生,對世界經濟帶來重大沖擊,使廣大民眾遭受嚴重損害。如何防 止金融危機的發生,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重大課題。
  
  
  
當代思潮京42~50D1社會主義論叢李琮20032003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原所長 作者:當代思潮京42~50D1社會主義論叢李琮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59:09

[新一篇] 當代詩歌的民間傳統

[舊一篇] 當代資本主義民主發展的若干成果及態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