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金竹花——遼寧省首批特級教師,遼寧省勞動模范,全國“十杰”中小學中青年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校長”。
遼寧省撫順市經濟開發區李石寨朝鮮族小學(以下簡稱“朝小”)——遼寧省民族教育先進學校、遼寧省優秀家長學校、遼寧省模范學校,1987至2001年連續15年被評為“遼寧省文明單位”,堪稱一所“好學校”。
當年的金竹花不過是一名平凡的小學校長,當初的“朝小”也不過是一所普通的“村辦”小學。然而,仿佛是為著佐證那句名言吧,15年來,金竹花與她的“朝小”風雨同舟、攜手并進,開辟出了一條“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三結合教育”之路,被各地教育界同仁感佩地稱為“金竹花現象”。那么,“金竹花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本文將和你一道走近金竹花,走近“朝小”,走近他們的“三結合教育”……
乘社會“尊師”之風 導政府“重教”之舉
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農村基礎教育仍在相當薄弱的積淀上艱難前行。不言而喻,作為一所村辦民族小學,擺在他們面前的發展之路曲折而坎坷。然而,在金竹花眼里,卻是前景光明,機遇凸現!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化,隨著“普九”工作的全面實施,尊師重教正日漸成為社會風尚,而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也越來越頻繁地擺上了政府工作的案頭。改變以往教育脫離社會、脫離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現狀的局面,爭取政府全力支持和社會的熱切關注,正是教育乘風借勢、發展自我的良好機遇。于是,“朝小”多年來始終不渝地采取“主動宣傳,熱情引導,積極配合,開拓工作”的策略,與村鎮政府、家長和社會各界共同創造良好的社會輿情與工作氛圍,為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開辟出優質的外部環境。
一、打造自身形象,贏得社會聲譽。
“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既為教育事業提供了良好機遇,同時也向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幼生長在貧困山鄉的金竹花深深懂得,在廣大農民眼中,校園就是文明的殿堂,教師就是文化的象征。因而,建設藝術化校園,塑造良好教師形象,這將極大促進全社會“黨以重教為先,政以重教為本,民以重教為榮”的熱情和行為持續發展。為此,“朝小”堅持走以“內治”求“外援”的道路,努力加強自身建設,精心塑造教師形象,使“朝小”成為當地人心中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高雅殿堂。
“內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在“朝小”,校長金竹花28歲時被評為遼寧省首批特級教師,是省內外聞名的教學能手;40歲時被任命為撫順市順城區委宣傳部長,后堅辭不就;33年固守校園,無怨無悔,不愧為人師表。生活中的金竹花,又是溫良恭儉、賢淑孝順,被當地人贊為“第一好兒媳”,全家當選“全國五好文明家庭”。這樣的校長,以十足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學生家長和父老鄉親。在他們眼里,金竹花就是“道理”,但凡有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常可聽到他們這樣彼此勸解:“看看人家金竹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朝小”的教師愛戴金竹花、學習金竹花,他們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盡職盡責。至今,30多人的教師隊伍中,100%的教師學歷達標,100%的教師業務考核合格,100%的教師獲得了省市級優秀課獎。同時,這支隊伍具有高尚的師德,成為當地百姓最為信賴、最為敬重的群體。近年來,為建設學校和資助貧困生就學,金竹花和她的家人先后捐資6萬余元,全校教師先后捐資3萬余元。人心是桿秤,“朝小”的風范感動著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10年中,他們視校為家,出人力,出物力,召之即來;他們先后為學校累計捐資20萬元。他們動情地說:“這樣的校長和老師,我們信得過。幫助學校就是幫助自己的孩子,我們一百個放心,一百個甘心!”
二、落實組織機構,強化工作職能。
組織機構是工作運轉的紐帶,是形成合力與發揮團隊精神的橋梁。然而有人認為“三結合教育”畢竟是一種形式抽象、結構松散的活動,有沒有組織機構無關大局。對此,金竹花的看法是:正因為形式抽象、結構松散,就更需要建立牢固而穩定的組織機構,否則會使“三結合教育”形同虛設。回顧“朝小”的“三結合教育”組織建設工作,可以概括為:“隨時調整,及時補位,認真求實,常抓不懈。”這些年來,學校所在地的行政區劃幾經變更,村、鎮、 開發區各級領導頻繁調動,學生家長代表逐年更換,然而“朝小”總是能及時調整,先后籌劃組建了由學校、家庭、社會及政府代表組成的“教育管理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協會”、“教育協會”等機構,從而在組織機構上確保了“三結合教育”工作的穩定性、連續性和不斷發展。
“朝小”規定:凡出臺關系到家庭和社會的重大舉措時,都要將方案提交“三結合教育”機構審查。對學校而言,“三結合教育”機構在這項工作中更多地担負著傳導、調解和協助的職能,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行之有效的溝通渠道。幾年間,在進行課程改革、考試改革、評價改革、組織大型活動及增加專項收費等工作時,“三結合教育”機構展開強大的宣傳攻勢和組織功能,成為“朝小”改革發展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1997年4月,為適應教育形勢發展需要,提高學校教育經費的造血機能,“朝小”在“三結合教育”組織機構的大力配合下,籌集資金15萬元,成立了遼寧省首家小學教育基金會。至今,該教育基金會一直為學校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做好參謀向導,促進政府行為。
無疑,在“三結合教育”網絡中,社會是依托,是學校興衰成敗的大背景。而在社會中,政府是“主色調”,是影響社會的決定因素。政府的重視、支持與否,是“三結合教育”興衰成敗的關鍵。盡管教育事業是政府工作的分內之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領導者的認識水平不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對發展教育和發展經濟的關系,會有一定差異。因此,爭取政府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工作中,“朝小”本著“做好參謀,當好助手”的方針,堅持每個學期至少3次向當地政府作工作匯報,堅持每學期至少兩次請政府領導來校監察工作,介紹教育改革的動向,陳述學校面臨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提請政府把教育工作排列在議事日程中,落實在行動上。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校園擴建、民宅動遷、控制輟學現象等學校重大提案,統統得到妥善解決。也正是在政府的主持下,1986年以來,村里為學校建設投入資金60余萬元,鎮政府為學校教育投入資金20余萬元。
三方緊密配合 構建教育網絡
金竹花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只有全社會都負起各自相應的責任時,教育的職能才會獲得全面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作為相對獨立的育人主體,必須緊密聯系、相互溝通,構建一體化的教育網絡,聯手協作,共同育人。然而,對“朝小”這樣一所“村辦”小學來說,如何編織“三結合教育”網絡,沒有經驗可資借鑒,沒有資料可供參考,“朝小”在創造性地摸索著自己的路。
一、各司其職,填充育人的“真空地帶”。
“三結合教育”的根本意義,在于消除大教育網絡中的“盲點”和“空白”,在于調動和協調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熱情與潛能,在于通過三方面的統籌與協作,最終形成育人合力。在向著這一目標摸索前進的過程中,“朝小”通過建立家長學校、舉辦家校聯誼會、創建家校聯系單、召開家長會、進行家訪、設立公開課等多種形式,增進學校與學生家庭的聯系;通過邀請勞動模范、離退休老干部、律師、醫生、私營企業家等來校作專題報告,為學生打開liào@①望社會的窗口;通過與政府、公安、街道等部門密切聯系,杜絕了學生流入社會參與未成年人不應參與的活動;通過向村鎮領導匯報工作,請村鎮領導來校檢查工作,向社會介紹學校發展概況,宣傳《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等,促進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教育、支持教育。可以說,經過多年積極務實的工作,“朝小”在李石寨村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萬多人口中,編織出一個宏大的教育網絡,一個“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各司其職,統一協作”的大教育網絡。
二、通力協作,構建育人的“立體交叉橋”。
“三結合教育”的功能,在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有機結合、通力協作,產生“1+1>2”的教育效應,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金竹花認為,學校、家庭和社會均潛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育人的總體目標下,他們各自有獨到的、無可替代的職能和作用,因而,彼此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是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發揮家庭和社會的獨特功能,為學校教書育人所用,是“三結合教育”的本質特色。在實踐這種教育思想過程中,“朝小”充分體現出卓有成效的創造意識,他們結合學校愛國主義教育,請村鎮干部作村情、鎮情報告,講解歷史,展望未來;他們結合思想品德教育,請勞動模范作先進事跡報告,培養奉獻精神,樹立遠大理想;他們結合法制教育,請法官、律師、公安干警就地取材,以“案”說法,培養法制觀念;他們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請醫務人員講解生理、心理常識、培養健康心態;他們結合勞動教育,請農民企業家現身說法,介紹勤勞致富心得,樹立勞動觀念……與此同時,他們爭取社會各界的協助,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清掃街道、撿拾垃圾、種草載樹、參觀工廠、走訪農戶、游覽社區、觀看電影,廣泛地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實際,從而使學生身在小校園、心懷大社會,為未來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礎。
辦一流家長學校 創一流家教水平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意義重大。由于農村地區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較低,教育意識普遍較差,致使當地的家庭教育水平令人担憂。長期工作在農村的金竹花深切體會到: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舉辦家長學校。1986年9月,“李石寨村朝鮮族中心小學家長學校”成立了。17年來,家長學校工作計劃作為“朝小”工作計劃的一部分,年年送交“三結合教育”管理機構審核。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更是從當地實際出發,學中干,干中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舉辦“家庭講座”,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教育是“三結合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舉辦“家教講座”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渠道。“朝小”規定:每個學期舉辦兩次以上家庭教育講座,一般由專人主講,講座內容為兩個方面,一是宣傳黨和政府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科學的教育思想,如《素質教育與孩子成長的關系》、《家庭中如何貫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孩子怎樣才算成才》、《正確看待孩子的個性和弱點》等;二是介紹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如《父母的言行是不成文的教科書》、《家庭的潛移默化作用》、《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怎樣才能工作家教兩不誤》等。講座大都由金竹花承担,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通俗易懂。每準備一次講座,金竹花就要翻閱一大堆資料,熬上七八個夜晚。由于講座深受歡迎,那些“漏課”的家長紛紛要求“補課”,金竹花欣然應允,10個人給補,1個人也給補!家長們難為情地說:金校長,下次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按時來聽你的課!近年來,“朝小”的家庭教育講座,按期開課率保持在100%,家長出席率保持在95%以上,令人感佩。家庭教育講座,已經成為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風景。
二、開放課堂教學,接受家長監督。
家長,作為學生的監護人,有權了解學校課堂教學的水平和狀況。在規定時間內,向家長開放課堂,既能讓他們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又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勉勵;既能展示學校教學的真實情況,又能獲取來自家長的反饋意見;既能促進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又能郭促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1989年以來,“朝小”每學期開辟出兩天“課堂教學開放日”,歡迎家長來校聽課,鼓勵將評價意見以不記名形式投遞學校信箱。多年來,“課堂教學開放日”在極大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同時,更發揮著特殊功能:滲透教改信息,爭取家長支持。1986年起,“朝小”在當時上有國家教學大綱約束、下有家長和社會升學壓力的局面下,以改革創新的氣魄,開始了大幅度的課程改革,取得了好的教育效益。這項課程改革所以能夠順利推進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課堂教學開放日”的滲透和引導。正是當家長看到孩子多方面素質的提高時,他們才由衷地為學校的課程改革拍手叫好。
三、交流家教經驗,評選家教典型。
怎樣促進家庭教育生動活潑地持續發展?這是金竹花經常思考的問題。相對于學校的“家教講座”和“課堂教學開放日”而言,身邊的鄉親鄰里培養子女的成功經驗,更易于為廣大家長所認同。于是,“朝小”每個學期都要遴選出最優秀、最典型的家教經驗,納入家長學校課程,舉辦專題講座。優秀學員李仁淑是一位平凡的女工,生活非常困難,但她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培養,堅持參加家長學校學習活動,常年做家教心得筆記,摸索出許多好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了品學兼優的學生。李仁淑的家教經驗折服了眾多家長,他們說:論文化,論條件,李仁淑不如我們。可人家能培養出這樣好的孩子,憑的就是好方法。受成功經驗的熏陶和影響,家長們漸漸遠離了封建家長式的教育手段,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日漸為廣大家長所接受。
同時,為弘揚良好家教風氣,促進家庭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朝小”還與家長委員會、鎮婦聯組織,共同舉辦了每年一度的“好家長”評選活動。為了配合“文明”村鎮建設工作,學校將“好家長”的評選條件在“關心子女成長,幫助子女進步,講究家教方法,支持學校工作”之外,又增加了“遵紀守法,孝敬老人,不賭博,不迷信”等條款。至今,學校已經先后評選出“好家長”1600多名,不但促進了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且帶動了本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挖掘教育資源 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在李石寨這片土地上,廣大農民早已把“朝小”看做是當地科學文化的中心。隨著“三結合教育”的深入發展,金竹花開始了這樣的思考:在當今大力落實“科教興國”的偉大事業中,如何發揮“朝小”的“輻射”作用,如何發揮人才、智力、信息技術、設備的優勢,倡導科學,傳播文化,帶動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在長期實踐中,“朝小”以不懈的努力進行著自己獨到的探索——“立足校園,參與社會,開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動,開展科學文化普及活動,開展生活方式革新活動”——這,就是金竹花和“朝小”回報社會的一片真誠。
一、開展文體活動,樹立文明向上的時代風尚。
在“朝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但凡學校舉辦大型活動,就要盡可能廣泛吸引學生家長與社會各界的參與。多年以來,他們將兒童節、教師節、學校藝術節、學校運動會、畢業典禮等辦成盛大而喜慶的節日,辦成全校師生與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同歡同樂的慶典。目的就是為了溝通情感、增進了解,就是為了讓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文明風尚熏陶四鄰、輻射鄉里。多年來,每到春夏之交,人們就探詢著運動會的消息。在這方樸實的土地上,每年一次的學校運動會,成了當地的全民運動會,成了一個盛大的節日。當運動會在人們期盼中來到時,無論教師、學生、家長、村民、村鎮干部們,都爭先恐后,積極參與,大家濟濟一堂,其樂融融。賽場上,看到叔叔嬸嬸們賽跑、爺爺奶奶們“釣魚”、老師們拔河,孩子們熱烈地鼓掌,拼命地擂鼓;看到孩子們昂揚的精神、整齊的隊伍、出色的表演,家長們投去憐愛的眼神,村民們送來贊賞的目光,干部們露出滿意的微笑……家長們由衷地表示:金校長的心事我們最清楚,我們相信她!當學校舞蹈隊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頂罐舞”、“花兒紅,我也笑”榮獲國家和省級表彰獎并遠赴日本參加“2000年世界民族藝術節”演出時,家長們更深切理解了金竹花的眼光和用心。那文明禮貌、互幫互學、載歌載舞、親情洋溢的生動場面,猶如燦爛的彩霞,感染著人們的心靈,教化著人們的言行……
二、利用校園陣地,傳達黨和人民的聲音。
引導農民關心國家大事,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水平,也是“三結合教育”管理機構的重要職責。多年來,“朝小”利用家長學校和舉辦的各種講座,宣傳黨的政策,講解時事形勢,推崇傳統美德,倡導移風易俗。如“改革開放與勤勞致富”、“黨的民族政策好”、“婆媳之間如何相處”、“未來的農村生活”等講座,無不切近實際、開闊眼界。“朝小”還選派優秀教師走出校門,為養老院講解改革開放形勢,為鎮婦聯介紹國內外大事。身為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候補委員的金竹花,更是經常為當地黨政機關作報告,傳達黨和人民的聲音……
毫無疑問,一個好校長就能帶出一所好學校。
金竹花說過:實施素質教育需要一種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精神。對于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校來說,“三結合教育”雖不是“先導”的教育理念,卻應當是“常規”的教育行為;雖不是一木擎天的靈丹妙藥,卻無疑是邁向“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宏偉目標的必由之路……
斯言善矣!愿教育界有更多的金竹花,有更多的“朝小”,愿學校“三結合教育”在素質教育大旗的引領下,獵獵前行,走向明天!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目加(僚去亻)
人民教育京16~19G30中小學學校管理黃海巖20032003 作者:人民教育京16~19G30中小學學校管理黃海巖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