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關系中的美國因素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格魯吉亞作為最靠近俄羅斯的外高加索國家,與俄羅斯的車臣共和國相鄰,西瀕黑海 ,東臨里海,在戰略和經濟上對俄羅斯頗具重要意義,兩國有著密切的相互關系和國家 安全利益。蘇聯解體后,格俄關系親親疏疏,起起落落,在最近幾年,兩國在政治、經 濟、軍事領域的摩擦不時發生,有時甚至陷入嚴重危機之中。
    格魯吉亞在調整對俄關系的同時,外交政策逐漸向西方靠拢,其中美國因素起了重要 作用。作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如何認識和對待格俄之間的不可割舍的關系, 不僅對格俄關系的發展,而且對地區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與經貿關系中的美國因素
    格魯吉亞獨立后,格俄兩國關系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蘇聯解體后,格魯吉亞前總統 加姆薩胡爾季阿推行疏俄政策,格俄關系惡化;謝瓦爾德納澤上臺后,調整了對俄政策 ,強調格俄友好關系的重大意義及俄在維護格國家安全及穩定政局方面的作用。這一時 期格魯吉亞加快了與俄羅斯的友好步伐,積極參與獨聯體建設;2001年“9·11”事件 后,格加強了與美國和歐洲的關系,逐漸偏離俄羅斯,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影響力不斷 被削弱,兩國之間矛盾日益明顯。
    格俄在解決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武裝沖突方面展開的軍事合作是兩國關系的重點。 阿布哈茲問題是格魯吉亞在獨立后的幾年間向俄羅斯靠近的首要原因,阿布哈茲問題的 解決直接影響到兩國關系。阿布哈茲是格魯吉亞的自治共和國,1989年阿布哈茲的分立 主義者要求恢復國家獨立。1990年8月,阿布哈茲發表主權宣言,宣布退出格魯吉亞。 此后,格魯吉亞人針對阿布哈茲人的敵對行為日漸增多。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 治州,早在1918~1921年格魯吉亞孟什維克執政時期,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就處于敵對 狀態了。1990年9月20日,南奧塞梯自治州宣布退出格魯吉亞,成立“隸屬于蘇聯的南 奧塞梯蘇維埃民主共和國”。格魯吉亞當局拒絕南奧塞梯的這一要求,雙方沖突從此爆 發。
    從1990年年底起,阿布哈茲開始與格當局發生武裝沖突;1991年,南奧塞梯與格魯吉 亞戰事不斷。一年中共有400名南奧寨梯人被打死。由于獨立初期格魯吉亞的武裝力量 無法控制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局勢,只得求助于俄羅斯。1992年下半年,俄羅斯促使南 奧塞梯與格魯吉亞領導人達成協議,俄羅斯和部隊進駐該地區,局勢得到了初步控制。 同年,格俄先后簽署了《關于解決南奧塞梯沖突的原則協定》及《阿布哈茲停火協定》 ,并于當年啟動兩國國家關系談判。1993年,阿布哈茲對格發動大規模進攻,格魯吉亞 政府對俄羅斯做出妥協,同意加入獨聯體和允許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建立軍事基地,俄羅 斯同意為沖突各方進行調停,格、阿、俄三方在索契簽署了《阿布哈茲停火及監督機制 協定》。1994年,格俄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建立軍事基地 的意向性協定》、《俄羅斯邊防軍駐扎格魯吉亞領土的地位協定》。經格、俄議會批準 ,1994年6月,俄羅斯維和部隊進駐阿布哈茲。至此,格魯吉亞持續兩年多的內戰和沖 突基本平息。
    由于格魯吉亞經濟持續危機,軍事力量薄弱,同時,格魯吉亞境內人質事件的頻繁發 生以及俄羅斯車臣形勢的復雜化,使阿布哈茲問題從一個主權問題上升為一個國際問題 ,使格魯吉亞承受著國際社會的壓力。這些原因迫使格魯吉亞不得不與俄羅斯繼續在阿 布哈茲問題上進行軍事合作。2000年1月,格俄簽署了《聯手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 的備忘錄》,并協商在共同邊界的車臣地段采取聯合行動,阻止車臣恐怖分子向格魯吉 亞流竄。格魯吉亞還表示完全支持俄羅斯反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其他犯罪活動的舉 措。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明確指出,“阿布哈茲問題的解決不能沒有俄羅斯的參 與”。
    格俄在阿布哈茲問題上的合作時密時疏,與格美的軍事合作有微妙關系。格魯吉亞并 不希望俄羅斯長期插手它的安全事務,對俄羅斯大國沙文主義心存戒備,而俄羅斯也經 常拿阿布哈茲問題來迫使格魯吉亞在其他問題上與其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格 魯吉亞的獨立自主。格魯吉亞為擺脫俄羅斯的控制,就開始尋找新的軍事合作伙伴。美 國向格魯吉亞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和軍事技術支持,格美在軍事上的合作逐漸拉近。 由于美國的支持,格魯吉亞在阿布哈茲問題上與俄羅斯討價還價時增加了底氣;也由于 美國對外高加索事務的參與,俄羅斯在與格魯吉亞在阿布哈茲問題上的協商會考慮到美 國的存在而心存顧忌。但在阿布哈茲問題上格魯吉亞還是掌握一定分寸的。它認為,如 果讓美國過分介入阿布哈茲的武裝沖突,必將影響格俄在這一領域中的合作;俄羅斯是 自己的最大鄰國,只有通過與俄羅斯的維和部隊合作才能徹底解決阿布哈茲問題。
    近年來格俄經貿往來并不順暢。獨立初期,格魯吉亞對俄羅斯依賴程度很高,如格魯 吉亞70%~80%的進出口貨物運輸要取道俄羅斯,幾乎全部能源要依靠俄羅斯(以及土庫 曼斯坦)的供應,工農業產品大多數要通過俄羅斯銷往獨聯體市場。格魯吉亞希望俄羅 斯能在經援、生產、運輸等方面給予幫助,但俄羅斯在對格魯吉亞關系中更多考慮自己 的經濟利益,關注的是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繼連續四年為 格魯吉亞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后降為第二位。2001年俄羅斯仍是格魯吉亞第二大貿易國, 兩國貿易總額為1.647億美元,約占格魯吉亞外貿總額的16.4%,同獨立初期相比,下降 幅度很大。近年來格俄時有摩擦,政治關系的變化往往影響經濟關系,反之亦然。如果 沒有大規模的經貿合作為基礎,兩國就不能在經貿合作中實現互利,其他領域的關系就 沒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就會比較脆弱。
    與格俄經貿額相比,格魯吉亞與美國的貿易額雖增加不多,但美國不斷增加對格魯吉 亞的經濟援助,是援助額最多的一個國家。1992~1999年,美國向格魯吉亞提供經援共 計7.33億美元,人均經援額占世界第三位。2001年,美向格提供近1億美元無償援助。 美國重視在格魯吉亞的資源開采和運輸權,格魯吉亞則希望借助美國的支持使自己的產 品盡快走向國際市場。美國還促成格魯吉亞獲得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截至2000年3月 ,格魯吉亞從世界銀行共獲得3.642億美元的貸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貸款3.25 億美元(注:[俄]謝·米哈伊洛夫:《格魯吉亞同美國的關系是各有打算的聯姻》,載[ 俄]《莫斯科新聞時報》2002年12月19日。)。美國的大量經援對格魯吉亞改善經濟狀況 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使格魯吉亞在對外貿易中選擇的范圍更大,主動權也越來越多地掌 握在自己手中,在一些經濟領域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
    二、“9·11”事件后的格俄關系和格美關系
    2001年“9·11”事件后,格魯吉亞加強了與美國和歐洲的關系,逐漸偏離俄羅斯。格 俄關系的疏遠與對抗,以及格美關系的拉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雙邊互訪可以看出格與美俄的親疏關系。俄羅斯和美國對于外高加索地區來 說都是很重要的國家,格美關系拉近必然導致格俄關系的變化。自1994年和1996年葉利 欽訪格、謝瓦爾德納澤訪俄至今,兩國元首均未再次訪問對方國家,而兩國間的高層訪 問也只限于總理、議長以及部長等的官員互訪,并且次數很少。
    與此相反,格魯吉亞與美國在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內的高官互訪卻十分頻繁。從200 0年開始,格美在政治合作方面往來不斷,格總統曾訪問美國。兩國展開了密切的軍事 合作,簽署了《2001年兩國武裝力量合作計劃》,并舉行軍事演習。在阿富汗戰爭和美 伊戰爭中,格魯吉亞對美國表現出積極配合的姿態。在美國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過 程中,格表示可為其提供領空使用權,向美開放領土、領空(注:《2002年的全球恐怖 組織》,http://www.svobodnaya-gruzia.com/2003年5月8日。)。格魯吉亞支持美國攻 打伊拉克,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伊拉克建立一個民主政府,伊拉克的人民才能獲得自 由”,并許諾向美國提供兩個軍用機場(注:阿納托里·高爾琴科:《格魯吉亞駛向戰 爭》,載[俄]《獨立報》2003年3月28日。)。
    第二,格俄在阿布哈茲問題上的合作告一段落后,兩國矛盾表面化,甚至發展到尖銳 對抗。而格美在軍事合作上越來越密切,美國開始插手阿布哈茲事務。2001年,阿布哈 茲稱其多次遭到格魯吉亞支持的車臣和格魯吉亞武裝人員的進攻,格魯吉亞則說,它遭 到了俄羅斯飛機的轟炸;俄羅斯卻指責格魯吉亞向車臣非法武裝提供庇護。危機由此引 發,使本已出現緩和跡象的格俄關系再蒙陰影。2002年,俄羅斯指責車臣匪徒從格魯吉 亞的潘基西峽谷潛入車臣和俄羅斯,俄戰斗機數次轟炸格魯吉亞,兩國關系更加緊張。 俄還派空降兵在格魯吉亞的科多里峽谷實施空降,在格國內引起強烈震動,導致新的危 機。俄國內開始有黨派公開支持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獨立,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國籍 法修正案”,為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居民加入俄羅斯國籍提供便利。兩國矛盾變得錯綜 復雜。
    “9·11”事件后,美國對外高加索的政策更加積極。一是增加援助。1998~2001年, 美國為保衛格魯吉亞邊界出資7200萬美元。2002財政年度計劃再撥出1800萬美元。此外 ,美國參議院為俄羅斯提供1000萬美元,用作俄羅斯從格魯吉亞的瓦季阿尼和古達烏塔 撤出基地的費用(注:《格魯吉亞同美國的關系是各有打算的聯姻》,載[俄]《莫斯科 新聞時報》2002年12月19日。)。二是協助格魯吉亞加強邊防及軍隊建設。從1996年起 ,在俄羅斯邊防軍撤離格魯吉亞之前,美國就開始大力協助格魯吉亞建立高效率的邊界 防衛。2002年兩國加強軍事合作。例如,美國與格魯吉亞共同制定了對外軍事資助計劃 、掃雷活動計劃、邊界安全和執法計劃等等。美國國務院在《2002年的全球恐怖組織》 報告中指出,格魯吉亞在2002年的最重要問題是潘基西峽谷問題(注:《2002年的全球 恐怖組織》,http://www.svobodnaya-gruzia.com/2003年5月8日。)。2002年,美國耗 資6400萬美元培訓格魯吉亞軍隊,并派軍事專家小組赴格魯吉亞培訓特種部隊,以打擊 聚集在格魯吉亞境內潘基西峽谷的恐怖分子。還為格魯吉亞提供了10架UH—1攻擊型武 裝直升機,以提高格魯吉亞軍隊的機動能力(注:阿·漢巴比揚、米·霍達雷諾克:《 第比利斯讓美國充當保衛格魯吉亞的盾牌》,載[俄]《獨立報》2002年4月10日。)。20 03年3月,格魯吉亞議會批準了《格美國防合作協議》。協議規定,美國軍事人員不需 簽證就可以進入格魯吉亞,并可以自由行動。
    三、格俄矛盾的根源和美國因素
    格俄矛盾由來已久,其主要根源是以下幾點:
    第一,阿布哈茲分離問題是主要癥結之一。內戰結束后,阿布哈茲地區并不穩定,格 魯吉亞不得不與俄羅斯保持軍事合作。但在合作過程中,格魯吉亞認為俄羅斯以此問題 為砝碼,表面上支持格魯吉亞的領土完整,實際上暗中支持分離主義,對格魯吉亞進行 遏制。
    第二,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軍事基地也是兩國的棘手問題。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原來擁 有古達烏塔、瓦季阿尼、阿哈爾卡拉季和巴統四個軍事基地。1993年格俄簽訂《俄羅斯 駐格魯吉亞軍事基地條約》后,在格魯吉亞各界引發爭論。格魯吉亞議會的反對黨認為 ,俄羅斯在格魯吉亞駐軍威脅到本國的獨立和穩定。此后,格魯吉亞對俄羅斯在阿布哈 茲、南奧塞梯問題上的態度日益不滿,國內要求俄撤出軍事基地的呼聲不斷高漲。到20 01年,俄從古達烏塔、瓦季阿尼撤出軍隊,但其他兩個軍事基地撤離問題雙方各執一詞 ,難以達成一致。俄軍從格魯吉亞的軍事基地撤出問題還影響到當地的經濟與就業。位 于格魯吉亞阿扎爾自治共和國的巴統軍事基地有許多當地居民在服務,而阿哈爾卡拉季 基地位于亞美尼亞族聚居區,該軍事基地的存在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是當地居民 重要生活來源和主要財政支柱。當地亞美尼亞族人還視俄羅斯的軍事基地為防范土耳其 威脅的惟一保障,因此堅決反對俄軍從該地區撤出。格魯吉亞政府也自知短期內無力創 造條件解決俄軍撤出后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陷入兩難境地。
    第三,車臣問題是目前格俄關系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俄羅斯指責格魯吉亞利用車臣 問題對俄采取措施,為俄羅斯打擊車臣匪徒設障;允許車臣分子在第比利斯開設代表處 ,并向其提供物資和醫療援助。俄羅斯認為,格魯吉亞境內的潘基西峽谷的恐怖分子對 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是車臣戰爭久拖不決的主要原因。
    第四,日益靠近的格美關系使俄羅斯認為威脅到了它在高加索的利益(注:《格魯吉亞 與俄羅斯: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對話》,http://www.svobodnaya-gruzia.com./,2003 年5月24日。)。俄羅斯強烈反對美國為格魯吉亞培訓軍隊以及《格美國防合作協議》的 簽訂,認為美國勢力進一步深入到自己的腹地邊緣,對其安全構成威脅。2003年4月, 俄羅斯國家杜馬發表聲明,指責格美簽署的軍事合作協定違背了即將簽署的俄羅斯和格 魯吉亞友好睦鄰合作和相互安全條約的精神,是對俄羅斯的“不友好行為”。格魯吉亞 作為俄羅斯勢力范圍內的小國,與美國在軍事上建立親密關系是俄羅斯不能接受的。這 也是俄羅斯在潘基西峽谷問題上強烈譴責格魯吉亞的一個深層原因。美國軍事勢力進入 格魯吉亞對格俄矛盾起到了激化作用。格魯吉亞找到新靠山美國,加之對俄羅斯利用格 魯吉亞安全弱點長期制約早已不滿,因此面對俄羅斯的指責,格魯吉亞不再容忍,在潘 基西峽谷、美國軍事力量進入格魯吉亞以及俄戰機轟炸等問題上與俄羅斯針鋒相對,堅 決抗衡。
    上述矛盾涉及兩國的邊界、安全和國家重大利益,短期內難以協調一致。俄羅斯指出 “車臣武裝分子盤踞在格魯吉亞是兩國關系中存在的惟一問題”,而格魯吉亞則認為阿 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才是徹底解決矛盾的關鍵問題。雖然爭執的焦點不同,但其性質一致 ,即兩國都把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視為處理地區關系的前提,涉及國家根本利益不可能 作出讓步。
    然而,由于歷史、地緣和經貿關系等因素,格俄關系相互交織,不可割舍。對于格魯 吉亞來說,俄羅斯是格魯吉亞最大鄰國,在地緣政治領域應是格魯吉亞最重要的國家, 兩國軍事合作密切,俄在格駐軍涉及其安全與穩定。俄羅斯是格魯吉亞的第二大貿易伙 伴國,在出口和能源等領域對俄羅斯有較大的依賴性,這對經濟尚脆弱的格魯吉亞來說 至關重要。而對于俄羅斯來說,外高加索地區是俄羅斯的南翼屏障,對減緩北約東擴步 伐、遏制美國在該地區影響有重要意義。格魯吉亞緊鄰車臣,兩個地區的動蕩相互交融 ,格魯吉亞境內的恐怖勢力逐漸與車臣非法武裝聯合起來對俄羅斯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俄格建立穩定友好的關系有利于格政府加大力度打擊境內反動勢力,從而消除車臣恐 怖分子的新活動基地。
    基于上述考慮,格俄努力尋找修好契機,以改善關系。格俄加強反恐合作,雙方簽署 了《兩國邊防軍聯合巡邏備忘錄》、《加強保衛俄格邊界的備忘錄》,俄羅斯可進入格 魯吉亞境內打擊車臣非法武裝,并就情報部門加強合作達成了協議。格魯吉亞當局還大 批逮捕車臣恐怖分子,并許諾向俄引渡。2003年5月,俄羅斯能源部長訪問格魯吉亞, 兩國擬加強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并計劃合建水力發電站。雙方各自的讓步使兩國關系得 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在格俄關系由緊張到平緩的過程中,美國的因素在于:
    第一,格魯吉亞面臨最緊迫的問題,一是國家安全,一是經濟危機。基于這兩點,格 魯吉亞制定了向西方靠拢的對外政策。與美國關系的拉近還可以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有助于早日加入北約,從而在安全上得到保障。而上述這些都是俄羅斯所不能做到的 。俄羅斯在格魯吉亞最大的優勢也僅僅在于它是格魯吉亞的鄰國,有著相鄰國家必不可 少的安全與經貿關系。權衡利弊,格魯吉亞選擇了親美疏俄的外交政策。
    第二,格俄關系得以緩和,很大程度上是俄羅斯開始承認美國進入格魯吉亞這個事實 。對于美國派軍事專家小組到格魯吉亞,最初俄羅斯還表示了不滿,但后來俄羅斯總統 普京強調,“這一合作并非壞事”。
    雖然俄羅斯對美國做出讓步,但俄美在格魯吉亞仍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利益沖突。
    沖突一:地緣戰略利益。外高加索三國作為地區整體,連結伊朗、土耳其等伊斯蘭國 家,很容易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思潮的影響。而格魯吉亞的地理位置比其他兩個外高加 索國家有其獨特性:第一,格魯吉亞西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黑海。第二,格魯吉亞與 車臣接壤,國內經濟狀況得不到改善,失業率居高不下,有分離主義分子活動,是宗教 極端勢力、恐怖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發展的沃土。目前,已有跡象表明格境內的恐怖勢 力與車臣非法武裝聯合,潘基西峽谷成為車臣分子新的藏身之地,而格魯吉亞當局對車 臣問題的態度尚不明晰。如果形勢繼續發展下去,將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造成進一步的 威脅。美國軍事力量進入格魯吉亞,使格魯吉亞減少了對俄羅斯的依賴,在難以解決的 民族沖突問題上格魯吉亞得到新的軍事力量,使格魯吉亞更加難以控制,這對俄羅斯是 個很大的戰略損失。而格魯吉亞作為俄羅斯的鄰國,美國的進入意味著其勢力直抵俄羅 斯的南大門,這將進一步遏制俄羅斯重振雄風。
    沖突二:里海油氣資源。格魯吉亞東臨油氣蘊藏豐富的里海。在里海海底劃分方面, 俄羅斯已與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達成一致,如能爭取到格魯吉亞的支持,那么在里海 石油爭奪戰中俄將再增一分。美國加強與格魯吉亞在能源安全領域的合作,里海石油及 其運輸問題是格美合作的主要領域之一。美國把里海地區視為能為其經濟提供能源保障 的最重要的潛在地區,把外高加索作為從里海到西方的運輸走廊(注:《Джеймс  Бейкер назвал встречу с Президентом Груз ии оченъ ллодотворной и полезной》,http://www .s vobodnaya-gruzia.com/,2003.7.8.)。由此可見,美俄在格魯吉亞對于里海油氣的較 量 在未來將十分激烈。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格俄關系目前正處于一個復雜多變的時期。展望格俄未來關系,雖然兩國分歧 涉及國家利益,但矛盾的焦點往往也是解決問題的途徑,格俄在安全問題上各有掣肘, 俄羅斯不想失去外高加索陣地,格魯吉亞也不想把最大鄰國變成敵人,在解決問題的過 程中雙方必定都會有所克制。
    第二,格魯吉亞巧妙利用美俄在這一地區的博弈,從中漁利。從美國那里,格魯吉亞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和大量援助,從俄羅斯那里則限制了俄羅斯在阿布哈茲和南 奧塞梯等民族沖突問題上對它的控制。這也是小國在處理與大國關系中必然采取的對策 。
    第三,美國因素在格俄關系中越來越重要。格俄都希望加強與美國的關系,與美國合 作,并不想與美國對抗。“9·11”事件以后格俄對美國的態度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 此,美國對格俄的態度很重要,美國對格美關系起主導作用,同時也對格俄關系產生一 定影響。
    
    
   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京33~37D7國際政治蘇20042004在格魯吉亞和俄羅斯關系的發展過程中,格把對俄關系放在外交政策的第一位,同時 積極與西方國家建立友好的伙伴關系。美國從格獨立后便開始進入外高加索地區,直到 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后,美國軍事力量進入格魯吉亞,為格培訓軍事人員,并 開始介入阿布哈茲事務,在格俄關系中的美國因素越來越明顯,而俄美在格的爭奪也愈 演愈烈。本文闡述蘇聯解體后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關系的變化,以及格俄關系起落中的美 國因素。格魯吉亞/俄羅斯/軍事合作/美國因素/地緣戰略筆者曾在《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3期)發表我國論述這一課題的首篇文章《試論 國際關系民主化》。本文是在學習十六大報告基礎上重新思考的結果,故題為《再論國 際關系民主化》。洪瀟tíng@①/楊振宇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氵加亭  Li RulongSanford & Garrod believe that interlocutors will construct a mental model and activate a scenario to interpret each other during communication.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 depends o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cenario.After analyzing S & G's scenario theor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is theory reall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scourse understanding,but it processes from the static perspective.To conclude,the paper believes that only combined with S & W's relevance theory can the scenario theory give a more satisfactory pragmatic inference of bridging reference.蘇暢,1973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碩士。(北京 100007 作者: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京33~37D7國際政治蘇20042004在格魯吉亞和俄羅斯關系的發展過程中,格把對俄關系放在外交政策的第一位,同時 積極與西方國家建立友好的伙伴關系。美國從格獨立后便開始進入外高加索地區,直到 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后,美國軍事力量進入格魯吉亞,為格培訓軍事人員,并 開始介入阿布哈茲事務,在格俄關系中的美國因素越來越明顯,而俄美在格的爭奪也愈 演愈烈。本文闡述蘇聯解體后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關系的變化,以及格俄關系起落中的美 國因素。格魯吉亞/俄羅斯/軍事合作/美國因素/地緣戰略筆者曾在《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3期)發表我國論述這一課題的首篇文章《試論 國際關系民主化》。本文是在學習十六大報告基礎上重新思考的結果,故題為《再論國 際關系民主化》。洪瀟tíng@①/楊振宇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氵加亭

網載 2013-09-10 20:59:25

[新一篇] 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與中國都市青年的精神世界

[舊一篇] 梅娘:她的史境和她的作品世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