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譯文]  人生有情,想到世事變化,有誰不淚落沾襟?江水流呵江花飄,年年依舊,豈有終境?

  [出典]  杜甫  《哀江頭》

  注:

  1、      《哀江頭》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   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   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   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   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   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   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   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   欲往城南忘南北。

   2、注釋:

    少陵:杜甫祖籍長安杜陵。少陵是漢宣帝許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過,故自稱“少陵野老”。

    吞聲哭:哭時不敢出聲。

  潛行:因在叛軍管轄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這里。曲江曲:曲江的隱曲角落之處。

  “江頭”一句:寫曲江邊宮門緊閉,游人絕跡。江頭宮殿:《舊唐書·文宗紀》:“上(文宗)好為詩,每誦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寶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宮臺殿、百司廨署。”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與妃游幸之所,故有宮殿。”

  為誰綠:意思是國家破亡,連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同‘霓’)旌。”李善注引張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綴以縷為旌,有似虹蜺之氣也。”南苑:指曲江東南的芙蓉苑。因在曲江之南,故稱。

  生顏色:萬物生輝。

  昭陽殿:漢代宮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妹為昭儀,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趙飛燕比楊貴妃。

    第一人:最得寵的人。

  輦:皇帝乘坐的車子。古代君臣不同輦,此句指楊貴妃的受寵超出常規。

  才人:宮中的女官。

  嚼嚙:咬。

    黃金勒:用黃金做的銜勒。

  仰射云:仰射云間飛鳥。

  一笑:楊貴妃因才人射中飛鳥而笑。正墜雙飛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馬嵬驛兵變。

  “明眸皓齒”兩句:寫安史之亂起,玄宗從長安奔蜀,路經馬嵬驛,禁衛軍逼迫玄宗縊殺楊貴妃。《舊唐書·楊貴妃傳》:“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于佛室。時年三十八,瘞于驛西道側。”

  清渭東流兩句:仇兆鰲注:“馬嵬驛,在京兆府興平縣(今屬陜西省),渭水自隴西而來,經過興平。蓋楊妃藳葬渭濱,上皇(玄宗)巡行劍閣,市區住西東,兩無消息也。”(《杜少陵集詳注》卷四)清渭,即渭水。劍閣,即大劍山,在今四川省劍閣縣的北面,是由長安入蜀必經之道。《太平御覽》卷一六七引《水經注》:“益昌有小劍城,去大劍城三十里,連山絕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也。”

  人生兩句:意謂江水江花年年依舊,而人生有情,則不免感懷今昔而生悲。以無情襯托有情,越見此情難以排遣。 

  胡騎:指叛軍的騎兵。

  欲往城南句:寫極度悲哀中的迷惘心情。原注:“甫家住城南。”望城北:走向城北。北方口語,說向為望。望,一作“忘”。城北,一作“南北”。

 

    3、譯文1: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稱)無聲地痛哭,春天偷偷地來到了曲江邊。江岸的宮殿千門閉鎖,細細的柳絲和新生的水蒲為誰而綠?回憶當初皇帝的彩旗儀仗下了南苑,苑里的萬物都生出光輝。昭陽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車出游,隨侍在皇帝身旁。車前的宮中女官帶著弓箭,白馬套著帶嚼子的黃金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層射去,一笑之間雙飛的一對鳥兒便墜落在地。楊貴妃明亮的眼睛和潔白的牙齒在哪里呢?鮮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歸來!清清的渭水向東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劍閣是那么深遠。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沒有消息。人生有情,淚水沾濕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開放哪里會有盡頭呢?黃昏時,胡騎揚起滿城的塵土,我想去城南,卻望著城北。

    譯文2:

    我這個少陵的野老忍不住悲聲哭泣,在春日里偷偷地來到曲江的隱僻之地獨自徘徊。曲江兩岸的樓臺宮殿千門盡鎖,一片荒涼,物故人非。那細細的柳枝與新生的嫩蒲又在為誰吐綠?追憶往昔,皇帝臨駕到南苑,苑中可謂是在百花齊放、萬物生輝。昭陽殿中受帝恩寵的絕代佳人,同車隨駕侍奉君王形影不離。車前的女宮身佩弓箭,座下的潔白大馬銜著金勒氣派不凡。那女宮翻身仰面朝天射箭,在美女微微一笑中雙鳥一齊墜落。如今那明眸皓齒的佳人又在哪里呢?血染的游魂不得歸回。清澈的渭水東流去,劍閣巍巍何遙遠。君王遠去妃停留,生離死別無消息。人生有情難自抑,傷心淚落沾衣襟。江水東流江花開,年年歲歲無終極。黃昏時節胡騎奔,濺得滿城塵土揚。我黯然神傷情志迷,欲往城南卻走北。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秋天,杜甫離開鄜州去投奔剛即位的唐肅宗,不巧,被安史叛軍抓獲,帶到淪陷了的長安。舊地重來,觸景傷懷,詩人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哀江頭》就是當時心情的真實記錄。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祿山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虜至長安。次年寫此詩。詩旨在哀悼貴妃之死。因不敢直言,故借當年行幸江頭以為題。

詩的開首先寫作者潛行曲江,憶昔日此地的繁華,而今卻蕭條零落,進而追憶貴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再轉入敘述貴妃歸天,玄宗上蜀,生離死別的悲慘情景。

全詩以“哀”字為核心。開篇第一句“吞聲哭”,就創造出強烈的藝術氛圍,接著寫春日潛行是哀,睹物傷懷還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極度哀傷的表現。“哀”字為題,以“哀”統領全面,籠罩全篇,沉郁頓挫,意境深遠。

全詩的這種“哀”情,是復雜的,深沉的。詩人在表達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同時,也流露了對蒙難君王的傷悼。因此,我們說全詩是對國破家亡的深切巨慟、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

詩的結構波折跌宕,紆曲有致。以“哀”起寫,事事是哀。哀極生樂,寫李、楊極度佚樂生活;又樂極生悲,寫人死國亡,把哀慟推向高潮。這種由眼前到回憶,由回憶到現實的過程描述,給人造成一種波瀾起伏,紆曲難伸,愁腸百結的感覺,情深情長,凄切哀憫,含隱無窮,讀之令人肝腸寸斷。

 

    6、中國古代哲人、詩人,正是在此“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白居易《長
恨歌》)之刻骨銘心的人生體驗中,漸漸從“憂患意識”中超脫出來,開始自覺人類的“局限”,開始自覺人類局限之絕對的制約,并升華到“達觀灑脫”的崇高境界。

     如果說,有些詩人的“清怨”之中,不無“辛酸尖刻”的話;那么,有些詩人,則已有超
脫之心,而無超脫之力;而只有那些心靈博大到足以容納“蒼茫無盡之天上人間的空間”和悠遠漫長之古往今來的時間”的詩人,只有那些對此時間和空間都各相綿延連接之大生命有更深層體驗的詩人,才能以哲人之心,悟出“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杜甫《哀江頭》)的至理。

 

    7、曾看到過一篇新聞報道,說城市里的鳥嗓門兒比山里的鳥要大好多倍。為什么呢?因為在煩雜喧囂中,如果不提高聲調,彼此都聽不見。在充滿了噪音的都市里,即便依然有鳥鳴,已全然沒有了縈旋于山中時的輕盈和婉轉。

     杜甫說:“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這一丘一壑,那一重一掩,就好像我胸中的肺腑;這爛漫山花,繽紛山鳥,都是我的鄰人朋友。山鳥山花含情,在生命中須臾不離,連離亂中傷心時都相隨相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中國人賞花觀鳥是與人同感同樂的。所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鳥兒歡欣起來的時候,人心中也油然有了一種舒暢;而人生更迭,世事滄桑,仍然是青山有知的。所以劉禹錫在《西塞山懷古》中說:“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人生幾番更迭,但山水依舊還在那里。

     陸游有詩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行經山重水復,才會有柳暗花明的感悟。現代都市中,高樓林立,道路繁復,高速路上只有一個又一個收費站,我們還能看見“又一村”嗎?與此有同樣意境的是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水流盡了,云由此處升起。云煙水流之間,不也是一種妙契自然的更迭變化嗎?

     蘇東坡觀廬山,尋常中與眾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實則是一首禪詩。一片峰巒,橫著看連綿成嶺,側著看就是孤峰,遠看是一種樣子,近看又是一種形狀,哪個才是它的真面目呢?也許只有跳出來,從更高的角度,才能綜觀明白。如果“身在此山中”,就永遠被“山”所困擾。

     山長水闊,天高地迥。人走在好山好水里,會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現代人回歸自我的途徑之一,就是回歸自然,循著山水走到內心深處,才能夠感覺到與生命有如此親近而深刻的融合。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山水成為沉默見證滄桑幻化的載體。在中國人的宇宙觀中,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在遼闊的空間中看見了古往今來。(于丹)

 

     8、人生有情淚沾臆 江水江花豈終極

  如果說詩仙的憂國情懷是一場氣勢恢弘的舞臺劇,那么詩圣杜甫詠懷戰爭給人民帶來哀痛就是一部無聲電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足以讓苦難的人民“哭聲振野”。“安史之亂”并沒使其藝術才力褪色,相反,詩人卻用悲戚的文筆記錄了一個時代,把自己灰暗的政治仕途賦于“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死亦足”的愛及天下的博大胸襟。

 

    9、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不僅失去了那種有質量的歡喜,甚至正在失去那種有質量的憂傷。今天的我們有多少是具有品質的憂傷呢?我們的那些事都叫煩惱,因為失業,因為失戀,因為失去了什么東西,我們就煩惱了,焦慮了,沮喪了,這些情緒都有,它們都不是憂傷,憂傷是血液中的一種特質。

  真正的憂傷如同李商隱說的,“春花生時春恨生,秋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8歲時,我第一次讀這首詩,莫名其妙眼淚嘩嘩就下來了。那時我只是個懵懵懂懂的小女孩,我就在想,這個人的生命多苦啊。“春花生時春恨生”,春天花剛開,他開始傷春了。 “秋葉枯時秋恨成”,秋天頹敗的時候,他開始悲秋了。他自己也說“深知身在情長在”,他深深明白,此身常在,深情常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這一輩子就要在四季流光的蹉跎中,不斷地傷懷、憔悴,老去了生命紅顏,這是什么樣的深情啊!

  杜甫說,“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每見江水起,江花開,人生有情,眼淚就下來了,就沾到胸襟上。所以劉禹錫說,“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人間滄桑更替,但是寒流依舊,江山依舊。

  我每到一處名勝,都會想到千古江山代謝、寒暑古今,“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此一登臨,心中懷著多少事啊,那種心事的蹉跎徘徊,讓古往今來的憂傷都在那一刻注入了心頭,那才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愴然。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今天我們會失去很多有品質的憂傷,我隔一段時間就會聽聽昆曲,看看詩詞,因為這些是這個民族血液里的一種基因。我們需要不遺忘,我們需要讓它們始終都在,我們需要不斷地拿出來溫習。(于丹)

 

    10、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不久以前,我讀了一本書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車旅行要經歷無數次上車、下車時常有事故發生有時是意外驚喜有時卻是刻骨銘心的悲傷……

    降生人世我們就坐上了生命列車我們以為我們最先見到的那兩個人??我們的父母會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著我們很遺憾事實并非如此他們會在某個站下車留下我們孤獨無助他們的愛,他們的情他們這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無從尋找盡管如此還會有其他人上車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將對我們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們之中有我們的兄弟姐妹有我們的親朋好友我們將會體驗千古不朽的愛情故事從同一班車的人當中有的輕松旅行有的卻帶著深深的悲哀還有的在列車上四處奔忙隨時準備幫助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下車后其他旅客對他們的回憶歷久彌新……但是,也有一些人當他們離開座位時卻沒有人察覺有時候對你來說情深義重的旅伴卻坐到了另一節車廂你只得遠離他繼續你的旅程當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搖搖晃晃地穿過自己的車廂在別的車廂找他……可惜你再也無法坐在他身旁因為這個位置已經讓別人給占了……沒關系旅途充滿挑戰、夢想、希望、離別……就是不能回頭。因此,盡量使旅途愉快吧!

    善待旅途上遇見的所有旅客找出人們身上的閃光點永遠記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會猶豫彷徨因為我們自己也會猶豫彷徨我們要理解他人因為我們需要他人的理解生命之謎就是:我們在什么地方下車?坐在身旁的伴侶在什么地方下車?我們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車?我們無從知曉……

     我們常這樣想到我該下車的時候我會留戀嗎?我想我還是會的和我的朋友分離我會痛苦讓我的孩子孤獨地前行我會悲傷我執著地希望在我們大家都要到達的那個終點站我們還會相聚……

    我的孩子上車時沒有什么行李如果我能在他們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憶我會感到幸福我下車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還能記得我想念我我將感到快慰獻給你,我生命列車上的同行者祝你旅途愉快!

 

    11、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闌珊夜,惆悵還依舊。

     思念,思念是一種鳩毒,怨月恨花,千般煩惱,前事參差,亂紅飄徹。思念以后,才開始明白,那不過是一場寂寞的獨舞,燈光幽幽,演繹的是,一份孤獨與凄涼。

    等待,等待是一種自虐,剪燈花,抱濃愁,看年事夢中休。等待以后,才漸漸明白,那不過是一場迷惘而美麗的夢幻,星光閃閃,終究是,可望不可即的遙遠。

    滿心蒼涼,舉步維艱,游離在,暗暗的迷谷。寒風蕭蕭徹骨冰涼。我伸出手去,想抓住一線的光芒,想揪住一絲的溫暖,怎么怎么都如琉璃碎落了,捉不到一點點?怎么怎么都如霧氣蒸騰消散了?隱約間,只覺濕濕的水珠在臉頰輕淌?

    想你了,你知么?想你了,你在么?

    心痛的感覺,在無聲地蔓延。

    從開始,就知道,很難有答案。卻還是,揮不去,你在心頭的身影。卻原來,有些人,有些事,永遠,走不出心的羈絆。

    想你了,只能把思念敲打成憂傷的文字,只能把熒屏想象成了你,只是,你怎么怎么這么的冷?你怎么怎么這么的硬?你怎么怎么這么的漠然?。難道,你看不到,我默默地,滴落在鍵盤上的淚?

    佛說,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可佛又說,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你終是我的水中花月。

    枉嗟嘆,空牽掛。

    風花雪月,最無情。翻手才是云,覆手已成雨。稍一疏忽,丟盔棄甲,徒留下,滿地傷痕。也想過,要那種不需真心投入的感情,依偎只為取暖,卻仍然,看不慣,自己僵死的目光。我,怠倦了,瑟縮在這兒,讓寂寞與傷感吞噬,借著文字的溫度取暖?。

    “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是哦,抬眼看看,這憂傷的文字,似乎,心情更加的暗淡了。

     今夕何夕?你在哪里?可會,看到我用淚澆成的字句?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草江花豈終極?

 

    12、風和日麗,馬嘶聲聲,可以想踏青上車馬來往之景,青梅結子如豆,柳葉舒展如眉,日長氣暖,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處在蓬勃之中。踏青過后,又蕩秋千,不覺慵困,遂解羅診小憩,只見畫堂前雙燕飛歸。
    正是春景芳情,渾然莫辯。

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那我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才能生活愉快和健康。

其實,人生也有節氣,在某個時候是一定要到來的。而每個季節都有屬于自己的精彩。少年的張狂、青年的激情、中年的沉穩、老年的淡定。像循環往復的節氣,有春的爛漫,夏的熱烈,秋的充實和冬的蕭條。人生的滋味,就在于從自然季節到生命季節的感悟。 季節,不感悟也在,但只有感悟,意義才會顯現。有了意義,人生才讓人沉醉。這種陶醉不是一片酩酊,而是很慢很深卻不曾間斷。人人都在路上,但發現人生。卻需要特殊的智慧。甚至,需要特殊的寬容。
     對于生活中各種道理的認識,也是要隨著生命的成長才能走向成熟的。我們常說“人的一生有三件事情不能等”即貧窮、夢想、家人。說的就是一種不可提前的感悟認知。也說明,人生有固定的節氣,每個節氣都要珍惜。“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時辰,正如早晨、中午、黃昏和晚上;每一年也有著不同的節氣,正如春夏秋冬;同樣每一個生命也有著不同的階段,正如童年、少年、青年、老年。人的一生和大自然的演變就像一支神圣、莊嚴、崇高的交響曲。每一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旋律,述說著生老變化的至高哲理。

讓我們順應生命的自然,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平和的狀態,才能發現和享受生命呈現給我們的每一階段特有的美麗。

在春分時節,要繼續用我們的雙手去勤奮工作、熱愛生活、充實生命。

 

13、人至暮年,每易懷舊,近事模糊,遠事了了。心理學家稱之為“回歸情緒”。詩圣杜甫回首往事,也曾感人生苦短,天地悠悠,愴然淚下,“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我則認為回憶是一杯醇酒,愈陳愈香;是未了的情,越久越深。有時觸景生情,漾起遐想,悲喜交集。還有什么比再一次享受童年歡樂,回首苦澀人生更令人心旌搖蕩,動人心魄?

 

14、“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之所以為東坡所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體味,是一種崇高精神的追求。東坡的“清歡”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這種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嘆。一生無求,那是訛言,但像東坡這樣能夠由“清歡”體會到人間真味的人卻又難得。

 

15、來自生活壓力不堪負荷的體驗而興起對不曉人事萇楚的羨慕是初民深沉的感觸。這深沉的觸動并非源自宗教的瞑思, 亦非來自理性的觀照,而是發自直覺而即興的反應,但不能因此而小估它的力道。這原始的觸動在中國詩詞里可是不絕如縷。姜夔“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韋莊之“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李商隱詠蟬名句“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等不都是像詩經“萇楚”一樣借用無知草木的常青來反襯有情有識而憂心忡忡的人間之不得常青?杜甫“哀江頭”所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和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都是發自同一機杼的感嘆,直接道出了人生的情識只能催人老衰。

 

16、哲人眼中滾滾奔流的河水、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

  杜甫說,“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哀江頭》);劉禹錫說,“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西塞山懷古》)。人生有限,自然永恒,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帶給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你愴然泣下。

  難怪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發出那種無端之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在這天地幽幽,物序流轉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轉瞬即逝的生命,我們需要有一種什么樣的人生規劃呢?當然,這種規劃是艱難的,因為規劃本身已經意味著舍棄了很多。

 

17、茶如人生。

微漾的愛情宛如一壺紅茶。醇香的紅茶,注入沸水,像濃烈的愛情在平凡的生活中,淡淡的沖散了當初的熱情。當一切變為極為簡單時,不管你愿意與否,滿口的茶香,就是讓你欲罷不能。喜歡了,水里來火里去,也值得回味。紅茶,味雖不怎么樣,可是她就是貼心的暖胃。我們的愛情或許有憂傷與痛苦,卻是沒有人肯舍棄她,依然有著許多人為愛情,甘心放逐天際。

  一路走來,淺淺的親情像綠茶,清淡的相伴。綠茶入口,清香幾許,夢里夢外枕著茶香入眠。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親情,友情的重重包圍下。“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人生有限,親情永恒。從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直至我們成年,老去,在繁華褪盡之時,親情溫暖我們一生。在每一個夜里醒來時分,我們的眼前劃過的總是綠茶般情感,溫馨如昔。

  細品普洱與苦丁,人生的羈絆與無奈味雖苦,卻是蕩氣回腸的耐人尋味。

  好的茶要有好的因緣,好的人生抑或也要一番好因緣吧。

  好茶喝得人,神清氣爽,口有余香。粗糙的茶葉,再怎么喝,也不過是樹葉,不值得回味。

  面對如茶的人生,我是做樹葉還是溢香的茶葉呢?

 

18、訴不盡離情唏噓,終需一別,珠淚浸透,雕零似清秋。  
   能不能不要別離?自此執子之手共度歲歲年年?  
   如果真的必須這樣殘酷,那么能不就讓生命傾斜,直到你我相遇的最好角度?自此定格?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我只能依戀地看了再看,對著微風輕輕許了個愿,一各誠摯的愿,讓風帶著它飄散開,回到她身邊....  
   明天我還要回來的,我對自己說,可是誰又知道明天呢?  
   誰又知道明天的雨是不是依然款款多情?明天的風是不是還往靈島方向?  

    來時易來,去竟難去,真的割舍不下啊!

一樹桃的繽紛,是載滿惦念望歸的哀愁,清清淡淡的沉重隱沒眼剪……

 

19、重視自已,榮譽,成績,不必去計較在意;金錢、財富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因為,金山銀山,你也帶不走。人是空手而來,空手而去。“伴宿的同事”也是人家的,因為,你死了,他不會和你一起進棺材的,你這棵大樹倒了,他就能夠擁有一片大森林,不久之后,他會再找一位的。只有自已身健、心悅,才是自己的。因此,務必格外重視自己,那就應該效法自已,讓心境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永葆晴朗、快樂。“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生終極,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人生有限,看開自然。———但愿是自己永恒的感悟。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1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