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譯文]  人生在世,原本就是無根無蒂;到處漂泊流浪,猶如路上的灰塵。

   [出典]  晉  陶淵明  《雜詩》其一

   注:

   1、 《雜詩》其一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2、注釋:

    蒂(dì帝):蒂的異體字,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

    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

   落地:剛生下來。這句和下句是說,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意思是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

   斗:酒器。比鄰:近鄰。這句和上句是說   盛年:壯年。

   及時:趁盛年之時。這句和下句是說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3、譯文:

     人生在世,原本就是無根無蒂;到處漂泊流浪,猶如路上的灰塵。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應該成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情、血緣之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風華正茂的歲月不會重來,猶如一天里頭不會有兩個早晨。年紀輕的時候,要勉勵自己及時努力;否則,歲月一去不回,它是不會停下來等待人的。 

    4、陶淵明生平見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5、本詩從生命之始開篇,生命意象由一連串比喻構成:“人生無根蒂”,把生命暗喻為無根之植物,從而生發出“飄”的意象。“飄”又引出一個明喻:“飄如陌上塵”。“陌上塵”再生發出“分散逐風轉”的意象。“逐風轉”又生發了“落地為兄弟”的意象。“落地”暗含了生命如種子的隱喻,也暗示了生命離開胞胎之初始。既然生命為飄浮的種子、飛塵,它無根無蒂,隨風輾轉于茫茫天地之間,“落地”為人,實屬偶然。生命本非己有,何必骨肉才算至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何必骨肉親”是由生命初始之偶然而對生命意義的大覺悟。這偶然的生命一旦開始,時間便與她產生了永恒的矛盾對立。“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時間在生命面前匆匆馳過,它不可逆轉,不可重復,永恒地向前方奔去,通向無限長;而生命的計量單位卻由“年”(盛年)到“日”(一日)到“晨”(再晨)到“時”(及時)……愈來愈有限、短暫。生命的偶然、無常、有限與時間行進的必然、永恒和無限構成尖銳的對立。保持這對立雙方平衡的力量是“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抓住有限,得歡當樂,勉勵發奮,增加生命的密度和質量,以抗衡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
既傷老之已至,叉悲志之不遂;而在傷老與悲志的情懷中,又蕩漾著強烈的戀昔情結。就在傷老與悲志的熬煉下,對于生命的本質以及生存的意義,陶淵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省思。他發現人生竟是一場無根之旅:起于“無根”,終于死亡!如此,生存的意義又在那里?

    詩人歸園多年后創作的.它是詩人真實心態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對自己人生進行反思的產物. 在傷老的蒼涼中并不頹唐,在悲志的感慨中亦非消沉,反而激發出對生命的靈思慧悟,表現于清疏樸厚的詩句中,在意境風格上可謂別具一格

    《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后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

 

       6、死亡在人生中是絕對無可避免的。與時間的永恒相比,人的一生極為短暫。余此以外,時間相對于個人來說,都是死亡。因此,人生之相對于永恒,實際上就是短暫的生命之相對于永恒的死亡。在這樣的對比面前,生命和人生都是微不足道的。詩人看到了這些,在他的眼里,這微不足道的生命和人生與大路上的灰塵沒有什么區別:毫無分量、毫無依恃,只要一陣風來,一切就全不存在了。
 
    在這樣的人生面前,很多東西近乎沒有意義。比如說骨肉之情,既然人生都已經如此輕微,那么骨肉之情還有什么呢?只要一陣風就可以改變一切了!
 
    那一陣風。
 
    隨時都可能吹斷我們的前世后生。
 
   在這一陣風前,有兩條路可供選擇。
   一條是放縱。既然一切都是如此微不足道,那么就索性什么也不在意。
   另一條則是珍重。既然一切都是如此無不足道,那么就要好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這是截然對立的兩條路,陶淵明選擇的是后者。骨肉之情都沒有什么,那又何必拘拘于骨肉之愛呢?同樣作為灰塵,只要能一同落地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就應該像兄弟一樣友愛啊!“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人生一過,就什么也沒有了。那么,“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好好地珍惜這人間短暫的生活吧!這是陶淵明的看法。
 
    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與虛無不是從陶淵明開始的,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與虛無之后主張及時歡樂的看法也不是從陶淵明開始的。曹丕在認識到“人生如枯枝”、隨時會斷裂之后,就說“何不披紈服,飲美酒”,是主張及時行樂的。但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區別:在曹丕這里,“披紈服,飲美酒”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的放縱行為,而陶淵明的“斗酒聚比鄰”則更多地向往“灰塵們”在一斗酒之間獲得的融融歡情。
 
    認識到終極的虛無,直面它,然而好好地珍惜擁有的一切,最后“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就是陶淵明這首詩的選擇。這種選擇,從思想源頭上說,來自于《莊子》,但又超越了《莊子》:它顯示出對生命中人情的珍惜--這是《莊子》所不具備的。

 

    7、人生是什么?隱居山林的陶淵明說:“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這是陶淵明《雜詩十二首》中第一首中開首兩句。人生如浮萍,沒有根底,其實,浮萍也是有根的,只是這根不是深扎于土,而是飄漾于水,從流動的水中吸取養料。而陶淵明詩中的人生,并非浮萍,那是真正的無根之物,沒有根,被風一吹,便飄飛在空中,猶如路上的灰塵。陶淵明詩中所謂“人生”,其實比現代人理念中的人生含義更廣,也可以理解為生命吧。如果生命和人生果真如此,生而無根,飄如灰塵,那天下蕓蕓眾生便可憐可哀之極了。《古詩十九首》中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之句,感慨人生無常,陶淵明的詩句,也是重復了古人的悲嘆。好在陶淵明的幻想沒有到此為止。且讀《人生無根蒂》全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人生之塵飛揚在天后,接下來怎么樣?“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人生之塵在風中漫游,經歷了磨難,已經不是原來的生命。這兩句,看起來平淡,其實深刻,人生的漂泊不可測,人人都會有體驗。尤其是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有過漂泊曲折的經歷,生命已經非原來的樣子。“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既然大家都已非原來的生命,那么,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應該親如兄弟,何必在乎血緣骨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陶淵明的首創,孔子《論語》中就有這樣的論述:“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陶淵明在詩中重復孔子的意思,其實是在戰亂和孤獨中對理想的一種呼喚,這種理想是什么?應該是社會和平,是人間博愛。“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這兩句,表達的是陶淵明當時的生活態度。這首詩總體悲涼沉郁,但這兩句,卻頗有生趣。人生的曲折磨難,并沒有使詩人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他的歡樂,是和鄉親鄰里聚會飲酒,這是平凡世俗的樂趣,陶淵明在很多詩中作過描繪,譬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最后四句,流傳最廣:“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很多人將這四句單列,作為一首惜時勵志的古詩。其實,聯系前文,陶淵明這幾句詩,還是提醒人們,要及時行樂,生命如此短促,人生如此匆忙,那么,活著就趕緊做自己以為快樂的事情。陶淵明此詩中的快樂,是“斗酒聚比鄰”。這樣的人生目標,對現代人來說,不可思議,但在陶淵明的時代,卻是一種美好的理想,他的《桃花源記》中,正是對這理想的生動描繪。我想,現代人,將這四句詩單列,作為一首惜時勵志的詩,其實也沒有違背陶淵明的本意,惜時,古今如一,勵志,內容發生了變化,以古人之詩,勵今人之志,有何不可呢? 

  人生果真無根?落葉飄飛最終還是歸根,陶淵明的人生其實也是做了回答,在鄉村田園,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新民晚報》12月13日】趙麗宏

 

    8、陶潛道: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遂風轉,此已非常身……

    忽然間覺得,人生是否的確如同陌陌纖塵,在世間飄搖無定,命運取決于上蒼,取決于狂風抑或暴雨。天命不可違!即使百般懇切,千般誠然,依舊擋不住天意的循環。好在人生苦短,即使終生痛苦,也不會如日夜循環般漫漫無期……天道,真的很短么?人道呢?難道真的可以在千秋萬載里永存下來,得到綿延么?誰又敢期望自己的魂魄永留人世,萬載傳頌?!誰又敢企盼自己長生不老,忍見千古歷史的悲哀?!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值此非常的人生,既然如塵埃般搖蕩,又怎能不領略風雨中的景色——生活不外乎于如此,生命也不過是如此。隨風飄蕩——斯佳麗的人生如此,因為生于亂世,迫于生計。我們呢?生于和平,就不迫于生計了么?也許,我們要考慮的只怕更多些……

    很多東西如同流星,轉瞬即逝,再也握不在掌心……流盡我今生淚水,又怎么換的回來時光倒流一分鐘?人生本來就是這么殘酷,天意本來就是如此無情——蒼天已老,又怎么看的過人世間如此多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佛陀心嘆,又怎么度的完那無邊的苦難,無盡的求懇?!

    人生,只能如浪尖上的小舟,自知進退,顧影自憐。但愿陽光下的悲哀能化成劫度,但愿星光中的痛苦能升成了悟……若得如此,夫復何求呢?

   天意不可違——我是十足的維心派,我只是靜思我的心念……

 

   9、  要做到心若止水何其難,只是我追求的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罷了。不知道窮我一生之時光能否修練到如此境界。

    現在能夠做到的不是遇事而波瀾不驚,不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不是宰相肚里撐船的博大胸襟,而是當心潮澎湃后,需用多長時間來調節心情而恢復到那種靜若止水的狀態,已經過去了的事還耿耿于懷多少時間?幾分鐘,幾小時,幾天,還是數月,甚至于幾年或一生不忘地折磨。釋懷的方式是平靜地面對還是隨時間的遺忘,更或是消逝于酒精的麻醉、尼古丁的幻覺中。

    其實那些影響心情的事中,又有多少是志在必得,缺一不可的,關鍵是不要讓無所謂的事而激蕩自己的內心。

    對人生的態度,決定了生活對自己的回報。

    你笑對人生,那么生活也會笑對你。

    你怒罵人生,同樣生活也會遷怒于你。


    要做到安逸的生活,平靜的心態,就一定要做到無欲無求,如不能做到也要少欲寡求。

    不要讓笑容消失在自己的臉龐,對于生活中的每一個人請保持自己真誠的笑容!

    心平氣靜地對待每一個人。

    心平氣靜地對待每一件事。

    心平氣靜地對待每一天。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緬懷昨天,也不必眺望明天。保持一份清靜,擁有一份淡泊。順著時間過日子就行。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昨天就是過去,明天就是未來,后天就是永遠不會發生的事。對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不要報怨,更不要苛求。無論坎坷還是坦途,我們都得面對和接納,故你不必想得太多,想得太遠。

 

    10、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花草樹木都有根,連隨波飄蕩的浮萍都可以見到絲絲的根須。那么人是不是也有根呢?古人陶淵明回答道:“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也有“人生斯世兮如輕塵,天上人間兮感夙因”之句,反映了人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悲嘆。人心無根,就不知道飄向何方,也不知生命的歸處。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曲《把根留住》流行了很多年。但唱來唱去,終究無法知道什么是人的根,無可奈何中把夢想當成了根,“期待著舊夢重圓”。是的,從表面看每個人都有夢想(某些夢想又被稱為理想比如××主義),人有了夢想在生命的表層看來就有了積極的人生,生命也就有了依托。所以我們看到,孩子在游戲中找到依托,大人在事業中找到依托,在繪畫中找到了依托,在音樂中找到了依托,在愛情中找到了依托、在仇恨中找到了依托,在××主義的空想中找到了依托。找不到依托的紈绔子弟在尋求刺激中揮霍著人生…… 
  夢想不可避免地使人沉重。在現代生活中,無論窮人還是億萬富豪,每個人都在抱怨活得很累。富裕的人為成功所累,窮苦的人為生存所累、為房子所累、為求學所累,為工作所累,每個人還不得不面對那些不知什么時候到來的疾病和災難、不知什么時候到來的欺騙和背叛。人的夢想又像肥皂泡般容易破碎,依托于夢想如同抓著海上飄浮的稻草,不知哪一天夢想會憑空而去,兩手空空的人們常常淹沒在無助的絕望里。 
  生活的重負使人們渴望自由,渴望擺脫生活的鎖鏈。“不自由,毋寧死”,“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近代社會,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幾乎成為了生命的最高目的。可是當人一旦獲得了絕對的自由,沒有了任何壓力和責任,不知來源的空虛和無意義感馬上接踵而至,彌漫在人的身體和心靈中,比生活的重担更讓人不知所措。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把這種人沒有使命、沒有著力點、無所把握的生活狀態,稱為“生命難以承受之輕”。人徘徊于輕與重之間,宿命般地找不到第三條路。所以有些人到了退休的年齡,怎么也不愿離開工作崗位,不僅僅是他們工作有多少利益可圖,更主要是一種習慣、一種寄托。退了休,心里的支撐被憑空抽走,頓覺茫然無措。有些為官者,在位時,人們前呼后擁,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一旦退了休,門前冷落鞍馬稀,曾經賴以支撐生命的浮華不再,人生成為一杯變味的涼茶,心里的空虛加快了身體的衰弱,一些人很快衰老死去。

  傳統文化成長下的人具有安全的或穩定的心理結構,無論社會動蕩與否、朝代更迭與否,對幸福的感覺是恒定的。但是,到了近代社會,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由于“政治”利益以及經濟形式的變化,穩定的傳統社會形態也就發生了變化,衡量一個人的地位或價值的是其所擁有的“財產”(包括權勢和名望)多少,而不再是傳統文化下的“道德”或“宗教”。財產和名利等等本身具有不穩定的特點,人們對幸福的感覺也不再是恒定的,變得飄乎和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性使人往往在擁有了自由的同時,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也隨之增加,人隨之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心理傾向,即心理學家費洛姆稱之為的“逃避自由”。所以人的心靈迫切地需要某種依托,才有歸屬感和安全感,才會使生命不像塵埃一樣漂浮,人生才有真正的幸福。 

  這種幸福的源泉就來自于人生的根。人生是有根的。那么人生的根又在哪里呢?其實人生真正的根就存在于傳統文化之中,是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部份,存在于傳統文化的最深層次,那就是人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根,在現代無神論者看來不可思議,更有甚者把信仰稱為精神鴉片。這種看法有知識局限也有別有用心的因素。其實要想認識人生的根也不是什么難事,只要轉變一下觀念,不要迷信于“眼睛所看見的才是真的”就可以了。 
  人的構成是非常復雜的,我們表面看到的只是人的一小部份,是在我們這個三維空間的身體,而只有物質身體的人還不能說是完整的人,躺在太平間里的人就是一塊肉。人是肉體與心靈的統一體。而心靈存在的空間是多維的,無比廣闊的。一位文學家曾說“陸地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心靈的空間雖然不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現代的儀器探測到,但人們卻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心靈的空間也是物質存在。 
  在心靈的一個空間中有一塊地叫做心田,心田外有一道門叫心扉。中華文化不是誰憑空創造出來的,是神傳的文化,我們祖先發明的詞匯,很多都是有來歷的,現代人看不到,就把它說成是想像、幻覺。人類的異化使人越來越依賴于現代的工具,而丟棄了人天生的能力。人原本很容易認識到的東西變成了神秘莫測。人生的根——信仰就生長在心田里。人生的許多種子都生長在這里。有的種子是外來的,比如愛情,需要人先敞開心扉才能播種在心田。有些種子是與生俱來的,像信仰那樣,本身就是構成人的本質的因素,但是能否萌發需要后天的條件。 
  心田里最重要的物質叫做德,它相當于我們地球上的土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田里沒有了德就像大地沒有了土壤一樣,只剩下堅硬的巖石,整個大地一片荒蕪。 
  信仰的種子在人的心田里,它只具備著一個細胞的雛形,能否生根和生成什么樣的根依賴于傳統文化的滋潤和人自身的機緣。傳統文化就像水一樣,有了它的灌溉,信仰才能在心田里生根。普通人的信仰生根后,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它可以使人的德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沒有信仰之根的人就像一片山坡沒有植被,在金錢的風、名利的雨、欲望的河的沖涮下,德很快喪失殆盡,等待他的只有悲慘的命運和形神全滅的結局。信仰的根扎得越深,他越不受名利的左右、越有自主性,他的生命越是自由的。在社會上另外有些人嚴格按照信仰的要求去做,一步一步地去實現他的信仰。這種信仰不但生根,還會發芽開花,生長為參天大樹,這個信仰的實現過程就是修煉。 

  幾千年來,人們普遍生活在有信仰的狀態,無論社會如何變化,人的心底總能保存著那一份安寧。在生活中有沉有浮,有寵有辱、有失有得,因為有了定心的根,社會總體上處于一種平靜、各安其命的和諧狀態,雖然時有改朝換代的動蕩,但很快又歸于平衡。可是由于它的到來,這一切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11、“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沒有方向的人生之旅,就仿若隨風飄拂的陌上之塵。風動則動,風靜則止。既無來處,亦無歸處。何茫然……

   就這樣陪時間消磨罷。

   只是,這樣的日子,真的很希望快點老去……

   莫問芳華今何似?一年不與一年同。是的,已然老了。

   仔細照鏡子,竟又驚見有六根短短的白發!三月份時有過一根曾拔掉了,而這幾根,決然不是新長出的。原來,頭發真的是會變白的,很短的時間內。以前是頭頂的發間有過,現在居然長到額前。竟然以這樣的速度在衰老著…… 旋即,心底的一絲酸楚頓時化為一股熱流涌上眼眸……
 
   
但,這不正是自己期望的么?卻又傷懷什么……

    罷了,這次第,待收斂十分春恨,凝一抹,淚蕭條吧!惟此后,只嘉陵江水,伴我微吟。閑坐到,淡淡斜陽時候……

 

    12、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一個文明之人最崇尚微笑。孩子微笑那是童真,如果你真的這么想的話;少年微笑那是一種甜蜜,讓人倍感青春活力之朝氣;中年微笑那是用愛心舒展魚尾紋,殊不知,無意間的微笑里讓中年的厚實多了些許燦爛童趣;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笑是兩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微笑或許能把敵意融化的干干凈凈,因為微笑就是和諧的天使。人們愈是認識微笑的好處,鼓勵大家多一些微笑,愈能證明笑是多么容易,也帶給生活的童趣和開心。

     當白天的喧鬧歸于深夜獨有的美麗和寧靜,我深深地陷入了悠遠和幽深的思索。我似乎聽到了心靈那親切的呼喚;遙遙遠望,我仿佛看到了未來美好的希望。是生活教誨我,燦燦陽光下,我懂得每一朵微笑都是迷人的;生命教育我,漫漫旅途中,我已明白沐浴一種燦爛微笑的注視;人的一生不知要走過多少座城市,領略多少種色彩。但我相信,故鄉的顏色一定會是我最愛的那一種。不論是明黃、是寶藍、是青綠、是紫紅,就像陶淵明詩中所寫,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飄轉于這人世之間,帶著我們身上原有的色彩,故鄉的烙印,與其他人一起匯成了一點一滴的微笑,這微笑就是陽光,照亮了無數心城,點亮了生活。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13

[新一篇]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舊一篇]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