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譯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氣里獨自登上小樓,早上的天陰著好象是在深秋。

    [出典]    北宋 秦觀   《浣溪沙》

    注:

    1、《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2、【詞語解釋】

  1.漠漠:像輕清寒一樣的冷漠。

  2.輕寒:陰天,有些冷。

  3.曉陰:早晨天陰著。

  4.無賴:詞人厭惡之語。

  5.窮秋:秋天走到了盡頭。

  6.淡煙流水: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遠。

  8.自在:自由自在。

  9.絲雨:細雨。

  10.寶簾:綴著珠寶的簾子。

  11.閑掛:很隨意地掛著。

    3、 譯文1:

       在春寒料峭的天氣里獨自登上小樓,早上的天陰著好象是在深秋。屋內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飄飛的花瓣輕得好象夜里的美夢,天空中飄灑的雨絲細得好象心中的憂愁。走回室內,隨意用小銀鉤把簾子掛起。

         譯文2:

      無邊春寒籠罩小樓,晨霧重重,冷似深秋。畫屏山水,更感幽幽。

      飛花似夢,隨風飄去,絲雨如愁,無邊無際。垂下簾來,不忍添愁。

         譯文3:

     輕輕的寒意飛上小樓,清晨的陰翳懶洋洋地彌漫,讓人感覺到像在深秋。畫屏上那淡淡的煙靄和潺潺流水顯得格外清幽。

     無拘無束的柳絮漫天飛舞,猶如夢境,無邊無際的細雨像縷縷哀愁,珠簾輕卷,掛上那銀色的簾鉤。

 

   4、 秦觀生平見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和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5、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閑,含蓄有味,令人回味無窮,一詠三嘆。

  “漠漠輕寒上小樓”起調很輕,恍如風送清歌,悠然而來,讓人不知不覺中入境。漠漠者,彌漫、輕淡也。李白《菩薩蠻》云:“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韓愈《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詩云:“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皆其意。輕寒者,薄寒也,有別于嚴寒和料峭春寒。無邊的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侵入了小樓,這是通過居住樓中的人物感受寫出來的,故詞雖未正面寫人,而人宛然茲。時屆暮春,冷從何來呢?“曉陰無賴似窮秋。”原來是一大早起來就陰霾不開,所以天氣冷得象秋天一般。窮秋者,九月也。南朝鮑照《白歌》云:“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唐人韓偓《惜春》詩亦云:“節過清明卻似秋。”詞境似之。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詛咒之曰“無賴”。無賴者,令人討厭、無可奈何之憎語也。

  南朝徐陵《烏棲曲》云:“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以無賴喻節序,亦見于杜甫詩,如《絕句漫興九首》之一云:“無賴春色到江亭。”此詞云景色“無賴”,正是人物心情無聊之反映。“小樓”,“曉陰”,時間地點寫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來“淡煙流水畫屏幽”一句,則專寫室內之景。詞人枯坐小樓,畏寒不出,舉目四顧,唯見畫屏上一幅《淡煙流水圖》,迷蒙淡遠。樓外天色陰沉,室內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來。

  從前片意脈來看,主人公小樓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過片“自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寫望中所見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櫓《過華清宮》詩所寫的”濕云如夢雨如塵“。此處作者以纖細的筆觸把不可捉摸的情緒描繪為清幽可感的藝術境界。今人沈祖棼《宋詞賞析》分析這兩句時,說:”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兩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確如此言,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此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藝術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氣氛的渲染和環境的烘托,展現人物復雜、細膩的心靈世界,從而使讀者通過環境和心靈的契合,情與景的交融,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6、“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詞的一開始,就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很淡很輕的意境。在輕淡之中蘊含了作者的心靈感受。漠漠輕寒,似霧如煙,以“漠漠”二字狀漫彌而上小樓的輕寒,一下子給春寒蕭索的清晨帶來寥廓冷落的氣氛。小樓的主人,看到窗外陰雨綿綿、寒意未消,一種無名的寂寞和惆悵襲上心頭。僅詞的首句,就為全詞烘托出一個色調凄清的景。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悶無聊。然而詞人不說心情之無聊,卻咒曉陰之無賴,進一層渲染了氣氛之寂寞凄寒。

     “淡煙流水畫屏幽。”屋內的畫屏上,煙靄朦朧,水流輕快,和窗外的陰云細雨形成對照,幽迷淡遠。凝神欣賞之間,主人仿佛置身于這淡雅朦朧之景,心情隨之愉悅起來。
總觀上片,詞人巧妙的將景色與主人公的心情結合起來,使主人公的心境能夠和幽迷寧靜的氛圍形成渾然的一體。

      下片開頭,“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窗外,飛花裊裊,飄忽不定,迷離惝恍;細雨如絲,迷迷蒙蒙,迷漫無際。見飛花之飄緲,不禁憶起殘夢之無憑,主人公的心中頓時悠起的是細雨蒙蒙般茫無邊際的愁緒。“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已然是美景,現又和虛無的夢幻、縹緲的春愁交織在一起,更顯出一種含蓄朦朧的美。細細體味,仿佛我們也都感受到了其中輕輕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詞以“寶簾閑掛小銀鉤”作結。主人公沉迷于一時之幻境,不經意中瞥向已經掛起的窗簾外面,飛花絲雨映入眼簾,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自有一種回環之美。詞評家俞平伯曾對本句這樣評價:“末借掛起簾櫳一點,用筆極清淡,卻收束正好。”以“寶簾”作結,看似信手拈來,卻是意味無窮。

      全詞以柔婉曲折之筆,寫一種淡淡的閑愁。寫出了全詞的情感基調:百無聊賴的情感意緒。

      后說:評《浣溪沙》之意境

      王國維《人間詞話》曾這樣描述: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可見,本詞按照王國維先生的劃分,屬于一種“小”境界的詞,也就是王國維先生曾經說過的一種“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的意境。每一次春來,就是一次傷春的體驗。本詞也是在寫一種淡淡的春愁。索漠輕寒中裊裊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輕輕的寂寞和百無聊賴的閑愁。古往今來,寫春愁的詩、詞、文不在少數,而秦觀這首《浣溪沙》能夠稱道于后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試想,春花秋月、細雨微風,我們往往熟視無睹、無動于衷,而在詞人眼中,這些景物都可以成為美的瞬間。詞人可以敏銳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諸筆底。并且能夠滲透進他對時世人生的獨特感受。可以說,《浣溪沙》輕愁的意境是我們難以達到的。——本文來自明鑒閣文史論壇『www.hismirror.cn』原帖地址:http://www.hismirror.cn/viewthread.php?tid=10120&fromuid=0

 

     7、“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這是描寫春寒的名句。春景而似窮秋,意趣之蕭散,一言可蔽。"漠漠"、“無賴”極狀其蕭散之感來得突然而讓人無可拒絕。

8、這是一個小湖。小湖不大,但岸邊栽了柳樹。湖邊有座小樓。蒙蒙煙雨籠罩湖面,柳樹的枝條于春寒料峭中搖弋。小樓靠窗的一側臨湖,窗邊能看到幾棵樹的枝椏和枝椏上的嫩芽與白色的小花。湖中有一艘體態狹長的小船,一人立于船頭,另有船夫在船尾撐蒿。冷風撲面,然而立在船頭那人恍若未覺,只是若有所思地望著遠方。

      雨絲更大也更密了。船夫走到艙口,恭敬地說:“公子,雨下起來了。”“好吧,回去吧。”船頭那人嘆了口氣,轉身進得艙來。

      回到岸上,雨卻慢慢停了下來。公子走到樓下,這才發覺昨夜才開的花,白色花瓣已是落了一地。“想爾等高潔,卻終也飄落塵泥碾做土,為人踐踏,都是可憐人。小三,等等你挖個坑,把這些花埋了吧。”“是。”又是一陣風吹來,依舊很多白色花瓣從天上優雅地飄落,“她們可是想把自己托付與風?”輕輕的,輕輕的,就像在害怕,怕一個不小心就驚醒了自己的夢。

      可是結局很簡單,也很殘酷。即使曾經纏綿,風到最后還是把她們無情地遺棄在地上,于是她們的夢就那樣碎了。公子收回目光,走上樓去。

      小樓里很安靜,小三還在外面沒有進來,公子只聽得自己的腳步聲,空洞著仿佛很遠,又仿佛在自己心中響起。漫漫人生路,可也需要這樣的獨自前行?天色尚有點昏暗,屋內畫屏上的淡淡輕煙,潺潺流水,看起來也不那么清晰了。

      隨意用小銀鉤把簾子掛起,看往窗外,雨又下起來了。湖面上,雨絲和微風一起,拂動著漣漪。 2418kwlc

 

    9、秦觀的一首《浣溪沙》,是表現詞之特質美的經典之作,

    詞人不做直接抒發,而是通過不斷疊變的畫面委婉透露。那是一種時光流逝、情人離去、春來無聊的無奈“閑愁”,形象的畫面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這首詞以抒情的輕靈流暢、清婉幽雅見長。全詞沒有一處用重筆,沒有痛苦的吶喊,沒有深情的傾訴,沒有放縱自我的豪興,沒有沉湎往事的不堪。只有對自然界“漠漠輕寒”的細微感受,對“曉陰無賴”的敏銳體察,對“淡煙流水”之畫屏的無限感觸。詞人所抒發的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感呢?下片首兩句以新穎精巧、自然得體的對偶句做了回答:“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里將兩組意象牽連到一起:“飛花”與“夢”,“絲雨”與“愁”。經過詞人的妙喻連接,我們才發現“春夢了無痕”,“夢”確實有“飛花”般的輕揚飄忽的特征,轉瞬即逝;莫名的“閑愁”也確實如同迷迷蒙蒙的“絲雨”,來勢不是那么兇猛,卻是無休無止,無處不在。兩組意象之間又共同具有輕巧凄迷的特征。將極其抽象的情感用非常形象的畫面做表達,秦觀是十分成功的。末句“寶簾閑掛小銀鉤”又是一幅畫面,那是抒情主人公居住的環境,與前面的情景融為一體,在百無聊賴的情景中,思緒悠悠,淡淡的幽怨不斷地從中滲透出來。以這首詞所抒發的輕靈的情感來推測,應該作于前期。周濟說:“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便特別意識到秦觀詞的輕靈之柔美。

 

   10、漠漠輕寒,似霧如煙,以“漠漠”二字狀漫彌而上小樓的輕寒,一下子給春寒蕭索的清晨帶來寥廓冷落的氣氛。與“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意蘊相似,而情調之婉妙幽微過之。不說人愁,但云“漠漠輕寒上小樓”。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隨這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在人的心頭輕輕漾起?僅詞的首句,就為全詞烘托出一個色調凄清的景。緊接著加上“曉陰無賴似窮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層暗淡的色彩。無賴,令人討厭,無可奈何的憎語。時屆暮春,卻感到竟像深秋那樣的寒冷,原來這是一個春陰的早晨。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悶無聊。然而詞人不說心情之無聊,卻咒曉陰之無賴,進一層渲染了氣氛之寂寞凄寒。

     每一次春來,就是一次傷春的體驗。詞人之心,很早就發出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們的命運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嘗春愁。此詞抒寫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輕淡的色筆、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貼地寫出了環境氛圍,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變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滲透出來,表情深婉、幽緲。“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索漠輕寒中裊裊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輕輕的寂寞和百無聊賴的閑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詞作的境界。

 

   11、秦觀不僅接受了柳永詞的影響,還比較全面地繼承了唐、五代詞的成就,特別是接受了李煜和晏、歐、張先、宋祁等人的影響。從內容方面看,秦觀詞沿襲了花間以來婉約詞的傳統,以描寫戀情相思、離愁別恨和遷愁謫怨為主,但他的詞已不再是無病呻吟,也不再是對酒應歌玩弄詞藻,而是富有個人的真情實感。不僅如此,他筆下的戀情與別情往往與個人的不幸身世交織在一起,終于形成了一種秦觀所特有的那種深沉濃重的哀愁。就這方面講,他又很象李煜,他在自己的詞里較多地化用李煜的詞句,并不是偶然的。他學習柳永,在慢詞創作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他對柳永并不亦步亦趨,而是有所繼承,又有所摒棄。他繼承了柳永的鋪敘手法,在鋪敘中發展情景交融的表現技巧,同時還特別注意織進身世畸零的憾恨,并有意避免柳永部分詞中出現的粗露與俚俗。這就使秦觀的詞形成了一種典雅凝重與流麗婉轉的風格。后人對秦觀詞贊不絕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博采眾長,自成一格。

    秦觀詞以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在詞史上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秦觀直接影響到后來的周邦彥、李清照和南宋雅詞作家。周邦彥繼承柳永慢詞的創作傳統,他同樣有意摒棄柳詞的俚俗,而發揚柳詞中“不減唐人高處”的一面,致力于詞的典雅工麗,這顯然是接受了秦觀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鞏固秦觀在創作中已經獲得的成果。陳廷焯說:“秦少游自是作手,近開美成,道其先路。”(《白雨齋詞話》卷一)李清照遠師李煜,近學秦觀,盡管她在自己的《詞論》中批評秦觀“專主情致而少故實”,但她師承秦觀的痕跡卻是很明顯的。南宋雅詞作家清麗淡雅的詞風,顯然也是承繼了秦觀的成就。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51

[新一篇]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舊一篇]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