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譯文]   臺階下的梅花像雪一樣紛紜,用手撥開之后又很快落到身上了。

   [出典]    李煜    《清平樂》

   注:

   1、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2、注釋:

     李煜:五代時期南唐的國君,又稱做南唐后主者李后主。在位十五年,過的是偷安、享樂的生活,卻是寫詞名手,他的表現才能很高,運用樸素、洗練的語言,不加修飾,寫起來生動深刻,極具感染力,在唐末五代詞中具有極高的成就。

   春半:春意春濃。

   砌下:階下。

   雁來音信無憑:古人謂鴻雁可以傳書,此處為雁來信不來,憑,依據,依靠。

 

    3、譯 文1: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腸寸斷。就象白雪飄飛的階下落梅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夢中要回去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譯文2:

    自從那天分別后,春天已經過去一半了。放眼這滿目春色,我愁腸百結。獨自佇立在臺階上,紛紛墜下的梅花如白雪飄落,剛剛拂去了一身,眨眼肩頭又鋪滿了。

    抬頭看飛來的大雁,為何沒有為我傳來書信?我的親人離得那么遠,連夢里相見都那么困難,我胸中這離愁別恨,就如眼前的春草,離別得越是久遠,它就越來越滋長。

 

 

    4、李煜生平見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和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春意濃濃,春光明媚之時,人人都喜逐顏開,敞胸納喜,唯有他因思念柔腸寸斷,黯然神傷,臺階上的白梅似雪,紛紛揚揚飄落下來,雜亂地堆在一起,輕輕拂去,卻又落了一身,,就象他心中驅不散,揮不走的離愁,綿綿不絕,令人痛苦不堪。大雁來了,信卻不來,大雁去了,人卻不歸,路途漫漫,歸路長兮,夢中難歸。這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長茂盛的春草那樣,細碎濃密,無邊無際,浩渺無垠。

 

    5、詞的首字為“別”,全詞在寫離情。

     詞的開端點明事由和季節。“春半”本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時,皆因一“別”字讓人舉首觸目間柔腸寸斷,觸目之景則是:梅蕊繽紛,零落如雪,鴻雁南歸,錦書無著。睹景傷情,徒增愁恨。“路遙歸夢難成”又翻出一層意來。夢之成否,與“路遙”何干?偏是無理之句,見至誠之情!后主之詞,素以白描見功力,淡筆勾勒,簡凈真淳,流走如珠,自然天成,毋庸贅語多釋,此處想從意象角度拈出兩處說說。

    其一是,“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似純在寫景,寫自然界的梅落如雪之物狀。可細味此二句,卻感到一個“癡”字,正悄悄向我們走來,并逐漸彌漫全詞,而抒情主人公正佇立于斯。“砌下”“還滿”寫出了落花之多,佇立之久,表現出詞人無限憐惜傷悼的情懷,這里既有對落花的憐惜之意,又有對生命的傷悼之情。“如雪”二字寫出了那份純凈和無瑕,整個畫面空靈脫俗,毫無沾滯,意境清冷靜寂,“亂”字又與“柔腸斷”呼應,這便形成了意象的構建——字字寫物,字字寫實;卻字字寫人,字字寫意。將意與象離析又重合,形成了象外之意,從而使全詞氤氳起別樣的情韻。

    其二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無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愁別恨,形象可感。此處的春草,既可是詞人眼前的實景:愁恨齊涌心上之時,正是草色無邊,一碧無情之景籠于目前!又可是離恨的象征,憂愁本是不可名狀的無形之物,卻借春草之葳蕤延展,寫愁思的廣闊之際。此處的春草既是景象,又是喻象,滲透了作者情志,還是心象。這種奇特的意象由于作者賦予深情,自然產生出情與景合,思與境偕的藝術效果,這樣的例子在古詩文中俯拾皆是。譬如《楚辭》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樂府中“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別賦》中“閨中風暖,陌上草薰”,唐詩中“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皆是描摹春草以抒心曲,為情設景,又在體物吟詠間,因景生情,從而情景合一,交融無間。

 

    6、這首詞是作者思念其七弟從善的作品。他的七弟從善朝宋,給宋太祖(趙匡胤)留在汴京時,他上表請求從善回國,宋太祖不許,他很難過,罷掉了四時的宴會,以此來表示他對遠方留作人質的手足兄弟的懷念。

    后主詞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的語言極為平易,且從不用生僻的典故,讓人一讀而后即知其意,不用反復思索它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想,這大概就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不隔”之境吧。的確,作詞,如果都象稼軒和吳文英那樣喜歡“掉書袋”,一個喜用典故,一個喜用生字澀字,對于文學基礎并不是很好的讀者來說,一篇詞讀下來,不啻于讀一篇深澀的外國短篇,需要不停的查典故和字典。何況,詞因境而勝,不是其中的“學問”多少而定高下的,王國維的這個教誨值得我們深思。這篇詞中,后主基本上沒用到一個典故,文清字順,語雖淺顯而情境卻很深摯。先讓我們一一分析一下這首詞的全文。

   “別來春半”,點明這是寫離愁,也說明此詩正是“春半”,春天已過了一半了,那剛剛流逝的春景我無法找尋,而我明知你遠在他方,我也無法探望,豈不更令人凄涼神傷!“傷春悲秋”是古人詩詞中最為常見的題材,本篇亦是以此起興。“觸目柔腸斷”五字寫出思念之苦,我們應該注意到“斷腸”(腸斷)這種感受最是在分別或思念故鄉,親人時容易體會到,古詩有“好去莫回頭,一看腸一斷”來摹寫分別時的悲切場景;古時交通音信不發達,分手一次,不知道是否還有機緣再見,故此時正是腸斷時。現在作者和自己的同胞兄弟天各一方,無緣相見,豈不是更令人柔腸寸斷?這五字毫不掩飾,毫無艱澀之言,卻道出了一片深摯的手足之情。“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砌,就是臺階。這兩句極力寫出撩亂情懷的景物,景物寫得越突出,情緒就得以更飽滿的體現。臺階下落滿點點梅花,零亂似雪,落在人身上,拂去一身又來一身,這豈不是詩人愁苦心情的體現嗎?舊愁未去,又添新愁,詩人國際即在淪亡之睫,作為一國之君,又想到兄弟長留異鄉,怎不叫人心亂如麻,偏這梅花不解人意,撩撥人的無名愁思,“言愁之欲去仍來,猶雪花又拂又滿”,藝術的體現了愁之多之盛;而且當我們仔細的體味這句詞的表達時,往往會對這個“還”字贊不絕口,若易之為“尚”、“猶”等字,決沒有這個“還”字來得傳神,字雖“熟”而不顯“俗”,反而更顯神韻,這就是所謂“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吧。

   下闕“雁來”句是從自己著眼,沒有對方的音信,古代有憑雁足傳書的故事(《漢書,蘇武傳》),因之看見雁就聯想到音信。雁來了,卻沒有你的音信,我又怎能放心得下!后面“路遙歸夢難成”是從對方的觀點著手,從汴京到金陵,路途遙遠,你就是從夢中想回來,也恐路遠難成歸期吧。最令人嘆服的是末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離很綿綿,邈無盡期,“用隨處生長的春草作比離愁別恨,不僅如稼軒的‘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念奴嬌》)一樣說出了愁恨之盛,同時還兼有歐陽修‘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踏莎行》)一樣說出了所以積成很多愁恨的情況;而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春草來比象愁恨,更能說出愁緒的旋生旋滅,排除不盡的意味,更是值得我們仔細體味的。”(詹安泰《李王[王景]李煜詞》),這“春風吹又生”的春草,和上面“拂了一身還滿”的梅花一樣有相通之處,在本質上和愁恨有共同之點,何況“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春草本來就是引動離情的景物。這種精深,又形象的手法的運用,是李煜高度藝術成就的一種表現。

    能作出這樣真摯動人的詞句,沒有對所思念人的深摯感情,是難以想象的。李煜確實非常想念這位胞弟,他為從善所作的《卻登高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絮之郁陶。陟彼崗兮企予足,望復關兮睇予目。原有翎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蒼蒼兮風凄凄,心躑躅兮淚漣洱!無一歡之可樂,有萬緒以纏悲。”凄惻酸楚,不忍卒讀。這就更不是沒有深厚感情的人可以寫得出來的了。順便提到五代,宋時幾對“兄弟文人”如李煜兄弟,蘇軾兄弟,王安石兄弟等都是感情頗深,彼此相懷而屢見佳作,反觀齊梁時蕭衍、蕭繹、蕭綱三位以及三國時曹丕之對于曹植卻如此輕軋,手足文人之間感情如此之篤者,五代兩宋時期可為楷模。

 

   7、“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二句,承“觸目”二字而來。“砌下”即階下:“落梅如雪”,一片潔白。白梅為梅花品種之一,花開較晚,故春已過半,猶有花俏。“如雪亂”,是說落梅之多。梅白如雪,盡為冷色,畫面的冷寂,色調的愁慘,不正是寓示著人生的哀傷、離情的悲涼么?“亂”字尤語意雙關。此時思緒之亂決不亞于落梅之亂。

    “拂了一身還滿”,亦以象征手法表達自己掃不盡的離愁。梅花越落越多,而離愁亦拂去仍來。一筆兩到,于婉曲回環中見出情思。這兩句,詞人巧妙地將感時傷別的抽象之愁緒,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天真純情的藝術造型。花下久立戀戀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潔白,是個深情的懷人形象,境界很高潔,拂了還滿, 而又潔白如雪,十分純潔。

    8、你卻從天而降 手持梅花
    眼中水波蕩漾 一口深井
    葬我于溫柔的誘惑 把夜色枕得發涼
    我在心的缺口處 開一扇小窗
    看你搖曳 神魂渺茫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我知道一場醉后 我仍是原來的我

    手握余香 在通往山巔的曲徑和漆黑中探索

    那神圣的殿堂如天上的明月

    洗凈相隔千里兩個靈魂 讓一些憂傷灑落

    如瓣瓣梅花  

 

   8、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也與松、竹合稱為歲寒三友。她象征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它既沒有牡丹儀態萬千的雍容華貴,也沒有玫瑰浪漫溫柔的艷麗芬芳。梅花的美,不是一朵,而在一群,她在盛開時一團一簇,給人溫暖的感覺。深冬初春里賞梅,會有一種熱烈的氣氛,讓人感覺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她那不畏嚴寒、經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獨特個性,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敬重。 古往今來的文學寫作中,也是被歌詠得最多的品種之一。“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黃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的筆下,梅是如此的寂寞,也襯托了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賞。“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的妙筆,讓人聞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的詞,把對故國的思念,離恨隨人而遠的憂思,融進了雪梅之中。

   9、沒有蝶繞蜂擁的熱鬧,在“眾芳搖落”的寂寞寒冷世界里,梅花獨自沖開冬的裂隙“先天下而春”,不經意間竟因此而悠然自得地“占盡風情”。且梅花毫無傲意,依然只是“濃淡由它冰雪中”。——也許在一個高境界里,傲,也是一種塵俗罷,梅之不俗,便包涵了她的不傲。想來在冰雪中開放的梅花,或許本自便冰魂雪骨,與清瑩的冰雪一樣至純至潔。就連“故作小紅桃杏色”的紅梅,都“尚余孤瘦雪霜姿”;就連飄然飛落的殘英,都是“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于是才有了以“凍梅碎蕊”詠雪,以“剪雪裁冰”詠梅的諸多佳話。

     但梅花又另有超過冰雪的動人之處——那沁透一切的清香,且“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縱然黃昏里暮靄沉沉,淡霧中月迷津渡,我們也能“遙知不是雪”,為什么呢?就是“為有暗香來”。便是零落成泥,碾壓作塵,此香也依然“如故”。

   純如雪而香于雪,因純而香,這也許就是蘇東坡所說的“梅格”。而“梅花香自苦寒來”,那珍貴的每一絲每一縷,都是從寒徹骨髓的苦中不斷凈化自己修煉出來的。惡意封殺生命的“苦寒”,卻反而成就了梅花—個纖塵無染且清香四溢的超凡境界。

 

    眼下,又是江南梅花“淡蕩寒山之月,留連野水之煙”的好時候了,那流水空山、斷橋孤館、茅舍閑庭,和數不清的梅溪、梅塢、梅亭……哪兒沒有令人神往的香雪如誨或疏影篩月呢?更不要說許多素以梅聞天下的地方了。每念及此,便羨慕古時長安的范曄,能有江南好友在“折梅逢驛使”時,千里迢迢“聊贈一枝春”給他(《荊州記》),而不會遭到沒有操守的小人作梗。好在人之珍愛,在心而不在形。天地間有了一顆珍愛梅花品格的心,其實就已可以超越一切攔阻,得到梅花一樣的自在。

 

   10、穿越在梅樹之間,偶一碰觸枝干,花瓣自天飄降,輕歌曼舞,那是大唐芙蓉國,還是飛天的傳說,似雪似花、非雪非花,“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花瓣落在我的身上,飛舞在我的眼前,暗香飄浮,沁人心脾,引得人流連忘返,似醉非醉。

    輕輕拈起一瓣芬芳,放在唇邊,感知這一親芳澤的觸感,卻不料,一陣風過,芳香猶在,那瓣梅花卻已消失了行跡……目盡梅影,亦真亦幻。置身梅林的簇擁之中,我只能微閉著眼,聆聽梅花的呼吸,感知梅花的心跳,任那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沁脾透體。以花香清心,以花露洗塵,馥郁之氣沁骨入魂,情融融,直覺得眼醉、心醉,感覺被這一片繽紛的梅花溶化了,溶為一瓣自己喜歡的梅花,溶為一片飄香的激情

千古梅花芳蔭如此,今人又似她幾許?

 


   11、我是冬天里的一株梅,經過了夏的酷熱、熱情,秋的蕭殺和冷靜,如今我站在凜冽的寒風中,與日月為伴,與雨雪共舞,我在在孤寂的山中、村頭、在溪畔靜靜地綻放。

  這是一個生命重生的季節,我用一顆堅強的心屹立在風雪中,我無意苦爭春。我比嬌嫩的蘭花更令人敬慕,蘭花的世界只有溫柔的風、暖暖的陽光,還有甜蜜的微笑。

  對于梅花,文人墨客從來不吝嗇他們的筆墨,王安石的"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王維的“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里的人們,再也無法體驗這樣的景致,只有在想象中體會這種境界了。;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王冕的”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陸游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大文豪留下了人們至今還在吟頌的千古佳句。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這是唐朝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它深刻地描繪出了我的性格,寒冬未消,一枝獨放,傲也;迥臨村路,疏離塵世,孤也;近水先發,悄然報春,信也。枝如白玉,花似冬雪,潔也。

 我們生活在溪畔、在村頭、在山里,要尋覓我們的蹤影,只有走出喧鬧的塵世,冒著嚴寒去偏靜的地方,踏雪訪梅,我不屑與熱鬧為伍,獨守著寂寞,平淡。不會因他人的喜好,“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而改變自己,我不會做“人皆得以隸使之”的病梅、夭梅。我要張揚自己的個性,我要舒展自己。

  我是冬天的一株梅,我生活在寂寞的深山里,悄然地綻放,散出淡淡的幽香,我寧愿孤芳自賞。

 

   12、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在世俗,身在方外,很高的境界。她來,視作無物,她去,視作無緣,看山花則笑碟癡,賞細柳則笑風弱,超凡脫俗,定力驚人,問題是,這是個人么?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個體,有感情,有性情,有喜怒哀樂,有無盡的寂寞和哀傷,有偶爾的憂郁和感性,是的,這不是人,也不應該是人的境界,人不能這么絕情。
 李太白同志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擾。李煜同志說,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李清照美女說,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可見,即使是大家,文人雅客風流才人,都是免不了悲觀離愁的。什么是境界?大抵就是做個真實的人吧,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悲傷,有離去的哀愁,有相逢的喜悅,有淡淡的春心一動,有暗暗的相思徘徊,喜歡自己喜歡的,不問結果,容忍自己不喜歡的,不問理由。
 我心向佛,塵世間的喜怒哀樂卻左右著我,我想我能淡定的面對這一切,然而一切徒勞。太向往境界,我于是開始逐漸失去境界,我在深夜的草地前徘徊著自己的心情。
 我很感激,我沒有失去自己,是的,我是個人,我沒有境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5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