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別人頭上。

       [出典]  《論語衛靈公》

       注:

       1、出 處: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釋:

         (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

         (2)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邦,諸侯統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治的封地。

         (3)事:從事,照著去做。

     3、譯文:

      (1)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強加于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說:“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

     (2) 子貢問孔子:“有一句話可以讓人終身收益的么? 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儒家道德的信條,經歷了兩千余年的實踐考驗,而今愈益顯出它的哲學智慧。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看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句話,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愿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

     5、“我堅決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你的觀點的權利。”這話是伏爾泰說的。1791年,伏爾泰葬入法國巴黎的“先賢祠”,墓碑上寫道:“伏爾泰——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其實伏爾泰還有幾個耀眼的頭銜:“科學和藝術共和國的無冕皇帝”、“歐洲的良心”、“歐洲的孔子”,有一個頭銜是伏爾泰自己加給自己的:“孔門弟子”。

     “任何國君也不能有如此類似的威望來影響輿論”,這句話是同時代的評論家杜威爾納用來評價伏爾泰的。然而伏爾泰則盛贊“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在家中懸掛孔子像,伏爾泰在《論孔子》里說:“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自己的,還號召所有人把它作為“座右銘”。他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超過基督教義的最純粹的道德”。

       由于伏爾泰傳播、一大批法國思想家推動,1789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載入法國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法蘭西共和國憲法》。《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第六條這樣寫道:“自由是屬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利的事的權利,其原則是自然,其規則為正義,其保障為法律,其道德界限則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見《法國憲法集》)這是很耐人尋味的。

         再說說第16任美國總統林肯,他領導南北戰爭打敗了南方大奴隸主,簽署了《解放宣言》,宣布美國全境的奴隸“從1863年1月1日起永遠獲得自由”。林肯為此收到過夾著子彈的恐嚇信,有人問你為什么不退縮?他回答:少年時代,一隊隊黑人奴隸被押解著從我家門前經過,他們痛苦的呻吟使我至今難忘,“因為我不愿當奴隸,所以我也不愿意有人做奴隸。”林肯的執政倫理,恰可以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來概括。

       人類的價值觀竟有驚人的一致之處。

        前外長李肇星在署名文章寫道:“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譽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黃金法則’,鐫刻于聯合國總部大廳。”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的博文寫道:“我到聯合國大廈參觀時,就看到一塊大幅宣傳,上面用世界上各種語言和文字,表明了一個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倫理準則: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聯合國大廈三樓大廳確有一幅用馬賽克鑲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畫,壁畫主題叫 “黃金法則”: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樣對待你, 你也不要那樣對待別人”),它簡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英文版。

      6、      為什么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7、  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也是基于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為借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后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制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在斗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向往。

        恐怖主義是美國反對的,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反對的。恐怖主義的手段之一,是將無辜者押為人質。當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時就殺害人質以示儆。美國為了警告或報復伊拉克企圖暗殺布什前總統,派飛機前往襲擊。如果擊中了那些未遂的兇手,伸張了正義,這樣的行動可以為大家認可。可是事實上殺死的都是無辜百姓。

       這種行動和恐怖主義何異!從反對恐怖主義出發,最后自己變成了恐怖主義者,也是因為把“己所欲,施于人”推行得過了頭。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古文名句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35

[新一篇]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舊一篇]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