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六十二軍光復臺灣紀實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國軍六十二軍光復臺灣紀實


閩西的老練(練建安)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臨越南,命令黃濤、練惕生率第六十二軍開赴臺灣,接受臺灣日軍投降并解除其武裝。

當時,臺灣(包括澎湖列島)地區的日軍共有16.9萬人,包括第十二師團即久留米師團等第十方面軍的6個步兵師團,5個獨立旅團和部分海、空軍部隊,主力集中于臺南、臺中地區。

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部命令:派臺灣省行政長官、臺灣警備總司令陳儀為臺灣地區(包括澎湖列島)受降主官,指揮陸軍第七十軍、第六十二軍赴臺受降,第七十軍占領臺北,第六十二軍占領臺南(包括臺中),指揮部則分設于臺北、臺南。

接到命令后,黃濤、練惕生立即在越南海防市召開軍事會議,作出如下部署:

(一)第一五一師(師長林偉儔)集中在康海港登艦,為軍第一梯隊,在高雄登陸,并進占屏東、鳳山、左營等地。

(二)軍司令部及第一五七師(師長李宏達、副師長侯梅),為第二梯隊,在海防登艦,隨一五一師之后在高雄登陸,一五七師隨即向臺南、嘉義出發并進占附近要地。


(三)第九十五師(師長段沄)為第三梯隊,在海防登艦,隨一五七師之后,登陸高雄,隨即向臺中市進發,并派一團進駐臺東市及占領其附近要地。軍司令部設于臺南市。

據美軍聯絡組情報,侵臺日軍部分少壯派軍佐抗拒投降,主張固守臺灣,可能發生戰事。因此,第六十二軍赴臺受降,做好了充分的戰斗準備。

1945年11月16日,第一五一師在越南康海港登艦出發,前往臺灣。

艦隊由7艘運輸艦、8艘驅逐艦組成,一路劈波斬浪,歷時4天,抵達高雄。

第一五一師以戰斗姿態登陸,搶占高雄山及市區要地,未遇任何抵抗,即按原部署展開,控制高雄及四周要地,并向第六十二軍軍部報告進展情況。

11月21日,黃濤、練惕生率一五七師在高雄登陸。


高雄碼頭,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獅龍競舞,數千名同胞鄉親熱烈歡迎“國軍”光復臺灣。

黃濤、練惕生緊握同胞鄉親的雙手,可謂百感交集。

第六十二軍軍司令部設于臺南,即命令李宏達師長率一五七師開赴嘉義、彰化等縣,并向東警戒。次日,第九十五師到達高雄,即由師長段沄率領開往臺中、彰化和東南沿海的臺東市。

至此,第六十二軍全面完成了占領臺中、臺南的任務。與此同時,第七十軍占領了臺北地區,整個臺灣均處于國民黨軍隊的控制之下。

此前的1945年10月25日,日軍受降儀式在臺北市公會堂舉行。

在嚴肅的氣氛中,陳儀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接受了日軍代表原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呈遞的投降書。


陳儀即席發表廣播演說,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重歸中國版圖,一切土地、人民、政事均置于中國主權之下。

臺灣及澎湖列島自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之后,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

中國軍方代表在臺灣接受日軍投降。

臺灣全島張燈結彩,一片歡騰。

受降儀式之后,臺灣正式成立全臺接收機構,設臺北、臺南接收組,同時設立戰俘管理及日俘、日僑遣送機構。根據陳儀命令,接收工作和日俘、日僑遣送工作,從12月1日開始,限40天內完成。

黃濤、練惕生即組織力量進行緊張的工作。


第六十二軍臺南接收組命令日軍自行收繳武器裝備,分別在駐地分類入倉,造冊登記,待第六十二軍清點后,貼上該軍封條,派兵守衛;臺中、臺南和日俘則集中于嘉義、彰化以東的山區,派兵看守。

當時,臺灣日軍三分之二集中在臺中、臺南、高雄,因此第六十二軍的受降工作極為繁重。

在規定的時間內,第六十二軍順利完成了臺南地區(包括臺中)共4個師另3個獨立旅的武器裝備的收繳,合計收繳長短槍3萬余支,機槍3000挺,各種火炮500門,飛機110余架及其他大量戰備物資。

第六十二軍的接收工作,在黃濤、練惕生等精心組織下,總體進展順利,但是一些日軍將領不甘心失敗,表面順從,暗中藏匿大批戰備物資。黃濤、練惕生組織力量,發動群眾,將日軍藏匿在臺中、嘉義、臺南到屏東山邊石洞和地下石窟的物資一一查獲,并組織力量打撈沉船中的大米、罐頭食品和桶裝汽油。

在收繳日軍武器裝備和戰備物資的同時,第六十二軍著手對日僑的遣送工作。當時,在臺灣有日僑約32萬人,日僑在日本戰敗之前,多有作威作福,欺壓百姓。臺灣人民對此極為憤慨,不少地區發生過臺民襲擊、毆打民憤較大的日僑事件。對此,陳儀下令將日僑集中于指定地區,加以保護。

1946年1月,日俘、日僑遣返工作開始,遣送地點集中于高雄、基隆兩港,由美軍派船運送。


第六十二軍在港口、碼頭對日僑進行嚴格檢查,一遇違法攜帶物品,即行沒收。

據黃濤、林偉儔、侯梅《第六十二軍赴臺受降紀實》回憶:“日僑上車上船之時,常有被憤怒的臺灣人民追著喊打的事情發生。駐軍幾乎天天接到要求派兵維持秩序的電話。當時,我們鑒于眾怒難犯,只要不發生重大事故,多數不予理會,或不了了之。”

蔣介石集團對日俘高級將領,進行包庇保護。1946年初,蔣介石下令將日俘高級將領集中臺北,轉送南京,幫助他們逃避臺灣人民的懲罚。對此,經歷八年浴血抗戰的黃濤、練惕生深感失望和不滿。

第六十二軍進駐臺灣受降,另一個重要收獲是查明了臺灣日軍的戰守計劃。

黃濤、練惕生經審問日軍精銳久留米師團師團長仁見秀三,并進行調查了解,查明了臺灣日軍的戰守計劃。

其要點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臺灣日軍劇增至16萬人,以防御盟軍進攻臺灣。日軍判斷臺灣東海岸風高浪急、石壁矗立,大兵團于此登陸不易,因此其重點防御地區為西海岸。西海岸為淺水海灘,無險可守。在西海岸防御要點中,日軍判斷,盟軍進攻臺灣,必然在臺南高雄港至恒春、貓鼻頭一帶海岸線集中主力強行登陸,攻占屏東,以此為立足點,擴大占領臺南、臺中以至整個臺灣。


基于此,日軍防守計劃基本上采取“后退配備”。盟軍強行登陸時,前沿守軍主動后撤,固守山地,并以此吸引美軍主力進至預定地點,日軍主力部隊則乘其立足未穩,迂回其側背,予以包圍殲滅。

其具體部署是:以第十二師團為一線部隊,少數兵力防守沿海岸外,主力部隊則置于屏東市東南大武山、南大武山一帶。這一帶山地,建有永久性堡壘及縱深數十里的野戰工事。日軍主力部隊,約三個師團及兩個獨立旅團,則集中于嘉義、臺南(含臺中)等鐵路、公路沿線,待盟軍膠著大武山之后快速南進高雄、屏東,迂回盟軍側背,予以圍殲。高雄地區,駐有一個獨立旅,配合要塞部隊,憑險固守,牽制海面盟軍兵艦,并確保南下圍殲美軍主力部隊的側翼安全。空軍部隊則集中于嘉義、臺中機場,配合地面部隊作戰。臺北地區,作固守配備,準備死戰。其余地區,亦采取后退配備。

黃濤、練惕生身經百戰,認為臺灣日軍的防守計劃,雖未及實施而舉國戰敗,卻頗有研究價值,即上報國民黨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備案。

(詳見練建安練德良著《抗日將領練惕生》海峽文藝出版社2005年出版,1949年前為練建安執筆。)

(轉發http://blog.sina.com.cn/lianjianan19650818)



綜合 2022-01-09 19:05:24

[新一篇] 楊天石談蔣介石:他有兩大優點五大缺點

[舊一篇] 央視紀錄片《園林》:展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