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譯文]  春蠶只有到死的時候,吐絲才會停止,蠟燭只有燒成灰的時候,蠟淚才會流干。

      [出典]  李商隱《無題》

      注:

      1、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會結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3、譯文1

  聚首多么不易,離別更是難舍難分;

  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

  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干。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云雙鬢改色;

  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凄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譯文2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担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4、李商隱(812-858),字義山,自號玉溪生,又號樊南山,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一生經歷了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個朝代,是我國唐代后期的一位卓有成就的杰出詩人。李商隱出身于中小官僚家庭,其父李嗣做過獲嘉(在今河南)縣令,在李商隱三歲時,其父罷官入浙東幕府,直到十歲那年父親去世。李商隱聰穎早慧,在《上崔華州書》中,他自述“五年誦詩書,七年弄筆硯”,文學啟蒙以及初次進行創作都很早。李商隱家境清貧,幼年喪父,可以說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且不說自幼隨父幕府飄零,嘗盡寄人籬下的滋味;即使這樣辛酸然而有幕可依、骨肉相守的歲月也不得長久,十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一家人陷入更悲慘的境地。生活的艱難過早地降臨到商隱幼小的肩頭,為了生存,他“占數東甸,慵書販舂”,移家洛陽郊外,給人抄書或服役,小小年紀便體味到世態的炎涼。

          一個作家創作個性的形成,其早期的生活經驗至關重要。也許正是童年生活的艱辛,鑄就了李商隱多愁善感、略帶憂傷的灰色性格基調。他對生活中悲劇性的因素尤為敏感,那些柔弱無依、流離漂泊的事物,如流鶯、蟬、柳之類,常是李商隱詩中習詠的對象。李商隱對這類事物的體察入微,那份物我渾一、靈肉相依的深情貫注,乃其本性在這類事物中復本還原,這就是先天個性氣質所致了。

       李商隱的無題詩多以愛情為題材,情思婉轉、文辭精美、聲韻和諧,最為后代讀者所喜愛。李商隱所處的晚唐時代,社會的衰敗,民生的寥落,國家的動蕩,使人們對于外界的關注轉到對個體心靈的常規和體味上。無題詩擺脫了對外在時空和因果關系的依賴,純憑人物的意識流來組合意象。

       愁而不知何以愁,只覺得滿目皆愁,這種抒情的特點,簡單地說就是略事取情因而更顯純粹與主觀。李商隱以自己悲劇性的心態體察外物,物的自然屬性及傳統內涵均經詩人個性化的滲透及渲染。李商隱體物的悲劇性、主觀性特征,除了特別容易被本身即具悲涼情調的事物打動,更有便是在這類并非一定具有悲涼情調之物中發掘悲涼,但這都是先將外物悲涼化之后,從而咀嚼其中的悲情。更多時候,詩人是通過意境的營造,來傳達復雜深沉的感慨與隱約幽微的心緒,意境即是對自然環境最主觀化的處理結果,是心之境,意造之境。《無題》諸什中蓬山萬重的阻隔,金蟾鎖香般掩抑而不絕的相思,雪月瑤臺下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等,都是以不落言詮的詩境來抒寫心靈。

    “無題”之作詩題,就在于詩人情感的復雜與詩意的不確定,難以用確切標題統括。這也許和詩人的婚戀歷程相關。李商隱的婚戀歷程總的來說是曲折的、不幸的。對于前妻,李商隱不愿提及,大約他對那樁婚姻多有不滿;對于商女柳枝,李商隱對她大膽追求頗為欣賞,對她被貴人娶去的不幸頗為同情,詩人與柳枝的戀情只是邂逅相遇撞出的火花,一閃即逝,留下的不無遺憾;對于女道士宋華陽,詩人頗為鐘情,可是在史料中卻看不到宋華陽以心相許的蛛絲馬跡,那不過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戀;至于與王氏的愛情、婚姻,李商隱有過愛情追求的興奮,也有過婚后生活的幸福。但他與王氏多是兩地相思,著未免讓人感傷,更不幸的是,王氏與詩人僅生活了十二年便與世長辭了,使這段令詩人極為滿意的婚姻轉化成悲愴的悼念。李商隱寫的無題詩多是對愛情深透細密的情感體驗,是一種凄絕而纏綿的心緒。如:《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的詩歌中,有所謂三足鼎立之說,可以稱之為三絕,即詠物、詠史、無題。其中,無題又是絕中之絕。

      說到無題,就要直面學術界的爭論了。無題詩如何界定?學術界有二種意見,一種認為是標題為無題的詩,共十四首。還有一種認為,除了這些外,將《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與其風格相似的也應算在其中。如果嚴格地區分的話,似乎前者更準確一些。14首無題之中,流傳最廣,最受后人青睞的是6首七律之作。

  無題詩難解,主要是它挑戰了中國的詩學傳統,與挑戰了我們的詩學修養及審美習慣。甚至有人宣稱“無題詩不可解”,也有人說“無題詩沒有定解等于無題可以有多種解釋”,無解,沒有令眾人都信服的解釋也正是無題的特色。

     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首聯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

  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復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

  “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6、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

  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

      7、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云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

  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于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8、首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可以知道。“東風”即春風,隱指季節;緊隨著用“百花殘”點出時令,是為春暮。在這樣的時節,兩個相愛的人兒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又不得不面臨著分離。相見本已是萬分“難得”,而離別就更為“難舍”。按一般而言,詩歌是先寫景,后抒情;在這里,作者卻是先述離情,再描悲景,更襯出詩人處于“兩難之境”的傷悲心情。“難”之一字,是為全篇的詩眼。

  頷聯連設兩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兩個意象的出現,極為熨貼。“春蠶”自然承上,并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干”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頸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早晨對鏡梳妝的時候,担心因飽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頭發;夜晚對月低吟的時候,害怕不能表達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覺月光的清寒。對“鏡”,是顧影自憐;對“月”,則是形只影單;再加上一“曉”一“夜”的時間點示,寫盡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臥不安的戀人形象躍然紙上。

  末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帶有夢幻般的神話色彩。“蓬山”,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里用來借指戀人住處——玉陽山西山靈都觀,是很恰切的。“青鳥”,是神話中給王母娘娘當信使的神鳥。當時,詩人處于玉陽山東山,雖與戀人同處一山,距離不算遙遠,但因為他們的愛情不能見容于社會,所以會遭遇到種種的波折和阻礙。句中的“無多路”,可作“沒有多遠的路”或“沒有別的什么路”來理解,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詩人卻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鳥”來探聽消息,可見他們的相見是多么的難!以此回扣“相見時難”,也更進一步突顯出“別亦難”,這樣就使得全詩首尾圓合、渾然一體了。 

     9、“相見時難別亦難”如異峰突起,攝人心魄。它是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把一個結論置于人的面前,沒有鋪墊,沒有敘述,淺顯易懂,又耐人尋味。它打開了人對生活的理解空間,何以相見難,又何以別亦難。沿著這起句的感嘆,詩人不在直抒胸臆,而是象飛流之下后的淺灘,把人帶入舒緩的情景之中:東風無力百花殘。這句有兩種意思,一是東風軟軟地吹拂,意識著力量的衰弱,春天將盡,百花凋殘,是從客觀的場景中傳遞著春殘局面,也正是詩人的傷感的心境表現。其二是百花凋殘,曾經給百花帶來生機的東風,現在卻沒有能力扶助它們的保持鮮艷。既帶將春來,又何帶了春去,花自飄零水自流,無可奈何花落去。而這句又正好補充了首句的突兀。花經過了嚴冬,好不容易在春天綻放了,才讓人看到它的美麗。這是相見難,面對花的凋零,這么美麗的東西一旦凋落又何時再見呢,紅樓夢中林黛玉嘆道“明年花開知有誰”命運的無常,美麗的東西的無常,更是愛情的無常。經過千難萬阻,百轉千思,“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感情升溫,于是離別更加戀戀不舍。如果一見之后,更有可能永難再見,這樣的別就更加讓人難。愛情的理想還能不能實現呢?詩人是有著担憂的,既希望于“東風”的救助,也知是大勢難轉。在這種情況下,詩人該做如何選擇呢?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最為人稱道,它采用了比喻與雙關的表現手法,絲,即是思,蠟燭之淚與相思之淚,蠟燭有心“替人垂淚到天明“,此處燭淚卻是把自己燃燒至死的決心。一種纏綿至死的執著,一種無怨無悔的鐘情,將人帶入一種人生境界,這心聲幾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這種徹底的感傷,深情至無以復加的地步,愛情升華到以一種徹底地犧牲精神來代替。

      頸聯開始轉換場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詩人的思緒從自身開始轉換成關注被思念者身上,詩人想像著心上人一定和自己一樣,紅顏易改,青春易逝,自己的愛情何時才能實現呢?她多么希望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華有一個美好的結果啊,攬鏡自照,生怕華發早生。她日夜思念,夜深了,還在望月長吟,“愿借月華流照君“。不僅想到對方,而且還想到了她的冷曖,她的感覺“夜吟應覺月光寒”,正是“所思在遠道”,阻礙重重,真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她長久地望著月光,借長吟以抒郁悶情懷,這時不僅是對人的思念,還會有更為復雜的担憂、憂慮、失望、期待、渺茫等種種的情緒反映,此時的月光便顯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詩人同樣有所體會,于是聯想到對方也會象自己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關心、體貼與牽念啊。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尾句既是安慰對方,也是安慰自己。對這句的解釋,一種是無多路意思是不遠了,就要實現了。我自己的看法是,無多路是通向愛情的路徑很少,也許只有唯一的一線希望。這也是為什么難見難別也難,為什么要有那么深刻的心理準備“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青鳥殷勤為探看”按前一種解釋應該說前途是很光明的,愛情是大有希望的,青鳥是王母跟前的一只鳥,傳遞消息。我的看法是,為什么要這只青鳥探看,這青鳥可能是唯一能夠幫助他們的人。這也正是他們的愛情實現的渺茫與艱難。這微小的希望能否實現呢?詩人沒說,只留下了這一條微弱光明的尾巴。

     此詩情緒由急到緩,由噴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纏綿悱惻哀感動人,又由沉郁到一線光明,柔腸百轉,宕蕩起伏,極盡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動人,實為詠唱愛情的千古名作。(憑欄望月)

     10、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系上的隱托。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沉痛,又堅貞不渝。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回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絕。

    11、“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雙關,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眷戀之深,但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可是,雖然相會無期,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所以,這兩句,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

    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

    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1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兩個意象的出現,極為熨貼。“春蠶”自然承上,并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干”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13、堅持是一種信念,它是穿梭于未來與現實的介質,它是希望的使者,它是成功的彼岸,它是萬物的根源,山盟海誓、至死不渝的愛情是惟有堅持所持有,一個偉大的愛情它的守護神是堅持,它與堅持是并肩作戰的。

     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更愛你足下的土地;愛,不僅是愛你廣博的胸懷,更愛你每寸的位置。思念,因不禁中被漸漸淡去,它去的是那樣匆忙,那樣急切。

    身心的疲憊時需要愛的守護的,在愛的圍繞之下,漸漸脫離這塵世的喧囂。愛你,更愛你那力挽狂瀾的激情,更是想占有你那份足下的位置。愛一個人好難,思念一個人更難,這種難以煎熬的折磨猶如萬丈深淵,讓你覺得那樣高危。

     時間在你我相聚是那樣的短暫,想你,不要理由,愛更不需要理由,離開你,無法找到理由。



 

唐詩名句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 《相思》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初春小雨》

不才名主棄,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08

[新一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舊一篇]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