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想寫信給你訴說心中的思念和憂愁,可天地如此廣闊,有誰知道你在何處呢?

   [出典]    晏殊   《鵲踏枝》

     注:

     1、《鵲踏枝》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2、注釋:

     《鵲踏枝》:即《蝶戀花》。 又名《黃金縷》、《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于宋。

  檻:欄桿。

  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彩箋:古人用來題寫詩詞的精致美麗的紙。這里代指題詩。

  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后來作為書信的代稱。

 

     3、譯文1:

    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煙,蘭花哭泣的淚珠結成了露水,羅幕間透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雙飛去。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光穿過紅紅的門戶照到床前。

    昨夜西風凜冽,碧樹凋零,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想給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哪里。

    譯文2:

    圍欄里薄霧籠罩著菊花,顯得心情壓抑;蘭草上沾著露水,仿佛在傷心地哭泣。輕風吹動簾幕,感到一絲寒氣,只見一對燕子向遠方飛去。清明的月亮不懂得分離的傷痛,月光斜灑進房中,一直到天明。

    西風吹了一夜,碧綠的葉子開始衰落。我獨自登上高樓遠望,遠方的道路伸展蔓延。真想給思念的人寄一封書信,可山高路遠,水路漫長,誰知道該寄到什么地方呢?

     譯文3:

   庭院里的菊花籠罩在霧氣里,像是郁郁含愁;蘭花也仿佛在朝露中飲泣。掛著絲羅帷簾的屋子里有寒氣透過,筑巢屋梁上的燕子成雙成對地聯翩飛去。明月啊,你不了解人間離愁別恨之苦,還把你的銀輝,從晚間到清曉,斜射進我朱漆的窗戶。

   昨晚刮了一夜的西風,把樹上碧綠的葉子吹得光禿禿。清晨起來,我獨上高樓,憑欄眺望,望斷天涯路。情郎啊,要給你寄上一封彩箋寫成的情書,可山長水闊,路途遙遠,你今又在何處?

   譯文4: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走離開了。皎潔的月亮不熟悉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照入大戶人家。

  昨夜西風猛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譯文5:

    苑中淡雅的菊花,籠罩著一層迷朦的霧氣,像含著深愁;馨香的蘭草輕沾了晶瑩的露水,如在飲泣。早秋的些許寒意已經透過絲羅帷幕傳入室內,燕子收起羽翼雙雙飛去。明月不解風情,難諳這份別離之苦、零落之恨,那銀白色的清寒月光冷冷地照著朱紅色的大門,直到破曉。作者形神憔悴地走出臥房,頓覺秋風蕭瑟,昨夜的綠葉已經凋零一地,登樓遠望,望盡天涯。只身一人,凄苦萬般,嘆息佳人不在,想要把這款款深情無限惆悵寫在信箋或者素白的生絹上,將它寄至遠方,向她傾訴。可此時我登臨望去,已不禁淚眼迷離,山長水闊,佳人她在何處?

 

   4、晏殊的生平見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和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酈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5、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系,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曳不盡的情致。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6、此詞寫秋,通篇寓著美好時光將盡,人力欲挽不得的淡淡之哀愁

   首句布景,而“愁”“泣”二字自含情。“愁煙”“泣露”,有傷時之意緒,更可推而言之是傷一切美好事物之喪失,“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是這種喪失的象征,亦此詞根結之句也秋之肅殺,已預示著寒冷將至,而此時惟有自由的燕子可以雙雙飛離,去尋找溫暖,只剩下無力左右自己運命的人來獨嘗寂寞與孤冷

   “離恨也不可謹釋為與人相別之恨,而是告別美好時光與美好事物的苦痛。“明月自不諳此恨,推而言之,別人又豈能全部理解自己那一份孤冷理解之難,于此見之這里是平靜的陳述,看不出過多的怨悱,此為大晏節制有余的特色

   過片“昨夜”句寫“冷,”獨上“句寫”孤。“望盡天涯路是一中追尋,這是失去之后的第一層追尋,但并無結果美好的失望已杳然無跡,于碧樹凋殘時登樓遠望,本可以尋到點什么,可偏偏一無所獲,此尤令人失望感傷者也

   “欲寄”二句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追尋,是失去之后的第二層追尋然而彩箋、尺素又不知寄往何處,也只能作罷第一層尋找已付諸行動,無結果;第二層尋找不過只是一種企圖。并非不想付諸行動,而是即便行動也徒勞無功因不甘心而追尋,這一點象馮延巳,可與馮延巳不同的是他不那么死死往下追,而是轉回來自己開解。人不如燕,人就應該正視自己的處境,并非逆來順受,而是要冷靜地對待人生途中的險象逆流。有時自己內心中的苦楚是難以被人理解的,所以訴之于人也是枉然,因此不如慢慢地自行消融。不甘于失去,自然要找尋,尋之不得,心緒更惡,卻須有化解的努力,化解也不是一化就什么也都沒有了,所以也不要過分期盼一切苦痛都會化作煙云。這就是大晏,詞里面有很多的思致,能令人靜靜地讀出許多道理來。

 

   7、寫信,真的是一種很好的表述方式。遺憾的是,我已經被數字化了,太依賴鍵盤,不能再用紙和筆來抒寫,這讓交流丟失了很多的浪漫色彩——紙和墨水的顏色,展開紙時的凝神,書寫時字跡的流轉,摩擦之間,把每一點的心境都盡染成優美的線條。凝聚在字里行間的是一段心路。然后折疊起心路的風景,在裝信入信封的剎那,已經開始期待回信了……然后,蕩漾著期待,來到陽光中的街巷,漫步,望望天,看看地上的磚;漫步,看到人們經過你的身邊,你就想跟他們笑。或許哼唱著一個樂段,是你自己編出的曲調,走向郵局,或是郵筒。

  其實,懷疑什么樣的人值得你這樣給以手寫書信才是問題的核心。現在,人們都很少有耐心和心境做這種需要賦予一些藝術化能力才能完成的事情,以至于這種形式開始變得落伍、老土。

   想起了晏殊的詞: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李商隱“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的句子;還有西廂記里,鶯鶯對張生說:你休要一春魚燕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

   除了銀行賬單,我們依然不斷地收到大封的信件,那裝幀精美的信封里充斥的是房地產廣告。誰還會想到文具店選一款雅致的信紙信封,將自己的心情付諸筆墨?

 

   8、一個人如風如雨,一個人如詩如畫,一個人悠悠如歌,一個人自由自在。
  一個人是寂寞的、孤獨的,而一個人又是美麗的,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有人說,寂寞是左手拉著孤獨,右手扯著平淡。呵,形容的真好。有時候,很想給自己一點笑意,一點陽光,還生命一些精彩。卻發現,笑容也如此的疲憊,生命仍是原來的平淡。沒有人可以預測它的結局,只能隨時間而悄逝,默默的離去。
  或許一個人是一種美,一種自認為美的美。也許這種寂寞本身蘊含著特殊的美感,不易讓人察覺。當時光悄悄流逝時,便在永恒中重生,總是慢慢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時候,有些人,有些事,不需要別人明白,不需要別人讀懂,只要自己活的真實,活的自然,即使寂寞,即使孤獨,何嘗不是件好事,美事,至少沒人傷害,心無煩憂。
  夜色闌珊,過客匆匆,你來我往,一切皆過眼云眼,終是要散,終是要醒。熟悉而陌生的名字一次次的走近,而又一次次的走遠。擦肩而過的回眸,終是無法改變。
  一個人依然還會寂寞,就象一片枯葉,經風輕輕的吹起,旋轉,輕輕飛落大地,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諧,沒有一點虛假。好象我的寂寞,喜歡這樣子的我,因為這時候的我,也是那么自然,沒有壓抑和哀愁,失落、無奈也隨風遠去,留下的只有靜靜的沉思和向往。只有那種纖塵不染的感覺。
  風起的時候,孤獨亦起。寂寞讓我欲語難言!我看到了凄美的月亮,倒映在水天云間。

 

   9、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寂寞是你棲身的小屋
心事是你懸掛的窗欞
你憑窗眺望,野渡盡頭
思念的背影
漸行漸遠

    誰在思念的季節聽雨?
      誰在滾滾的紅塵中撥弦?
  那隱隱的花瓣一聲聲跌落
吹痛了風,搖落的影子
穿越孤獨

野渡無人,也沒有舟
搖擼的槳橫在心舷
吱呀的聲音
 卻總在耳邊,一遍遍回響
 岸的荒蕪,是堆煙的楊柳
 攪動這個清朗的午后
    纏綿而無言

紅塵渡,男女如織
野渡的清冷無人眷顧
長河落日,有誰忍心
    給它劃上一個圓圓的句號?

  

 

   10、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繡簾半卷,柳眉微蹙,高樓騁望,不見所思。依窗而立的佳人,此生唯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可是,山長水闊,你在哪里呢?晏殊這句“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與李商隱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堪可比肩,都有著悠遠而纏綿的意境。

 

   11、古典詩詞中的更多愁緒表現是引入另一對象的,愁的原因是具體可感的人或物,因此這一類愁都被沾染了離愁別緒,使人望盡天涯,斷腸遠方。孤月獨飲,綠窗幽怨便使那些遠離家鄉漂泊在外、渴望歸故里的詩人產生身世飄零之感,使那些戀情難舍,獨守空房,渴望團圓的人兒產生憂愁之感,于是這些離愁別緒便躍然詩詞間,卻終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而只能“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可謂“人間最苦,最苦是分離。”

    西班牙一位詩人說過,人是以寂寞為懷的動物,寂寞使人特別是詩人產生難以排遣的孤獨、惆悵的心緒。于是許多詩人在兩個心靈忻合無間的戀愛中掘出一種生命的源泉即相思。那“莫道不消魂”的相思流露讓人真切地體會到了“愁永晝”的無奈。更有詩人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的閨怨來表達自己愁悶的心緒。那“深鎖春光一院愁”的哀怨又寄托著詩人怎樣的愁緒呢?以溫庭筠為代表的花間詞派為這一愁緒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真正挖掘出了這種生命的源泉。

 

   12、古典詩詞里演繹著無數精致的愛情。“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不論注家如何解釋“鯉魚”,我愿意相信其中蘊含了一個美妙的故事:剖開魚來,赫然書信在焉。如此鄭重如此浪漫,那肯定是遠方游子的情書吧?“驛寄梅花,魚傳尺素”,“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這樣一些美麗、傷感的句子今后還會有人記起嗎?山川的阻隔成為情感的催化劑,通訊的便利反倒使情感粗疏和荒蕪。其中的悖論何人能解?    

情書終結的時代,也就是心靈枯槁的時代。

 

    13、這,是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是人和人無限靠近的時代,同時,這也是個書信斷裂的年代,而斷裂的,不止是書信,還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情感。這樣的情感,因距離而美麗,因相思而動人。這樣的情感,被無數的文人騷客吟詠,被無數的世間百姓誦讀。

    這樣的情感,是晏殊的“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是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是李清照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然而,現在的現在,當書信化為短信,當思念變作視頻,當距離換成機票,少了分離的苦楚,多了相聚的歡樂,但也漸漸讓人們忘記了那種“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的感覺,也再不會出現“一家思婦,佇成相思樹”的傳說。

    還記得那個叫做柳三變的多情男子嗎,在長亭處,驟雨初歇,多情的男子與癡情的女子,持手相看,無語凝噎。多情自古傷離別,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一別,即永恒,即天涯相隔。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樣的情形,怎能不讓人感傷,怎能不讓人動容,怎能不凄美呢?

    而現在,少了,少了這樣的刻苦,這樣的銘心,而多了冷漠,多了理智。

    時代的大潮總將淹沒一些過往的記憶,曾經的風靡總會成為過去的輝煌。書信,最原始的書信,在幾千年的故事后,終會消失。這,無法阻止,而我們能做得,只有緬懷,不要忘卻。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期待某日,展一幅潔白的紙頁,寫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說盡平生相慕相愛之意。然后在平靜的時光中等待,等待“云中誰寄錦書來”,等待傾心相愛的知己與心靈交融的回音。

 

  14、“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尋蹤覓跡從何處著手,又有誰知道那扇陳舊而斑駁的門多久沒有發出聲響,又是一封毫無音杳的信。一切都只是那個凄清的深秋罷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那真情的悸動也只剩下半瓶苦水,誰憐?誰愛?又有誰恨呢?只希望一份真誠的感情,而不愿淚流滿懷。

  不管逝去了多少悲歡離合,也不管迎來了多少喜愁憂傷,到后來,到后來的后來,這些我敢肯定,都是幸福的。讓人心疼的幸福只在指尖,只有緊緊抓牢才不會隨風而逝。

  花開花謝,總有結果。

  一切恍如初見……

 

   15、宋詞,是戲劇里青衣的氣質。天青色煙雨下古老傳世的青花瓷一曲環佩流蘇般的淺唱低吟,靜靜地散發著千古之美;是素衫淡淡的古典女子,踏過千年的光陰,荷袂蹁躚,纖手弄箏,淡淡地訴說一懷相思;是幾分江南春日小橋流水的恬淡素雅,是一脈古越幽巷里溫婉的紅袖書香。  

   那一闕闕迷離徜恍豐神仙骨的絕妙宋詞、那些婉約浪漫的詞人啊…….若有幸與他們相逢,一定在曉風殘月下,品一杯清茗,和一曲婉約詞。會輕輕告訴他們,若穿越千年的時光,亦想幾番魂夢仍與君同。

    數字時代讓前朝飄逸的婉約已淡然為身后的背景。那悄然離去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不需要再嘆“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不需要再把寫滿心事的胭脂箋輕輕放入水中,不需要再期盼云中誰寄錦書來……。

   在這個雨夜里我呼喚著那如煙似愁的一縷古典婉約情思的到來。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3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