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譯文]細細看來,那不是楊花,點點飄絮是離人淚盈盈! 

  [出典]  蘇軾  《水龍吟》

  注:

   1、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sì)。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2、注釋:

     這首詞大約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縣)人。當時正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經常和蘇軾詩詞酬唱。他的《水龍吟·詠楊花》原文如下:“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水龍吟:調名。首見于柳永詠梅之作。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鼓笛慢》、《海天闊處》、《豐年瑞》等。 

    次韻:依照別人的原韻和詩或詞。章質夫:名栥(jié),字質夫,福建蒲城人,歷仕哲宗、徽宗兩朝,為蘇軾好友,其詠楊花詞《水龍吟》是傳誦一時的名作。

    從教墜:任(楊花)墜落。

    “思量”兩句:指楊花看似無情,實際卻自有其愁思。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里反用其意。  思:心緒,情思。

    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白居易《楊柳枝》:“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時眼睛欲開還閉之態來形容楊花的忽飄忽墜、時起時落。嬌眼:形容柳葉。柳葉初生時,如人睡眼初展,故稱柳眼。

    “夢隨”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落紅:落花。綴:連結。

    萍碎:相傳楊花入水化為浮萍。蘇軾《再次韻曾仲錫荔支》:“楊花著水萬浮萍”。自注云:“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

 

    3、譯文1: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無人憐惜任憑它衰零墜地,它拋離家鄉倚路旁,細思量仿佛無情,卻是含有深情。受傷的柔腸婉曲,困倦的嬌眼昏迷,欲開又閉。夢魂隨風飄萬里,追對情郎去自動了又被黃鶯兒叫起。不恨此花飄飛落盡,卻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舊枝重綴。清晨淋過陳雨,何處有落花遺蹤?它飄入池中,化成一池細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墜入流水無蹤影。細看來,那不是楊花呵,點點飄絮是離人淚盈盈!

     譯文2:

    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由它飄墜。離開了樹枝,飄蕩在路旁,看起來是無情物,細想卻蕩漾著情思。它被愁思縈繞,傷了百折柔腸,困頓朦朧的嬌眼,剛要睜開又想閑。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

   我不怨楊花落盡,只怨那西園,落花難重綴。早晨一陣風雨,楊花蹤跡何處尋?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滿園春色分三成,兩成變塵土,一成隨流水。細細看,不是楊花,點點全是分離人的淚。

    譯文3: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無人憐惜,任憑它衰落墜地。它拋離家鄉倚在路旁,細思量,它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受傷的柔腸婉曲,困倦的嬌眼昏迷,欲開又閉。夢魂隨風飄去萬里,正追隨情郎而去,無奈卻被黃鶯兒叫起,驚醒了好夢。

    不恨此花飄飛落盡,只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舊枝重綴。清晨小雨初歇,何處有落花遺蹤?它飄入池中,化成一池細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墜入流水無蹤影。細細看來,那不是楊花,點點飄絮是離人淚盈盈!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占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雖然也有“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大悲嘆,但更多的卻是“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的小惻隱,他逃離了仕途官場的蠅營狗茍,開始靜觀自然:“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他越來越覺得文字難以承載內心之痛:“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他將自然與人化而為一:“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無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5、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并為下片雨后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于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以下“夢隨”數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于楊花的憐惜。

  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為“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這里,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給人以佘音裊裊的回味。

 

   6、“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仔細看來,那點點飛落的不是楊花,而是離人的眼淚。刻畫了一個思婦的形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隨風萬里,尋郎去處,是寫楊花,亦是寫思婦,可以說是遺貌而得其神。而楊花飛盡化作“離人淚”,更生動地寫出她候人不歸所產生的幽怨。

    王國維《人間詞話》: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

  朱弁《曲洧舊聞》:章質夫楊花詞,命意用事,瀟灑可喜。東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呂。徐而視之,聲韻諧婉,反覺章詞有織繡工夫。

  魏慶之《詩人玉屑》:章質夫詠楊花詞,東坡和之,晁叔用以為:“東坡如王嬙、西施,凈洗腳面,與天下婦人斗好,質夫豈可比哉!”是則然也。余以為質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詩人議論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此詞是和作。詠物擬人,纏綿多態。詞中刻畫了一個思婦的形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隨風萬里,尋郎去處,是寫楊花,亦是寫思婦,可說是遺貌而得其神。而楊花飛盡化作“離人淚”,更生動地寫出她候人不歸所產生的幽怨。能以楊花喻人,在對楊花的描寫過程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比章質夫的閨怨詞要高一層。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贊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也就欣然和了這首《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

    蘇軾的《水龍吟》其上闋寫楊花“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看似在寫楊花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其實是以人狀物,或者狀物寫人,因為從楊花的意象中,讀者可以看到一思婦的形象,但柳絮與思婦二者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此所謂人的物化,人與物融為一體,不可生分。

    詞的“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最后一韻,不只是歸結性的詞句,更是升華性的妙語,它全篇能震撼讀者的點睛之筆。那沸沸揚揚,飄忽迷離的柳絮在詩人的眼里竟然“點點是離人淚”!這一韻從狀物移筆于人,想象大膽夸張,感情深摯飽滿,筆墨酣暢淋漓,極盡婉約之無窮意味。

    《水龍吟》是蘇東坡婉約詞中的經典之作。我們從中領略了豪放詞人的婉約風格的一面,體驗到詩人感情豐富、細膩而柔美的內心世界。

     詠物是蘇軾婉約詞的主體之一,而他的許多寫景懷古、贈人、紀行的詞章也皆以婉約見長。例如:《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以景寄情,表達了悵然若失的情懷,體現了清空靈秀的藝術風格。《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抒寫了物是人非的傷感,表達了倦于宦游天涯的哀情,體現了婉轉纏綿的藝術風格。

 

    7、東坡居士蘇軾,生活于“百年無事”的北宋中葉。這位千年難得的天才文人,在詞的創作上,顛覆了“詞為艷科”的庸俗品位,“詩余”的附庸地位,只寫閨怨、別情的仄逼題材范圍,將詞推到了正宗的文學藝術高雅的殿堂,“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乎塵埃之非。”(胡寅《酒邊詞序》)

    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風,李清照、柳永的婉約詞風,歷來被相提并論。在《吹劍續錄》里有這樣的佳話: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卓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這個故事生動而形象地說明了蘇軾所代表的豪放派和柳永所代表的婉約派詞在風格上的迥然不同。我們在誦讀蘇子的“大江東去”或者“老夫聊發少年狂”時,固然被其激越的情情和豪邁的風格所傾倒,而當我們在誦讀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或者“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時,又不得不被其哀切的情感和低回凄婉的詞句所感染。

 

    8、三分春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在詞的小徑上走了又走,徘徊了又徘徊,依然戀著那份情愫。誰會是素色女子,在紅泥火爐旁喝著綠蟻酒,在癡癡的念著一個又一個傷感的故事。
  這是春天嗎?
  如此傷感和多情。
  楊花謝了,春天來了一半走了一半。
  我和丁香的約定,在春天打開了結,往事就盡了。

 


  9、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聽說佛主手邊有一盞琉璃做的長明燈,如果那燈芯是你那燈油就是我。我甘愿用一生來浸潤著你的芳華,我甘愿耗盡我所有的生命力來使你曜曜生輝。

    我的最愛——你,我期待著你象小鳥一樣飛進我的視野。久別之后的你我該是怎樣的驚喜在明媚的三月。自從那次的揮手就再沒見到你的身影,總幻想著電話兩端的絮語卻始終無法填滿相擁的欲壑。其實,連和你通話的機會也不曾有過。空落落,雖然坐地日行8萬里卻是無法和你站在同一個坐標下執手相看淚眼。你是不會接我的任何信息的。真的很想永遠地握著你的手,帶你笑看花開花落。風雨中如果有人為你撐開一把雨傘,那個人一定會是我。風雨過后你就是天空里那道亮麗的彩虹,而我在塵間傻傻地看你。

    和你相見,只是一個夢而已。但人人皆有做夢的權利。
    原諒我對你的癡迷,因為你就是我心底里的神話。

    朋友,加快你回歸的腳步吧!我仿佛聽到你的心跳。如果有一天我打開房門的時候看到你嬌俏的臉那這個世界才真的完美無缺。我知道你可以聽見我的心聲,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你才可以讀懂我的心。我能否在電話的這端可以體味你雀躍的心情,那么你在電話的那端是否可以感受到我如山的愛意?

 

   10、篆刻的面容禁不住時光的銷蝕,別說情依舊,只為愛難忘。
  千年之前的那支琴曲里,我單點落櫻,雙描秀目。
  十指纖細間,每一扣,都牽響環佩叮當,而每一撫,都低訴相思情濃。
  可流年卻毫不留情的將你我推向離別,連殘夢的余韻也決絕不留。
  從此后,再無緊緊相擁的懷抱,再無喃喃入心的耳語,也再無卿卿我我的良宵。
  只見,弦,斷在別離處;淚,垂在欲滴時。
  看著你遠去身影,我的心慢慢的碎裂。
  此后,菩提花開,花又落;廣寒月圓,月又缺;
  此后,簾卷西風里,人比黃花瘦;
  此后,我辜負容顏,耗盡心血,了卻殘生。
  只是,我寧可化為塵,歸于土走向虛無也不愿意將哀愁重復。
  驀然回首,那花仍在,細看來,卻已不是楊花。

 

   11、“綠茵春盡,飛絮繞香閣。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這詞中說的該是古代女子的相思吧。我雖說不是女子,卻有女子細膩的情懷,也有顆渴望純樸古典愛情的浪漫的心。可這條寂寞的小路,我已一個人獨自走了好久!每逢楊花飛謝的時節,看著那一派綠茸茸的生機里飄落的“飛雪”,心里總會爭添幾許莫名的感傷和淡淡的惆悵。那飄落的無疑是楊花的種子,可那無依無伴沒有歸宿的輕飄感竟讓我多次潸然落淚。每每在這時就會吟哦起“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詞句來。離人,現在,我所能記起的也只不過是離去的人舊時朦朧的影子。可也就是那個影子一直困擾著我的記憶和糾纏著我的情感,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多年來,我一直尋覓著能有個人來代替這個影子在我心中的位子。也好讓這條孤寂的小路留寫些人生的歡笑。 

 

   12、蕭索單調的冬季里,總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長鶯飛,絲絳拂堤,盼望她的千樹瓊花,碧波漣漪,盼望她的蘭馨蕙草,潤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滿園,落紅如雨。

    如今,春天即在眼前了,一伸手便可觸摸到她濕潤的發梢,感受到她溫暖的呼吸,可春天,到底是怎樣的呢?

    春是悠然自得嗎?“春水碧于天,隔船聽雨眠。”春水粼粼煙雨蒙蒙的江波之上,人兒悠哉游哉地在畫舫里聽雨而眠,雨也怡然,風也繾綣,是何等的愜意,而“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旗子落燈花”,又是何等的悠閑。

    還是萬物復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小鴨子入水了,岸上桃花點點枝頭,春意盎然。“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小燕子回家了,呢喃著搭著新窩,鳥鳴山澗,春回大地,花也粲然,燕也欣然。

    春是情意切切嗎?“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似是月光如水的夜里,獨對繡簾而作的清幽美夢,又似是十里春風揚州路上的,一片若許柔情。

    還是不解風情?“花褪殘紅青杏小……多情總被無情惱。”滿枝的海棠,你又怎舍得一夜之間將她變得綠肥紅瘦?“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抹明媚的春光,竟無法留住這纖弱的美麗。片片落紅如蝶飛舞,萎地無聲,撿拾起飄零的花瓣,任憂傷滿懷。

    春是離人眼中的一滴淚嗎?“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孑然孤客,長年漂泊,感傷春日又將過,有家歸未得,春衫破,無人補,傷心淚,滿衣服。“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楊花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塵土,一分細隨流水,花已落盡,待凝眸,分明是離人清淚。

    還故人是襟前的一枝花?“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春風定是知道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故遲遲不舍把亭旁的柳枝變青。可是十里長亭外,故人終須別,那么,就折一朵相送的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又隔天涯。

    春是一紙寫意渲墨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嫣紅如火的江花星星點綴著碧藍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陽光淡淡灑在江面上,一抹微紅粼粼而起,讓人見了,都想拿起水墨畫筆,把這幅美景臨摹帶回家。

    還是一卷工筆勾勒?“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春風輕柔,楊柳垂絲皆畫,不知是誰的纖纖素手,將這千條萬條的柳絲染上了青翠,嫩黃?信步雨后的古橋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駁的松枝間,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春,稍縱即逝,“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涼潤透,“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春,酒里飄香,“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春,魂牽夢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呵,我試著要解讀春天,可我發現她太絢爛,有沒有這樣一支筆,能畫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發現她太短暫,有沒有這樣一扇窗,能留住一縱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來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29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