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

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rn

    [譯文]   這樣的情景,怎能用一個“愁”字囊括無遺?

rn

    [出典]     李清照    《聲聲慢》

rn

     注:

rn

     1、  《聲聲慢》   李清照  

rn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rn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rn

    2、【注釋】

rn
rn

  ①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rn
rn

  ②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rn
rn

  ③乍暖還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氣。

rn
rn

  ④息: 休養,調理。

rn
rn

  ⑤敵:對付,抵擋。

rn
rn

  ⑥極。表示程度極高。

rn
rn

  ⑦堪:可。

rn

  ⑧怎生:怎么,怎樣。

rn
rn

  ⑨次第:情形,光景。

rn
rn

  ⑩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rn

      3、 [譯文]

rn

       我苦苦地尋覓著,在這孤獨的世界中,滿心悲戚這將要轉暖的寒冷天氣,最令人難以休息。三兩杯淡酒怎么能抵擋得住這寒風?看到雁飛過,更讓我傷心,這大雁是以前的相識呀。

rn

        曾經那么繁盛地開在枝頭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誰還有興致把它摘來戴在頭上?守著窗戶,獨自一個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樹上飄下一片片走完生命歷程的黃葉,細雨一點一滴打在梧桐葉上,如同苦淚滴在心頭。此情此影,哪是一個“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rn

     4、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詞人,章丘明水(今山東濟南)人。她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學識廣博,以文章著名,受到蘇軾的賞識,與廖正一、李禧、董榮并稱為蘇軾“后四學士”。李清照的母親也出身于名門望族,善文能詩,是有名的才女。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清照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歲時,便熟讀諸子百家的文章,十歲左右,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已精通嫻熟。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就一鳴驚人,寫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充分顯示了她的才華,轟動整個京城。

rn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生活閑適富足,父母開明寬容,她經常與朋友飲酒野游。在她這一時期的詞中,沒有笑不露齒的大家閨秀,只有沉醉忘歸,蕩舟爭渡的郊游趣事。

rn

     李清照詞名遠揚,引起了太學生趙明誠的注意。趙明誠是一位官宦子弟,他的父親趙挺之也是山東人,官至宰相。趙明誠雖然出身在高官之家,但身上沒有一點紈绔子弟的不良習氣。兩人門當戶對,情投意合,李清照的詞《點絳唇》形象地記錄下了他們見面時的情景。一句“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盡顯少女的嬌羞可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rn

     李清照十八歲那年,便嫁給了趙明誠。婚后,兩人感情篤厚。趙明誠除了能詩善文外,還喜歡收藏金石字畫和文物。受丈夫影響,李清照很快便也對金石字畫、文物的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剛結婚時,趙明誠還只是一個沒有俸祿的太學生,但他們只要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畫、古董,就想盡辦法,甚至不惜典當衣服將其買下來。每淘到一件寶貝,他倆就會迫不急待地回到家中一起仔細整理、欣賞、研究,這成了他們生活的最大樂趣。就這樣,日積月累,他們家的金石書畫越來越多,李清照便建立了書庫大櫥,編排好目錄,整理收藏。

rn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在李清照和趙明誠沉浸在甜蜜美滿的兩人世界中時,朝廷的黨爭打破了他們的寧靜生活。

rn

        首先是宋徽宗打出了變法的旗號,重用新黨領袖蔡京推行變法。趙挺之是蔡京的追隨者,很快便得到了提拔。以蔡京為首的新黨得勢后便開始對以蘇軾為代表的元佑黨人進行報復和打擊,作為蘇門后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也因此受牽連。李清照急忙向公公趙挺之求救,他寫了一首詩給公公,說“何況人間父子情”,央求公公能夠看在兒媳婦的面上,想辦法救救父親李格非。但李格非還是被貶官離開了京城,李清照十分不滿,寫了句“灸手可熱心可寒”來譏諷公公趙挺之。

rn

       隨后不久,朝廷又下詔書“禁元祐黨人子弟居京”,李清照只得離開京城,投奔已回到老家明水的父母。而趙明誠則仍留在京城,對此他也很無奈,這對思愛的小夫妻只好過起了兩地分居的生活。

rn

      不久,朝廷的政局又發生變化,蔡京在清算完元佑黨人后,便開始在黨內排除異已,趙挺之受到打擊,不得不辭官并在五天后去世。

rn

    趙挺之去世后,蔡京又抄了他的家,并用各種莫須有的罪名來迫害趙家,趙明誠無法在京師立足,只得辭官棄職,回到了山東青州老家。他把李清照接了過來,這對思愛的夫妻終于團圓了。

rn

    在青州,李清照和趙明誠以晉代隱士陶淵明自比,他們把自己的住處稱為“歸來堂”。李清照還根據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為自己取號為“易安居士”,過起了清貧安逸的隱士生活。

rn

    李清照和趙明誠在青州一住就是十年,這十年間,夫妻倆飲酒郊游作詞,收藏金石書畫,撰寫整理《金石錄》,過著愉快和充實的生活。這十年是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最愉快的十年,也是李清照這一生中最幸福的十年。

rn

    然而南宋朝廷的權爭打破了他們恬淡寧靜的世外桃源式生活,由于蔡京失勢,被逐出了政治舞臺,不甘寂寞的趙明誠重返仕途,將李清照一個人留在了青州。

rn

    面對將要遠離自己的丈夫,想到這十年耳鬢廝磨的日子即將結束,自己又要獨守空房。李清照將離別后的種種不堪咀嚼了無數遍,眷戀、担憂甚至恐懼都涌上心頭,不禁悲從中來,含淚作了一首《鳳凰臺上憶吹簫》。

rn

      不久,趙明誠因為政績顯赫,獲得升遷,出守萊州,他將李清照也接到了萊州,兩人終于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接著,趙明誠又改任淄川守,李清照亦隨他來到淄州。淄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趙明誠與李清照忘寢廢食、廣為搜羅,收獲相當可觀。最有價值的是一次趙明誠下鄉巡察,竟然從鄉人那里意外得到了白居易手書的《楞嚴經》,頓時欣喜如狂,打馬回府,與李清照一起飲酒品茶,欣賞揣摩。這是這對思愛夫妻最后的幸福時光。

rn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擄去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恥”。而趙明誠在江寧(今江蘇南京)的母親也在這多事之秋去世,李清照和趙明誠知道山東遲早要落入金人之手,然而時間緊迫,便商定由趙明誠先去南京奔喪,李清照則留下來整理文物,然后找機會運往南京。

rn

    文物太多了,一次帶不走,李清照便將它們分了類,她把那些相對較重的、收藏價值略低的文物留在了青州,準備第二年春天再把它們運到南京。然后她就帶著整理出的十多車珍貴的、容易攜帶的文物,趕到了江寧。

rn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沒過多久,青州發生兵變,留在青州的那十幾屋凝聚了他們夫婦心血的書籍古董,全部毀于戰火之中!

rn

    趙明誠守孝期未滿,急需用人的宋高宗就任命他為江寧知府。江寧此時正與金兵隔江對峙,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趙明誠經受住了考驗。1129年,担任了一年多江寧知府的趙明誠又接到調令,調任湖州知州。而這時,發生了一件讓李清照痛心的事。原來御營統制官王亦準備利用江寧知府調動之際,在江寧城內起兵作亂。江東轉運副使李謨得到了這個情報后,立即向趙明誠報告。而趙明誠因為已接到湖州知州的調令,不愿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當天晚上,王亦果然反叛,幸虧李謨提前作了布防,平定了叛軍。而在叛亂發生時,趙明誠居然和另外幾個江寧府的官員從城樓上懸下繩索逃走了!

rn

    趙明誠的這一丑惡行徑令李清照深惡痛絕,她寫下了著名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譴責丈夫趙明誠。

rn

    這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像石頭一樣沉重地壓在李清照的心頭。因逃跑被罷了官的趙明誠見李清照終日默默無言,悶悶不樂,感到非常懊惱。最后李清照還是原諒了丈夫趙明誠,他們商量后決定再次退隱。可當他們乘船到達安徽池陽時,突然接到了宋高宗的圣旨,要求趙明誠立即前往湖州担任知州。于是趙明誠只得讓李清照暫時呆在池陽,只身匆忙赴任。

rn

    當時天氣非常炎熱,心急的趙明誠冒大暑騎馬奔馳,不幸在途中感染了瘧疾。直到一個半月后,李清照才得到丈夫患了熱瘧的消息,略懂醫術的李清照又急又怕,因為她知道趙明誠是個急性子,既然他患的是熱瘧,就必然服寒藥,這樣他的病情會越來越重,非常危險。

rn

    果然,等李清照日夜兼程,趕到趙明誠身邊時,趙明誠早已服用了大量柴胡、黃芩等性寒退熱之藥,結果瘧痢并發,病入膏肓,沒過多久便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九歲。

rn

    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丈夫的突然離去,讓李清照痛不欲生,她割不斷那份如絲如縷的相思,成了斷腸之人。國破夫亡,讓李清照凄涼孤苦、萬念俱悲,她大病一場。

rn

     趙明誠病故后,留下了一大筆文物,這時江寧也非常不安全了,隨時都有可能被金兵占領。李清照居無定所,無兒無女,身心憔悴,境況極其悲慘。她想到趙明誠有個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妹夫,他擁有兵權,應該有能力保護好這些文物。于是,李清照便請趙明誠的幾個好友把幾車文物運到了洪州,自己只留下了少數便于攜帶的字畫、器物,準備在身體好轉后再去投靠妹夫。

rn

    然而沒過多久,金兵就大舉壓境,洪州也淪陷了,運往洪州的那些文物頃刻間又在戰火中化為烏有,這對李清照來說又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rn

    這時,雪上加霜的是,又有人誣告趙明誠,說他生前將一只玉壺獻給了金人,這在當時是賣國通敵的大罪,李清照很氣憤,又非常地惶恐,她決定將剩下的古董全部捐獻給朝廷,還丈夫以清白。

rn

        但此時,宋高宗正被金兵追得四處逃竄,他從江寧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臺州,一直逃到海上,后又過海到溫州,返回越州。最后,又從越州移居杭州。身心俱疲的李清照就這樣孤身一人,顛沛流離,艱難輾轉,不遺余力地帶著剩下的文物,一路追著宋高宗逃難的隊伍,歷盡千辛萬苦,苦苦地堅持著,最后終于到達了杭州。

rn

        李清照的弟弟李迒,担任編定政府詔令的官,一直在宋高宗身邊,這時他也在杭州,于是李清照便投靠了他,這時她48歲,紅顏在歲月的滄桑中已盡成白發。

rn

        在杭州弟弟家住了一段時間后,有個名叫張汝舟的文人,他頻繁登門拜訪,對李清照非常照顧,并多方托媒,希望娶李清照為妻。李清照覺得張汝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另外也為了減輕弟弟的負担,便和他結了婚。

rn

       沒兒沒女的李清照嫁給張汝舟后,本以為下半生有了歸宿,誰知張汝舟和她結婚,只是為了占有李清照的文物。因此剛結婚不久,就開始喪心病狂地掠奪清照的財物,李清照不允,他便拳腳相加。痛苦異常的李清照忍無可忍,她發現了張汝舟貪贓枉法的證據,便毅然向朝廷告發,并請求判他們離異。朝廷查實后,就將張汝舟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得以與之離異,這段婚姻只持續了幾個月。

rn

       擺脫張汝舟后,李清照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錄)后序》的編寫中去了。接著,金、齊合兵進犯杭州等地,李清照再次逃亡,前往金華避難。

rn

       雖然丈夫去世已有許多年,但李清照心頭的哀痛并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有絲毫的減退。相反,小人的誹謗、惡人的殘害,使她的內心更加愁苦。她孤苦伶仃,比黃花還瘦,在凄傷中苦苦支撐。她獨自一人把所有的往事全都翻了出來,咀嚼了一遍又一遍,再也放不下。

rn

       大約在公元1155年,李清照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在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的煎熬中,在達官貴人們的誹謗嘲諷、冷落不屑中,離開了人世,走完了她七十二年的凄苦人生。她走的是那樣的凄涼,沒有人來關注她,更沒有人來幫助她,甚至連她的卒年都沒有詳細的記錄。

rn

      5、易安詞以“靖康之變”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李清照生活悠閑,這一階段的詞大多是愛情和閑趣生活的記錄。她少女時代天真爛漫、多愁善感,結婚后與夫君時守時分,守時是滿滿的愛意,分時則是濃濃的離愁,詞作纏綿感人。后期,國破家亡,四處飄零,孤苦無依,這一階段的詞充滿了悲苦、憂愁。雖然李清照前期詞中也透著一種深深的感傷,但這種感傷與后期詞還是有所區別的,前期感于生離,后期則傷于死別,更加痛苦,更加不堪。

rn

        李清照的晚景十分凄涼,她在漫漫的孤寂中掙扎,在傷痛與離愁的交織中,把一生的凄愴、悲慟都濃縮在《聲聲慢》這首千古絕唱中。

rn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rn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rn

    --聲聲慢

rn

        這是命運多桀的李清照的“杜鵑啼血”之作,滿紙嗚咽,字字帶血,句句浸淚。懦弱腐敗的北宋王朝的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的去世,視為生命的金石書畫的被毀,第二次婚姻的失敗,病痛、流言的折磨,無兒無女、淪落他鄉的孤獨……這千般滋味,萬種悲苦,“怎一個愁字了得”!

rn

       6、“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起首三句比較形象,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rn
rn

  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 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泣如訴的音韻效果,如徐虹亭語:“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尋尋覓覓”,是作者的動作行為,作者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金石丟失等一連串的打擊后,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郁悶,為了排解這一哀愁,作者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尋啊覓啊,想尋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許她是想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來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凄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 心”。這尋覓的結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慘慘戚戚”,它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凄涼、慘淡和悲戚之情。這就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使全詞籠罩在一種凄慘愁苦的氛圍中。

rn

       7、“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rn
rn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結果轉到寫氣溫驟變的感受,說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最難調養身體。然 而其內蘊又何止這些呢?聯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難之前的生活一直是優裕、安寧而美滿的,而寫作此詞時,已是形單影只,孤身飄零,生活一下從幸福的峰巔跌入痛苦的深淵,這種情形與“乍暖還寒”的天氣是多么相像啊,它讓作者的身心一時都難以承受。怎么辦?只有借酒驅寒,借酒澆愁。

rn

       8、“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rn
rn

  欲以酒暖身,借酒澆愁,可是酒的滋味卻又那么淡。 “淡酒”無力,怎么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這里酒味為何那么淡?是酒淡嗎?不是。酒性依舊是烈的,只是因為作者的愁太重 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也寫到過為驅寒消愁曾飲酒之 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酒力顯得那么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為作者此時沒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 的只是作為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閑愁,閑愁不痛,所以才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說。兩相對比,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rn

       9、“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rn
rn

  本欲借酒澆愁,可誰想“舉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來了自己一陣陣的傷心,正當作者獨自對酒傷心傷神之時,猛然間抬頭看到南飛的大雁,再細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過的大雁嗎?不就是曾為她和丈夫捎過信箋的大雁嗎?而今大雁依舊,人卻不是那兩人了,也不會再有什么書信捎來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過也”這句話,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種哀哀欲絕的凄苦氛圍,讓我們仿佛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凄厲的哀鳴。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rn

     10、“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rn
rn

  這三句話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愛花的,在過去有丈夫為她摘花,但是在這殘秋之季,作者所 見、所感卻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紛紛,堆積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誰可以摘花送給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著它一朵朵、一瓣瓣的 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飄零的晚境。到這里,作者的感情漸漸融入落花中,對花自憐,不由又黯然神傷。

rn

     11、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rn

        更進一步抒寫作者寂寞難耐的痛苦。常言說“人老伯孤獨”,更何況作者是位感情豐富的文人,這樣獨守窗前,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況自是令作者甚感凄涼、慘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rn

     1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rn
rn

  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絕”感。當作者正在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啪啪地響著,一直到黃昏都沒停止。這里作者只寫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出,這雨點雖然是打在梧桐葉上,可在凄苦的作者聽來卻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聲聲,是那么強烈,它敲擊著、震顫著作者的心扉,簡直讓作者不能自抑!

rn

      1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rn
rn

  即這情形,怎能用一個愁字寫得盡呢!這是對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詞作《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所寫: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rn

     14、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來襯托孤寂、凄涼的心境。下片由遠及近,轉入對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現作者的凄苦之情。 

        綜觀全詞,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語言、鋪敘的手法寫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較含蓄曲折,心中極愁,景景 含愁,通篇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只是極力烘托渲染,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寫 來盡管沒有一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覺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這比直寫痛哭和淚水漣漣更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rn

       這首詞中作者抒發的那種非比尋常的凄苦哀愁,格調看起來雖顯低沉,但分析此詞不能 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氛圍。聯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聲慢》這首滿含凄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rn

     15、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rn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rn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rn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rn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黃葉飛

rn

      16、《聲聲慢》詞,就是李清照身經上述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反映。全詞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純用白描,層層鋪寫,滿紙嗚咽。詞評家評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堪稱抒情寫意的佳作。總結前人研究,《聲聲慢》之美妙,大抵有四點: 

   (一)迭字運用,創意出奇 
       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曾申說其婉妙:「中心無定,如有所失,故曰『尋尋覓覓』。房櫳寂靜,空床無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六字,更深一層,寫孤獨之苦況,愈難為懷。」 
    下半闋又用「點點滴滴」兩組迭字,贏得歷代讀者無比贊嘆。有認為創意出奇者,有認為情景婉絕者。或以為工于鍛煉,出奇勝格;或以為造句新警,絕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或以為公孫大娘舞劍器手,或以為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rn

     (二)敘寫傷感,層次分明 
        整闋詞,總共可分三節九個層次。「尋尋覓覓」以下七組迭字是第一節。這一節可分三個層次:「尋尋覓覓」,敘寫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這是第一個層次。這個遺失的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與趙明誠間的幸福與愛情,更有可能是鐘愛一生的書畫金石;總之,是她十分喜愛的東西,如今不復存在,所以她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敘寫外在環境的寂寞;「凄凄慘慘戚戚」,轉寫內在的心理狀態分別為第二、第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將歷經喪亂、家破、夫亡之身世,飄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細致表出。 
        自「乍暖還寒時候」到「卻是舊時相識」,是第二節。上節七組迭字,總言心情的悲傷;這一節承上申說可傷的情景,也分為三層:「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第一層,寫氣候冷暖不定之可傷。「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為第二層,言淡酒不敵晚風之可傷。「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寫雁聲過耳之可傷,為第三層。換頭三句,仍分三層,渲染可傷的情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寫懶摘黃花之可傷,為第一層。「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寫日長難熬之可傷,為第二層。「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寫雨滴梧桐的凄涼傷感,為第三層。從各種不同的層面,就悲傷心情作渲染揮灑,是借鏡辭賦的寫作手法。「以賦為詞」,北宋詞人周邦彥最為專擅;李清照亦長于寫賦,故也能借鏡賦法填詞。

rn

         (三)藉景象描述,表現悲戚心情 
        上闋「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透過十月小陽春的冷暖無常,轉寫為憂愁傷神傷身。凸顯結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是寫她藉酒澆愁,而又憂愁難遣。「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透過北雁南飛,曲寫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損容顏,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現實寫照。「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極,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梧桐葉落,細雨黃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細」字,細膩道出愁人的苦悶:「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訴諸聽覺,象征諸般苦難對作者的摧殘。「點點滴滴」四迭字的運用,活現了細雨的連密不斷,愁苦的絡繹不絕。總之,全詞藉景抒情,運景入情:透過冷冷清清,乍暖還寒,晚來風急、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細雨諸景象,以表現孤寂、凄涼、悲傷、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讀之使人動容。 

(四)以聲摹情,展現樂章之美 
         詞調取名《聲聲慢》,聲調上也因此特別講究,用了不少雙聲疊韻字,如將息,傷心,黃花,憔悴,更兼,黃昏,點滴,都是雙聲;冷清,暖還寒,盞淡,得黑,都是疊韻。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曾稱:「《聲聲慢》是李清照詞中特別講究聲調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詞主張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詞多用齒聲字(齒音)及舌聲字(舌音):《聲聲慢》用舌聲的共十六字:淡、敵他、地、堆、獨、得、桐、到、點點滴滴、第、得。用齒聲的四十一字:尋尋、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時、最、將、息、三、盞、酒、怎、正、傷、心、是、時、相、識、積、憔悴損、誰、守、窗、自、怎生、細、這次、怎、愁、字。全調九十七字,而這兩聲卻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數以上;尤其是末了幾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齒兩聲交加重疊,這應是有意用嚙齒叮嚀的口吻,來表達自己憂郁苦悶的心情。不但讀來明白如話,聽來也有明顯的聲調美,充分表現樂章的特色。這可見她藝術手法的高強,也可見她創作的大膽。宋人只驚奇她開頭敢用十四個重疊字,還不曾注意到它全首聲調的美妙。(夏承燾《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九九蝶之郁

rn

      16、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rn

     17、《聲聲慢》一詞表現的雖為一人一己的哀愁,然而具有普遍的人生感慨,故感人至深。

rn

     詩詞以含蓄為貴,但《聲聲慢》一詞不加掩飾,李清照將那滿腔的情愁傾于詞上,噴薄而出,一瀉無余。至真之情,用血淚抒寫,詞人完全沉溺于悲愴痛苦之中,使讀者感慨嗟嘆,引起強烈的心靈震顫和感情共鳴。

rn

       “大雁、菊花、梧桐、秋雨、西風”等這些冷色、感傷的意象負載了詞人悲愁哀怨的情感體驗,它們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積淀了詞人悲愁體驗的情感符號。“景物無自主、性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

rn

                                                                                                                                             


 

rn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54

[新一篇] 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

[舊一篇] 遠游無處不銷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