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小學語文教育座談會紀要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紀要
  由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語文出版社和語文音像出版社三家聯合主辦的“21世紀中小學語文教育座談會”于 1999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香山召開。出席座談會的有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央教科所、全國中語會、人民教育社等單位的有關領導和專家,部分有影響的中小學特級教師、教研員、作家、大學教授,中國語文報刊協會會員代表等80余人。中央教育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二十多家新聞單位到會采訪。劉吉、于漪、錢夢龍、張鴻苓、錢理群、陶本一、歐陽代娜、陶伯英、章熊、寧鴻彬、趙大鵬、陳建功、劉心武、吳若增、王麗等同志因事或因病未能到會。座談會自始至終發言踴躍,氣氛熱烈。現將座談會的發言紀要如下。
  一
  1997年11月,《北京文學》刊登三篇署名文章,對中小學語文教育提出尖銳批評,從而引發了一場關于語文教學改革的大討論。應該如何看待這次大討論呢?這自然成為香山座談會敏感的話題。
  李行健(中國語文報刊協會會長) 前不久,黨中央和國務院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進一步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動員令。它必將對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黨中央和國務院這個偉大而及時的“決定”,給我們開好這次座談會增加了信心,為我們討論、研究解決語文教學問題,探索新世紀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導,指明了正確道路。
  在我們行將進入一個新的世紀的轉折關頭,人們對搞好語文教學抱有更殷切的期望。因此,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自然地引起了包括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并發表了各自的見解,即使有的意見言辭激烈,或有偏激之處,但對我們搞好語文教學改革總還是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的。在經過一場大規模的表述式的分散討論后,目前已轉入理性思考階段,因而在這個時期,舉行一次學術性的討論會,邀請各方面的有識之士,為語文教學切切實實做一些“診斷”,以適應新世紀信息社會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適應培養創造性人才工程中對語文學科發揮基礎作用的要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李建國(語文出版社副總編) 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歷史任務刻不容緩地提上議事日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普通教育基礎的基礎,語文教育的改革理所當然地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從中小學到大學,從教育界到文化界、新聞出版界乃至其他行業,參與討論的人數之多,時間之久,范圍之廣,氣氛之熱烈,都堪稱空前。這次討論涉及到語文的界定,語文教育的宗旨、功能和方法,語文教材的編寫和使用,以及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和改革方向等等,可以說是對語文教育的全面觀照。但是由于參與討論者缺乏應有的溝通和理解,遂致壁壘分明,各執一詞,言各有當而不相容合。這種情況不利于學術爭鳴,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有鑒于此,我們覺得有必要提供一個當面鑼,對面鼓,互相切磋交流的機會,讓持有不同學術觀點的人坐到一起,通過平心靜氣、實事求是的分析討論,共同探求語文教育改革的途徑和方法。我們的這個想法得到有關部門領導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熱情贊同和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盛會。我們希望這次座談會,在百家爭鳴的方針指引下,與會者能出以公心,惟真理是求,對語文教育的現狀作出比較客觀實際的分析,找出影響語文教育的關鍵所在,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為21世紀的中國語文教育探索出一條正確的坦途。
  許嘉璐(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書面發言〕 嚴格地說,按照人才成長的周期看,現在來研究21世紀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問題,已經滯后了。因此,盡快地拿出成果并付諸實踐,刻不容緩。亡羊補牢,猶為未晚。
  這次座談會,必將對今后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探究和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他還就當前研究中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四點意見〕第一,提高和評判學生語文水平的任務不是語文教學一家所能獨自承担得了的,應該由多學科共同承担起培養學生語文水平的職責,并以社會的需求為衡量學生水平的標準。今天,只就教育談教育,只就語文教育談語文教育,已經不行了。我希望今后研究中小學語文教育時,能有非語文專業的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進來,貢獻意見。第二,語文教學研究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年來,語文改革實踐已經有許多家,各有千秋。現在需要的是各家都以中國的和世界的未來要求為準繩進行自我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對各家的優點加以整合,形成一套或幾套比現在任何一家都更好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這就需要大家心平氣和,精誠合作,取長補短。第三,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盡快地做起來,不能老停留在研究室、會議室里或報刊上。我們只能在語文教育實踐中逐步接近絕對真理。要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第四,要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一問題提到十分顯著的地位,語文教育工作者們需要盡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向信息技術專家請教,以保證這一領域的研究具備應有的前瞻性。
  孟吉平(教育部語文司司長)〔賀信〕 這次座談會主題確定得好,立意很高。第一,非常明確,要全面貫徹全教會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使語文教學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系統工程中發揮作用。第二,世紀之交,看到21世紀高新科技迅猛發展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向語文提出挑戰,中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戰略行動計劃中做出應有的貢獻。會議開得好。
  陳建功(中國作協副主席)〔書面發言〕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不少社會人士其中也包括文學界人士就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展開了討論,其目的是為了使語文教學更加體現鮮明的時代精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適應新世紀全民素質提高的需要。個中固然不無偏頗之論,我個人對某些觀點也不敢茍同。但我認為,正和文學界的工作需要加以改革、加以推進一樣,教育界包括語文教育,無論是教材方面還是教學方面,都的確面臨著深化改革的大課題。因此,通過百家爭鳴,展開坦誠的探討、認真的切磋,將有助于語文教育界思想的活躍,有助于語文教育改革的推進。我相信,在新世紀即將開始之際召開的這一次語文教育座談會,將在教育界產生重大的影響,收到可喜的成果。
  尹世霖(兒童文學作家) 這次座談會召開之前,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在北京召開1999年年會,我在會上介紹我準備在座談會的發言內容,引起與會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協領導(張鍥、陳昌本、高洪波)的重視和熱烈討論,決定我的發言代表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并且善意地表示,全國作協的500多名兒童文學作家正面支持語文教育的改革。
  柳斌(教育部總督學) 這次座談會是一次備受關注的會議,這不僅因為中小學語文歷來就是備受關注的學科,也不僅因為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員廣泛,還因為在最近一段時間的討論中對語文教育褒貶不一,歧見紛呈,大家希望求得更多的共識。所以,這次會議承担著重要的任務,也將產生廣泛的影響。為了把這次會議開好,我們應當提倡:第一,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要力求對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現狀作出比較客觀實際的分析。50年來的中小學語文教育,不是一切都好,也不是一切都壞。一切都好,不符合客觀實際,一切都壞,也不符合客觀實際。既要充分肯定成績,也要認真找出存在的問題。不肯定成績,把語文教育說成一無是處,會使大家無所適從,失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不找出不足之處,會使大家安于現狀,看不清語文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向。第二,要有良好的學風。提出問題要有調查研究。問題應當是客觀存在的,不要無的放矢,更不能無中生有;開展批評要有善意,要與人為善,治病救人,扶正救失,而不是圖個人情緒的發泄,更不能惡意中傷;解決問題要有誠意,找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那種離開語文教育現實的空洞指責是沒有多少價值的,我們應當提倡實事求是地找出語文教育改革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毛澤東在50多年前指出的“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的那些東西,現在也還不少。見諸文字的就有什么“誤盡蒼生是語文”,什么語文“禍國殃民”,什么“中學語文教育承担的重要功能,就是培養聽任流氓語言支配的奴隸和奴才”等等。從這些咬牙切齒的恨恨之聲中,我們看不到嚴肅的科學態度,更看不到絲毫對語文教育甚至是自己言論的負責精神。第三,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討論中,提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允許發表各種不同的意見,即使有些意見是相互對立的,也要心平氣和,坐而論道,爭取在討論切磋的深化過程中,各自都求得更加全面的認識。擺事實,講道理,是最重要的討論方法;尊重事實,服從真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讓人心悅誠服的態度。
  劉國正(人教社編審) 語文界歷來是多事的地方。建國以后,已經有過幾次大的討論、大的變革。50年代的大討論,產生了文學、漢語的分科;60年代的大討論,產生了分科以后的語文課本;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討論產生了現行的高中教材。現在是第四次大討論。這次討論一開始,我就抱著很大希望。一是國勢增強,呼喚語文教改;二是20年來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和進步,在這個基礎上往前走,就有了基礎;第三是國家提倡學術自由,真正可以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討論一開始并不順利,有些意見欲以語文為突破口,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我們是搞語文的,我們要“在酒”,要把酒釀好,要搞出“茅臺酒”,夠21世紀喝他幾十年的。這是我們的責任。真理的發展是在辯論爭鳴、說長道短、你來我往的過程中實現的。這次座談會提供了這種機會,討論者要本著“費厄潑賴”的精神,尊重不同意見,也尊重各自的人格。
  張定遠(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 全面否定不可取,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不可取。
  閻立欽(中央教科所所長) 在語文教育的大討論中,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也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對于某些明顯超出語文教改范圍的錯誤觀點應加以抵制。要珍惜改革以來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使語文教學沿著正確、健康的軌道前進。
  申士昌(北京西城區教研室特級教師) 對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要做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不能抓住個別問題就全盤否定,更不能以“誤盡蒼生”“禍國殃民”等過激的言詞下結論。歡迎拿出一些新的建設性意見,反對不負責任的空發議論。
  吳心田(山東教研室特級教師) 我不同意對語文教學全盤否定的觀點。“誤盡蒼生”“貽誤青春”“中學生是悲慘的中學生,中學教師是可憐的中學教師”等類似觀點,我是不同意的。語文教學有沒有問題?有,有的還相當嚴重。但20年來語文教育是發展的、進步的,這個成績不能抹殺。
  顧之川(人教社中語室副主任) 大討論涉及對教材的批評。有的我們不能接受。比如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扇動民族之間的仇恨心理”,從《紀念白求恩》推導出“毫不利已是做不到的”等等,這些觀點超出了語文教學范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竇桂梅(吉林第一實驗小學特級教師) 《語文教學憂思錄》我也看了,我們應該寵辱不驚,沉得住氣,不要跟人家打架。有的話確實過分,太嚇人了,我們青年語文教師都不知道該怎么做了。討論歸討論,不要在政治上扣大帽子。
  何寶民(河南教育報刊社編審) 我想就兩本書談點讀后感。一本是《語文教學憂思錄》,一本是《審視中學語文教學》。兩本書把1997年《北京文學》開始討論語文教學的文章大體搜集在內。開始討論沒有出現太大的震動,因為語文教學作為討論的對象好像不是奇怪的事情,誰都能給語文提意見,但這次批評有點不同一般。1978年3月16日呂叔湘先生對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批評,使我們心悅誠服,確實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時隔20年以后的批評,好像醉翁之意不在酒,對語文教學的批評迅速升級為大批判、謾罵。我們希望心平氣和,不要危言聳聽。可《審視》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說教師“黑手高懸黑教材”,對語文教育的總體評價是:“陳舊的內容,極左的觀念,荒謬的肢解,專制的答案”,“處處和改革開放的大氣候不協調,處處和科教興國的總目標唱反調”等等,這是典型的謾罵,想通過語文教學在政治體制上提出自己的意見。
  齊峰(山西師大副校長) 現在社會都在關注語文教學,從來沒有提出過這么多批評意見,一方面說明語文重要,一方面說明語文確確實實存在許多問題,有些是致命的問題。我們應該歡迎批評,批評是正常的,沒有批評反而不正常。批評能幫助我們進行更深刻的反思,使我們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有利于語文教學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其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對于我國的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來講,教育體制的改革相對滯后,這就必然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改革。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語文最具時代特征,其發展總是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常常折射出時代風云的變幻。于是,面對世紀之交,面對中國的更加改革開放,人們把對教育改革的不滿和希望全部集中到語文教學上。人們希望教育改革能夠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同步,更希望語文教學能夠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少一些傳統,多一些創新;少一些共性,多一些個性;少一些強迫,多一些主動;少一些花拳繡腿,多一些實事求是;少一些應試,多一些素質;少一些自滿,多一些反思。
  陳鐘梁(上海教研室特級教師) 當前對語文教育的批評,反映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和由于種種條件限制,教育現狀還不盡如人意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反映。
  劉錫慶(北師大中文系教授) 這次語文討論是建國以后的幾次討論所不能比的,比那幾次要深刻得多,其意義相當于“五四”那次動蕩。社科院文學所所長楊義先生說,百年來中國文化走了一個“正—反—合”的過程。“正”即指“五四”前的中國傳統文化;“五四”是“反”,反傳統;現在是“合”,即傳統文化、西方文化、革命文化、民間文化這四種文化優質內容的重鑄和整合。21世紀將是新文化復興的世紀。
  孟吉平 針對問題,關注語文教學的人,提出了各種批評,我認為凡是有利于語文教學的,各種意見都可以講,好話、壞話都要聽,正確意見、善意意見、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終究是主流,以偏概全、全盤否定是非主流。言詞過激,確實不好,我也不同意,感情上也不能接受,但它是非主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非要劃清界限,我們可以不同意,態度上,我們要寬容。一個歷史變革時期,有各種觀點、不同的思維方式,是正常的。只要你提得有根據,從反向思維,我們也采納。
  饒杰騰(首師大中文系教授) 這次討論的文章,我幾乎都看過了,把文章提到的所有事實都摘出來,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等怎么看,我不管,反映的問題基本是屬實的。問題的產生是進步的征兆。這次大爭論雖然語言有點刺耳,但孕育著21世紀語文的突破。
  李行健 對有些偏激的言論,要采取寬容態度,我們沒有必要采取他們那種態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要擺事實,講道理,不能憑感想、極端的事例。
  吳繼章(《語文周報》主編) 討論要有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討論當中有情緒化的東西,有的是說過頭活,有的是提出一些問題,然后就上升到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最好是冷靜些,人家情緒化,我們不要情緒化。說人家“別有用心”,人家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就冤枉人家了;如果真是別有用心,你急了,正中他的圈套。
  韓石山(山西作協副主席) 我不認為那些真提了什么意見的是“別有用心”,這些話是文化大革命的語言,別人一說什么,就說“別有用心”。說不定人家是滿腔熱血。應該有這樣的態度: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用生命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任何人都可以發言。說人家“別有用心”,就把自己放在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別人就不配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這不太好。
  孟廣智(《提前讀寫報》主編) 現在有“誤盡蒼生是語文”的說法,有老先生說“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管“在”什么,問題存在,我們就得承認。
  潘繼平(《中學語文》主編) 《審視》里面有些文章、有些觀點還是比較好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客觀地看,要有容納百川的氣概。要平心靜氣地討論。中學語文確確實實存在著許多問題,這是不容置疑的。
  張文海(湖北宜昌教研室特級教師) 這場討論似乎是圈外熱,圈內冷;上面熱,下面冷,第一線的語文教師反應很冷淡。專家們的意見眾說紛壇,從各自的不同的角度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各種意見不統一,甚至各執一端,僵持不下,弄得下面不知所云,莫衷一是。希望討論能實事求是,各派意見互相包容,拿出一個21世紀振興語文教育的行動計劃。
  伊廣文(黑龍江佳木斯教育學院教授) 對中學的討論比較熱烈,對小學的討論冷冷清清。中學、大學存在的問題與小學息息相關,有許多問題是由于小學基礎不牢造成的。建議討論關注小學語文教學。
  二
  如何評價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成績和問題?語文教育的現狀如何?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座談會上,與會者各抒己見。
  張定遠 應當用辯證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待20年來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用這樣的觀點看待語文教學,改革開放20年來,語文教學的成績是重要的,第一位的,不能低估,不能抹殺。但是,語文教學存在的缺點、錯誤,甚至失誤也不可小視,不可低估,有些問題還是相當嚴重的,值得高度重視,要下決心逐步加以解決。
  語文教學的成績應該從六個方面加以肯定:語文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碩果累累;教材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教師素質、學生水平有較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正逐步提高;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和教學經驗指引語文教學不斷前進;建立了語文教育研究機構。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觀念問題。一些同志還沒有或沒有完全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習慣勢力、傳統的落后的東西還在束縛著我們。2.教學內容與信息時代要求比差距很大。不從實際出發,把語文的工具性簡單化、程式化,把生動的語文能力訓練變成枯燥的純技術訓練,教學活動呈現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3.教學方法陳舊、呆板。滿堂灌、注入式,先生講學生被動地聽在不少學校仍然普遍存在。4.基本觀念問題。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目的、任務、基本規律沒有統一的認識,至今爭論不休。5.應試教育,導致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的影響太大。6.教師素質不平衡,需要進一步提高。
  申士昌 應該肯定成績。新中國成立50年來,經過幾次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特別是近20年來的改革,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第一,對于學科性質的研究逐步深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第二,在“一綱多本”方針的指引下,教材改革成績顯著。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初中語文教材,已有12套之多,高中語文教材光是人教社就有兩套課本。第三,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各具特色的語文教師。在他們身上體現著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精美的教學藝術。第四,全國各級語文教學研究會、各級教研部門、各種語文報刊在推廣教育理論的學習、總結推廣語文教改經驗、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應該“找準問題”。中小學語文教育存在著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突出的表現是語文教育質量還不夠高。教學方法陳舊,是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具體表現是:1.把生動的課文肢解為若干知識點的拼盤,抽出一段話,甚至幾個詞,零敲碎打,死記硬背,翻來覆去地分析所謂的深刻含義。2.公式化,概念化,老一套,語文課天天一個樣,學生厭學語文。經調查,學生不喜歡語文的占50%。3.為了應付各級各類考試,老師不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而是以練代講,以練代學。大量地做社會上流行的五花八門的練習題,光練不講,只對答案。臨考前還有大量的沖刺練習、模擬練習,急功近利,舍本逐末。4.加班加點,疲勞戰術。許多學校的畢業班每天排8至9節課,雙休日還要辦補習班。5.只管課內,不管課外。學生的課外閱讀面很窄,缺乏必要的組織和指導。6.只管教,不管學,只研究教法,不研究學法。許多學生不會瀏覽、跳讀、速讀、精讀、略讀,不會從文章中篩選有效信息,閱讀的速度、效率不高。語文教學的弊端集中表現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應試練習,輕智力開發;重課內學習,輕課外學習;重教法研究,輕學法指導。其根源是教學觀念陳舊。
  柳斌 50年來,語文教育的成績是巨大的。由于推行簡化漢字,推行漢語拼音,推廣普通話,大大加快了掃盲和各項文化普及工作的進程。我國人口數量由50年代的4.7億增至目前的12億多,而文盲、半文盲率卻由85%下降到15%,即做到了讓10億人口能夠識字。同期,圖書出版由每年7.9億冊發展到每年70多億冊,期刊由每年2億份發展到每年25億份,報紙由每年16億份發展到240億份,電視人口覆蓋率達89%。目前我國這種文化教育的大普及,科技和經濟事業的大發展,就有著國民識字、閱讀、寫作能力所發揮的效益在內,就有著語文教育基礎難以估量的作用在內。語文教育對受教育者在接受祖國優秀文化影響,培養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產生的積極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更是從眾多普通勞動者和許多先進模范人物的言行、修養中可以找出明顯的例證。
  教學改革試驗最早、試驗最多,改革思路最活躍、最有成效的,還是語文學科,首先是小學語文。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情境教學”“愉快教育”“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大量閱讀,快速作文”“韻語識字”“字理識字”“集中識字”“分散識字”等教改試驗的涌現就是例證。
  語文教育的問題主要出在應試傾向上,出在考試思想、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上。由于考試指揮棒,尤其是所謂標準化試題的導向作用,導致語文教學存在著諸多令人憂慮、不滿乃至嚴詞責難的問題,使得語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傳統教育、情感熏陶、審美鑒賞等作用被淡化了,語文知識也被搞得支離破碎,語文課潛移默化的升華思想感情、激勵創造思維的作用和提高口語、書面語表達能力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死記硬背的努力和選擇現成答案的僥幸心情所淹沒了。
  孟吉平 20年來,語文教學是各個學科最活躍的,是群眾參與最廣泛的改革,涉及的范圍廣,程度深刻。20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比20年前有很大提高。我們要滿腔熱情地肯定成績,對老師嘔心瀝血的改革要充分肯定。還要清醒地冷靜地看到中小學語文教學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語文自身的老大難問題,不是畢其功于一役就能解決的。比如,口語教學,過去薄弱,在信息時代,自然就顯露出來。一是時代發展對全民族國民語文素質的要求高了,目前的現狀很不適應。
  李行健 基礎教育中的語文學科是最早進行教學改革的學科之一;應該說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構建,教材的編寫,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探討方面,都有很好的業績。但是,毋容諱言,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有些還是比較嚴重的。
  饒杰騰 20多年的語文教育是主體精神的張揚和主體精神的失落并存,是科學化的豐富多彩的嘗試和科學主義的嚴重干擾同在。我不承認整體失落。張揚有三個方面:認識到語文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是每個學生生命所必需的,是構成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標志;認識到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這個主體是發展的;認識到不能把主導和主體割裂開來。但這種張揚并不能掩蓋主體精神的失落。不要混淆科學化和科學主義、人文性和人文主義,而造成理論的混亂。現在的討論是忌諱談科學、知識。沒有科學,還有知識嗎?現在要研究哪些知識對于培養學生是有用的,應該在實踐和知識的結合點上找出路。未來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是什么?現在的學生哪里有那么多時間多讀多背多寫?要讓學生多快好省地學習,語文教學的現代化要提高效率,不只準確,還要迅速。
  陳鐘梁 中學語文教學是成績與問題并存。中語會成立20年來,結束了“左”的思想對語文的干擾,使語文回歸到自身。正確處理了基礎、能力和資歷三者的關系,特別注重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人教社不斷改變教材;出現了那么多的語文期刊報紙,是其他學科少有的;培養了一大批年輕教師。成績有目共睹。現在正面臨一次更深層次的改革。機遇與挑戰共在。
  吳心田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學語文課堂確實有了一些改革和發展,不容否認。然而,就大面積來說,改革和發展是緩慢的,滯后于時代的發展,這也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舉幾個本人親身經歷的例子:山東省在一次評選高中語文優秀教師的活動中,在有600多位老師聽課的特定環境中,執教老師自始至終講析課文,聽課的學生竟然昏昏欲睡。全省100多位教師到一所著名中學聽課,反映是在90年代全省著名學府聽了一節60年代的課。在一次學生座談會上,學生直言不諱地說:對語文課沒有興趣,不喜歡上語文課。類似事例說明,語文課堂教學確實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語文課的弊端至少有四個方面:1.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模式幾十年來一直禁錮著課堂教學,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的發揮。2.課堂教學一直處在封閉的狀態,是以封閉的形式上著封閉的課。3.課堂毫無生氣,教學平淡無味。4.單篇式的教學束縛著師生的手腳,使教學陷入局限。
  許嘉璐 中小學的語文教育,多年來一直是基礎教育中的難題。無數語文教育家和語文教師進行了大量教學改革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至今效果仍不理想。現在,又面臨新世紀的挑戰,可以說是舊賬未了,又添新賬。
  劉錫慶 現在的語文閱讀是反對文言,反對文學。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沒有完成閱讀的任務,割斷和傳統文化的聯系,這是失誤。從低幼兒童就應該接觸傳統文化,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要記住好的東西。我們是到了初中、高中,都遠離傳統文化,這是一個大的偏向。閱讀能力到底怎么培養?現代文為主的方式,能不能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閱讀總的目標是吸收,吸收為了提高、升華,閱讀就是理解和發現。文學沒有統一答案,是讀不盡的莎士比亞,讀不盡的曹雪芹,讀不盡的老舍……現在我們把它僵化了,非要說出個子丑寅卯,這辦法不對。讀得多了,有了比較,在感悟中才能獲得這種能力。我們太急功近利。閱讀的內在規律是:“觀千劍而后識器,授千曲而后知音。”我們沒有按規律辦事,覺得講一篇,能力就獲得了,立竿見影,這是實用主義。現在教材的編法我很懷疑。我認為選經典的300篇古詩詞、200篇古文、100篇現代文,讓學生背,熟讀成誦,他的閱讀能力要比現在高得多。現在還是以講讀為中心。閱讀應該由主體來完成。讓他讀,不是你教,閱讀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感悟出來的。
  湯吉夫(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 教中學語文17年,1975年離開中學課堂,有一種脫離苦海的感覺。在中學十多年,感到深深痛苦的是語文老師不可能有獨立思想和獨立創造,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像一個工具似的傳達教材、參考資料,應付考試,戴著鎖鏈跳舞,精神上很痛苦。可過了若干年,面對今天的現實,沒有太大的變化,有的還變本加厲。今年的高考題就令人怵目驚心。粉碎“四人幫”后,語文教學的狀況沒有得到什么改變,而是更加惡化,變本加厲。我不同意對中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認為主要問題是一種“應試傾向”,這概括不了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應試只是一種現實,這種概括過輕了,這種概括的背后,包含著語文教育界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主要問題是中學語文教育主體性的失落。對教師來說應該是能創造的人,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師能創造嗎?只是一種工具,中學語文教學的規定性,一本教材,一本參考書,還有各種模式,你能真正獨立地工作嗎?最好的狀態就是戴著鎖鏈跳舞。學生普遍厭學,語文課成了純技術化的分析。學生用公式化、套話寫文章,得了“失語癥”。
  張巨齡(《光明日報》高級編輯) 首先,語文的界定是什么?概念要先統一。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結論。過去太講究工具性,強調知識性,忽視了某些能力的培養,忽視了有些人說的“人文性”,教學就要出問題了。再一個是枯燥性,不管什么文章,哪怕是小說,都要分段,歸納段意、中心思想,不歸納不行,因為考試考這個。再一個是支離性,分析孔乙己的外貌也大卸八塊,沒了生動性。這不是教師本身的事,不這樣講不行。第二,語文的干擾太多,卡得太死。不能自己編教材,教法也規定好了,有的還用行政命令貫徹什么,“目標教學”,照什么教,教參也編好了。扼殺了教師的創造性。第三,教材的內容有的是陳舊了,需要更新。
  竇桂梅 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太低。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沒有主體地位,領導定調子,大家跟步子。中小學各搞一套,溝通銜接不夠,小學語文沒有從整體上把握從小學到中學的學習過程,中學語文出現的許多問題,很大責任在小學。沒有持續發展的觀點。
  韓石山 中小學語文教學我覺得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賦予語文課的任務太多,責任太多,對語文壓的東西太多,不是它能承載得了的。比如說,思想教育壓上了,政治教育壓上了。其實語文頂多能解決的是情操教育的問題,可以使人具備一些最基本的品質,如善良、博愛、民主。第二個是語文本身的問題,把簡單的東西復雜了,把復雜的又簡單化了。比如說,把漢字簡化了,實際增加了識字量,每簡化一個漢字,等于一個漢字變成了兩個漢字,過去識3000個,現在至少得識4500個。因為繁體字,小學不用,高中要用,高中不用,街上要用,街上沒有,故宮也得有。語法也是把簡單的復雜化了,現在的語法著作至少得30萬字,其實真正的語法,頂多5萬字就可以說清。
  韓軍(清華附中特級教師) 我對語文教學做了整體的思考,一共十個方面,因時間關系,簡單談四點。1.偏了例子,應該重視數量。自“五四”后,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的總體思路,就是四個字——舉一反三。每學期以課本中的二三十篇文章為例子,不厭其深,不厭其細,不厭其透,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例子”看看怎么運用語言。這實際是一種完全科學化、理科化的路子。其實,語言的學習規律,恰恰是舉三反一,數量的巨大,例子的極大豐富,才是形成語言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條件。2.偏了分析,應該重視吟悟。本世紀以來,現代中國語文教育出現了區別于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大奇觀,就是出現了“講深講透”、“析細析微”的現象,西方化的語法學、寫作學、閱讀學等等知識,大量地進入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之中,而且整個西方化的、所謂科學的教材“編寫體例”和“教材講授方式”也進來了。重分析,輕吟悟的狀況愈演愈烈。3.偏了理解,應該重視背誦。中國語文教育的課堂上講“理法”(如語法、寫作法、文章學等)過多,以“理”來解語言、來學語言的方法,代替了以背誦為主的方法。從偏于分析、輕視吟悟,到偏于例子、輕視數量,再到偏于理法、輕視背誦,走向了“科學主義”的歧路。煩瑣哲學,玄虛之學,形而上學的純技術化的習題,板滯的操作課型與步法等,在語文教材和課堂上,泛濫成災。從小學到中學用2700課時學自己的母語竟過不了關,其原因就在這里。這是過于祟信所謂西方科學主義理性的結果。要大大提高中國語文教育的實效,在不丟棄適當分析、例子、理法的前提下,非重視吟悟、數量、背誦不可。4.偏了峻厲,應該重視雍容。現代中國語文教育太莊重,太沉重,太峻嚴。一直以一副峻急嚴厲的面孔出現在我們面前。
  齊峰 社會上對語文教學提出的嚴厲批評有些是語文教學自身的問題,但有些問題已經超出了語文教學本身的范疇,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是體制方面的原因,是在嚴重的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形成的。計劃經濟或市場經濟是影響語文教育的最根本原因。只有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才會逐步得到解決。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全國學生統一課本,統一管理,甚至是統一思維,統一說話。就是現在,這一無形的力量還在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我們的這種傳統的思維定勢,過極的共性要求和極端的形式主義像一個磁場,形成了一個怪圈,嚴重制約著語文教學的變革。
  閻立欽 影響語文教學效率的是怎樣給學科定位,與對學科性質沒有統一看法有關系。語文的特征、本質在哪里?語文教育指的是有關自己祖國語言的教育活動,在學校以學科的形式出現,不同于一般的單純的學習某一種語言的活動。祖國的語言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載體和組成部分,它必然和政治經濟的變遷有一定關系。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推動語文教育的發展,提出發展的條件和相應的要求。語文教育是國家、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培養人,傳播文化,作用于社會,對社會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對社會存在、傳播文化起重要作用。
  三
  座談會上,與會者針對語言教學的弊端和時代的要求,對新世紀的語文教學做了展望,就素質教育、語文學科的定位,對教學標準、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材建設、師資隊伍、考試制度、體制改革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討。
  孟吉平 問題反映出來了,語文確實太難了。我們要知難而上,要尊重規律,扎扎實實深化改革。第一,從大語文觀點看,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語言發展是個漸進過程,只能尊重規律來推進它,不能超越,這是慢功、苦功。跟自然學科不同,語文知識轉化為能力要有一個過程。第二,語文本身有它的豐富性、復雜性。從教學內容看,語言文字、文學,現在擴大為文化,三方面內容在教材里怎么編排?按什么體例、什么比例,多少量?從能力看,聽說讀寫,不是和教材一對一地自然結合,而是綜合性的,遞進的,初中、高中螺旋上升。沒有定量定性的尺子衡量。是綜合訓練,又要和教材結合,又要螺旋上升,很難。還要培養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這些智力又怎樣和語文教學結合?這是更高層次。從方法上看,教無定法,究竟哪種方法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下結論,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比別的學科要活躍得多。第三,有的不是自身能解決的,受到語文學科以外的因素制約。比如,讀得多,才能寫得好,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要開發課外閱讀,可老師不能替他讀;寫文章,認識水平不高,寫不好文章,但認識水平的提高,道德水準的提高,也不可能只是語文自家能包攬的;語文領域小,整個世界很大,必須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對自然、社會的觀察,學語文有幫助,但也不是語文一科所能包攬的。如果簡單地批評、指責,這不實事求是,但也不是開脫,要辯證地看。從教育行政領導的角度看,要看到語文教學的難度。要從宏觀上、從方向上指導,基礎設施要舍得投入,放手讓老師搞實驗、改革,具體的方法,行與不行,不要簡單干預。語文教師、語文工作者,要知難而進,尊重規律,駕馭規律,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要做冷靜的促進派,不能淺嘗輒止、一得自矜,一定要開辟出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面對21世紀,對語文教學有什么思考?第一,在20年來語文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對語文教學現狀要有全面深刻的分析,做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問題是什么,要有論證。第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到底提出哪些更高的要求,要有一二三,然后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看如何服務,而不是簡單靠拢。第三,要跳出來,從宏觀上,全面思考問題。諸如培養創新精神方面,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方面,漢語對世界的影響和作用方面等。
  許序修(廣東汕頭教育學院科研處教師) 21世紀語文教育要關注兩個問題:文化積淀的問題,生活體驗的問題。如果離開這兩個問題,什么科學精神、人文精神都休想談。語文是工具,但通過語文學習不僅是掌握這個工具,而是獲得運用這個工具積淀文化的內涵、民族的感情。離開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語文教學的規律性、可行性都是值得推敲的。現在有的語文課扼殺了學生的靈氣和對生活的體驗。
  閻立欽 語文教育改革應該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己任。思考語文教育改革,要從黨中央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質的要求和大局出發,從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出發,不能僅僅從專業的角度、從個人的情感角度考慮問題,要以提高全民素質為己任,這是語文教育特殊的本質決定的。在這方面有自己的特有優勢和有利條件。語文教改的關鍵是教育觀念的更新。第一,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重點。第二,對語文教育的內涵理解得不要過于片面狹隘,在培養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要將各種教育因素統一結合起來,發揮綜合教育作用。第三,不能采取封閉教學,而應強調實際應用,密切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搞開放教學。
  柳斌 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進一步改革教材,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法和評價制度,但最重要的是要改革語文教育思想。必須清醒地確認這樣一個道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師對課文的詳盡分析分析出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只有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實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扮演組織者、引導者、主持人的角色,而不應扮演我講你聽、我呼你應、我考你答的說教者,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時刻注意培養興趣,激發情感,啟迪思維,增益智慧,變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語文教育改革的主力軍是中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論工作者應與在教改第一線的教師緊密結合起來,把豐富的教改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又用科學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來進一步指導教改實踐。
  申士昌 要對癥下藥。在語文學科教育中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語文教育要為培養“六種能力”服務,培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語文課責無旁貸的任務。廣大教師要主動關心積極參與課程體系改革,隨時研究教材的優點和不足,使教材不斷完善、充實。學習著名特級教師和本地區優秀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經驗,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改革實驗。還要在研究學生的心理上下功夫。
  姚建庭(上海中語會秘書長) 加強素質教育,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而不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對中小學生來說,培養自學能力是最重要的,“自”包含個性因素,可持續發展因素,以人為本的精神等。怎樣抓住“自”?培養學生自己做學問,自己做人,要抓住正確習慣的養成。這樣,一頭可以牽動知識,一頭可以牽動技能技巧。語文教學應該教學生自學自讀,給學生讀書、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規范的指導。
  齊峰 就語文教學談語文教學,就方法改革談方法改革,跳不出來,對語文教學改革要進行綜合治理。
  張定遠 改革語文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通力合作。
  陳鐘梁 談語文教改要同時研究改革、穩定、發展三方面,這是綜合的。哪里必須穩定?語文教育的層次特別多,要研究大面積教育,不然會失去基礎。五個方面需要穩定:1.定位。關于語文是交際工具、文化載體的定位。2.以選文組成單元的教材編寫體例。3.以閱讀為本體的教學策略。4.語言、思維、審美三者同步發展的訓練體系。5.以作文為主要項目的考試方法。有了上述五方面的穩定,然后才有資格談改革。我覺得語文教學的過程不行,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課文的分析上,簡單的一問一答,小學三年級以后就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到底有多大意義和必要?要改變語文教學的模式,變單向灌輸知識為學習指導。首先是工具指導。教學生學會使用各種工具書,電腦的文字處理。第二,閱讀指導。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指導讀其他科的教材,課外讀報紙、雜志、名著。第三,活動指導。兒童的智慧來源于活動,到高中可進入摸索性學習。語文教學的改革要注重大面積語文過程的改革。發展方面,對工具性的認識應該發展。面臨新的世紀,是否應該深化?語言應該成為民族團結和凝聚的工具,是促進自身發展的工具。在特殊的條件下,語言可以成為一種資本、產業。學習工具的改變,科技的發展使傳統的語文教育受到沖擊,文縐縐、慢騰騰的語文教學模式要改變,要教會學生獲取網絡信息,這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學的使命。
  顧德希(北京四中特級教師) 時代提出的新問題要思考,要消化。比如,準確獲取新鮮信息,是信息時代的需要,是學習、工作、生存的需要,語文教學要訓練學生這種閱讀能力,使學生適應時代的要求。
  劉國正 語文問題有的很難一下解決,難度很大。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幾個問題是:第一解脫,第二減肥,第三展翅。先談第一個問題。要從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狂熱中解脫出來。應試教育是20多年來出現的新問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壓力都很大。于是出現了許多違反規律的事。無休止地做練習題,答案只能是惟一的。老師不得不這樣做。必須解脫這條繩索。這條繩索不解下來,我們在討論中提的好意見都成空談。怎么解脫呢?有兩個方面:一是改革高考制度,改革考試內容。既然是指揮棒,就要指揮得好一些。大量的標準化試題,指揮得就不一定正確。一定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體制,是不是一定搞統一考試,要研究一下。二是教師要自我解放。有的老師就硬是不理那一套,按正常規律辦事,升學率反而相當高。老跟著高考題跑,永遠被動,不如返回來抓基礎東西,以不變應萬變。當前,應試的狂熱能不能降降溫?第二個問題是減肥。語文課背的東西太多了。要輕裝上陣。語文有那么多“性”,語修邏文、字詞句篇,各種訓練一大堆,再加上聽讀說寫,編織出一個網,把語文教學框在里邊。要刪繁就簡,給老師創造的余地、主動研究工作的余地。要給一個總的要求。“性”讓理論家去研究。先做好兩件事:快一些、好一些地使學生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再給一個考查的標準。看效益怎樣,提高能力沒有,素質提高到什么程度;看學生是不是感興趣;看負載,是不是增加了負担。有了一個總要求,有了一個衡量標準,中間這一塊,教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體系等,讓大家去做,編教材才能編出不同風格。都規定死了,怎么能有什么不同呢?老師也就有了廣闊的余地,發揮創造性。過去強調教材全國統一,這個觀點應拋棄,用《三國演義》《孟子》當教材,完全可以。教材要靈活一些,可以有教育部主持的一套,還可以有不同風格的幾套,讓大家選用。教學方法更不用說了。要給學校、老師、學生都留有余地,讓他們多發揮主動性。總之,不減肥,就邁不開步子。附帶說一點,要遵循教育方針,大綱是必要的,這跟作家的個人行為不同。第三展翅。談21世紀的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教學和生活的聯系。語文產生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語文既要實,又要活,“活”就在于和生活結合。宜昌的經驗很好,學生對語文很感興趣,大大增大了閱讀量和寫作量,大大提高了創造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兩翼”,一個是課堂教學,一個是課外活動,兩者要結合起來。
  張文海 宜昌把語文教學引向課外生活,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閱讀,課外練筆,課外收視,從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教學異彩紛呈,出現了可喜的局面。
  吳心田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鏈條的中心環節,怎么改呢?提出以下四點:1.徹底改革長期以來只滿足于“教師講學生聽”的“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模式,實施“讓學生動起來”的“以訓練為主”的基本教學模式。2.打破封閉式,實行開放式。3.改變教得死、學得死的局面,切實改變語文課平淡無味的狀態,使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有滋有味。4.由單篇教學向單元教學發展。
  饒杰騰 建議召開語文教學會議,一定要經過充分準備,把問題提出來。語文學科定位在哪里?有人說是培養素質,哪一學科不是培養素質?語文學科在培養素質方面的獨特的功能是什么?有個性任務和共性任務,培養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個性任務,發展智力、提高覺悟是共性任務。夏丐尊說過兩句話:不要只把國文當國文學(指閱讀),不要只從國文學國文(指寫作)。陶行知說,語文教學的根本錯誤有兩條:只把語文當工具,只從讀寫學讀書。寫出好詩“功夫在詩外”,要研究“外”是什么,要拿出知識體系來。
  黃岳洲(蘇州大學中文系教授) 1.語文是什么?小學是文字,主要是識字,中學主要是文章、文學、文言、文化。不知道語文是什么,怎么研究語文的問題?定了位,內容就好辦了。2.語文的特性是什么?語文有它的社會性,二有它的工具性,三是綜合性。說到底是一個哲學問題,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語文是具有豐富的文化、文學、語言等內涵的特殊的工具課。3.教材怎么編?要跟教師進修結合,跟學法指導結合,以學生為主體。要抓個性、特性,抓重點,抓難點。
  董曉平(北京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 中學語文是國民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學科,不能承受它無法完成的、不屬于它的事情。談21世紀的語文教育,前提條件是正確認識中學語文教學在國民基礎教育中的位置和職能。有幾件事情需要做:要拿出一個好的大綱或課程標準。中學語文應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算達標,由什么機構實施對達標的評估,廣大教師才有遵循,才有規范。社會各界評判中學語文教學也就有了法定的依據,使那些隨心所欲的無法無天的說三道四不至于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東西,語文老師怎么辦?出了問題,板子打到語文老師的屁股上,太不公平。有關教育行政部門要拿出一套好的教材,體現21世紀發展的新的教育觀念,能引導師生改進教與學的方法。政府主管部門要抓緊培訓、配備懂教育的,對語文教育比較寬容理解的領導,好的教育局長、好的校長。有了好大綱、好教材、好領導,然后才該說有一批好教師。這是四件急于要做的事。
  改革要顧及兩頭:一頭是對大多數學生是不是有好處,一頭是能否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事實證明,大多數學生支持語文教改,多數老師也愿意搞改革。
  顧德希 語文教學要從煩瑣的語文知識中掙脫出來,字詞知識、文體知識,有的沒必要。你講得越多,學生越沒興趣。語文教學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以新鮮的知識打開學生的視野,啟迪思維;結合學生實際的能力訓練,要有很多落實的訓練;要使學生學到落實的知識。這就要跳出分析的許多模式,跳過煩瑣的知識的一道道坎兒。
  語文教改要進行實驗,百花齊放,但要有一個標準。語文教學要達到一個什么程度,我們還不清楚。葉老說,要調查研究。語文能力到底要達到什么標準,要研究出一把尺子。應試教育確實很討厭,但你要拿出標準,不然就只能是高考一把尺子。要實驗,不要進行無休止的爭論。語文教學需要加強學科建設。
  劉錫慶 說起改革、建設是很困難的,希望在座的同志思考三個問題。1.漢語自身的特點是什么?2.閱讀的規律是什么?3.寫作的規律是什么?
  鄭浩(語文出版社編輯) 語文教學要結合漢民族語言來談,它受語言學研究的制約。過去是靜態的研究,現在是動態的研究,研究使用語言的規律。語言研究的變革帶來語文教學的變革。現在一談訓練、知識、科學,就好像談虎色變,總是強調多讀、多背、多寫。進入信息時代,學生哪有那么多時間?還是應該多教給學生一些使用語言,也就是交際方面的規律,才能大面積地解決少慢差費的問題。
  吳心田 定位問題。給語文課定位,不應該去掉“小學”或“中學”兩個字,有的是從大學角度考慮的,脫離中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應該從“語文”定位,而不是“文學”“漢語”。應虛實并舉。不希望把問題看得玄而又玄,脫離實際。虛,比如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創造能力培養、智力開發等;實,比如教材問題、考試問題、課堂教學問題、對語文教育的評價問題等。二者應結合,不能脫離實際。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談文學文化修養,切不可忘記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張春林(浙江大學編審) 討論完了,要研究,要整改,要有到位的措施。20年來的成績的估價可以不討論是三七開、四六開,那是領導的事情;語言派、文學派,也不要糾纏。能否就以下兩個問題采取一些措施?語文教育要有一個全面的領導部門,到底誰在管語文教學?人教社畢竟是個出版單位,教育部基教司事多人少,管起來也困難。既然是基礎教育,那么重要,從領導體制上究竟采取什么措施?語文改革的會最多,關鍵在于領導要采納大家的意見,采取有力的措施,不然談了半天,大家還是沒有信心。研究工作要深入。中小學科研隊伍很龐大,但學術水準比較低。現在是“性”騷擾,“化”泛濫,各種計劃滿天飛。說起語文特性大約有三十幾種,工具性、思想性、文化性……總要有本質屬性吧?規格化、標準化、程序化……哪有那么多“化”。計算機是進步,但把人變成計算機,那是倒退。哲學、語言學、文學都在進展,我們連基本的學術進展情況都不知道。我們還在討論什么科學化、標準化,所謂科學化、標準化,全是胡扯。語文老師、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多讀點書。語言的本質是什么?漢語的特點是什么?這些基礎知識我們很欠缺。要扎扎實實搞點調查研究,中學到底識哪些字,掌握哪些句式,要有基本量的判斷。
  潘繼平 有些問題還不能完全解決,免不了清談。有的問題涉及到教育部對問題的認識,比如歸口問題、基礎教育的問題,這樣大的問題處理不好,光討論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有關領導應該下來多聽一聽,有些問題需要他們來解決。我感到有關領導對問題重視不夠,對有些事情處理得比較草率。
  史紹典(湖北教研室副主任) 第一,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要做認真的調查研究。開會要么云山霧罩,要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從具體的實際出發。中小學語文教育到底是什么狀況?這是根本所在。要認真調查研究,請全國中語會做做這個工作。第二,要認認真真提高教師的素質。語文教學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個教師素質問題。有的老教師不管用什么教材,都教得很好。對教師的現狀也要認真調查研究,對教師的思想、工作、生活都要了解。有的地方,教師開不出工資;叫學生多讀書,學校沒有錢買書;叫學生讀,老師都沒讀過,沒有精力讀。第三,要盡快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準確定位。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要達到什么目標,要拿出研究成果。附帶說一點,要求多讀多寫,與現有課時有矛盾。用什么時間去多讀多寫?學生不是只一科語文。應該培養學生快讀快寫。
  柳斌 教材建設應當在統一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多樣化,入選課文題材應更加寬廣,風格應更加多樣,內容應更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青少年學生,要進一步做到求實、求精、求新。
  張春林 現在的教材大同小異,談不到系統、理念。可以招標,真正百花齊放。
  張巨齡 教材要改,要不編或少編“教參”,要建立一種機制,激發教師的實驗性。師范院校中文系要加強學生右腦的開發,提高他們的素質。
  周正逵(人教社編審) 語文教改是全方位的改革,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教材的改革。教材體現一定的教育思想,任何教育思想都要滲透到教材中。先進的教學思想要開花結果,必須滲透到教材當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有賴于教材的改革。對考試也起著作用。老師講課也要有依據,那就是教材。語文教學發展所以不快,教材改革的廣度、力度不夠。語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教材的體系。明年使用的實驗教材針對舊教材的弱點,有三個“變”:變文選系統為訓練系統,變文體序列為能級遞進,變講讀中心為自學指導。
  顧之川 語文的改革包括教材的改革。要求更新教材的心情我們跟大家是一樣的。大討論涉及對教材的批評,時代感不強的篇目都已經有大的調整,新的研究成果也吸收進來。明年使用的新教材在以下幾方面有突破:更新教學理念,有意淡化技術操練,重于語文素質培養和聽說能力的提高。注入新教學內容,保留名家名篇,選入時代氣息強的篇目;外國文學選文,也不只限于批判現實主義的;呼喚教法的改革。新教材有這樣的特點:注重選文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淡化以反映階級斗爭和政治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選文意識;加大文學教育分量;增加古代文學作品比例;注重培養自學能力;結構體系作了改革;教師用書,以提高有用的參考資料為主,淡化教材內容的分析。
  王福河(《讀寫月報》主編) 人教社新的高中教材在編寫上有很多突破,超過解放后的各套教材,是語文建設的里程碑。但在教材人文內涵的開發上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首先是教材存在哪些人文內涵沒有揭示;其次,在微觀方面,哪篇課文具體結合哪些文化熏陶沒有揭示。課文應承載哪些人文精神呢?1.以人為中心的文化觀點。2.中國文化的綜合精神。3.辯證觀點。4.作者的人格理念、個體活動、創作思想。
  尹世霖 現用小學、初中、高中課本中的詩歌,尤其是新詩篇目實在太少,貼近兒童少年生活和情感的詩歌更少,對新詩是不是過于冷落了?我有個建議,當編寫語文類教材時,可不可以特邀詩歌作家加盟,或多聽一聽他們的意見,以把韻文編得更好,詩選得更合適。作為語文教育的門外漢,我和我們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懇請語文教育專家、領導、政策制定的機關,除了在今后的語文教育中增加韻文和詩歌篇目外,還建議:1.增加新作品,強調文學性,注重可用性。2.編寫權威性新詩閱讀推廣與鑒賞讀物。3.與權威機關聯合舉辦非贏利性中小學詩歌朗誦會和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4.在全國的師范院校中增設“兒童文學課”。5.支持教師、學生中的文學苗子,培養我們自己的兒童文學作家。
  高萬祥(江蘇張家港一中特級教師) 語文教改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的素養。這個問題不解決,語文教改是一句空話。科技興國,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教師興國。誠如有關專家指出的,語文教育的最大問題是主體的失落。應試教育害人不淺,受害的不僅是學生,更主要的是教師,一天到晚編題、做題、批考卷,越教水平越低,越失去了自己的價值。作為知識分子,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作為人文教育工作者,沒有獨立的自由人格;作為一個傳播思想的人,恰恰沒有獨立的思想。從實際情況看,語文教師素養的提高主要有三方面內容:第一,提高理論素養,具有和時代相通的教育理念。第二,提高情感素養,要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學生。第三,提高人格素養,具有善于思考、敢說真話、追求真理、勇于懷疑、不斷超越的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21世紀的語文教改要從打假開始。形式主義、公式主義、利益的驅動再也不能延續下去了。把全中國的語文練習冊,特別是小學的統統燒掉。真正解放了語文教師,語文教育才有希望。
  竇桂梅 搞好語文教學關鍵在小學,打好基礎,提高教師的素質。我自己的做法是超越教材,不迷信教材。
  張光瓔(北京宣武區實驗一小特級教師) 第一,老師要提高素質。主要是教育觀念的轉變。作文就一個題目,連內容都規定了,用什么詞,也用小黑板寫好了,作文千篇一律,這是老師造成的。越到高年級,框得越死。教育觀念要新,要開發學生潛在的能力,開發個性。素質教育首先是提高教師的素質。第二,基礎教育還是要打基礎,高瞻遠矚是對的,但要腳踏實地。在小學如果不注重基礎知識,總寫錯別字、病句,貽誤終身。
  程翔(北大附中特級教師) 從整體上在北大附中看不到座談會提到的那些弊端,總體是健康的,學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勁頭比較足,相當多的學生說喜歡語文。這是由于教師的語文素質高,把語文的魁力表現出來了。我上語文課就全身心投入,注意方法的靈活運用,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感受,多講是不好的,但不能一律反對講。講析有它的作用,關鍵是怎么講,要講到點子上、火候上,不是貼標簽似的講、封閉學生思維閘門的講。講也能提高能力,該講的時候要暢講。當然,從整個時間分配上,多數時間要留給學生。老師要專門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
  饒杰騰 高師的改革迫在眉睫,要重視師范教育。現在有的師范學校恨不得去掉“師范”兩字,把師范性等同于落后,認為師范性沒有學術性。高師課程要改變。有的課云山霧罩,學生越不懂,覺得越有學問。有的陳舊,有的跟中學內容嚴重脫節。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如何適應中學教學?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滿堂灌。觀念,課程,方法,三方面必須改變,不然,未來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可堪憂。
  顧德希 要從師范院校的中文系改起。中學語文教學是把大學中文系的不少東西下放了,語文教學不能成為大學中文系一些專業的附屬品。不僅要有文學專業、語言專業,還要設置語文教育專業,要有它的位置。基礎語文教育到底要學什么,研究得很不夠,這其實是很重要的,比研究一個作家重要得多。無論如何要給予充分重視,從體制上要能有這樣一個變革,語文教學幸甚。大學中文系只有教教學法的與中學教學有點聯系,可還在坐冷板凳。
  伊廣文 小學入學以后閱讀應盡量早一點,盡量多讀一些,寫作訓練也應早一些。早一點,學生的思想比較解放,不存在障礙,勾通很快就能形成。早一點讀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好奇心,求知欲,可以更好地發展思維。學漢語拼音,入學一兩個月,就可以達到直呼的程度,使早一點進行閱讀和寫作成為可行的。“注提”實驗17年,取得了很大成績。過去給漢語拼音功能的定位,就是注音,幫助學普通話,這是不夠的。人們的認識應該發展,它可以幫助提前閱讀、寫作、學電腦,雙拼雙打輸入,對漢語拼音功能的定位應靈活一些。
  孟廣智 美國教育學家研究的一個人一生智力發展分布階段的比例學說表明,小學二年級時,在語言和思維的兩方面已完成了80%,這是智力發展的最佳期,由此看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利用兒童的口語優勢,以應有的速度向前發展,而不是壓高就低。傳統的先讀書,后識字,再作文的做法遠遠落后于學生的智力水平。漢語拼音大有用武之地,要發揮其多功能作用,使入學兒童不至于在智力開發最佳期浪費時間。“注提”實驗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得到發展,這個教學實驗是有生命力的。在小學階段還應加強口語表達的訓練。小學階段識哪些字,要有規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驗。科研人員要吸收搞幼兒教育的。要改革中小學教育教學教材審查工作的隊伍結構,吸收改革流派的代表人物。
《21世紀語文對話》江西教育出版社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隆林20012001 作者:《21世紀語文對話》江西教育出版社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隆林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58:03

[新一篇] 21世紀中國文學前瞻筆談

[舊一篇] 21世紀初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的改革    ——人教版課標《語文》(7~9年級)介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