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世界投資報告》認為  跨國公司的國際投資取代了貿易  成為國際經濟一體化中最重要的機制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跨國公司的國際投資取代了貿易,成為國際經濟一體化中
    最重要的機制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去年底出版的《1995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與競爭能力》(下稱《’95世界投資報告》認為,跨國公司全球投資活動的急劇增多對有關國家經濟業績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今天40000家跨國公司擁有的25 萬家國外分支機構的全球銷售額超過了5萬億美元。《’95世界投資報告》認為如果宏觀經濟環境合適,國際直接投資將提高跨國公司和當地企業的競爭能力,進而為有關國家經濟業績的提高作出貢獻。經濟業績提高是世界各國夢寐以求的快事。
  根據新的數據顯示,去年國際直接投資預期可達2300億美元。國際直接投資不僅來自大型跨國公司,還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中小型企業,雖然最大100家跨國公司的基地均設在發達國家, 但世界對外直接投資中,15%來源于發展中國家(地區),這說明國際直接投資流量的結構正在出現變化。
  《’95世界投資報告》報道說,各國政府正在調整它們的政策,以通過外國直接投資方式吸引國外資本流入;同時,外國直接投資還是獲得技術、技能、管理與組織技巧,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所有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增長和發展。
  《’95世界投資報告》說,1994年跨國公司對外總流量2260億美元,大大高于1993年2080億美元的水平,1995年更可望達到2350億美元。美國是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國和最大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的接受國。1994年,發展中國家吸收了世界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的37%,從1993年的730億美元增加到840億美元;據預測,1995年可達900億美元,相當于1989年水平的3倍多。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國直接投資成為最重要的外部私人資源流入。
      世界最大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
  《’95世界投資報告》還稱,世界最大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它們為獲得國外產品市場和進入生產要素市場而對外進行投資。這種雙重目標使得今天國際生產組織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要高。政府已經認識到跨國公司投資帶來的好處,相應地,90年代中期出現了自由化和為外國直接投資提供便利的總體發展趨勢。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跨國公司與投資公司的數據表明,1991年至1994年期間,373 項國家外國直接投資法律和管理規定變化中,368 項是朝著自由化的方向發展的。雙邊投資協定更進一步充實了國家層次上的外國投資自由化措施,到1995年年中,各國間已經締結了900 個這樣的協定, 其中有60 %是1990年以來締結的。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指出,雙邊投資協定簽署中出現了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發展中國家間締結雙邊投資協定發展很快。
      跨國公司與世界貿易
  《’95世界投資報告》強調,跨國公司企業間貿易已經成為世界進出口貿易中的重要因素。跨國公司內部國際化生產體系構成了商品和勞務流動的內部市場,在這一市場上,跨國公司成員企業(母公司與子公司)進入享有特權,與跨國公司體系有聯系的企業進入享有優勢。1993年,世界范圍這一市場的規模估計1.6萬億美元,相當于世界貿易的1/3,過去的10年以來,企業內貿易市場擴大了一倍多,而且還極可能繼續擴大。此外,跨國公司汽車間貿易又約占世界貿易的1/3。
  跨國公司內和跨國公司與其它企業間的進出口加強了國家間的經濟聯系,只要政府能保證競爭繼續發揮作用,它們就能為全球的經濟增長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跨國公司擴大其銷售和有效的組織其生產的努力也為東道國和母國的其它企業創造了市場機會,如果這些企業被與跨國公司體系聯系在一起,進入跨國公司為之服務的,規模巨大的世界市場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優于其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
  1991年至1993年間,全球國際直接投資存量增長一倍,與世界商品和勞務貿易的增長速度相當。今年年底,世界國際直接投資存量預計可達2.5萬億美元。《’95世界投資報告》估計,1992 年世界國際直接投資存量(跨國公司國外分支機構)導致的銷售額價值5.2萬億美元, 超過了當年全球商品和非要素勞務出口4.9萬億美元的水平, 這說明了國際化生產在擴大市場和獲得資源方面的重要性。事實上,美國境外商品和勞務銷售收入中,4/5 來自其國外分支機構生產的商品和勞務或美國企業對其國外分支機構的銷售。
      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
  《’95世界投資報告》列出了按國外資產排列的世界100 家最大的跨國公司。據估計,1993年世界最大100家跨國公司的全球資產價值3.7萬億美元,其中1.3萬億投放在各自的母國以外,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名列榜首,埃克森·國際商業機器、通用汽車和通用電器緊隨其后。所有100家最大跨國公司的基地均設置在發達工業化國家, 按資產計算最大的產業的電子行業(從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到電訊體系)。榜上有名的23家電子跨國公司境外分支機構的銷售額占世界電子產品銷售額的80%。
  根據貿易與發展會議新的綜合跨國化指數(該指數綜合考慮了境外資產、國外銷售和國外雇員等多種因素)排列,雀巢公司躍居榜首,其次是Holder、bank和Thomson公司。根據這一指數排列的100家最大跨國公司中,有40家的國外活動超過了一半。這一指數還說明不同行業間國際化程度差異很大,化工(60%)和食品(53%)最高。
      發展中國家中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
  現在,發展中國家中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去年,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約為330億美元,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據此編制了總部設在發展中國家的最大50家跨國公司名錄。墨西哥Cem-ex公司雄居榜首,香港Hutchison Whampoa、韓國大宇集團和三星集團、香港Jardine Matheson控股公司緊隨其后。雖然有5 家企業的國外經濟活動占40%以上,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其跨國公司的跨國化指數只有13%,它們的跨國化程度大大低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
  為了保持其國際競爭力,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日益成為重要的對外投資者。《’95世界投資報告》認為,總部設在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大量擴大其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跨國公司世界不僅包含大型企業,還有許多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地區)的中小型企業。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對發達國家50家中小企業的抽樣調查說明,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很高,許多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程度甚至超過了大型企業。
      國家與國際政策
  在國際直接投資能夠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前提條件下,有關國家政府日益調整自己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使之實現自由化,以創造出一個最佳的吸引投資政策框架。與此同時,政府也日益認識到,對外直接投資已經成為增長其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發達國家早已對其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實現了自由化,發展中國家已開始了其對外直接投資政策自由化的進程。在這方面,一些亞洲國家和拉美國家處于領先地位。這一趨勢很新,并極有可能繼續發展。有鑒于此,《’95世界投資報告》對此予以充分的重視。
  《’95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各國政府必須認識到,在今天日益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對外投資受到限制的企業經營活動受到了掣肘。而且,如果進口和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實現了自由化,這些企業將受到雙重掣肘,企業必須在國內直面外國競爭者的挑戰而沒有機會通過對外投資或在挑戰性很強的競爭對手的國內市場實現自己的利益。如果實現對外直接投資自由化,政府可以將上述對企業的雙重掣肘轉變為雙重對本國有利的因素:國家可以從企業開發其國外競爭優勢中獲益,也可以從外國設置在國內的分支機構海外項目開發中獲益。
      各國政府應積極努力遏制過度和扭曲性很強的優惠政策競
    爭
  《’95世界投資報告》討論了各國政府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而相互競爭的程度,手段從積極的投資促進運動到為跨國公司提供各種類型的優惠政策。優惠政策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一些優惠政策可能會導致政府財政資源的浪費和經濟扭曲。因此,各國政府應當積極努力遏制過度的和扭曲性很強的優惠政策競爭。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建議成立一個國際著名人士小組來審查國際慣例和優惠政策的成本與收益。該小組可以建議采取行動,可以要求各國保證降低優惠政策的水平。
  這一領域中的工作可以為區域和全球國際直接投資協議提供補充,進而為促進投資提供穩定性、可預見性和透明度。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注意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已經開始進行投資協議的洽商,烏拉圭回合協議含有多邊投資協定的萌芽。一旦多邊協議達成,它可以與50年前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創建的國際貿易框架相媲美,在這一新的框架中,跨國公司可以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各國可以提高自己的經濟業績。
      競爭能力提高
  由于建立起自己的跨國公司體系,企業的效率不斷提高。《’95世界投資報告》強調,國際經濟交往的自由化,企業龜縮在自己國內市場避風港內,確保相對安全利潤來源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競爭無所不在,所有的市場都充斥著國際直接投資、貿易和其它形式交易的競爭。
      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獲得新的市場,還為
    了進入主要生產要素市場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對不同地區國際直接投資發展趨勢的分析說明,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獲得新的市場,還為了進入主要生產要素市場。公司管理人員日益認識到,其資產區位的合理組合,加上其特有資產和管理專業技能的合理使用是其競爭力提高的主要源泉。他們發現通過其業務經營活動的國際化,他們的成本不斷節約;他們在獲取和利用更多資源和經驗方面享有優勢;由于經營區位的多元化,他們應付國內衰退等一類打擊的彈性增強;他們日趨全球化的組織結構使他們能搶先占領制高點,為競爭對手進入同一領域造成困難。簡言之,國際化生產使得跨國公司能夠有效地為全球市場將全球投入轉化為產出。
      企業競爭能力中日趨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開發新產品或改
    進老產品,并盡快將其推向世界市場開發成為更低生產工序的能力
  《’95世界投資報告》著重指出,企業競爭能力中日趨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開發新產品或改進老產品,并盡快將其推向世界市場開發成為更低生產工序的能力。由于它們能夠運用全球范圍的資金和技術力量,跨國公司在領導技術與發明潮流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世界不同地區建立研究與開發中心,可以增強跨國公司的發明能力,提高它們的效率。在這里,國家技術和研究政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發展中國家尤為如此。《’95世界投資報告》建議采取鼓勵與當地大學、企業和研究開發中心建立聯系的政策,創建科學園區,以吸收外國技術轉讓。
  競爭壓力迫使跨國公司不斷改進自己管理與組織的方法,新的技術發明也對審查各類方法和不斷調整技術的管理帶來了壓力。《’95世界投資報告》注意到,跨國公司已成為提高組織與管理的主要發明者,成為改進組織管理業務技巧的主導傳播者。
      成本與收益
  《’95世界投資報告》注意到,企業競爭能力的增強一般都會轉化為跨國公司參與運行的國家經濟業績提高。
  吸收外國直接投資一般能促進東道國的經濟增長,帶來經濟利益,只要管理政策能阻止限制性商業慣例的使用,鼓勵與當地企業部分增強聯系和開創一個競爭環境。外國直接投資為東道國帶來了一攬子財務創造型資產,增強了東道國的生產能力。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還幫助東道國擴大其產品出口市場,外國分支機構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特殊貢獻與出口擴大有關,因為發展中國家中外國跨國公司分支機構的出口傾向較高。外國分支機構的高貿易導向增強了東道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使東道國從貿易業績提高和經濟增長中獲得好處。
  對提供對外直接投資國家的影響不太明顯,但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也注意到,對外投資可以用來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服務,通過幫助母國企業保持競爭能力而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為母國帶來好處。
  對于與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相關的,一個最為敏感的領域是就業問題,總體的評價認為,國際直接投資的影響是積極的,但確也存在一些對特殊集團的消極影響(《’95世界投資報告》對此進行了專門的探討)。大多數這一領域所進行的研究認為,對外直接投資也可能會增加進口,但它確實促進了母國的出口。
  跨國公司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是巨大的,通過將已在國內失去競爭優勢的產業或活動移向境外,跨國公司可以為母國的結構調整作出貢獻。與此同時,它們在其投資的國家中建立起升級換代的和梯度發展的產業。在這一方面,《’95世界投資報告》對亞洲的經驗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儲祥銀 譯)*
  
  
  
國際商報京⑵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61996 作者:國際商報京⑵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17:01

[新一篇] 黑客與畫家:硅谷創業之父Paul Graham文集

[舊一篇] 《萬歷起居注》的版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