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粹主義到列寧主義:俄國知識分子思想的艱難跋涉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整個19世紀至20世紀初是俄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在這個政治風云變 幻、思想狂飆突進的一百余年間,社會主義思想長久存續,不僅影響了幾代俄國知識分 子,而且呼喚起一場場社會變革運動。曾經在思想上經歷了民粹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自 由主義演變過程的俄國著名哲學家別爾嘉耶夫曾經說過:“19世紀的俄羅斯意識中,社 會課題占有優勢地位。甚至可以說,19世紀俄羅斯思想的重要部分都染上了社會主義色 彩。”①從民粹主義到列寧主義,俄國先進知識分子經歷了一個心靈的艱難跋涉過程。
   一、民粹主義思想的歷史遺產
  別爾嘉耶夫認為:“民粹主義是俄羅斯的特殊現象。”②之所以稱之為特殊現象,是 因為俄國擁有極具特殊意義的農村村社。“村社”即是俄國民粹主義者考察俄羅斯社會 進程的立足點。
  “村社”(有時取其音譯“米爾”,即Мир)產生于俄國由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的過程之中。最初,它一般是由地域相連,擁有一定血緣關系,并且擁有一定經濟聯系 的村落或居民點自然組合而成。村社是農民自我管理的形式,每年一次的村民大會是它 的最高權力和決策機構,決定土地的分配問題、稅務問題以及公職人員的選舉問題。在 土地關系上,村社實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定期在村社成員中分配使用。在生產方式上, 實行的是勞動組合與協作。在身份地位方面,實行地位平等、權利共享。在管理方式上 ,實行連環保甲制。進入封建社會之后,村社制度得到強化,村社成為國家機器上必不 可少的一個零件。
  村社既是生產組織和社會組織,也是農民的精神共同體。“這種極其封閉的村社制度 ,不僅在經濟方面對農民的行為方式產生較大影響,而且也為農民的精神世界造成深刻 的影響。”③村社的自我管理和村社成員的相互監督除了依靠國家法律和教會的有關規 定外,主要依靠的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由村社成員共同創造并世代相傳的村社原則和道 德規范,農民稱之為“真理”(истина)。
  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是村社最重要的原則和道德規范之一。俄羅斯的先民在抗拒大自 然的惡劣生存壓力、抗擊外敵入侵的過程中,建立了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原則。它們既 是維持村社內部秩序的公認原則,也是村社成員共同遵守的良好美德。盡管后來階級壓 迫取代了平等互助,私有制取代了原始公有制,然而村社精神和原則卻保存了下來。這 種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精神被赫爾岑等思想家視為“原始主義思想”,即“在俄國農民 的小木屋中,我們發現了建立在共同掌握土地和本能性的農業共產主義基礎之上的經濟 與行政的機構”④。
  赫爾岑是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他所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不僅是基于對專 制制度和農奴制度批判的政治立場,而且同樣是基于對俄國村社的性質和歷史影響的角 度之上的。在1848年歐洲革命之前,赫爾岑在思想上曾傾向西歐派,但歐洲革命的爆發 以及各國政治局勢的發展,使赫爾岑看到了“兩個歐洲”——革命的歐洲與資產階級反 動的歐洲。西歐資產階級的表現使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嚴重問題,在思想上轉向斯 拉夫派,進而轉向社會主義。在對西歐發展模式極度失望之后,他試圖到俄羅斯歷史和 文化中去尋找社會主義的答案。他找到了村社,找到了俄國農民的“天性”。赫爾岑在 1849年的《俄國》中得出結論:“我們稱之為俄國社會主義的是這樣一種社會主義:它 來源于土地和農民的生活,來源于每個農民實際有一份土地,來源于土地的再分配,來 源于村社占有制和村社管理——并且將同勞動者的組合一起去迎接社會主義所普遍追求 的和科學所承認的那種經濟上的正義。”⑤赫爾岑認為,俄國人民,首先是俄國農民, 用自己全部的生活和歷史為社會主義作好了準備,因為他們就生活方式來說早就是集體 主義者。俄國社會主義者實現社會主義可能比西歐實現社會主義還要快,因為西歐的村 社制度已經過早地瓦解了。俄國不必把西方所經歷的全部道路“再重復走一遍”,也不 必再次踏入“罪惡的、鮮血鋪就的”資本主義河流。⑥
  在普列漢諾夫和列寧等馬克思主義者社會主義運動之前,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主力是 民粹主義者。民粹派領袖及其擁護者繼承了赫爾岑等人的“農民革命”理論。民粹派認 為:“1848年的失敗如果說能證明什么的話,那就是只能證明一點,即這次嘗試對于歐 洲是失敗的,但并不能說明在我們這里,在俄國不可能建立其他的制度。難道歐洲的經 濟條件和土地條件與我們的相同嗎?難道他們有農民村社嗎?他們可能存在農民村社嗎? 難道他們的每一個農民和每一個公民能成為土地所有者嗎?不!而我們則能。”⑦民粹派 信奉的是“行動的哲學”,他們更多的是試圖把赫爾岑等人的思想落實到實踐之中。從 19世紀70年代起,民粹派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到民間去”的運動,熱情的知識分子深入 俄國各地農村,試圖以通俗的語言鼓動農民革命。但是,民粹主義者的忘我犧牲精神和 革命苦難氣概并沒有喚起他們認為“天生就是社會主義者”的農民的響應,廣大農民對 他們的宣傳不理解,甚至視他們為國家的敵人。“70年代的民粹派的命運是悲劇性的, 因為他們不僅受到政府方面的迫害,而且人民本身也沒有接受他們。”⑧民粹派“在實 踐中不得不深信農夫具有共產主義本能的想法是幼稚的”⑨。
  在“到民間去運動”失敗后,一些知識分子慷慨激昂地走上了無政府主義和恐怖主義 的道路。倡導無政府主義的民粹派領袖巴枯寧強調:“為了人民得到政治解放,我們主 張首先徹底地摧毀國家,廢除一切國家制度,包括它的一切宗教的、政治的、軍事官僚 的和非軍事官僚的、法律的、學術的、財政經濟的設施。”⑩民粹派的烏托邦式的政治 理想、試圖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極端個人英雄主義的斗爭方式使他們更加脫離人民。 同時極大的人身風險、恐怖活動之后政府的愈加反動以及造成的巨大的社會動蕩,也消 磨了他們的斗志。80年代后,民粹派在政治上最終轉為保守以至反動。
   二、探尋新路:布爾什維主義與列寧主義
  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思想催生了俄國社會主義運動,影響了幾 代俄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它不僅促成了民粹派運動,而且教會了俄國知識分子如何認識 俄國這個農民國家。“19世紀末,俄國的馬克思主義奠基者試圖建立一種與民粹主義和 革命恐怖主義相反的革命運動。一旦工業化終于邁出了試驗性的第一步,有望打破俄國 停滯不前的外殼時,他們便轉向產業工人。但是,盡管他們否定了19世紀的革命運動, 并嘲弄它的代表人物是反科學的、浪漫主義的和理想主義的,其實他們無法拒絕自己這 份如此獨特的遺產。”(11)19世紀80年代民粹主義的“農民社會主義革命”理想的幻滅 ,震動了俄國先進知識分子,也使得俄國思想文化界一度陷入迷途的境地。俄羅斯向何 處去?是繼續發動革命,還是與政權和解?俄國應該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 路?在農民政治上極端保守的情況下,哪個階級能夠承担革命的使命?這一系列問題是擺 在俄國先進知識分子面前的重要問題,也是導致19世紀末俄國知識分子階層再次進行政 治分野的關鍵問題。
  以普列漢諾夫、查蘇利奇、列寧等為代表的一批知識分子屬于革命知識分子陣營。他 們相繼放棄民粹主義立場,轉向馬克思主義。稱自己80年代前是“徹頭徹尾的民粹派” (12)的普列漢諾夫(1856—1918年)于1880年流亡國外。他在精神極度苦悶、左右彷徨之 際,欣喜地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感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仿佛是一條引路線, 引導我們走出了矛盾迷宮,我們思想由于受到巴枯寧的影響,而在矛盾中掙扎。由于這 個理論的指引,使我們完全懂得了,為什么革命宣傳在工人中比在農民中取得的效果要 大得多,馬克思的理論給了我們一把利劍”。(13)在閱讀《共產黨宣言》之后,普列漢 諾夫宣布開始了自己“一生中的新時期”。他在《共產黨宣言》俄譯本的導言中寫道: “《宣言》及其作者們的其他著作開辟了社會主義文獻和經濟文獻史上的新時代——無 情地批判現時勞資關系以及與任何烏托邦不同的、科學地論證社會主義的時代。”(14) 他在另一文章中寫道:“對于馬克思主義文獻的最密切的了解將向我們社會主義者們指 出,他們如果拒絕理解和掌握‘全世界無產者’的偉大導師的學說,就等于使自己失去 一個多么有力的武器。那時他們會相信,如果俄國的民粹派分子們和俄國的民意派分子 們,最后終于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話,我們的革命運動不僅不會受到絲毫損失,而且相 反地,會贏得很多東西。”(15)普列漢諾夫的巨大轉變影響了他最親密的戰友阿克雪里 羅德、捷依奇、查蘇利奇等人。政治上獲得新生的普列漢諾夫、查蘇利奇、阿克雪里羅 德、捷依奇等人于1883年在日內瓦成立了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組織——勞動解放社, 并且立即著手系統地向國內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列寧也是在1888年與民粹主義徹 底決裂,“飽經苦難才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惟一正確的革命理論”(16)。他們的理論 活動創立了19世紀末俄國思想文化界最具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流派。
  19世紀80年代末,在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和已經加入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陣營的民粹派 之間展開了一場新的大論戰。論戰的焦點是俄國是否應該和是否已經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無產階級在未來的社會大革命中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普列漢諾夫在這場論戰中充當 了主要角色。他批判了民粹派的錯誤觀點,肯定地告訴他的論敵和俄國工人階級,俄國 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之大幸事,因為伴隨 著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必將誕生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大政治力量——無產階級和資 產階級,它們必將在未來的俄國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1881年12月,普列漢諾夫在致民 粹派領袖拉甫羅夫的信中就寫道:“正如您所知道的,我是持這樣一種觀點的,這已經 是定論。俄國‘已經走上自己發展的自然規律的道路’,而其余一切道路對我國來說都 是走不通的。”(17)普列漢諾夫認為:“我們完全不害怕資本主義的發展。我們堅決相 信資本主義越是有力地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越是大大地尖銳化,社會主義革 命的勝利就越會臨近。”(18)“俄國馬克思主義與一切形式的‘俄國社會主義’的區別 在于,它確信俄國不可能越過在俄國已經成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19)“俄國 的革命運動只有當它是工人的革命運動的時候才能獲得勝利。我國是沒有,而且也不可 能有別的出路的。”(20)這場大論戰的結果是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育了廣大的 工人階級。它明確地告訴一切關注俄國歷史發展的人:俄國已經踏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道路,未來革命的主力軍——俄國無產階級正在集結之中。
  普列漢諾夫以高深的理論修養和真誠的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他的戰友以及他的敵人的 尊敬。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對俄國社會民主主義的奠 基人表示極其的尊敬”(21)。恩格斯也曾經稱贊說:“我認為只有兩個人理解和掌握了 馬克思主義,這兩個人是梅林和普列漢諾夫。”(22)1900年,普列漢諾夫翻譯的《共產 黨宣言》俄文第二版出版。他在序言中再次強調了“從原始公社土地所有制瓦解以來的 一切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的思想。他說:“凡是存在階級的地方,階級斗爭就不 可避免。凡是有階級斗爭的地方,相互斗爭著的任何一個階級都必須而且自然地力求取 得對敵人的完全勝利和對敵人的徹底統治。”(23)從而再次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 級革命思想,再次強調了俄國工人階級的歷史性使命。這一階段(直至1903年11月)是普 列漢諾夫革命生涯和思想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他與列寧在《火星報》中并肩戰斗,批 判自由主義民粹派、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經濟派等派別,清除了俄國社會主義運動中的 錯誤思想。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掌握會議進程的普列漢諾夫 在一切重大問題上都支持列寧,促成了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的建立。
  與列寧相比,普列漢諾夫更熱衷于理論研究和思想論戰,并且長期在國外生活,這使 他的思想與俄國革命的實際脫節,到20世紀初就越來越跟不上革命形勢的需要了。從19 03年12月起,普列漢諾夫在政治上開始與孟什維克“合流”,變成了“一個狂熱的孟什 維克”(21),與以列寧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分道揚鑣了。二月革命后,普列漢諾夫認 為俄國革命的任務已經完成,宣布支持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堅持把帝國主義戰爭進行到 底。他最終被自己熱情呼喚出來的“革命魔鬼”所嚇倒,以革命條件尚不成熟為由,反 對布爾什維克繼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他在1917年8月的公開演說中表示:“我們每個 人的責任不是去提出使我們分裂的東西,而是提出使我們團結的東西”,“無論是無產 階級,也無論是資產階級都應當bone fide(根據自愿)尋求一條經濟和政治妥協的道路 ”(25)。他最終成為俄國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右翼——孟什維克的代言人,至死不理解并 堅決反對十月革命。
  如果說普列漢諾夫的功績主要表現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宣傳和理論建設方面,并且完成 了他的歷史使命的話,列寧則是繼續了普列漢諾夫的理論工作,并且積極投身于革命實 踐活動。1895年12月,列寧將彼得堡的馬克思主義小組聯合成“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 ”,成為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萌芽,也成為1898年成立的俄國第一個社會主義政黨——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903年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 列寧堅持原則并采取靈活的策略,團結和聯合了與會的大多數人,在社會民主工黨中建 立了擁護馬克思主義的“多數派”(布爾什維克)。從此,布爾什維主義就“作為一種政 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了”(26)。列寧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將布爾什維克鍛練成 一支堅不可摧的核心力量,致力于發動俄國最廣泛的階層——工人、農民和士兵,積極 為社會主義革命做準備。二月革命后,列寧極為透徹地分析了俄國的政治局勢,分析了 俄國歷史的發展前途,指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政策及其統治表明,這個階級已經根本 喪失其進步性,資產階級制度也已喪失它在俄國存在的意義,只有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無 產階級才能拯救俄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成為——而且按其階級地位來說不能不成 為——徹底的民主主義者,堅決反對專制制度的戰士,而不會作任何讓步和妥協。只有 無產階級,才能成為爭取政治自由與民主制度的先進戰士。”(27)列寧總結出的另一個 重要結論是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才能推動俄國歷史發展。他并沒有像普列漢諾夫、蘇漢諾 夫那樣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原理,而是認真地分析了國內和國際的形勢,分析了俄國經 濟發展的特點,分析了俄國各派政治力量的對比,“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 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28)。
  列寧主義是對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思想傳統的繼承,是俄國歷史傳統及其具體國情與西 方文化——馬克思主義結合的產物。“法國的雅各賓派,左翼黑格爾派和馬克思,斯拉 夫派的兩重唱者——赫爾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涅恰耶夫和特卡喬夫組織的思想,民粹 派的宣傳,而后是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等因素的影響在列寧一生中產生了明顯的 作用。”(29)列寧一向把赫爾岑等革命民主主義者——民粹主義的思想家看成無產階級 革命運動的先驅,承認民粹主義同社會民主主義、布爾什維主義之間存在著歷史聯系, 并且相信:“從19世紀80年代老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可以看到為取得這種寶貴的民主 主義內核一貫所作的努力。總有一天,歷史學家會系統地研究這種努力,并且考察出這 種努力同20世紀頭10年內被稱為‘布爾什維主義’的那種思潮的聯系。”(30)列寧繼承 了斯拉夫派的愛國主義熱情,也繼承了西歐派的反叛主義精神。曾經是民粹主義信仰者 的經歷不僅沒有成為列寧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包袱,反倒促成列寧分析俄國的一個獨特國 情,即俄國是一個農民國家,無產階級革命如果解決不好農民問題,解決不好工人和農 民的聯盟問題,那么任何革命者就要變成“孤鴻哀鳴”。農民的感受、農民的呼聲成為 列寧考慮問題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列寧作為一個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戰略家,與書生氣有余和唯理論的普列漢諾夫 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的靈活性和策略性。列寧始終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 應該成為行動的指南。列寧并沒有因經典作家的論斷而坐等時機,而是積極地到馬克思 主義理論中去尋找答案。他極其明了地分析了俄國的現實情況,分析了俄羅斯社會的各 種政治力量對比情況以及俄國的政治前途,果斷地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俄國取得勝 利,并且成功地領導了這場革命。因此西方學者、法國歷史學家、政治心理學家阿蘭· 別扎松認為列寧堪稱是“十月革命和占地球三分之一的國家新型政權的締造者、組織者 和領導者”(31)。
  俄國著名的革命家和理論家、曾經是列寧的戰友、蘇維埃政權領袖的季諾維也夫認為 :“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戰爭時代和在一個農民占多數的國家里直接開始的世界革命時 代的馬克思主義。”(32)季諾維也夫的評價突出強調了列寧主義的實質和最重要的成分 ,即如何在一個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農民國家以非常規的跳躍形式建設新政權,如何以 “迂回”的方式,而非“直接”的方式建設社會主義。列寧主義也是勇于實踐和大膽嘗 試的代名詞。十月革命前,布爾什維克黨不放過任何革命時機,最終在極特殊的條件下 完成了一場極具世界意義的大革命。十月革命勝利后,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指導 落實到實踐中是新政權面臨的問題。列寧及布爾什維克仍然是信心百倍地勇于摸索和實 踐,當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被實踐證明是錯誤時,列寧便果斷宣布廢止這個政策,改行新 經濟政策。
  列寧主義是俄國先進知識分子百余年來覺醒、探尋、思考、抗爭的結晶,是思辯的馬 克思主義、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它產生于俄國現代化陷入歷史性困 境的20世紀初,為俄國現代化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
----------------------------------------注釋:
  ①②⑧別爾嘉那夫《俄羅斯思想》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版第99頁,第102頁,第113頁 。
  ③普羅科菲耶娃《18世紀后半期到19世紀前半期俄國的農村村社》列寧格勒1981年版 第9頁。
  ④⑥瓦洛京《俄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莫斯科1985年版第38頁,第140頁。
  ⑤馬里寧《俄國空想社會主義簡史》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185頁。
  ⑦《俄國民粹派文選》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頁。
  ⑨《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242頁。
  ⑩《俄國民粹派文選》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7頁。
  (11)劉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項社會學考察》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17 5頁。
  (12)(14)(21)(22)(25)約夫楚克、庫爾巴托《普列漢諾夫傳》三聯書店1980年版第35 頁,第74頁,第77頁,第190頁,第156頁,第396頁。
  (13)《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5頁。
  (15)(20)《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1卷北京三聯書店1956年版第99頁,第46頁。
  (16)《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第6頁。
  (17)《普列漢諾夫遺著》第8卷莫斯科1937年版第210頁。
  (18)《普列漢諾夫機會主義文選》(上冊)三聯書店1964年版第172頁。
  (19)《普列漢諾夫全集》第24卷莫斯科1927年版第86頁。
  (23)《普列漢諾夫著作選集》第2卷第560頁。
  (24)《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2卷第295頁。
  (26)《列寧選集》中文第3版第4卷第134頁。
  (27)《列寧選集》中文第3版第1卷第147頁。
  (28)《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20卷第90—91頁。
  (29)(31)阿蘭·別扎松《列寧主義的精神來源》莫斯科1998年版第199頁,第189頁。
  (30)《列寧選集》中文第3版第2卷第301頁。
  (32)季諾維也夫《列寧主義》東方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頁。
----------------------------------------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京121~125D3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張建華20022002民粹主義在19世紀俄國思想發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促成了俄國的社會主義思 潮和運動。在俄國漫長的政治現代化思想動員的過程中,俄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經歷了從民粹主義到列寧主義的艱難過渡。列寧主義從俄國文化傳統中汲取了優秀的 成分,同時又結合了19世紀最先進的西方文化——馬克思主義。它是思辨的馬克思主義 、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它為陷入窘困中的俄國現代化指出了一條全 新的道路。俄國/知識分子/民粹主義/列寧主義 作者: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京121~125D3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張建華20022002民粹主義在19世紀俄國思想發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促成了俄國的社會主義思 潮和運動。在俄國漫長的政治現代化思想動員的過程中,俄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經歷了從民粹主義到列寧主義的艱難過渡。列寧主義從俄國文化傳統中汲取了優秀的 成分,同時又結合了19世紀最先進的西方文化——馬克思主義。它是思辨的馬克思主義 、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它為陷入窘困中的俄國現代化指出了一條全 新的道路。俄國/知識分子/民粹主義/列寧主義

網載 2013-09-10 21:18:56

[新一篇] 從哲學詮釋學視野看“Dasein”譯介方式的多樣性現象

[舊一篇] 從邊緣到中心  ——詞、曲、小說的文體變遷與知識分子話語轉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