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討伐武周的初唐才子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充滿性靈的寫作,靈感的火花在霎那間釋放的能量,是創者自己也無法估量的。就像一個七歲的孩子,站在池塘邊,面對一群戲水的白鵝,被長輩要求即興吟詠,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說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句子來。這首臨池而作的涂鴉小詩,易懂好記,瑯瑯爽口,千百年來一直成為兒童啟蒙的閱讀范例,總體上超過了十億甚至更多的讀者。 

  這個孩子叫駱賓王。因為一首小詩,并且被親戚朋友們眾口相傳,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其中有沒有父母家人的點撥、老師同學的幫助,不得而知,但這首詩確實被定格為一個七歲孩子的獨立作品。在后來的漫長歲月里,乃至到現今,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總會在孩子面前稱贊他的天賦文采,語重心長地對自己的孩子說,看看人家駱賓王,小時候就能作出這么好的文章來,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要爭取能夠……。中國是個盛產神童的國度,神童也常常被作為標準,成為孩子們喘不過氣來的一個精神壓力。唐朝的小孩子,有條件的人家,常常會在很小的時候就安排孩子苦讀前賢大作,經典文獻,雖說囫圇吞棗,狂填猛塞,日久天長,有些慧根的,竟也可在幾年之內,做出一兩篇象模象樣的文字來。三歲看到老,從小知八十,父母們從小孩子的舉止里,往往能夠看到的是他們不可限量的前好明天和鮮花著錦的輝煌未來。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名滿天下的天才兒童,后來卻成為身戴枷鎖的階下罪囚,再往后,成了一個全國通牒、嚴旨緝拿的“首惡分子”。 

  十多年過去了,當初的少年神童成長為一位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的青年俊才。曾經進入道王李元慶(李淵第十六子)府幕工作,道王時任豫州刺史,三年之間,駱賓王憑借他的錦繡文章和誠樸忠義,贏得了賞識。李元慶十分喜愛他的才情,令之陳述才能,以備薦舉。人生難得遇賢達,更難得的是上司的慧眼識人,量才起用,將一個人擺到更合適的層面上去發展。許多人不惜爭取各種機會,引起上司的關注與矚目,稍有些機心的人,多是閑閑用力,緩緩圖之。可是,面對這樣難得的升遷機遇,駱賓王也交了一篇《自敘狀》,居然文不對題地大發感慨,聲稱不愿“說己之長,言身之善”,而是要通過建功立業以圖進取,結尾是“不奉令,謹狀”,很明顯地,駱賓王不但不領上司的情,而且毫不客氣地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旁人眼里,這樣的舉動,簡直是一個異端!簡直是不識抬舉! 

  好運擦肩而過,駱賓王仍然喜歡與書為伍。對一個純粹的文人來說,謀職是解決生活之需,讀書和寫作才是生存之道。脫離表面,深入內心,追溯于古代賢哲,責問于當世人情,抒懷于筆墨紙硯,回歸于純正真實,這是歷代書生們相繼延期的價值標桿。只有筆下游走的文字,才是撫慰才子們孱弱心靈的鮮美雞湯。就著寒夜青燈,手執十寸狼毫,胸中萬種風情,駱賓王寫下了一首首清麗別致的詩作,也寫下了著名的《帝京篇》,“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繡柱玉盤龍。繡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萬戶千門、大道青樓的長安生活情狀,盡收筆底,氣勢磅礴,文采飛揚,汩汩才情如海浪滔滔,一瀉千里,“當時以為絕唱”。 

  駱賓王善詠風物,不僅詠過鵝,還吟過蟬。那是在他成年之后的事情了: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在獄詠蟬》 

  這首詩與詠鵝同樣著名,只不過沒有了當初的孩童天真稚氣,也不是在池塘邊所作,而是在不見天日的牢獄之中。他在官場混跡十年,位居下僚,官職平平,突然被擢為侍御史,又突然被囚禁,失去自由,生死未卜。在武后臨朝的時代,掌握著生殺大權的,有許多是酷吏與陰謀家。駱賓王屢屢上書,一定觸動了權貴的敏感神經,于是厄運就不可避免地降臨。“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枯坐暗牢之中,一聲蟬唱,托物寄興,含冤負屈,何嘗不是他心中一曲悲憤沉痛的哀歌? 

  關于駱賓王這次寫詩的背景,也就是入獄的原因,作者含糊其辭,但是從新舊唐書里,可以看出些許眉目,也很有趣:“落魄無行,好與博徒游。高宗末,為長安主簿。坐贓,左遷臨海丞……敬業敗,伏誅,文多散失。則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舊唐書・駱賓王傳》“裴行儉為洮州總管,表掌書奏,不應,調長安主簿。武后時。數上疏言事。下除臨海丞……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時,詔求其文,得數百篇。”――《新唐書・駱賓王傳》 
   
  仔細看一下,同是記述唐朝正史的兩本集子,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舊唐書》對駱賓王整個持否定態度,本身無行,又因為貪贓不潔,所以坐牢蹲大獄。而新《新唐書》對駱賓王的品德沒有懷疑(與裴行儉之間的事情,也可以從駱的《上吏部裴侍郎書》中得到印證),只是由于上疏言事,指責酷吏,而招致牢獄之災。寫史文人的執筆,也的確厲害。可以致人于萬丈懸崖,進退無路;也可還人于柳暗花明,清白林泉。同樣的一群梁山漢子,施耐庵寫了《水滸傳》,俞萬春寫了《蕩寇志》,文筆都好,結構都精,但主觀意圖不一樣,一正一反,一真一假,令人扼腕長嘆。不過,《水滸傳》深入到了坊間,婦孺皆知,經久不衰,而《蕩寇志》只有少數的研究者才會選擇去讀。正義忠奸,有時是要時間來證明、辨別的。 

  從小年神童到階下囚,這條越走越窄的人生之路,是此前萬萬沒有想到的,也帶給了駱賓王無限的苦悶。他在詠蟬詩里關于“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浩嘆,一半是針對自己的無辜與不幸,一半是針對當時的非常局勢。武后臨朝,專橫跋扈,任用酷吏,在掃除最頭疼的障礙,制造最駭人的血案之后,開始實施她蓄謀已久的女皇夢。這是一個驚世駭俗的飛天夢,武則天坐皇帝了!整個大唐的人都被這個是夢不是夢的事實唬住了,驚呆了,盡管有許多人心里在咒罵,在吶喊,但在沉寂的大街上,在血腥的羅網中,沒有多少人敢吼出聲來。少數人開始寫贊表,話心得。更多的人在醉酒,在躲避,在裝病。武則天的飛天夢,成為天下蒼生驚悸不已的一個惡夢,小民百姓可以想象皇宮內的儲位之爭,黨派之爭,但沒有想到,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要挪一挪臀部,將兒子順手推下,坐上那把龍椅。 
   
  國運坎坷,萬民憂心。駱賓王個人在政治上的沉浮榮辱倒不足記,但他在身處逆境之際,仍然心系李唐宗室。仕途上的落寂、政治上的彷徨和胸中的憤懣,終于在一場民間的武裝反抗中噴薄而出,化作熊熊烈焰。唐高宗尸骨未寒,武則天登基不久,李唐王朝祖孫三代積下的浩蕩皇恩開始起作用了,大將徐世蓿蓿┑乃鎰永罹匆德什吭諮鎦萜鴇姹鐾踅艚糇匪妫蝗蚊瘴牧睿蘢齙模淺浞址⒒釉諤觳哦奔淇薊塾滌械奈難в镅災腔郟涸鵪鴆菀黃址ハ模 

  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后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g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稱檄州郡,感使知聞。――《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駱賓王突破了自我,站在了一個軍事集團的高度,站在一個國家命運的高度,去審視一個女人的種種行為。他扯開了喉嚨,放聲吶喊,大聲疾呼。這篇檄文盡顯駱賓王的文筆、才情與抱負,鏗鏘如鐵,氣吞萬里,將武則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的種種不光彩的丑事寫得入木三分,躍然紙上。當年的陳琳寫了《討曹操檄》,也是筆力雄勁,直指要害,曹操讀后,悚然汗出,一躍而起。武則天聽讀檄文,先是哂笑,漸漸地,刀鋒寒光,刀劍出鞘,一代女皇讀到了令她毛骨悚然的句子,極為震動,帶著責備的口吻說,有如此之材不用,宰相之過也。 
   
  自古以來罵皇帝的人和文章,很少。罵又罵得好,而且罵得千載留文的,極少。駱賓王以才情和膽量完成了這一壯舉。檄文寫得很好,如長虹凌空,迅雷震宇,舉兵起事的消息傳出,一紙檄文天下動,“旬日間得兵十萬”。部隊出發了,將士們義無反顧,甚至沿途在吟唱著駱賓王創作的一首《在軍登城樓》: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但是李敬業的實力畢竟有限,不過三月,即戰敗被殺。而駱賓王的下落,卻出現了三個版本,一說被殺,一說投水死,一說逃亡后削發為僧。一代詩杰,死因不明,成為千古之謎。但許多人寧愿相信他在杭州的靈隱寺里安享晚年,甚至把他與有人格缺陷、賣友求榮的詩人宋之問聯系在一起,將宋詩里的“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妙語,移到了駱賓王的門下。后來復位的中宗曾下詔訪求駱賓王的詩文,匯編成集。至于《舊唐書》中說武則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令人懷疑。武則天有興趣把那一篇把自己罵得狗血噴頭的檄文,也收進文集中去,放在床頭案上日夜誦讀嗎? 
  
  “不汲汲于榮名,不戚戚于卑位”,駱賓王一生都在行吟高歌,他是一個詩歌號手,性格中乃至骨子里充滿了正氣,路見不平,立即化筆成槍,討伐不義之舉。他的兩首詩《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就是為兩個被遺棄的婦女鳴不平,“妾向雙流窺石鏡,君住三川守玉人”,“君心不記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見異思遷、不負責任的愛情態度,即便是發生在好朋友盧照領身上,在駱賓王以為,也是不妥的、不可原諒的。 

  駱賓王的正直和節氣是值得敬重的。從《詠鵝》到《在獄詠蟬》,再到《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從天才神童到階下囚,再到義軍文藝首領,他的一生,恰如一只潔白無瑕的天鵝,始終懷著理想與激情,為自由的生活,為人間的正義,曲項對天,放聲歌唱。

網載 2013-09-10 21:23:56

[新一篇] 《天工開物》的作者,明代著名的科學家

[舊一篇]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大器晚成的戎帥詩人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