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思維——現代西方哲學的根本特征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現代西方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流派。各種學派觀點互不相同,有的甚至針鋒相對,表面上看來,現代西方哲學無非是以往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哲學的各種翻版,是沒有內在聯系的一堆雜亂無章的哲學體系。但是,深究起來,現代西方哲學各種流派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系:它們都是從西方傳統哲學發展而來的,但又同傳統哲學有本質的區別,其中最根本的區別是——現代西方哲學以“中介思維”取代了西方傳統哲學的“實體思維”,從而使西方哲學從傳統到現代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現代西方哲學的其他一些特征,都可以用“中介思維”這一根本特征來說明。
  傳統的西方哲學,從古希臘羅馬哲學到近代資產階級哲學,都把世界看作是實體,任何事物都是實體性的存在,對整個世界的解釋也只能由實體來說明。哲學家們把獲得對世界的終極知識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無一例外地追求建立包羅萬象的哲學體系,以便用來說明整個世界的生成和發展。古希臘羅馬哲學主要從物質性或精神性的客體出發研究世界的本原問題。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哲學主要圍繞一般概念和個別實體的關系展開研究世界的本原問題。近代西方哲學從認識論的角度突出地研究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力求說明思維和存在的統一。但是,由于近代哲學家們首先設定了思維和存在這兩個對立的實體,不是從它們的“關系”入手,而是企圖在實體的基礎上說明它們的統一。因此,他們或者用物質實體說明精神實體,或者用精神實體說明物質實體,或者把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并列起來說明整個世界。這種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解決,要么是直觀的,要么是純思辯的,實際上都沒有很好地解決思維和存在何以能統一的問題。這說明,用實體的觀點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必然陷入困境。  
  現代西方哲學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哲學家們用實體解釋世界,解決思維和存在關系的思維方式,代之以從“關系”、“中介”入手的中介思維方式。現代西方哲學不是一般地研究思維和存在的關系,而是主要研究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因為人是思維和存在的中介,基礎,沒有人,就無所謂思維,也無所謂相對于思維的存在,也就沒有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現代西方哲學也不是一般地從實體的角度研究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關系,而是研究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聯系中介,研究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如何溝通,何以能溝通的問題,以中介為研究對象,成為現代西方哲學的最大特色。由于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聯系中介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不同的哲學學派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確定中介,從而形成了現代西方哲學學派林立、名目繁多的局面。分析哲學認為人內心所固有的經驗邏輯是聯系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中介。科學哲學認為人所面對的現實世界及其發展變化,最終都可以也應該歸結為人的科學發展的邏輯規范及其發展變化。而邏輯規范則是溝通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中介。同樣,結構主義的語言結構或認識建構,意志主義的生命意志或權力意志,實用主義的經驗行為,存在主義的自由選擇,等等,也都是聯系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中介。現代西方哲學以“中介”為研究對象,克服了西方傳統哲學的直觀性和思辯性,使哲學具有明顯的實證性,推進了西方哲學的發展。       
  從中介思維出發,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首先,注重人的研究。 
  現代西方哲學以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聯系中介為研究對象,而這種中介本身就體現了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統一。因此,研究中介就必須研究主體,研究人,否則就難以理解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如何溝能,何以能溝通。分析哲學認為,哲學所要研究的是人如何認識和把握作為人的對象的客體世界。經驗邏輯是溝通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中介,而經驗邏輯是人的內心所固有的,是人區別于動物的特征。結構主義哲學家把現實的客體世界歸結為人的主體世界變成自己活動的領域,世界通過人才顯現出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價值歸根到底是人的存在和人的價值。意志主義哲學家把人看作是世界的核心,把人的本質歸結為生存意志或權力意志,進而推論出整個世界的本質也是意志,或者說,世界是意志的世界。總之,離開了人的世界是無所謂存在的,是毫無意義的。      
  其次,強調行為。 
  實體思維的重要特征,是把事物看作靜止的實體。與此相適應,西方傳統哲學主要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實體的屬性,在認識論方面,注重的是認識的源泉和認識的成果。現代西方哲學以中介為研究對象,把實體也關系化了。中介不是靜止不變的,中介就是過程,就是行為。因此,現代西方哲學強調中介是不斷生成、不斷發展的過程。從中介的發展變化,可以看到事物的發展變化,或者說事物的發展變化表現為中介的發展變化。在研究人的認識運動時,不是著眼于認識的來源、認識的形式、認識的結果,而是主要研究認識過程、認識行為。結構主義哲學家皮亞杰認為認識的建構過程是開放的、無限發展的過程,認識結構的不斷建構、發展,體現了主體和客體不斷分化,又不斷同一的上升運動。實用主義早就有“行動哲學”的別稱。實用主義的重要代表杜威認為經驗是有機體行動和遭遇相互作用的聯系,經驗本身就是行為。因此經驗認識不是消極的事物記錄,而是積極的創造行為。存在主義者薩特也稱自己的哲學為“行動哲學”。薩特認為,人的自我選擇和造就是自覺意識到自我存在又牽涉到所面臨的歷史處境的現實行為,這種現實行為決定了人的本質存在。他認為實踐是人的總體化運動,自由選擇、實踐的過程,也就是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統一不斷深化的過程。其他的現代西方哲學學派,如分析哲學、現象學、解釋學等也都大談實踐和行動。當然,他們并沒有科學地理解實踐的真正含義。有的把人的實踐與動物的行為相提并論;有的把實踐看作是人的心理活動或語言活動;有的把實踐僅僅理解為道德實踐;幾乎都無視物質生產實踐問題。但他們強調通過實踐或行動使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到統一,這比傳統哲學應該說是前進了一步。
  再次,突出方法論研究
  與中介思維相適應,現代西方哲學強調哲學既不在科學之上,更不在科學之外,就在科學之中,重建了科學和哲學的同盟。他們強調哲學不是為人們提供關于世界的終極知識,而是提供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溝通的方法。因此,方法論的研究在現代西方哲學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各派哲學都提出了與其哲學思想相應的方法。如分析哲學的邏輯分析方法和日常語言分析方法,科學哲學的證偽方法,現象學的還原方法,實用主義的經驗實證方法,結構主義的結構轉換對應法,存在主義則把方法提高到本體論的高度,認為理解和籌劃的方法就是存在的方式。現代西方哲學對方法論的重視,無疑反映和適應了現代科學和現代社會的需要。他們比較注意概括現代科學的成果,比較細致地研究人的認識機制和認識過程,從而總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哲學方法,這對于開辟哲學應用的新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中介思維取代實體思維,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革命的成就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關系的變化在哲學思維上的體現。十九世紀中葉以后,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進入了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工業革命的直接成果是社會化的大生產,而社會化大生產的實現,必須經過許許多多的中介環節,如金融體系、市場信息、科技開發、人員培訓、廣告宣傳等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受到越來越多的因素的制約,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化了。因此,中介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
  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特別是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產生引起了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明顯地表現出大分化與大綜合的對立統一趨向,許多邊緣性、交叉性、橫斷性、綜合性學科相繼出現。由于量子力理論在各個科學領域的應用,各門學科的研究都開始深入到微觀水平,出現了分子生物學,量子生物學,量子物理,量子化學等新興學科,各門基礎科學逐步從描述科學轉變為精密科學。隨著科學技術廣泛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與生產的密切結合,又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應用性學科,它們成為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并對社會生活發生影響的中介。科學技術的發展,深刻地揭示了任何事物都是作為中介而存在,而不僅僅是象牛頓力學揭示的那樣的實體性的存在。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許多中介,每一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有一系列的中介環節,每一事物又都是它物的中介,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中介。這樣就深刻地改變了以往人們用實體的觀點和方法看世界的思維習慣,人的實體性思維就必然為中介思維所取代。
  從實體思維到中介思維,也是哲學本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哲學的發展同人類認識的發展是一致的。從古代哲學對實體的直觀認識,到近代哲學對實體的理性分析,再到現代哲學對事物的關系的研究,這是人類哲學思維不斷深化的過程,它表明了人類認識的深入、認識能力的增強和思維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現代西方哲學諸學派都各自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研究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聯系的中介,對中介的研究,又主要從哲學家所擅長的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某些學科的成果出發,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他們往往重視事物的相對性、特殊性、具體性的一面,而忽視了事物的普遍性、絕對性、抽象性的一面。他們重視對人的研究,但往往只研究作為個體的人,沒有看到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他們強調行為,但又不能理解實踐,特別是物質生產實踐;他們突出了方法論的研究,但把方法論與本體論割裂開來,把方法論當作孤立自存的東西;在研究方法論時,往往把哲學方法同具體科學的特殊方法等同起來,等等。這些缺陷使現代西方哲學不可能真正地說明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不可能科學地揭示現代世界的發展特征和規律。馬克思主義哲學把社會歷史實踐作為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的聯系中介,強調人民群眾的物質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把實踐理解為環境的改變、人的活動和人的發展的統一。這就科學地說明了人和現實、主體和客體如何溝通以及何以能溝通的問題,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委黨校)
                      責任編輯:傅祿zhuàn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杭州028-032B6外國哲學與哲學史孫雄19951995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杭州028-032B6外國哲學與哲學史孫雄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25:45

[新一篇] 中亞內外地區經濟一體化評析

[舊一篇] 中以關系的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