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情況考察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 C171.2
  近幾年中,筆者曾數次赴美國作學術訪問,順便對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情況作了一些 考察。下面筆者把自己的印象和認識寫出來,或許有一點借鑒作用。
      一、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地位
  社會科學在美國不算是熱門行當,其規模和影響很難與自然科學相比。但美國的社會 科學研究也相當發達,這不僅表現在它有大量的社科研究機構、眾多的社科研究人員, 以及很高的經費投入等方面,也表現在它的地位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上。聯邦政府、州 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不少社會科學家在其中工作,他們對各種社會問題進行研究,幫助 制定政策。
  社會科學研究對社會的影響,還表現在大眾傳媒對它的關注上。很多媒體常報道一些 引起社會科學家重視的社會問題,也常報道一些重要的社科研究成果以及不同的觀點等 。1996年,《波士頓環球報》在頭版報道了一個被跨國收養的華人少女的文化認同困惑 及社會學家的評論,在收養家庭和社會學家中引起了反響,并推動了進一步的研究。又 如,反對種族歧視是美國法律所規定的,但基于種族歧視心理而說出的一些話和作出的 一些手勢是否違法,法律規定并不清楚。社會學家的研究和媒體的報道推動了反種族歧 視運動的開展。另外,由于信息共享,所有的社科研究成果,包括為政府作的調查報告 、統計數字、咨詢意見等,除了確實涉及國家安全的之外,都向公眾公開,每個公民都 可以在網上和有關報刊上看到這些成果。這些都推動了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也促 進了研究成果的轉化。
  現在,那種認為人文社會科學對經濟、社會發展作用不大的傳統觀念已經受到有力挑 戰。人們指出,社會科學研究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洞察力,幫助我們理解個人和組織作 出決定、行使權力、應對變化的不同方法;而社會科學家通過他們的研究,可以為政府 的、企業的、社會的、個人的、環境的等各方面問題的解決提供建議。社會科學可以幫 助改善管理,培育人才,啟迪創造力,完善人文關懷,對于發展知識經濟有著非常重要 的意義。現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有社會科學專業,自然科學家也都認識到社會 科學的重要性。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所在研究少數民族人口死亡的特點和趨勢時,就曾 專門邀請社會科學家參加。
      二、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體制
  美國政府中并沒有專門對社科研究進行規劃和管理的機構,以致社科研究似乎處于“ 各自為政”的局面。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以大學主辦的為最多,政府或企業主辦的 也不少,此外還有一些由社會科學家開辦的通常稱之為“智囊團”、“腦庫”或咨詢公 司之類的獨立研究機構。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在專門的研究機 構里工作,他們的正式身份可能是大學里的教師或政府里的雇員,所以真正專職的不是 很多,大多是兼職的。他們通常有彈性的工作日程,把自己的時間劃分為教學或管理、 研究、寫作、咨詢等不同部分。美國最主要的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分布在大學里,美國大 部分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是在20多所研究性大學里進行的。
  與政府研究機構常局限于政策研究不同,大學里的研究更具有獨立性和學術性。為了 使教授們更好地從事研究,學校給有研究任務的教授分配較輕的教學任務,大約每周5 ~6個小時,還為他們提供很多便利,諸如較好的辦公室和辦公設備、更好的圖書館和 計算機網絡服務等。美國的大學還實行一種“休假年”制度,每若干年給予教授一學期 或一年的帶薪休假,以供休息和從事研究。但是美國研究性大學里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 ,學校會定期根據教師的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情況來決定對教師的雇用和提 升。在研究方面,如果一個教師沒有足夠的研究成果發表,就難以繼續被學校所聘用。 副教授以上的高級研究人員獲得了終身職位后,便有著較寬松的研究環境和較多的自由 發展空間,從而作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這種制度降低了研究成本,提高了科研經費的 使用效率,也促進了教、研相長。
  政府研究機構的全部經費來自政府。除正常的財政撥款外,政府研究機構還可以臨時 就某個特殊研究課題,向本級議會提出議案,要求撥款。但政府對社科研究的財政支持 ,更多地體現在由政府設立而面向全社會的社科研究基金上。其中國家科學基金會下屬 的“社會、行為和經濟科學理事會”對社科研究的資助金到2000年已達39.4億美元;國 會設立的國家人文科學基金2000年從政府得到的撥款也有1.15億美元。還有一些半官方 的科研機構(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及一些全國性的民間學術團體,也經常得到政府的巨額 撥款,再以研究基金或獎學金的形式資助機構和個人從事社科研究。
  企業研究機構的經費一般來自企業本身。有些企業聯合起來設立社科研究機構,其經 費除由這些企業按章程繳納外,還可從捐助和服務收入中獲得。如美國國際經濟政策協 會就是由多家大的跨國公司聯合組織的研究機構,專門對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和各國的貿 易、投資、金融、資源和環境等方面政策進行分析和研究,并給各公司提出對策建議。 但美國企業與社科研究的關系,更多地表現為委托社會科學家就某些與企業有關的重要 問題開展研究。企業委托、支持的研究一般都與自身的發展計劃有關,主要偏重于經濟 學、社會學、法學、心理學方面,獨立研究者從企業獲得的資助不是很多。
  對于大學里的研究人員來說,除大學本身提供的和委托研究提供的經費之外,基金會 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經費來源。美國的科研工作所需的經費頗多,大學鼓勵并協助教師向 基金會申請研究資助。對教師得到的資助,學校從中提取管理費,作為提供研究條件的 交換。扣除管理費后的研究經費,可由研究者按原來預算自由支配,用于包括支付雇用 的研究助手工資等在內的各種研究用途。學校本身的研究基金一般由教授委員會討論決 定。校長和系主任一般也掌握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基金,可以用來支持他們認為重要的研 究項目。學校或學校中的研究所也可以向基金會申請資助,再組織教師從事研究。
  美國有很多基金會,有政府的、半官方的,也有答私人的,其中有不少熱心地支持社 會科學研究,如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等。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國政府 的社會服務功能有所淡化,對社科研究的投入有所減少,而私人基金會對社科研究的投 入卻有較大增加。這除了由于大企業家們日益感受到社科研究的重要之外,也同美國的 文化價值觀及制度、政策有關。那些腰纏萬貫的企業家們往往不愿在自己身后將所有遺 產留給子女,而愿意用部分資產從事公益或慈善事業。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妻子早已 宣布,他們個人財產的99.9%以上將用來回報社會。截至2002年10月,他們累計捐款已 達256億美元,占其現有財產的60%。美國大學經費的相當一部分來源于校友的捐贈,特 別是遺產捐贈。與此相應,多數大學都設有專門聯系校友及有關人士的辦公室,以籌集 經費。同時國家政策也鼓勵這種行為,因為這類捐贈不僅不用繳稅,還可享受稅務優惠 ,每捐100美元,可得30美元,實際只捐70美元,而遺產稅率則高達55%。
  這些基金會都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它們對所支持的研究領域較為熟悉,而且通常都同 有關的研究機構或研究人員保持一定聯系,有時還前往研究機構考察。另一方面,很多 大學設有專門的辦公室或專職人員,負責聯系各個基金會,了解、熟悉不同基金會的要 求和規定,還負責對本校研究人員的課題申請書提出意見,幫助他們加工、修改申請書 ,使之更符合各個基金會的要求和口味。這種相互間的聯系,使得基金會對科研的支持 更有的放矢。
  在研究課題的確定上,政府研究機構基本上都是從事為政府服務的實用性問題研究, 企業研究機構與此相似。大學研究機構的自由度則要大一些,但大學研究機構研究題目 的確定,往往取決于研究經費的來源;而基金會對研究的影響,也主要表現在課題的選 擇上。一些基金會看重自己的聲譽,致力于高質量的研究,定期邀請一些學者來討論值 得研究的選題范圍,但大多數政府基金會通常只支持政府感興趣的課題。而私人基金會 則往往會根據建立者的意愿,對選題范圍和有關條件作出規定。如有的基金會支持“文 化與宗教關系”的研究,但規定僅限于基督教。還有少數基金會支持事先有傾向性結論 的研究,例如有一個基金會就資助“用哲學來論證上帝存在”的課題,其宗教目的非常 明顯。所有這些,顯然不利于自由的客觀的社會科學研究。研究者為了獲得理論上的創 新,往往會潛心于某一問題的研究,興趣相對穩定;而政府和企業的興趣可能多變,熱 點轉換較快,研究者往往不能適應,或不愿適應,更不用說那種帶有一定政治或宗教目 的的課題了。不過,由于不少基金會在申請指南中只規定了研究的方向,而且基金會數 量很多,這就為學者們調整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以適應基金會的規定留下了余地。值得 注意的是,絕大多數基金會并不要求研究者去論證某個結論,仍然宣稱堅持研究的客觀 性。
  科研課題的申請立項是雙向選擇的過程,較為靈活。一方面,基金會常將自己支持研 究的課題范圍通過媒體特別是因特網,向社會發布;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可以自己提出 課題向有關基金會申請資助。基金會既有一年一度的申請期,也處理臨時的個別申請。 申請人既可以是研究人員,也可以是研究機構。定期的成批的申請,通常由基金會聘請 專家組成評委會,以匿名制的方法進行評議。往往要經過兩三輪淘汰,才篩選出最終的 資助項目。
  申請得到批準后,研究資金一般都是一次到位,如果金額巨大(如達數十萬美元以上) ,則往往分批到位。但無論如何,研究者都必須按協議計劃從事研究和使用經費,否則 將受到追究。而且,如果研究者信譽不良,以后將很難再申請到資助。有時,某項課題 的經費事先很難估計清楚,而基金會對申請者(一般是機構)又很了解,認為值得信任, 申請者也可不必提出詳細預算,而只提出資助總額,課題開始后再逐漸形成經費使用計 劃,課題結束后報賬審查。
  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包括提交給政府的報告、各種數據等,基本上都是共享的,都可 以在媒體上查到。政府和企業的研究機構研究的針對性較強,其成果進入決策是很自然 的。對于大學中的研究人員來說,他們研究成果的轉化,主要是通過媒體。一般來說, 只要這些成果能通過同行專家相當嚴格的評審,證明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那么不論 其觀點及商業價值如何,都能得到發表。但近年來,出版社的經濟壓力加大,商業味變 濃,對學術價值的重視不如以前,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出版和發表比以前更難了。
      三、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特點
  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如下一些特點。首先,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是由問題驅動的。 美國社會科學家們認為,從事一項社會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好的理由,既不能為研究而 研究,也不能急功近利。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一步,是確定研究的問題。好的研究問 題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了解以前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認真觀察和用心 分析得出的。比如,澄清不同文化在某個問題上的觀點之間的不同,比較它們所帶來的 影響和結果(而不是比較它們之間的優劣),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有時,陳舊的社 會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找到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說找到了一個新問題 。為了更好地選準研究課題,研究機構往往每年都要舉行“神仙會”似的討論會(retrit),對共同關心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問題進行回顧、展望和探討。值得注意的是, 美國的社會科學家不僅關注一般性的、重大的社會問題,如失業、犯罪、種族、人權、 婦女等問題,也關注一些在我們看來不太重要的小問題,諸如社區老人護理、跨國收養 、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不平等,把它們當作重要的社會問題來加 以研究。事實上,大多數社會科學論文和著作都是關于具體問題的闡述。
  其次,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基本上是實證的、量化的和調查性的。雖然人們對社會科 學是不是可以稱為科學至今還有爭論, 但多數美國社會科學家堅持認為,很多社會科 學學科符合科學的標準。這樣的學科有它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是建立在系統觀察(包 括參與觀察和社會實驗)的基礎之上的,得到經驗觀察事實的支持,特別是得到一些科 學調查數據的支持;而且,其結果能在某種程度上被別人重復,能為別人客觀而系統的 觀察所證實。美國的社會科學家認為,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理論假設最終可能被肯定, 也可能被否定,那種事先規定好結論的論證式的研究不是真正的科學研究。社會科學家 必須通過經驗事實和理論分析來證明自己的理論假設,正因為如此,各種形式的調查和 訪問在社科研究中被廣泛使用,以搜集必要的事實、數據和其他信息。而且,為了保證 材料的客觀性,研究者必須對自己的調查數據的搜集方式和質量進行評價。有的社會科 學家還要在調查現場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即使調查現場的文化、氣候、生活習慣等是他 們所不熟悉的,也要堅持下去。實際上,很多著名的社科研究成果源自著名的社會調查 。有時,為了搞清一種社會現象,學者們能進行持續20~30年的調查。另一方面,美國 社會科學家認為,與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能導致精確的預言結果相比,社會科學家的 預言只能比猜測稍微好一點,也就是略強20~30%。這樣一種水平當然具有統計學的意 義,但很難說具有多大實質性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美國的社會科學家喜歡談論他們的 研究可能包含的實際意義,并提出一些建議,而這種建議不是硬性的,通常帶有很大彈 性。
  再次,美國社會科學很注意實用性。雖然社科研究自由度很大,雖然社會科學家一般 都強調研究的獨立性,但“是否對社會有用”還是衡量研究價值的重要尺度,受到普遍 重視。首先,課題立項有著明顯的導向,政府對社會科學的資助就總是趨向政府所關心 的問題。政府研究機構必須把政府所要解決的問題放在首位,適時提出解決方案和對策 建議。基金會的宗旨雖然互有不同,但要求社會科學研究按照各自的意圖為現實服務這 一點卻是相同的;其次,有關方面注意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政府政策的出臺往往都 要以一定的研究成果作為依據,而好的政策研究成果也較容易為政府所注意和采納。例 如,伊利諾伊州有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在該州被判處死刑的殺人犯中,有60%的人其實 不是真正的殺人者。這一成果為該州議會所注意,于是,該州廢除了死刑。在美國,新 聞媒體常常會報道一些重要的社科研究成果,這也促進了社科研究成果進入政府決策。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美國社科研究中的大部分是應用性研究,但基礎性研究也能得到支 持。特別是美國的很多全國性學術團體,為支持基礎性研究做了很多工作。另外,雖然 美國社科研究很注意為現實服務,但社科研究人員同樣重視研究的學術價值,而且,興 趣和好奇心常常是他們研究的重要動機。特別是大學里的研究人員,他們更看重研究中 的未知數,看重歷史和實踐對學術成果的考驗,所以他們選擇課題時,有時會陷入自己 興趣和資助機構偏好這兩者的矛盾之中。
  第四,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多樣性,是各色各樣、五花八門的,即使同一學科也是 如此,很難找到兩個研究工作完全相同的社會科學家。在研究領域上,很多學科都高度 專門化,分成許多不同的研究領域。這使得社會科學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能研究得很深 ,但同時又使得他們的知識面、他們的視野變得狹窄,往往帶有一種濃厚的工匠氣息, 以致社會科學家互相之間往往難于交流意見。在理論體系上,角色理論、社會結構理論 、符號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等,各種理論體系并存。在方法上,社會科學家中有人 喜歡做社會實驗,有人喜歡做社會調查,有人喜歡研究國家公布的大型數據,特別是人 口普查數據,還有人可能拒絕使用任何形式的定量方法,而只喜歡使用定性方法,如參 與式觀察、非結構性訪談等。但是多數社會科學家認為,每一種理論和方法都各有自己 的長處和短處。接受一種理論而排斥其他理論,認同某一種方法而拒絕其他方法,將會 使社會科學家的思想受到很大限制。
  第五,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重視研究方法的運用和創新。如前所述,在美國,社會科 學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五花八門,而為了提出新的觀點和理論,人們往往首先提出新的方 法。美國社會科學界學術活動相當活躍,而有的學術報告的聽眾可能不是本專業的。他 們參加活動的目的,往往是希望在方法上和看問題的角度上有所啟發。但是,美國的社 會科學家認為,方法的運用和創新不能離開根本,重要的是根據研究問題來決定相應的 研究方法。例如,女性主義心理學為了把性別問題引入心理學,批判了西方主流心理學 的方法論,認為自然科學的經驗實證范式不適合心理學,而他們的研究則特別考慮了社 會文化的影響。還有一點,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和社會,而不是物,不能像自然科 學那樣隨意處置,所以,考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時,要特別注意研究的合法性,注意保 護研究對象的人權,不能對研究對象造成傷害。比如,調查兒童必須獲得兒童監護人的 同意,調查內容不得有損于兒童身心健康,涉及個人隱私的調查內容要嚴格保密,如有 泄露,研究者必須負法律責任等等。
  第六,學術自由中隱藏著政治的影響,科學研究中也有利益的干擾。美國以學術自由 、言論自由自詡,一般來說,社會科學家在研究中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也能自 由地、獨立地向社會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但總體來看,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進行及其 成果的運用,不能不打上政治影響的印記。從現代化理論到文明沖突理論,雖然都以中 性的價值立場、科學的語言形式出現,卻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西方的社會形態作為理想 的標準。像羅斯特的《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既是社會科學理論成果,也被視為意識 形態的學術綱領,更直接地冠以“非共產主義宣言”的副標題。意識形態上的偏見特別 表現在外交思想和多元文化的研究上,表現在對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上。 另外,美國社會科學研究還會受到國內政治斗爭的影響。美國人口普查中,人們對于如 何統計那些無身份證件的人有兩種意見:學術界普遍認為抽樣方法更科學,民主黨支持 這一意見;另一種意見主張按人頭計數,得到共和黨的支持。由于當時是共和黨執政, 政府最后采納了后一方法。有的學者表示,美國社會科學家要發表反對政府的文章并非 絕對平安無事,如在“9.11事件”上,若發表與政府相反的言論就可能受到調查,招惹 麻煩。還有,由于利益驅動,有些組織或團體可能會要求社會科學家,通過研究找出支 持某一結論的證據。比如,不久前美國對學校中班級的適度規模問題在十幾個州里展開 了調查研究。一些州里的教師多,教師工會在進行此項調查研究時,很可能力圖找出證 據支持小規模班級。但是,真正的社會科學研究是絕不應抱有偏見和迎合某個集團的狹 隘需要的。
      四、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趨勢
  趨勢之一是社會科學的地位正在提高,對社科研究的投資正在增加。雖然社會科學家 的報酬相對于其他白領知識階層仍然較低,但是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社會科學的作 用。政府對社科研究的撥款,近10年來雖時有起伏,但總的趨勢是有所回升,2000年更 比上年有較大增加。與之相應,美國社科研究近年來相當活躍,社科教育的地位也得到 提高。
  趨勢之二是跨學科研究日益增多。不僅是社會科學內部的跨學科研究不斷發展,人文 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和綜合性研究,也得到有關各方的關注和政府的 支持。跨學科研究機構也日益增多,這在認知科學、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表現得 尤為突出。如罕布什爾學院的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就聚集了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生 物學、腦神經生理學、計算機科學乃至哲學等不同學科的專家,體現了多學科交叉研究 的特點。
  趨勢之三是學術交流和合作不斷加強。美國是競爭性很強的社會,這必然反映到社科 研究上。為了寫作和發表文章,為了在截止日期前遞交論文或課題申請,許多社科研究 人員常常超時工作,承受著不小的壓力。但另一方面,各種學術交流和合作,包括校內 交流和合作,跨校之間、跨機構之間、跨地區之間乃至跨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近年來 相當普遍。特別是國際合作項目不斷增多,很多基金會也加強了這方面的支持。一些美 國學者提出了學術研究中的“合作文化”概念。他們認為,不同機構之間實行信息、人 才等資源共享,來自不同環境、有著不同背景的學者交流意見,有利于推動研究的深入 。
  趨勢之四是全球問題研究日益增多。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美國社會科學家更加關 注由此而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如經濟全球化趨勢問題、全球化的教育問題、人口與環 境關系問題、網絡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問題、世界政治格局改變問題等等,同時也注意 研究全球化對原有社會問題的影響,如戰爭與和平問題、文化的碰撞與整合問題、地區 沖突問題、移民問題等等。
  趨勢之五表現為文化研究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增強,文化和科學的沖突將繼續存在 。文化研究屬于人文科學,是后現代主義的重要力量。它批判站在啟蒙立場的現代化理 論,探索不同于西方的另一種現代化,并以研究同性戀、女性主義等爭議性問題而聞名 。文化研究在美國風行,對社科研究產生很大影響,因為社會科學理論不僅要接受實證 主義的檢驗,同時還要受到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審視。一方面,西方的價值觀在自由、人 權等問題上的觀念頑強地影響著社科研究;另一方面,非西方的價值觀也在社科研究中 喊出了自己的聲音,并為社會科學界所包容。但是,一些文化研究的學者,企圖用自己 人文科學的經驗來解釋科學界的一切,甚至攻擊科學本身,這就引起了自然科學家和一 些社會科學家的懷疑,認為其缺少嚴格的學術標準,難以經得起論證,陷于反科學的非 理性主義和相對主義。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兩種文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之間的 爭論,在1996年阿蘭·索可爾的“社會文本”事件之后得到進一步暴露,與此同時,兩 者之間也逐漸開始了坦誠對話。這一爭論也給社會科學本身帶來影響。現代化理論和后 現代化主義之間、文化與科學之間的爭論至今并沒有結束,今后還將繼續進行下去。
  趨勢之六是社科研究走向網絡化,現代技術手段得到充分運用。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 構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實現網絡化,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研究網站。近年來,它們不 斷刷新自己的網站資料,不斷更新電腦等現代辦公設備,定期對研究人員進行使用新的 電腦軟件的培訓,很多研究機構還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化的分析軟件。研究人員普遍能熟 練地使用電腦,用電腦整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撰寫文章,在網上查詢數據、檢索資 料、交流學術思想等。圖書館的網絡化大大促進了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而各種數據庫 及其提取工具還在不斷發展。此外,越來越多的學者,特別是經濟學、社會學學者,善 于在研究中使用現代數學方法,這也推動了現代技術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運用。
國外社會科學京48~53C1社會科學總論王利耀20032003社會科學研究在美國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那種認為社會科學對經濟、社會 發展作用不大的觀點已受到有力挑戰。在管理體制上,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大致處于“各 自為政”的狀態,但通過基金會等機制,也能得到有效管理。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是由問 題驅動的,同時還具有實證性、實用性、多樣性、重視方法創新等特點。此外,雖然社 會科學家一般能自由地向社會公開自己的研究成果,但研究還是會受到政治和經濟利益 的干擾。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趨勢主要表現為社科研究地位日漸提高,跨學科研究和全 球性問題研究日益增多,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文化研究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增 強,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分裂與整合繼續存在,以及現代技術手段得到充分應用,社 科研究走向網絡化等等。社會科學/體制/基金會/美國筆者訪美期間,曾與斯坦福大學教授Haun Sauss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城市和區域 發展研究所主任Barbara Hadenfeldt,罕布什爾學院教授Kay Johnson,協作、基金會 和政府關系辦公室主任助理Lisa Stoffer,麻省大學教授Richard Tessler,斯密斯學 院志愿服務部主任D.Tiertza-leah Schwarth,麻省政府老年事務局研究部主任鐘倫納 博士,波士頓市規劃與發展局局長助理Gregory Perkins,《洛杉磯時報》編輯兼作家Martha Groves等多位美國朋友,就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問題進行過訪談和討論。承蒙他 們向筆者介紹情況,并談了他們個人的看法。筆者在寫作本文時參考了這些談話,謹在 此一并表示感謝。本文作者:男,1940年生,碩士,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230053 作者:國外社會科學京48~53C1社會科學總論王利耀20032003社會科學研究在美國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那種認為社會科學對經濟、社會 發展作用不大的觀點已受到有力挑戰。在管理體制上,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大致處于“各 自為政”的狀態,但通過基金會等機制,也能得到有效管理。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是由問 題驅動的,同時還具有實證性、實用性、多樣性、重視方法創新等特點。此外,雖然社 會科學家一般能自由地向社會公開自己的研究成果,但研究還是會受到政治和經濟利益 的干擾。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的趨勢主要表現為社科研究地位日漸提高,跨學科研究和全 球性問題研究日益增多,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文化研究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增 強,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分裂與整合繼續存在,以及現代技術手段得到充分應用,社 科研究走向網絡化等等。社會科學/體制/基金會/美國筆者訪美期間,曾與斯坦福大學教授Haun Sauss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城市和區域 發展研究所主任Barbara Hadenfeldt,罕布什爾學院教授Kay Johnson,協作、基金會 和政府關系辦公室主任助理Lisa Stoffer,麻省大學教授Richard Tessler,斯密斯學 院志愿服務部主任D.Tiertza-leah Schwarth,麻省政府老年事務局研究部主任鐘倫納 博士,波士頓市規劃與發展局局長助理Gregory Perkins,《洛杉磯時報》編輯兼作家Martha Groves等多位美國朋友,就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問題進行過訪談和討論。承蒙他 們向筆者介紹情況,并談了他們個人的看法。筆者在寫作本文時參考了這些談話,謹在 此一并表示感謝。

網載 2013-09-10 21:33:26

[新一篇] 從道德的“至善”到道德的“底限”  ——讀阿多諾《道德哲學的問題》

[舊一篇] 以“那文化”研究為基礎建立壯學體系的理論構架(之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