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零售業態問題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已進入選擇時代。消費需求的選擇性決定我國零售商業發展運行軌跡,使得直接面向最終消費者的零售業在市場中占據主動。上海在這一領域已經起到表率作用,零售集團發展壯大,在商業中的主導地位日益顯示,構筑了其他地區零售業明天的美麗圖景。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Levy,Barton A. Veitz《RetailingManagement》一書中劃分,商品傳統零售業態分為百貨商店、超級市場、折扣商店、專營店、便利商店、倉儲商店、家具改建中心、目錄陳列室等。這些商業業態在上海都取得了快速發展。
   一、上海市零售業態發展現狀
  2000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4153億元,人均2698元, 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722億元,人均13031元。20世紀90 年代以來上海市零售商業發展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連鎖超市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上海市零售業的發展以超級市場為業態形式,以連鎖經營為組織載體。連鎖超市是目前上海市發展最快的業態,具有“廉價、便利、快捷、與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特點,它的發展機遇在于其自選購物形式、經營大眾化商品與低費用,超市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新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相適應,投資少,見效快,取得成效顯著。
  1998年,上海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以超市命名的公司有10家,共擁有門店數1262個,平均每家公司126.2個門店,平均每個門店的年銷售額為1085萬元。1999年,全市連鎖商業網點達3500多家,其中連鎖超市門店1560家,如華聯、聯華、農工商、百佳、家家樂、歐尚、捷強、東方超值超市等。到2000 年底中國最大連鎖超市公司上海聯華門店數為950家,銷售額達111.4億元,超過了國內最大百貨商店的銷售額。可見連鎖商業已經成為上海市商業各業態中最具活力的一支新軍,今后還將進一步發展。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這標志著我國連鎖經營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2.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超市呈良好發展趨勢
  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超市俗稱大賣場,是近幾年迅速發展的一種零售業態。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超市分布在居民居住區、城鄉結合部以及交通要道,其商品種類齊全、擺放科學和多種相關的服務為居民提供了方便、價廉、高效的服務,是商業領域中商品流、物資流、信息流較為完善的業態。它的發展促進了零售商業的業態升級,提高了商業科學管理水平,推進了商業組織化程度提高,促進了商業企業先進營銷與理念更新,具有積極的意義。
  自1998年以來,上海的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超市逐步成熟并形成經營規模,已給上海零售業市場帶來重要影響。上海地區近幾年開辦的如家樂福、麥德龍、易初蓮花、易買得、大潤發、歐尚等外資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超市,建筑面積一般都在5000平方米至1.5 萬平方米之間,結構為多層的不在少數,且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包括華聯、聯華和農工商在內的國企連鎖超市也紛紛開設大型綜合超市。這些公司以商圈大、價格競爭能力強,生鮮食品比重大,可選商品多的優勢,成為消費者購物、休閑的好去處。隨著歐尚中原店、麥德龍虹口店、大潤發楊浦店、樂購光新店和七寶店的紛紛開張,全市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超市的公司達13家,網點總數發展到31個,銷售額達80億元,約占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
   3.便利店形成連鎖規模經營
  便利店具有商店面積小,營業時間長(一般為24小時晝夜服務)、顧客自我服務的特點,可以隨時滿足顧客需要。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連鎖經營的發展,上海便利店從改造糧油店、煙雜店、日雜店等傳統的商業網點開始起步,逐步興盛起來,由小型化超市向獨立的商業業態變化,并開始形成連鎖經營規模,在改變單一經營品種、方便居民購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便利店一般設在居民區、辦公區、碼頭等地,為廣大消費者提供24小時的便捷服務。
  上海市便利店主要有羅森、可的、良友、梅林正廣和等。到1999年底,上海市便利店連鎖門店總量達到740個,銷售額為10億元, 并逐步形成連鎖龍頭公司。如華聯集團與日本大榮合資的華聯羅森,完全按照日本羅森模式,到1999年底在全市開出便利店51個,對上海便利店的成長起到了典型和示范作用。再如聯華和良友兩家便利店公司,實行市、區聯手,收購了百家便利和百式便利,使企業經營規模迅速擴展,1999年門店分別達到了220個和160個,形成有影響、有規模的連鎖公司。
   4.多功能綜合性大型購物中心發展壯大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市開展大規模的商業設施建設,以百貨業、大超市為龍頭、配有上百家專賣店及餐飲、休閑、娛樂、銀行等服務性設施的多功能、綜合性大型購物中心,配備自動扶梯、中央空調、電子消防報警、計算機網絡管理等現代化的服務管理設施,為人們提供優良的服務環境,成為主導城市消費購物行為的重要模式。南方商城、虹橋友誼商城、梅龍鎮廣場、友誼南方商城、港匯廣場等一大批大型商廈新建、改建完成,建筑面積都在7萬平方米以上。以高起點、高品位、高質量為目標,成為地區商業的標志性建筑。
  上海市商業改變了過去一家一戶粗放經營的狀況,通過兼并、聯合、改組、改造,集中力量培育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1999年1~10 月累計銷售收入凈額4億元以上的百貨零售企業有11家,1~11月商品銷售利潤在1100萬元以上的百貨零售企業18家。銷售收入凈額在9 億元的企業有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聯商廈、上海新世界商城、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等5家。 這些大型多功能綜合性商廈逐漸成為人們購物、休閑、娛樂中心,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豐富了其物質、文化、精神生活,為整個上海地區零售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二、上海市零售業態發展趨勢
  2000年,上海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722.27億元,比上年增長8.3%。上海市零售業發展逐步走向規范,參照國際經驗和我國實際情況,今后的發展方向將主要呈現以下幾個趨勢特點:
   1.連鎖經營將形成集團化、規模化
  連鎖經營代表著商業的發展趨勢,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商業的主要流通形式。21世紀, 西方著名大零售商無一不是大型連鎖企業, 如在1999《財富》“500家最大美國公司”排名第二的美國沃爾瑪擁有3000多家店鋪,銷售額達1668.09億美元。再以法國家樂福連鎖店為例,巴西60家,臺灣22家,阿根廷22家,墨西哥20家,而中國大陸家樂福分店數目僅為16家,其中上海6家。 全國規模最大的上海聯華超市公司和上海華聯超市商業公司,2000年僅有950家和682家銷售網點,銷售額僅有111.4億元和73.1億元人民幣。我國的連鎖業剛剛起步,規模較小,市場集中化程度偏低,存在著極大的發展空間。今后,上海市連鎖業的發展,必然會擴大規模,進一步發展,進入由單店經營向連鎖經營規模的轉變,向集團化、規模化發展,在未來優勢將更加明顯。
   2.連鎖超市、便利店的無在庫經營傾向
  零售業中與消費個性化、多樣化以及廠商多品種生產相對應,無論在既存的零售業態百貨店和超市中,還是新型的24小時便利店等新出現的業態中,經營的商品品種越來越多,但由于政策、環境、房地產價格等原因,店鋪規模和倉庫規模不能無限擴大,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大、地價高昂、消費者行為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環保規定嚴格等原因,更加限制了倉儲點和倉儲空間的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提高店內管理效率,通過加快店內管理效率,通過加快商品周轉來抵消倉儲空間不足等問題。如今,連國際上大型零售業的經營方針均已從原來通過新店開設尋求外延型發展,轉向充實內部管理和投資,積極進行內涵型發展。
   3.引進國際新型零售業態
  2000年上海市無店鋪銷售總額超過10億元,主要有電話訂購(59.3%)、郵購銷售(31.5%)、電視導購(3.8%)、電子商務(3.8%)和上門直銷(1.6%)五種形式,顯示出蓬勃的發展勢頭。 但與國外相比,不論經營范圍還是銷售額均比較小。在國家政策的允許下,我們要繼續引進折扣商店、目錄商店等新的商業業態,這些都將成為上海市零售商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上海市零售業的發展跟上國際潮流。這類網絡銷售方式的推廣也是提高上海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方面。
   三、積極發展零售商業配套措施
  “十五”期間,上海將規劃中國際購物中心的建設,不斷加快城市零售商業的建設步伐,調整商業業態和經營方式,為上海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的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更為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其先導作用,加強對周邊地區的影響與促進,為全國商業發展樹立了典范的模式。到“十五”期末,上海要努力成為國際貿易的交易地,流行商品的發祥地、國際著名商品的聚集地和國際購物天堂。據預測,到2005年,上海市商業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2500多億元,年增長8%。
  可以預料,尤其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發展大趨勢,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由于關稅保護壁壘的逐步消失,國際國內貿易將形成一體化、全球化發展態勢,國內外的消費市場界限將被打破,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零售商業進入我國流通領域,與國內商業形成對峙局面。面對如此嚴峻的競爭態勢,如果我們不注重大型零售企業的經營創新,提高我國零售商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國內市場,重要的是失去在21世紀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發展我國商業的良機。
   1.零售商業發展總體思路
  國際經濟全球化自由化發展的趨勢為發展大型零售企業創新提供了可能的契機。21世紀上海市零售商業如欲在與外國商業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確立“大商業、大流通、大市場”的觀念,將自己的目標確定為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社會化、集團化,發揮大流通帶動大生產的作用,增強零售商業的輻射能力,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使商業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驅動力之一,為把上海早日建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做出新的貢獻。
   2.走特色化道路
  縱觀當代美國零售商業業態的發展,除了主力商品外,還不斷改變各自商品的組合方式和服務方式,大力開發自有品牌,以保證各自具有不同特色。上海市零售商業若想在面臨挑戰的國際國內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必須向特色化、服務化、優質化模式發展,超前預測,把握發展規律,滿足消費者個人和家庭的需要,努力成為消費策略的提供者,大力發展商業服務領域和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定位上,大型商廈應實行經營創新戰略,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本企業資源,重新進行經營定位。在商品經營結構、服務等方面創造特色,實行差異化經營策略,以吸引目標消費者。鑒于目前大型商廈在空間上過于集中的現狀,大型商廈可以實行錯位經營策略,即把競爭對手的弱項作為自己的強項,以避免大型商廈之間的過度競爭,爭取雙贏良策。
   3.極大限度的豐富商品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入世后,關稅將逐步降低,零售服務方面的逐步放開,國外零售企業也將加快進入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而其中城市聚集優勢最為明顯,市場環境運作順暢,零售商業發展比較完善的上海,對其必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成為其在中國發展零售業的首選地。國外零售商進入中國尤其是上海市場,是國際商業自由化、全球化發展勢不可擋的趨勢,必然帶來極大豐富程度的商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的選擇,同時也對上海市零售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據上海虹橋友誼商城近日完成的題為“新世紀上海百貨業新出路”大型社會調查顯示,新世紀上海百貨業的新出路在于向國際化、品牌化、現代化加速過渡。“十五”期間,上海將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兩個扇面的開放,擴大開放度,積極主動引進國內外著名品牌,大力發展品牌產品的銷售,豐富上海市消費品市場,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使上海成為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橋頭堡。同時加快國內零售企業的發展,樹立自己的優勢品牌。此外,“環保類綠色商品”、“高科技新產品”、電腦及網絡產品”及“文化附加值高的商品”等正在成為未來市場的熱點。
   4.廣泛應用現代先進技術
  管理上,要不斷探索和使用新的科技,廣泛應用許多現代化流通技術;如POS系統(Point of Sales),網絡通訊技術結合成為商場信息動化的裝備,成為商場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電子定貨系統(EOS即Electric Ordering System),流通增值網絡系統(流通VAN),對商業零售企業定貨、庫存、發貨、信息等進行管理,可以及早把握“暢銷品”、“滯銷品”的狀況,提高商品周轉率,并且還可以調整商品陳列空間和空間設置,簡化手續,降低成本,改善了經營管理,促進了商業企業經營理念和業務流通的創新,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今后,擁有現代化技術的零售企業必將在商業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5.大力發展配套物流建設
  連鎖超市在配送、管理等方面對總部有很大的依賴性,隨著零售業新業態的發展,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步伐將逐步加快。必將呈現3 個特點,一是傳統的儲運業逐步向現代型的物流配送轉型,二是建設一批為新型業態服務的新的配送中心,三是配送中心的硬件建設檔次逐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為擴大規模和提高流通能力打下了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零售業在整個產業鏈中的競爭優勢。配合國際航運中心的建立,金融、貿易的發展,可建立直接采購基地運轉,擴展進貨渠道,擴大供貨來源,增強商品多樣化內涵,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國際性商品。
上海經濟17~19F51商貿經濟王維工/嚴巍/倉平20022002 作者:上海經濟17~19F51商貿經濟王維工/嚴巍/倉平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40:58

[新一篇] 上海格致書院中西董事之爭

[舊一篇] 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