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之處:歷史深處的記憶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本書是“中國頭號大右派”章伯鈞次女章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書獻給已在天國的父母書中描述史良儲安平張伯駒聶紺弩康同璧羅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諸多片斷入手,組成一個個悲壯的場景。作者憑借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深切的體驗觀察,出眾的文學才華,刻畫了當代幾位著名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為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側影。如此厚重的文學,實不多見。發噱處令人噴飯,艱厄時使人鼻酸,深刻處讓人心靈震撼,相濡以沫時又令人眼眶濕潤。既具較高的文學價值,又足稱“以史為鑒”的教材。

 大約有一兩年了,朋友們見面總要提起章詒和的文章。不久前看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的《
往事并不如煙》,知道許多人的努力總算有了結果,這樣章詒和的文章就由民間傳看轉為大眾傳播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書雖然作了一些刪節,但它所傳達的歷史信息和情感記憶,仍然打動了許多讀者,因為章詒和的文字滲透了豐富的歷史細節,而每個細節都讓人產生沉重的歷史記憶。對于逝去的歷史,記憶是最好的紀念。

章詒和這本書有兩方面的價值。一為文學,一為思想。

在文學方面,它為中國當代散文寫作提供了許多新東西。作者把歷史記憶和當代情感融為一體的寫作方式,雖然并非獨創,但能在集中的篇幅里始終保持飽滿的激情,在以往的散文寫作中很少能達到這樣的高度,這些打動讀者的文字與沉重的歷史記憶相融合,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一段歷史,一些人物,把一個時代的面貌展現得如此真切和生動,章詒和為當代散文寫作所提供的藝術經驗,還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

(本文著作權屬謝泳先生,Yu jinsong先生編輯校對,三秦記僅修改網頁并發布)

在思想方面,章詒和為讀者提供的是另一幅精神活動的畫面。作者所寫的歷史人物,都是在1957年經歷劫難的中國知識分子。在以往關于反右運動的學術研究中,這些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和他們的精神活動,一向較少為人所知。章詒和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作為章伯鈞的女兒,在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她以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寫出了這些曾經輝煌的中國知識分子在劫難中的精神活動。歷史在一瞬間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但這樣的命運并沒有完全把他們的精神摧垮,作為知識分子的典型,他們在沉默中并沒有放棄思想,作為一個有教養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在特殊的歷史情景中常常以特殊的方式保持了自己對文化和精神活動追求。中國高層右派的真實生活,當年曹聚仁在他的《北行小語》中曾有過一些記載,但因為曹聚仁特殊的身份,他筆下中國高層右派的日常生活與章詒和筆下右派的內心世界并不完全統一,章詒和可能傳達出了更為真實的歷史和思想信息,因為她對歷史記憶所保持的判斷更為清晰。雖然因為章詒和有時過于看重文字的感染力而會使讀者對真實的歷史閃過懷疑的念頭,但因為她對歷史整體記憶的真實性,讀者還是愿意相信她的歷史感覺。

對許多早已讀過章詒和文章的讀者來說,能看到這樣一本書的出版無疑是一件欣喜的事,但與前兩年的民間傳播比較起來,這本書還是給人留下了一些缺憾。所以有一個朋友說,這本書可以進文學史,但進不了思想史。因為有些重要的關于思想的內容在大眾傳播過程中被過濾掉了。這是一本有生命力的書,對學者和作家都有啟發意義。



本文轉載于《北京青年報

 


謝 泳 2011-04-11 17:51:54

[新一篇] 如何“親歷歷史”

[舊一篇] 現代清流的“世說新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