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聯體:回顧與展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91年12月,隨著蘇聯的解體,獨立國家聯合體(簡稱獨聯體)宣告成立。到今年12月,獨聯體將滿6周年。6年的歷程是復雜的、不平坦的,走過6年坎坷道路的獨聯體常常陷入“獨”與“聯”的兩難境地。然而,獨聯體還存在著,一體化的進程時而有所加強,時而緩慢停滯,困難重重。今后獨聯體將何去何從,不能不為人們所關注。
      一
  1991年12月7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 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西部地區小城鎮布列斯特進行了秘密的會談,并達成了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8日,3國元首返回明斯克正式簽署了《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又稱《別洛韋日協定》);12月21日,原蘇聯11個共和國的首腦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簽署了《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的議定書》等6項文件, 正式宣告獨聯體成立。格魯吉亞作為觀察員參加,后于1993年10月8 日正式加入,阿塞拜疆一度退出后又于1993年9月24日重新加入。 目前獨聯體的正式成員國為除波羅的海三國之外的原蘇聯12個加盟共和國。
  獨聯體不具有國家的性質,也不是凌駕于國家之上的實體,而是一種松散的國家間的聯合形式,獨聯體各機構不能單獨作出決定,而只能起協調作用。它成立近6年來,一直處于“獨”和“聯”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新獨立國家非常珍視得來不易的主權,強烈的民族主義和經濟上的利己主義更加助長了離心傾向;另一方面,經濟上的傳統聯系和相互依賴以及軍事、安全上的共同利益促使成員國走聯合之路,這又增加了它們的向心力。在獨聯體成立初期,離心傾向尤為明顯。原蘇聯各共和國設法擺脫俄羅斯的控制和影響,對大俄羅斯主義保持著高度警惕;而俄羅斯也想趁機“甩包袱”,在成立之初的近一年時間內,俄羅斯對獨聯體的事務不很熱心。面對西方國家欲填補原蘇聯地區的“真空”的壓力,俄羅斯不甘心,從1994年起,俄羅斯調整對獨聯體的政策,把發展與獨聯體國家關系正式作為其外交的“最優先方面”。社會經濟領域的嚴峻形勢使獨聯體國家的領導人日益意識到,只有真正地恢復被中斷的經濟聯系,走聯合的道路,才能早日擺脫經濟危機。
  自1993年初開始,獨聯體國家在聯合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1993年1月22日,俄羅斯、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 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等7國簽署了《獨聯體章程》。該章程規定, 成員國將形成共同的經濟空間,并在集體安全和軍事、政治方面進行合作。
  首先,經濟一體化取得一些突破。1993年9月,獨聯體9國領導人簽署了《獨聯體經濟聯盟條約》(烏克蘭和土庫曼斯坦雖未簽字,但同意在一定條件下作為聯系國參加經濟聯盟)。1994年10月,獨聯體全體成員國一致決定建立跨國經濟委員會。該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經濟合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1995年5月,在獨聯體國家元首會議上, 除土庫曼斯坦之外的11個成員國簽署了獨聯體跨國貨幣委員會的協議。1996 年3月,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4 國簽署了關稅同盟協定和《加深經濟和人文領域一體化條約》。同年4月,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簽署了兩國共同體條約,并于1997年4—5月又簽署了俄白聯盟條約和聯盟章程。
  其次,獨聯體國家在其他合作領域也取得了進展。早在1992年5 月,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等6 個成員國簽署了《集體安全條約》(后來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等3國也參加了)。1995年2月,10國簽署了建立聯合防空系統協定。5 月,俄、白俄、哈、吉、塔、亞、格等7 國簽署了《保衛獨聯體國家外部邊界條約》。1996年10月,俄羅斯、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5國針對阿富汗“塔利班”勢力的北進采取聯合行動。
  獨聯體國家除建立多邊保障機制外,俄羅斯還加強了與獨聯體國家的雙邊軍事聯系。1993年4月,俄與吉爾吉斯斯坦達成軍事一體化協議。同年9月,俄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一攬子軍事合作協議。1995年2月,俄與白俄羅斯簽署《共同保衛白俄羅斯邊界條約》,兩國又于1996 年5月14日簽署10項加強軍事合作文件,這顯然與對付北約東擴后的軍事威脅有關。1996年1—4月,俄羅斯又分別與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等國簽署了多項軍事合作協定。
  6年來,獨聯體總體形勢趨于穩定,“熱點”普遍降溫, 車臣危機和平解決,塔吉克斯坦沖突雙方簽署和平協定。經濟下降速度趨緩,有的國家出現了回升跡象。成員國之間的傳統經濟聯系有所恢復,1995年獨聯體國家相互出口總量,改革以來首次增長,比1994年增長9.3%,1996年頭9個月,俄羅斯出口總額為630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8. 7%),其中出口到獨聯體國家為120億美元,增長了19.6%, 俄從獨聯體國家進口商品額在其進口總額中占32.3%(1995年為26.2%);哈薩克斯坦出口到獨聯體國家的商品,1996年頭9 個月比上一年同期增長41%,而從獨聯體國家進口商品增長了33%。〔1〕然而,好景不長。 據俄羅斯對外經濟聯絡和貿易部今年8月26日公布的統計資料, 俄今年上半年同獨聯體其他國家的貿易額為14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7 %。
      二
  獨聯體成立近6年來,在一體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它始終不能擺脫“獨”與“聯”的矛盾的困擾。今年3 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獨聯體國家首腦會議,被認為是獨聯體歷史上一次比較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有兩項:一是總結獨聯體成立5年來的活動, 二是討論今后獨聯體的發展前途,確定以后怎么辦。會上,各國元首直言不諱地對獨聯體的低下效率提出了批評。可見,獨聯體的一體化進展緩慢,各國的想法不一,各有各的打算,各國之間還有這樣那樣的矛盾。總之,獨聯體在運作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1.協議簽訂不少,真正貫徹執行的很少
  獨聯體是個松散的組織,簽署的協議對成員國沒有什么約束力,因此往往成為一紙空文。獨聯體成立5年多來,簽訂的協議有600項之多,其中真正得到貫徹的寥寥無幾。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伊辛加林1996年10月說,由于缺乏實施機制,在300多項獨聯體經濟協定中,只有5%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作用。〔2〕
    2.對如何實行一體化,各國分歧大
  從目前情況看,成員國都贊成獨聯體應存在下去,都贊成繼續一體化進程,至于如何實行一體化,各國的意見相左。烏克蘭總統庫奇馬認為,在獨聯體內部意見分歧的情況下多邊關系是無效的,多邊關系需要建立在雙邊關系的基礎上。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也認為,目前更重要的是發展雙邊關系。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則強調,不應人為加快獨聯體一體化。總之,新獨立國家對俄羅斯妄圖建立由一國控制的超國家管理機構的愿望深感憂慮,深怕俄通過一體化損害它們的獨立與主權。
    3.俄羅斯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的關系中矛盾多
  今年1月, 納扎爾巴耶夫在接受俄羅斯《獨立報》記者采訪時就俄羅斯與獨聯體的關系問題坦率地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俄羅斯能夠成為并應該成為獨聯體的中心和軸心。但遺憾的是,俄羅斯沒有成為這樣的中心。而且,在獨聯體內部的一些問題上,俄羅斯奉行破壞政策,不把潛在的盟友吸引到身邊來,相反,卻推開他們。納扎爾巴耶夫對獨聯體5 年歷史思考后的主要結論是:今天需要根本改革的不僅僅是獨聯體本身,還有俄羅斯對獨聯體國家的政策。〔3〕在今年10月23 日舉行的獨聯體國家首腦會議上,不少成員國首腦對俄羅斯提出了批評。事后,葉利欽在記者招待會上透露,他陷入了“既要保存獨聯體,又要挨批評”的境地。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系對獨聯體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近幾年來,俄烏關系一直相當緊張。今年5月31日,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烏克蘭總統庫奇馬在基輔簽署了《俄烏友好合作伙伴關系條約》等多項文件,使僵持了多年的俄烏關系有所改善。但是,應當看到,兩國關系中的不少重要分歧(如邊界劃分、債務清償、克里米亞歸屬等)還有待解決,兩國對待北約東擴和獨聯體的態度等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烏克蘭對獨聯體的一體化持消極態度,它名義上是獨聯體的成員國,實際上不過是獨聯體的“聯系國”或“觀察員”。種種跡象表明,俄烏關系仍難順利發展,這將是獨聯體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大難題。
  俄羅斯已經注意到,烏克蘭、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正在組建針對俄羅斯的戰略聯盟,這3個國家采取明顯的親西方立場, 并因此聯合在一起。俄《獨立報》刊登署名文章說,西方正試圖通過烏克蘭、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把俄羅斯排擠出外高加索和中亞地區。
  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關系一般說還比較密切。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參加了俄、白、哈、吉四國關稅同盟。然而,這幾年在中亞出現了加強次區域一體化的趨勢,1994年上半年,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盟”的框架基本形成。今年1月,3國總統共同簽署了《永久友好條約》,這表明,哈、烏、吉3 國從單純經濟聯系逐步走向全面合作。有關人士認為,3國除了加強經濟合作外, 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成為該地區相當強大的軍事政治聯盟。這無論對獨聯體,還是對俄羅斯都將是有力的挑戰。
  在獨聯體國家中,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一體化的層次最高,然而,自今年兩國簽署聯盟條約以來,兩國關系并沒有像人們所預期的那樣發展,相反,兩國間的分歧和矛盾不斷顯露出來。俄當局曾多次就白俄羅斯的內外政策批評盧卡申科總統,而盧卡申科則指責俄總統身邊有人企圖破壞俄白聯盟。分歧的深層次原因是兩國領導人在國家應走什么道路的問題上意見大相徑庭。
  作為獨聯體核心內圈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還常常是同床異夢,那么,擁有12個成員國的獨聯體的松散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
  獨聯體是特殊條件下的產物,是在蘇聯迅速解體的情況下匆忙建立起來的。6年來,獨聯體的運作不能令人滿意,矛盾不斷,問題不少,甚至面臨深刻危機。那么,獨聯體的前景如何呢?是散伙,還是繼續存在下去?如果是繼續存在的話,又將會有哪幾種發展可能性?
  從近期(至少5年)看,獨聯體不會散伙,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這是由以下因素決定的:
  1.經濟因素。由于原蘇聯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各共和國已形成固定的“專業分工”模式。對原蘇聯大部分新獨立的共和國來說,要達到真正獨立的經濟發展,絕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盡管不少新獨立的國家大力發展與西方國家和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但它們畢竟與俄羅斯過去有長期的傳統經濟聯系,恢復起來比較容易。對于俄羅斯來說,雖然實現一體化勢必要求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承担為經濟較不發達的獨聯體國家輸血的任務,但是,開放其他獨聯體國家的原料、勞動力和商品市場,是俄羅斯的重要利益所在。因此,經濟上的生存需求,會使獨聯體各國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靠拢。
  2.安全因素。就經濟潛力和軍事實力而言,俄羅斯是獨聯體內最強的國家。一些新獨立的共和國在保障軍事安全方面還離不開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獨聯體國家集體安全體系、多邊保障機制和雙邊軍事聯系的建立,對于保衛獨聯體國家外部邊界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的意義。
  3.人文因素。前蘇聯時期各民族在各共和國相互交叉居住的情況很普遍,特別是在俄聯邦境外居住的俄羅斯族有2500多萬。蘇聯解體后,某些共和國出現過相當數量的居民從一國移居另一國的現象,這已經給當地的經濟造成了明顯的損失。明智的領導人都力求避免大規模移民現象的發生。獨聯體國家的一體化有利于民族和睦與安定團結。
  以上列舉的是促成獨聯體繼續存在的有利因素。實際上,還有許多制約獨聯體發展的消極因素(見前文第二部分)。下面談談獨聯體今后發展的可能性。
  首先,應排除恢復蘇聯的可能性。其次,俄羅斯某些領導人設想在現有的俄白聯盟、俄白哈吉關稅同盟以及12國經濟聯盟(即“2 —4 —12模式”)的基礎上加快獨聯體一體化,看來也難以實現。比較具有現實可能性的是獨聯體在組織上將更加松散,雙邊和多邊合作將更趨活躍,到下世紀初在獨聯體框架內逐步形成若干個由原蘇聯一些共和國組成的邦聯,例如:1)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亞美尼亞組成的邦聯;2)由烏克蘭、格魯吉亞、 阿塞拜疆和烏茲別克斯坦組成的邦聯。筆者認為,由第一組國家組成邦聯的可能性性最大,這是因為俄白聯盟以及俄白哈吉關稅同盟的建立已經為此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塔吉克斯坦與亞美尼亞采取接近俄羅斯的方針有其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原因。亞美尼亞認為,西方正在損害它的利益去照顧阿塞拜疆,因此它希望得到俄的支持;塔吉克斯坦需要俄羅斯的貸款和軍事援助。第二組國家組成邦聯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這些國家近年來有疏俄親美的跡象,這與它們急于改善經濟狀況有關;另一方面,美國和西方國家也在加緊向這些國家施加影響,離間它們與俄羅斯的關系,這與美國要把原蘇聯集團的國家納入西方體系的戰略目標有關。總之,獨聯體向心力減弱,離心力增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勢力對其滲透和分化加劇,從而對獨聯體一體化構成嚴重障礙。
  獨聯體是確保俄羅斯恢復大國地位、抗衡西方壓力的最重要地區,因此,俄羅斯不會輕易放棄這塊“領地”。保持獨聯體的存在,有利于獨聯體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獨聯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獨聯體能否繼續存在并得到發展,主要取決于俄羅斯國力的增強以及其對獨聯體政策的調整。
  注釋:
  〔1〕參見[俄]《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1997年第5期《五年來的獨聯體國家間貿易》一文。
  〔2〕[哈]《全景周報》,1996年10月5日。
  〔3〕[俄]《獨立報》,1997年1月16日。
  
  
  
國際觀察滬27~30D7國際政治楊希鉞19981998 作者:國際觀察滬27~30D7國際政治楊希鉞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46:20

[新一篇] 狙擊史話

[舊一篇] 王充經學觀論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