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要告別君主制嗎?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英國君主制歷史悠久,也曾有過輝煌的時期。但隨著大英帝國的土崩瓦解和王室自身的原因,英國人對君主制的態度開始了轉變
   * * *
  1997年1月7日對世界來說是平靜的一天,但對英倫三島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不是北愛爾蘭共和軍又制造了什么驚天動地的恐怖事件,而是一個更古老、更“英國化”的問題在這一天公開了。維持了1000多年的君主制今天是否有必要予以廢除?
  這一天,英國在伯明翰市國家展覽中心就君主制問題進行首次大型電視辯論。這次辯論除吸引了3000人參與外,另有250 萬人通過熱線電話發表意見。雖然在電視臺以“你支持君主制嗎?”為題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中,有66%的人表示支持君主制,但另外34%的被調查者則反對維持君主制度。其中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民眾最支持君主制,北愛爾蘭人意見分歧,而蘇格蘭人則極力主張廢除君主制。
  傳媒報道說,反對君主制的觀眾指責女王領導一個腐敗和貪污的階級,王室充塞著墜落的權力,令英國國勢日衰。他們還指責查爾斯王子并非君主的理想人選。這次辯論引起英國保皇派人士極度不滿和憤怒,他們認為辯論偏袒那些支持共和制的人,冷落君主制支持者,導致論題發生“質變”。一名保皇派人士更是中途退場以示抗議。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前任新聞秘書英厄姆形容這次辯論是一種恥辱,他后悔出席。著名作家福賽思稱這次辯論演變成一場“鬧劇”,由于大部分觀眾早有立場,因此根本無法展開理性辯論。保守黨國會議員諾里斯在辯論開始半小時后便告離場。他事后表示,這次辯論是“毫無意義的,現場盡是喧嘩聲,仿佛是個鬧市。”
  既然是辯論,總會有不同意見存在。英國工黨議員格蘭特認為這次電視辯論有其可取之處——它為整個議題的正式辨論揭開了序幕。
   君主制與議會制
  英國是個君主制國家。其君主制度的歷史相當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早在國會和法院之前,君主制度就已建立。 據報道:君主制度建立400年后,英國才出現國會,300年后,才出現法院。有如此悠久歷史的英國君主制度從建立到現在, 其間只有一次中斷, 那就是1649—1660年克倫威爾共和執政時期。
  英國的王位由直系王裔世襲這一原則一直保留至今。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英王”是由咨議院咨議在王室嫡出男性成員中挑選的。到了諾曼王朝時期,這一原則至少在形式上保留了下來。這個時期的“英王”都是由地方議會議員選舉出來的,更準確地說,是得到他們的“承認”的(這種承認仍是今天英王加冕的內容之一)。從此,這種世襲制度就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了。
  英王親自行使至高無上的行政、立法、司法權達若干世紀。后來,隨著議會和法院的不斷發展,英王直接行使這些權力的現象逐漸減少了。17世紀的英王同議會的爭權斗爭終于在1688—1689年導致了有限的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然而,在18世紀絕大部分時期,英王仍是行政權力的中心,大臣由英王任免。到19世紀末,隨著對英王負責的政府和現代正常制度的出現,英王參政的現象已減少到了極低限度。1884—1885年間的選舉改革法宣布了民主政治的到來,社會所有各階級終于在威斯敏斯特的帝國議會里都有了代表。
  盡管英國目前仍然維持著君主形式上的權力,但實際上卻是最為典型的議會民主制國家。作為最高的權力機關,英國議會的首要任務是體現國內各階層利益集團的利益。在1832年以前,英國議會的兩院一直為一批豪族巨閥所控制,他們的首腦人物不但組成上議院,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把持了下議院的選舉。人們說,與其它國家的議會相比較,英國議會有著一種更濃厚的俱樂部氣氛。開會的時候,“議員們緊挨著坐在綠皮凳上——有大聲叫嚷的、哈哈大笑的,也有打盹的——似乎對于他們上方的公眾席滿不在乎。他們無須念講稿,而他們的即席辯論比華盛頓和巴黎的照本宣科要親切得多。在議會廳,議員們溜進溜出,向議長鞠躬致意,與同事竊竊私語;而在走廊里,在酒吧餐館里,他們閑聊和收集情報。”
  對于英國議會制度,同樣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在客觀上,英國議會維持各政治勢力的力量平衡,所以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勛爵把它喻為一只“鐘擺”。這種“擺的偉大原則”使英國在幾百年間避免了專制的出現。
  英國人把君主看作是國家統一和政體保持連續性的象征。女王是執政的君主,和其它國王有同樣大的權力。
  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誕生于1926年4月21日, 是約克公爵夫婦的長女。 伊麗莎白女王的家譜可以追溯到第一任英王愛格伯, 他在公元829年統一了英格蘭全境。
  1952年2月6日,伊麗莎白·亞歷山德位·瑪麗登基,并于1953 年6月2日舉行了加冕典禮。從此之后, 伊麗莎白女王成為英國和英聯邦的化身與象征。
  今天的英國君主制度與以往有些不同,其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它融正式和非正式為一體,既保留了以往傳統的隆重儀式及各種盛典,又有同各界人士的直接接觸。目的是為了鞏固和加強英國君主制度與臣民之間的親密關系。如:女王和王室成員在英國國內和英聯邦國家中訪問時,常常在人民中間漫步。女王的婚禮紀念日和登基紀念日,王室成員的壽誕、婚禮等也都為保持君主制度與百姓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機會。
  盡管如此,隨著當今世界的變化、隨著英國在世界上地位的變化和英國社會本身的變化,英國的君主制度面臨著被廢棄的危險。
   王室形象低落
  英國的君主制度持續了好幾百年,其間有過英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鼎盛時期。在大英帝國的輝煌歲月,如在本世紀初,英王就顯得格外榮耀,連尊號都有一大堆:1901年11月4日英國頒布一項公告, 宣布今后英國國王尊銜應如下式:“天佑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及海外各殖民地國王、英格蘭教會護教者、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
  但時過景遷,在其后的半個世紀內,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宣告了大英帝國的土崩瓦解,“日不落帝國”已是夕陽殘照。到了90年代,英國社會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英國的君主制度是否繼續下去?一些人認為君主制度比別的制度好一些,大多數人堅信君主制再持續10年沒有問題,但要在21世紀中幸存下來卻不大可能。而在這次的民意調查中,近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王室將在50年內由共和國取代,只有3 %的人認為王室是重要的。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君主制即將被廢除,英國需要一種社會制度的變革。許多報紙報道說,人們呼吁建立共和制。這次調查顯示,超過2/3的人希望進行全民投票來決定王室的前途,1/3認為應在女王駕崩或者選擇退位時舉行公決。但究竟什么樣的共和制能夠取代現有的君主制,卻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現有的君主制大勢已去。英國人不再像過去那樣迷信和崇拜女王及其王室成員。在這次調查中,有近1/4 的被調查者想不出王室成員做過什么有意義的事,只有20%的人相信王室關心貧苦大眾。
  英國王室的形象為何這般低落?分析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與女王參政機會的減少有關,另一方面與女王及其王室成員在人民群眾中威信的下降有關。幾個世紀以來,王室成員一直都是社會傳言及爭論的焦點,但值得注意的是,關于王室成員的流言從未像今天這樣多。過去,為了女王及王室成員的威信,報紙和電臺可以對流言表示沉默,但在今天卻做不到了。各種大小報紙大肆宣揚王室的丑聞,將王室的秘密公布于眾,從而破壞了王室成員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期待人民群眾擁在街道兩旁對女王及其家庭成員歡呼雀躍的場面已經不復存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女王及其王室成員已失去了他們以往的魅力。要想恢復他們昔日的風采,他們必須時刻注意他們自身的行為。夸耀自己的財富,經濟上超支,缺乏責任感,過于關心自己而忽視人民大眾,這些并不是令人稱贊的品德。當今女王及其王室成員在為人民樹立好的信念方面并沒有做出什么值得仿效的榜樣。人們不禁要問:他們出資修建了幾所學校?幾座醫院?他們捐出的土地在哪兒?沒有,什么都沒有。女王甚至拒絕出錢清洗愛爾伯特紀念碑。
  查爾斯王子在與戴安娜王妃共同生活多年并生兒育女后,他竟向英國人宣布他娶了一位他從未愛過的女人。然而,英國人都還記得在查爾斯王子舉行結婚典禮那天,英國舉國歡慶,甚是熱鬧異常。如今看來,那不是一群群“傻瓜”站在街道兩旁晃動著小旗子,參與了一場王室游戲嗎?
  查爾斯本人也許意識到了這一點。耐人尋味的是,在今年的電視辯論前,查爾斯通過他一位朋友傳出他的心聲:“我做錯了許多事,我長期以來都是這樣。我令女王失望,令我的家人失望——其中包括威廉和哈里——和卡米拉失望。”他承認因為自己做了錯事,“使整個君主體制失望。甚至使戴安娜失望。”他發誓,今后要多同民眾接觸,以此“收拾這個殘局。”
  英國人傳統觀念很強,在查爾斯婚姻問題上同樣表現出來。《太陽報》去年就報道說,雖然王儲已跟王妃戴安娜離婚,但他的情人卡米拉不會嫁給查爾斯。該報稱,卡米拉跟查爾斯經過多次坦誠對話后,雖然萬分不愿意,但也知道無法與王儲結合。她曾對友人說:“我永遠不會嫁給查爾斯。”
  英國教會領袖曾提出警告:查爾斯如果跟卡米拉結婚,他便休想繼位做國王。民意調查亦顯示,英國人同樣不能接受“卡米拉王后”。實際上,英國教會、政客及公眾全都抗拒查爾斯再婚。
  除了查爾斯,女王次子安德魯于1996年5 月與他的第一任妻子莎拉離婚。不過,在這樁離婚案中,受公眾批評的不是安德魯,而是莎拉。莎拉去年底承認,她十幾歲時服食的一些減肥藥丸令她思想混亂并削弱她的判斷力。她在英國廣播公司電視上說:“我服用這些藥僅四天時間,但我可以告訴你們……我感到,這些藥肯定已經令我思想模糊和混亂。”“我的一位朋友要我試試這些新針劑和這些新的減肥藥丸。我現在突然意識到,我自此變成另一個人。”她還披露,她曾經襲擊她在阿根廷的母親,“我幾乎拿刀砍她”……
   英國告別女王的日子只有英國人知道
  眼下,英國大選的帷幕已經拉開,“保守黨政府氣數已盡”似已成為定論。隨著大選的推進,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自然也就多了起來。工黨已經提出,要廢除622名世襲貴族在上院所擁有的投票權, 并改革上院。盡管廢除世襲貴族在上院的投票權只具象征意義——因為貴族院在討論議案時只要有30票贊成就算通過,而這對擁有1100多個議席的貴族院來說沒有通不過的議案——但割掉人身上的闌尾畢竟還算手術。
  另一件具有象征意義的事是,英國女王首席發言人安森今年1 月“棄政從商”了。這位年過半百的新聞官担任女王發言人達6年之久, 而今他卻加入了英國最大的食品和飲品集團——大都會集團。安森的這一職位由女王助理新聞秘書克勞福德接替。但白金漢宮說,在女王同意下,46歲的克勞福德在完成三年任期后,將返回澳洲。
  澳洲情況如何呢?澳大利亞正在為2000年前成為一個共和國而努力。澳洲告別女王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英國呢?這個答案只有英國人自己知道。
   (責任編輯 龍梅 杜光輝)*
  
  
  
新世紀海口57-60D7國際政治京西19971997 作者:新世紀海口57-60D7國際政治京西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47:20

[新一篇] 苦路行  ——論巴金的小說創作

[舊一篇] 英國公共圖書館的資金來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