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20世紀就要過去,21世紀即將來臨,站在世紀的交匯點上,對仍然處在低潮之中的世界社會主義進行科學分析,正確認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變化的趨勢和前景,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
  一個半世紀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走過了波浪起伏的歷程,它取得過輝煌的成就,也遇到過嚴重的挫折。它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自從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關于世界社會主義的前景問題,進一步引起全世界各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的關注。分析和把握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形勢,分析和把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變化的內在深層運行機制,是我們判斷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程和前景的基本依據。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制度由15國縮小為5國,陸地面積由占全球24%縮小為占7%,人口由占世界總人口32%的16億,減少為占世界人口23%的12.6億,共產黨數量由180多個減少為1994年底的140多個,黨員人數由9300多萬減少為6500多萬,其中5600多萬是在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和影響力明顯減弱。西方國家的共產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調整,極少數經受不住沖擊的小黨自動解散,有一些黨迫于壓力或其它原因改變了黨的名稱,實行社會民主黨化,申請加入社會黨國際,社會黨和民主社會主義的影響擴大。亞非拉地區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同樣受到巨大的沖擊,發生了程度不同的變化,原先曾宣布要搞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國家,許多都放棄了這面旗幟,由最高潮時候的55個國家,下降到現在的20多個,并且這種衰退狀態還在繼續。非洲地區社會主義運動受沖擊最大,除南非共產黨外,其它大部分依靠前蘇聯支持搞社會主義的政黨和國家,在內外的巨大壓力下紛紛轉軌,實行私有制。
  世界社會主義的形勢是艱難險惡的,從表面來看,是同社會主義聲望下降、資本主義各國共產黨的力量影響衰退,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無新的起色,特別是蘇聯瓦解、東歐劇變等種種現象相聯系的,但透過現象看本質,世界社會主義處在低潮之中,是同三大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有關。首先,受資本主義現實狀況的制約。戰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社會生活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以新技術的全面介入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中科技進步因素的比重,已從本世紀初的5%~20%,上升為60%~80%。以科技革命為中心的生產力的發展,迫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次次進行調整,兩種社會制度在經濟上的比較和競爭,也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對其生產關系不斷進行調節和變革,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社會危機。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資本主義的經濟還會有一定的發展,資本主義還會通過自我調節而獲得穩定發展的能力,從而避免出現嚴重的革命危機。這些,給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力量帶來了一些困難。其次,受社會主義自身發展狀況的制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是合乎規律的歷史進程,它不是任何人能夠隨心所欲地制造出來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人民群眾的選擇。它的發展,是在艱難曲折中前進的,是要經過高潮和低潮的多次交替反復,逐漸地取得勝利的。每一次高潮或每一次低潮的出現,無不與社會主義自身的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已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和生命力。當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不等于一切問題會自動解決,尤其不等于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能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更何況社會主義的具體體制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弊病。對這些問題解決的好壞,社會主義深層運行機制是否良好,將直接影響和制約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第三,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現狀的制約。戰后,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世界經濟體系和國際政治體系。國際政治格局制約著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世界的主要矛盾與時代主題規定著社會主義運動的具體任務與目標,國際政治領域內的重大、突發事件也將在特定領域內影響社會主義運動。當代世界經濟中存在的兩大趨勢,即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地區經濟集團化并存;世界經濟發展中貧富分化日趨嚴峻,也在總體發展與戰略決策上制約著社會主義運動。國際政治格局的變遷、時代主題的更迭、新舊矛盾的交替、力量對比的變化,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確立戰略目標,策略方針的基本出發點與現實依據。面對著豐富多彩、變化萬端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現實,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理論上亟需進行新的思考和總結,在實踐中需要制定新的對策。
  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世界社會主義形勢在短期內還不會有很大的改觀。而當代資本主義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現代科技上占有巨大優勢,且自身還具有相當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它還會發展,還要以其優勢控制世界,消弱社會主義力量,演變社會主義制度。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走出低谷的進程,預計將是緩慢的、曲折的,小的反復還可能發生。
      二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過程中,出現低潮和挫折,沒有也不可能改變社會主義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的大趨勢。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必將復興,這是客觀的歷史必然性,但還不是現實性。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要邁向高潮,還必須具備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基本條件。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的矛盾運動提出了變革要求,并且形成了實現變革的主體力量的條件下興起的。當代資本主義雖然因新科技革命和實行國家壟斷等延長了壽命,但并沒有克服和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相反,在原兩極格局長期掩蓋下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矛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以及一系列政治矛盾、經濟磨擦和社會矛盾,都在發展起來。這些矛盾是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它本身是無法克服的,只有比它更先進的社會制度才能解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種種矛盾的發展,必將為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準備條件,這也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必將復興的歷史根據。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必將復興,還在于世界社會主義力量總結經驗教訓,積蓄力量,組織隊伍,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全面探索的歷史時期,以新的形態和方式推動社會進步。蘇東劇變帶來的一個十分重要后果,就是迫使世界社會主義力量重新思考社會主義,重新認識時代主題及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重新確定社會主義的道路。首先,世界社會主義由低潮轉向高漲,關鍵是把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長期存在教條主義、思想僵化、認識落后于時代條件的變化所致。因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更廣闊的視野全面總結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經驗教訓,深化社會主義理論,就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首要條件。其次,準確及時地洞察世界形勢的發展,正確對待時代主題的變化,順應時代潮流,調整自己的戰略、策略、對內對外政策,是振興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個條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這兩大主題不僅是絕大多數人民的意愿,而且已發展成時代的潮流。這一根植于現實本質之中的論斷,對各種社會主義力量調整戰略目標和策略起了奠基作用。圍繞兩大主題,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時,社會主義力量不僅要注意階級利益、解決階級問題,而且要重視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利益,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做出努力。要把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和解決全人類當前和今后面臨的緊迫問題結合起來,爭取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最后,把黨建設成為真正為實現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堅強革命黨,是振興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條件。蘇東劇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深刻的,其中關鍵的原因,是執政的共產黨出了問題。共產黨不能變成環境黨,或變成其他改良主義政黨。但共產黨必須把握時代脈膊,不斷適應時代變化,根據階級結構的變化,重新構建黨的階級基礎、制定出適合時代和本國實際的新綱領和新路線,抓好黨自身的建設。對于執政的共產黨來說,就是要適應形勢的變化,從嚴治黨、防止腐敗,始終保持黨的先鋒隊本色。對于尚未執政的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從新情況,新環境和新任務出發,及時調整自己的綱領和政策,加強自身的組織建設,以實現黨的領導權。世界社會主義的興衰離不開共產黨的領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振興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復興需要主客觀條件,主客觀條件準備的如何,不僅影響到社會主義運動走出低谷的時間,而且直接影響到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前景。從現實情況看,這種主客觀條件的準備還需要一段時間。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將在漫長、艱難的道路上跋涉前進。
      三
  世界社會主義復興,要靠全世界共產黨人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艱苦奮斗。由于中國的國情,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責無旁貸的應對世界社會主義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則歷史地成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復興的關鍵。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形成與完善,深化了社會主義理論,促進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要走出低谷,踏上重新振興之路,必須首先有理論的復興,這已成為今天所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和個人的共識。在促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化發展中,中國共產黨人走在了前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首次比較系統地解決了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這一理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在理論上做出了新回答。它雖然產生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但對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特別是對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國家社會主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堅持和鞏固了社會主義陣地,有利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振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既不同于傳統的社會主義,又同資本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任務,初步找到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正確道路和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有效模式。經過17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中國的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從而堅持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陣地,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嚴重沖擊,頂住了冷戰結束后西方大國霸權主義的巨大壓力。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做出了新貢獻。到下個世紀五十年,中國達到中等發展國家水平,基本上實現現代化,社會主義就顯示出優越性。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
  第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偉大實踐,推動了人類進步事業,有助于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解決,從而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這兩大主題的解決與否,關系到世界的前途和命運。推動這兩個問題朝著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方向發展,是社會主義運動在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社會主義運動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了中國的穩定和發展,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國維護全人類利益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能力。為了推進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的實現,社會主義中國不失時機地提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總體構想,以維護世界上最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推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對全人類當前和今后關心的全球性問題提出切合實際、反映民意的主張,并為此而努力,是當代共產黨的責任,也是增強共產黨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的保證。這些對提高社會主義事業的聲望、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最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適應了新科技革命的發展,不僅符合世界潮流,而且抓住了復興社會主義的根本。20世紀以后,科技與生產力發展關系中,科技處于主導地位,成為發展生產力的關鍵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先導,引發了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產業革命。今天,世界經濟正處于一種新的科技革命的前夕,以數字革命為先導的信息技術將要產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潮就要興起。新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是劃時代的,整個世界人類的生產、生活、思維等各個方面將發生驚人的變化。因此,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機遇,是復興社會主義的根本手段和強大武器。鄧小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就是對世界變化的一種精辟概括和總結,反映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中國要以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發展的起點,要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努力方向。中國在科技革命和科技發展競爭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中國在21世紀的前途,也關系著社會主義的命運。依靠科技革命力量,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復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因素。
  可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必將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重大貢獻。中國的現實表明,社會主義沒有而且也不可能因為在某些國家遭到挫折而失敗,它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光輝的發展前景,這對于世界各國的共產黨人和信仰社會主義的人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使人們從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欣欣向榮的發展中看到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振興的希望。
  恩格斯曾經用社會合力的思想來描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這一思想對我們展望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種進步力量,但它畢竟只是人類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同社會大系統和其他子系統處于普遍的聯系和相互制約中。世界社會主義走向低潮是各種合力的結果,同樣,世界社會主義復興也需要合力的作用。社會主義力量的生成會有多種助力或阻力相生,只有吸納助力、克服阻力,社會主義力量才能興起。展望未來,21世紀將是世界社會主義復興的準備時期,即世界社會主義復興的合力形成的時期。在合力形成的過程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將在穩定中發展,在相對意義上復興。
              (作者單位:北京廣播學院)
              (責任編輯:陳曉)*
  
  
  
馬克思主義研究京37-41D1社會主義研究張桂珍/李宏19961996 作者:馬克思主義研究京37-41D1社會主義研究張桂珍/李宏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4:24

[新一篇] 世紀之交的哲學:危困、定位、出路

[舊一篇] 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  ——“面向21世紀的中國社會科學”學術討論會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