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的兩點界說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現代西方哲學,是對19世紀中葉以后產生并主要流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哲學學說的總稱。它產生以后經歷了一個復雜的演變過程。至今,這個過程尚未結束。在演變過程中,學派紛繁復雜,學說內容各異。因此,在現代西方哲學的研究中,有必要對“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進一步加以界說。本文要界說的只是其中的兩個問題。
      一、“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不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的產生,是西方哲學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它們產生的時間、歷史背景、自然科學條件和賴以出發的思想資料都大致相同。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應包含在“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之中,但是它們之間又確實不存包含關系。
  第一,二者在哲學發展史的地位和意義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在哲學發展史上是一次質的飛躍,在人類認識史上實現了偉大變革;現代西方哲學的產生雖然改變了西方哲學的面貌,但它只是西方傳統哲學的形態改變。因而,二者在內容、對象、使命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是不可等量齊觀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所實現的偉大變革,從內容上看,馬克思、恩格斯從黑格爾出發,經過費爾巴哈,制定了科學的實踐概念,并將其作為自己哲學的基礎,克服了舊唯物主義不了解實踐的意義的“主要缺點”,克服了舊哲學中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相分離、自然觀與歷史觀相矛盾的缺陷,第一次把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了嚴整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體系;從對象上看,它正確地解決了哲學與科學的關系,批判了那種企圖把哲學變成包羅萬象并凌駕于所有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的妄想,第一次把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作為自己的對象;從使命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把“改變世界”、使“現存世界革命化”看作自己哲學的根本任務,第一次在實踐基礎上把科學性與革命性統一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了永葆青春活力和開放性的特征。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在哲學史上實現了偉大變革,使哲學成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現代西方哲學,從內容上看,它涉及的主要是兩個問題,即關于科學的問題和關于人的問題。正是這兩個問題把現代西方哲學區分為科學主義思潮(又稱實證主義或理性主義思潮)和人本主義思潮(又稱非理性主義思潮)。兩大思潮,對世界本源問題采取了不同的態度。屬于科學主義的各個流派,一般采取回避和否定的態度,它們標榜自己的哲學是“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之上的,是哲學上的“中間路線”。屬于人本主義思潮的各個流派,通常采取肯定的態度,承認本原問題并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科學主義思潮各個流派想回避哲學基本問題,但終于沒有回避得了,最后還是對它作出了唯心主義的解決。他們感興趣的主要是認識論問題,幾乎都把感覺經驗(無論他們發明什么新名詞加以稱呼,如“事件”、“要素”、“材料”等)作為自己認識論的出發點,認為一切科學知識都起源于感覺經驗。但是,當他們解決感覺經驗是什么和它與物質事物的關系時,都作出了唯心主義的回答:不是事物決定感覺經驗,而是感覺經驗決定事物。這樣,他們就把感覺經驗,把“由感覺內容所構成的邏輯構造”,看成是第一位的、本原的,而物質事物則成了第二性的、派生的。因此,他們并不是超越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中間路線”,而仍然走的是唯心主義路線。人本主義思潮各派,雖然通常對本原問題給予肯定的回答,但他們的回答也是唯心主義的。唯意志論把“意志”、生命哲學把“生命”、現象學把“純粹意識”、人格主義把“人格”、存在主義把“人的存在”作為世界的本原,等等。這里,“意志”、“生命”、“純粹意識”、“人格”都是精神性的東西;存在主義的“人的存在”也不是作為現實的人的存在,不是作為客體的存在,而是作為意志或行動主體的個人的存在,是個人主觀的“自我意識”。就是說,精神性的東西、“自我意識”等成了世界的本原,所以,人本主義各流派也沒有超出唯心主義的界限。總之,無論是科學主義思潮,還是人本主義思潮,不是站在主觀唯心主義的立場上,就是站在客觀唯心主義的立場上,來回答哲學基本問題,因而,從根歸到底的意義上說,兩大思潮都沒有超出唯心主義范圍,基本上屬于取得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理論體系,其使命是為維護、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
  第二,二者的傳播范圍和發展趨勢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但它并沒有結束哲學的發展,而是在新的、更高基礎上開辟了廣闊的發展道路。自它產生的一百多年來,已遠遠超出了西方國家范圍,傳播于全世界,并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發展,隨著科學的發展,不斷得到豐富,不斷向前發展。而這種發展又是同它的廣泛傳播,同它與工人運動結合的廣度和深度相輔而行的。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創立了自己的哲學之后,依據新的實踐經驗,以許多新的思想和材料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哲學,寫出了如《資本論》、《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一系列偉大著作;列寧在無產階級革命和帝國主義時代,為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認識論和辯證法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寫出了諸如《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哲學筆記》、《國家與革命》等一系列偉大著作;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寫出了《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新民主義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一系列偉大著作,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毛澤東哲學思想,為在實踐中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提供了典范;鄧小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根據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新經驗,用實事求是去概括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哲學思想,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并在此基礎為我們黨恢復和制訂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加具有時代性、實踐性、群眾性和開放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歷史表明,它是生機勃勃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哲學,必將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吸取人類文明的新成果,走向更高的繁榮。
  現代西方哲學自它產生以后,思潮迭起,流派紛呈。各派哲學家都企望自己的哲學被公認為唯一正確的哲學,都企望把各種哲學統一在自己哲學的名下,但這樣的企望都一次又一次落空了。每派哲學都是曇花一現、風行一時,然后或者因為內部分化而衰落,或者與其他學派融合而產生“新”學派,或者被另一種學派所排擠、所代替。而后者接著也會遭到前者的命運。這就是現代西方哲學發展的態勢和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多變性和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和多變性,從實質上看,并不是現代西方哲學豐富和有力量的標志,而是缺乏科學世界觀統帥的體現,是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和生命力的體現。這種實質,一般來說是不會改變的。這是因為現代西方哲學的哲學家們,一般都否認哲學作為世界觀的意義,都否認客觀規律,否認客觀必然性。只要他們不改變這種立場,這種多樣性和多變性的態勢和趨勢就還會繼續下去。這也是它產生以來,至今僅在西方國家,而且主要是在西方發達國家流行的哲學自身的原因。
  總之,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在哲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意義不同,傳播范圍和發展趨勢不同,它們是不能等量齊觀的。因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應該也不可能包含在“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之中。
      二、關于“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何以能夠概括流派紛繁復雜、學說內容各異的現代西方哲學的問題
  現代西方哲學的復雜情況,從我接觸到的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有關教材來看,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思潮,近二十個或二十個流派。四大思潮是:除上面已經提到的科學主義思潮和人本主義思潮兩大思潮外,還有思辨唯心主義和宗教哲學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近二十個或二十個流派分屬于四大思潮。“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何以能概括現代西方哲學這種復雜情況呢?這主要是因為各大思潮、各個流派,除了有自己的特殊性、個性之外,還有許多共性。其共性就是“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所以能夠概括現代西方哲學復雜情況的基礎。主要有:
  第一,它們產生的基礎具有共同性。這就是有其產生的共同的社會歷史條件和自然科學條件。現代西方哲學產生在資產階級已先后在歐洲各國確立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統治地位的確立,使它喪失了昔日反封建的革命性,他們在哲學上不再需要以往用來反對封建制度、封建神學和經院哲學的理性主義,特別是不再需要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大發展,資本主義各國財富迅速增加,國力大為加強,并由此大肆向外擴張;另一方面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引起的資本主義社會現實中各種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原來被認為是完滿無缺的理性王國表現出了百孔千瘡。這些,使許多西方思想家對被當作資本主義社會思想支柱的理性主義產生了懷疑,對傳統哲學提出了種種責難。19世紀中葉以來,自然科學完成了由搜集材料向整理材料的轉變,與此同時,在技術領域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巨大成就。自然科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動搖了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根基,即動搖了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和思辨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同時也動搖了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認識論(包括經驗論、唯理論、先驗論,也包括消極被動的反映論)。這一切使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矛盾和危機日益尖銳和深刻。現代西方哲學就是誕生在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及對傳統哲學的責難聲和自然科學的輝煌成就之中,并隨著資本主義的變化和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而開始了它的演化、分化過程,出現了流派紛呈的復雜局面。
  第二,它們賴以出發的思想資料具有共同性。任何新的學說、新的思潮的產生,首先要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而不是直接從經濟事實出發。對此,恩格斯在談到現代社會主義的理論的內容和理論形式時,講得很清楚。他說:“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首先必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經濟事實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6頁)對于哲學思潮來說,情況更是如此。 因為哲學是遠離經濟基礎的意識形態,它與經濟基礎的聯系不是直接的,而需要通過許多中間環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已有的思想材料。現代西方哲學賴以出發的思想資料,就是傳統西方哲學。
  傳統西方哲學,包括古希臘羅馬哲學和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傳統西方哲學在理論內容上有兩個互相統一的基本信念:第一,相信萬物本原的存在,并把解決本原問題作為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第二,相信理性可以把握本原,并把完善理性工具看作是哲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這是傳統西方哲學的兩大理論支柱,其實質就是用理性去追求萬物的本原,就是萬物本原論和理性主義的統一。無論是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哲學家,還是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哲學家,也無論他們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或二元論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堅持這種理性主義和萬物本原論的統一的。現代西方哲學就是從這種傳統哲學出發,但又背離了這種傳統哲學的。
  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人本主義思潮和科學主義思潮,對傳統哲學中的兩大理論支柱各執一端。人本主義思潮保留了本原問題,以非理性主義代替理性主義,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各派哲學;科學主義思潮拋棄了本原問題,把理性限制在經驗的、實證的范圍內,建立了可以說是排除思辨形而上學,追求實證經驗知識的可靠性、確切性的理性主義各派哲學。二者各自從一個極端在傳統哲學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論根據,又各自從一個極端否定了傳統哲學。這種否定的實質:一是使本原論和理性主義相分離,改變了萬物本原論和理性主義相統一的傳統西方哲學的形態;二是盡管他們分別從兩個不同側面出發,但結果是一樣的,就是破壞了傳統西方哲學的理論支柱,使傳統西方哲學的理論大廈坍塌了。現代西方哲學就是在坍塌了傳統西方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由于思辨唯心主義思潮和宗教哲學思潮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同上述兩種思潮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們所屬的各個流派,可以分別歸屬到上述兩種思潮中,所以概括了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思潮的共同性,也就基本概括了這兩種思潮的共同性。
  第三,它們相對傳統西方哲學提出的新問題、新觀念具有共同性。現代西方哲學改變了傳統西方哲學的面貌,從總體上說是拋棄了傳統哲學中的唯物主義路線,以不同方式繼承了傳統哲學中的唯心主義路線。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西方哲學在總體上是片面的、錯誤的。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這個水平上,還要深入研究它所以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據。其所以能夠存在和發展,除有它的社會根源、認識根源外,還有它作為哲學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據,這就是它們在哲學方面確實提出了一些新問題、新觀念。對此,鄭杭生、魏金聲在他們所主編的《現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一書中,從哲學對象、方法、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和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觀念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這種探討,對于認識現代西方哲學的共同性仍然具有啟發意義。
  就哲學對象而言,一是更加注意研究方法問題,二是更關注人的問題。古希臘羅馬哲學注重研究本原問題,近代資產階級哲學注重研究認識論問題,現代西方哲學注重研究方法論問題,即既研究認識方法,又研究語言表達方法。哲學研究的對象的這種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認識的逐步深化過程:古希臘羅馬哲學注重本原問題,主要探討客體;近代資產階級哲學注重研究認識論問題,主要探討主客體關系;現代西方哲學注重方法論的研究,探討主體認識活動的內在機制,以及認識及其語言之間的表達方法。由于工業和科學技術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為資本主義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推動了社會進步,這是必須充分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消極的社會后果,如人變成機器的奴隸,掠奪殖民地,造成兩次世界大戰等。其中尤以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深重災難,引起了許多西方思想家的深思。就人本身而言,除了有理性因素外,還有感情、意志、直覺、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現代西方哲學注意到了這兩方面的問題,因而對人的存在意義、人的價值與尊嚴、人的責任感與人的自由、人受社會發展和技術發展摧殘的情況等,表現了強烈的關注。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探討雖然沒有超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狹隘范圍,但卻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了西方社會的深刻矛盾和經濟的、政治的、精神的以及社會諸方面的危機,其中也包含有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情揭露和激烈批判。現代西方哲學對認識方法研究以及對人的有關各種問題的關注,具有重要的認識意義和認識價值。
  就哲學方法而言,古希臘羅馬哲學在觀察客體時,主要用直觀的方法;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在研究主客體關系時,主要用心理方法,即以心靈的認知作用作為不證自明的前提而進行推理的方法;現代西方哲學在探討主體認識活動及認識和語言的表達關系時,則主要是用分析方法——邏輯分析、語義分析、操作分析、結構分析,等等。“分析方法”與“心理方法”相比,可以避免由于心理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意義的分歧和概念的混亂,這就從一個方面適應了現代科學發展的需要。
  就哲學與科學的關系而言,古希臘羅馬哲學包羅萬象,哲學成為科學的總稱或“科學的科學”;到了近代,隨著科學的發展,具體科學紛紛從哲學的懷抱中分離出來,成了獨立的科學。哲學,“只留下了一個純粹的思維領域:關于思維過程本身規律的學說,即邏輯和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53頁)現代西方哲學與上述二者不同,認為哲學應為科學服務,應起科學仆人的作用;哲學應研究那些具體的、經驗的科學問題,而不應研究抽象的、思辨的形而上學問題。他們這樣否認哲學的特殊性、把哲學混同于具體科學的傾向,是錯誤的;但他們尋找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關系的努力卻是有價值的。
  現代西方哲學上述方面的變化,是與哲學中主導觀念的變化相伴而生的。如果說傳統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觀念是絕對性、必然性、普遍性、抽象性、本質性和確定性,那么在現代西方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觀念則是相對性、或然性、特殊性、具體性、概率性和模糊性。如果說,在傳統哲學中提到首位的是事物、對象本身,那么現代西方哲學提到首位的則是事物之間的關系、對象的意義和價值。現代西方哲學這些觀念的變化,一定程度上是對現代科學發展的反映,但由于缺乏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往往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例如承認相對性,卻根本否認絕對性。但相對性畢竟是人類認識的一個重要側面和環節,他們從各個側面對相對性的研究,歸根到底有利于對相對性和絕對性關系的理解,有利于哲學的發展。
  總之,現代西方哲學在對象、方法、哲學與科學關系和主導觀念等方面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認識的深化、認識能力的增強和思維水平的提高。這種局部合理性所表現的,應當說是一種前進的變化,符合人的認識發展方向,或大或小地推動了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這也是我們研究現代西方哲學要努力發掘的。
  “現代西方哲學”這個概念所包括的問題很多,諸如“現代西方哲學的興起”、“現代西方哲學的特點”、“現代西方哲學與傳統西方哲學的關系”、“現代西方哲學與現代科學的關系”等等,都屬于它的范圍,都需要加以研究和界定。但由于文字所限,本文只對上述兩個問題作出了粗淺的界說,還望同仁賜教。
實事求是烏魯木齊6~10B6外國哲學賴恭謙19991999 作者:實事求是烏魯木齊6~10B6外國哲學賴恭謙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1:55:14

[新一篇] 關于“張五常熱”的理論反思  ——經濟學家程恩富教授訪談

[舊一篇] 關于“督政”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