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律民現象芻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認真分析思考我國思想政治工作的狀況,有一種長期以來被人們忽視了的現象著實令筆者担憂,此種現象可稱之為“單向律民現象”。所謂“單向律民現象”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人民群眾當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和被動的客體,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自上而下地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人民群眾嚴于律己,安分守己,而各級領導干部、權力人、“當官的”,則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動主體,他們有權力對群眾進行教化,而自己則置身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范圍之外。這種自上而下,對下不對上,只律民不律官,單向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傾向,便可稱之為“單向律民現象。”說到此種現象,恐怕大家都有切膚之感。單向律民現象在我國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確是一種普遍存在,并且長期存在的客觀事實。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單向律民現象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其危害性主要有下述幾方面:
  其一,背離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為實現這一宗旨,在各項工作中,都必須堅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走群眾路線。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單向律民現象,與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是相抵觸、相矛盾的。單向律民現象就是把群眾當作無知的“小學生”,而權力人則是當然的“先生”,且不管先生是否高明,均采取自上而下的“填鴨式”教育方法。此種“單向律民”的教育方法,工作方法,嚴重地脫離群眾,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背叛。
  其二,降低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唯物史觀表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在人類歷史的實踐中,人民群眾始終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單向律民現象,把人民群眾簡單地當作教育的對象、改造的對象、完全被動的客體,而領導干部、權力人卻是能動的主體,這就貶低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甚至徹底顛倒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關系,忽視乃至于徹底否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性作用。
  單向律民現象在領導與群眾關系上的錯誤,還在于它割裂了領導與群眾之間互為主客體的辯證關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領導與群眾之間存在一種互為主客體的辯證統一關系,領導與群眾,上級與下級這兩方面各自都是主客體,即雙方都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統一,改造者與被改造者的統一。而單向律民現象單向性的工作方法,則割裂了這種辯證關系,并把主體與客體絕對分離,絕對對立起來,領導、上級是當然的絕對主體,是教育者和改造者,而群眾、下級則是當然的絕對客體,是被教育和被改造者,這就否定了領導與群眾,上級與下級之間的互動關系,陷入了形而上學片面化和絕對化的泥坑。
  其三,滋生腐敗,危害嚴重。單向性只律民不律官的思想政治工作舊模式的最大危害,莫過于對權力人放任自流、滋生腐敗。權力人、“當官的”,究竟要不要做思想政治工作?應不應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呢?權力人,當官的也應當甚至更應當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體和對象,更需要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權力人也是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官的也是多元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他們也有缺點和不足,也會如常人般犯錯誤。況且,他們手中擁有比常人、普通百姓更大的權力,在政治與經濟合一的體制下很容易導致權錢交易。因此,對他們就應該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更需要進行思想改造,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單向律民的舊模式,只律民不律官,即便律官也是自律而無他律,即便他律也是自上而下的他律。這種舊模式其實就是放棄了對權力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放任自流,這就導致出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區、真空區,導致形成了令人尷尬且又十分滑稽的局面:最應當成為客體的人卻成為絕對的主體,最應當被教育的人卻成了絕對的教育者,最應當強化的區域卻出現了弱化,最應當充實的環節卻成為最薄弱的環節。此言并非小題大作,空穴來風,眾所周知的、成扎成堆的腐敗犯罪便是明證。
  其四,導致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與危機。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領導干部應當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實際行動為群眾做出表率。”各級領導干部、權力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他們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他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風貌如何,對社會大眾起著導向的作用。黨風、官風對民風具有強烈的示范效應。孔子曾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就是說,官德如風,民德如草,風往哪邊吹,草往哪邊倒。孔子還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也說: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可見,幾千年前的古代思想家都已深刻地意識到官風官德對民風民德的導向影響作用。然而,大量滋生的腐敗問題,卻暴露出我們的官德官風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正如《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領導干部腐敗墮落,違法犯罪問題,“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和威信,也削弱了對廣大群眾進行思想教育的效果。”古人云:“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戰國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絕對主體、權力人自身卻思想素質低下,問題嚴重,如此狀況,愧對百姓,何以育人?何以服人?何以使民?己身不正,何以正人?!用這樣的人去做大眾的思想政治工作,豈不是可笑?可悲?!這也正是許多人厭惡和反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由和依據。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傳統單向律民型的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對領導干部如何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難點和重點。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轉變勢在必行。
  以上,我們分析了單向律民現象的危害性。那么,人們不禁會問,單向律民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呢?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有:
  其一,傳統的原因。封建傳統政治思想遺毒的影響。我國具有悠久的封建社會歷史,積淀了豐富的封建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既有許多積極的東西,也有不少消極的、妨礙社會進步的成份,尤其是傳統政治思維中一些消極面,至今仍在產生著負作用,構成了單向律民現象的傳統文化根源。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尚同”思想和“輕民”思想。
  所謂“尚同”,即用天子、君子的意志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崇尚統一于上,與上相同。為了實現“尚同”,必須“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墨子·尚同上》)。老百姓應當“聞善于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同上)。這顯然就是一種層層隸屬、唯上是從的傳統政治思維的思維定式。這種思想就是以上級之是非為是非、上級之對錯為對錯的價值判斷標準。誠然,“尚同”思想與我國古代社會君權至上的政治結構密不可分,但只要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不改變,“尚同”思想就有其社會基礎。
  “輕民”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政治思維中極具消極性的思想觀念。“輕民”思想即輕視勞動人民,貶低勞動人民的封建意識。輕民思想是中國古代社會等級制的反映,它宣揚“君尊、臣卑、民賤”的等級觀念,主張“君貴民輕”。它把貴族統治者視為上等人,庶民百姓則是下等人,鼓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孟子也曾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滕文公上》)。這就是把勞動人民被剝削、被統治當作天經地義之事。魏晉時期的王弼還宣揚上下尊卑的統治與服從的關系是合乎“道”的,認為老百姓處于無知無欲安分守己的狀態最合乎“自然”的要求,他說:“愚,謂無知守真,順自然也”(《老子》六十五章注)。這些愚民、輕民、官貴民輕的思想,都是為維護古代社會君權至上的等級制度服務的。誠然,在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也有一些思想家提出了“民貴君輕”的重民思想,但重民的主體依然是君主,重民是為維護君主的統治利益服務的,是對君主專制主義的一種補充,這種重民思想與人民主權的民主主義有著天壤之別。
  其二,制度的原因。高度集權的單向性社會體制是導致單向律民現象的制度性原因。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社會制度發生了深刻變化,由封建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但是,傳統封建社會高度集權、自上而下單向性的社會統治管理結構體系的影響卻沒有消除。而這種影響恰恰成為單向律民現象產生的社會基礎之一,為單向律民現象提供了現實的社會生存條件。
  從社會經濟體制來看。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的經濟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突出特征就是由上級主管部門下達指令性的生產指標,下級企業按計劃從事生產經營。這種自上而下單向性的經濟體制,經濟權力高度集中,在上不在下,上級有指揮下級經營生產的權力,下級則毫無自主權。這種單向性經濟結構,就為整個社會形成單向性的社會體制奠定了經濟基礎,這也就是單向律民現象的深層次經濟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正在逐步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性轉變,可以設想,隨著生產經營權力的下放和分化,市場自主型經濟的發展,單向律民現象將日益喪失其存在的基礎和理由,這也是基層組織思想政治工作難以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社會政治體制來看。依據無產階級專政和階級斗爭的需要,我國長期堅持著高度集權的一元化的領導管理體制、政治模式。這種政治模式也可稱為上級主宰型、上級主導型模式,俗稱“一言堂”。這種模式的突出特征是,上級乃至最高領導,是政治管理體制中的主體,下級乃至平民百姓、社會大眾是政治管理體制中的客體,政治權力高度集中,在上不在下,在主不在客。只有官律民,沒有民律官。這種“一言堂”模式給我國社會主義造成的嚴重危害和災難,莫過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年慘劇的發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的進程,分權型、社會大眾主導型的民主政治模式逐漸建立。但從根本上說,政治結構中權力在上不在下、上為主下為客的模式,并未徹底改變。正是這種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后的政治狀況,政治權力在上不在下、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結構和自上而下單向性的政治管理體制,為“尚同”思想、“輕民”觀念的現代延續,為買官賣官的拜官文化和尊上賤下的拜權主義提供了政治基礎,這也就是單向律民現象存在的政治體制根源。
  其三,思想認識上的原因。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存在某些偏差,這是導致單向律民現象產生的直接的現實思想根源。具體他說,思想認識的偏差,主要表現在宗旨認識上的偏差和功能認識上的偏差兩個方面。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思想政治工作同樣要體現這個根本宗旨,即為誰服務、以何為本的問題。以往的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論述,都堅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黨性原則,突出強調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為黨的政治目標服務的一種政治行為。這種為黨服務、以黨為本的黨性原則,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成為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實現我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這一政治任務的重要思想武器。但是,隨著我黨工作重點向經濟建設的轉移,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市場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經濟利益出現多元化的格局,思想政治工作認識上的片面性、局限性和狹隘性日益顯現,為黨服務的提法極易演變成為權力人服務,使思想政治工作成為對下不對上、律民不律官的工具。何出此言呢?我們都知道,在現實中,黨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整體利益都不是虛幻的,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有其特定的載體和替身,有其“代言人”,即必然落實到層層隸屬的各級權力人和上級身上,甚至是個別權力人身上。這就極易導致用權力人的利益、上級的利益、甚至個別人的利益替代黨的利益、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文革十年浩劫、一手遮天的悲劇,也是以黨的利益、國家利益、無產階級的整體利益為“出師之名”的。
  可見,思想政治工作為黨服務的提法,在某些權力人手里,極易切換成為上服務、甚至為我服務、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工具,成為專照下級、專照群眾的“手電簡”,專門指揮群眾的指揮棒。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困境,富有全新的生命力,就必須實現宗旨認識上的根本性轉變,明確樹立思想政治工作為民服務、以民為本的宗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與黨的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的思想。
  所謂功能認識上的偏差,即對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具有何種功能,存在著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和片面性。在不少人的頭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就是對社會成員進行防范教育,進行教育和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社會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是維護社會穩定、防止人們犯上作亂發生越軌行為的方法和形式。這樣來看待、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就發生了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簡單化、片面化和消極化了。其實,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應當是多元化的,既有消極的功能,又有積極的功能。既是社會控制的手段工具,要進行防范教育,也是提高社會成員思想素質的方法和形式,要進行素質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防范教育與素質教育、消極的社會控制與積極的素質提高是密切結合、缺一不可的。但這兩方面的關系究竟應當如何把握和認識,二者究竟以何為主,何者優先,不同的認識會導致產生完全不同、彼此大相庭徑的實踐結果。如果堅持思想政治工作以防范教育為主,防范教育優先,甚至把防范教育絕對化單一化,當作維護社會穩定的手段,就必然會導致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中,形成防范教育的固定模式,把上級權力人作為當然的教育者,而下級群眾則是當然的被教育者,上級是防范控制的主體,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主體,而下屬、百姓則是防范控制的客體和對象,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始作俑者。這樣,自上而下的單向控制行為、單向律民現象便由此而生。反之,如果堅持思想政治工作以素質教育為主、素質教育與防范教育相結合、素質教育優先的原則,則會把所有的社會成員都作為素質教育的對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多元化,實現既對上又對下的雙向控制與調節。堅持素質教育優先原則,還能夠突出強調對領導干部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把權力人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對象,落實思想政治工作以律官為主的原則。
  上述分析表明,單向律民現象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現實基礎,它的形成和存在有其客觀上和主觀上的必然性,它深深地根植于現存社會制度以及人們的頭腦之中。要改變這種狀況絕非易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動大手術,進行全方位的綜合治理,必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轉變。
  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轉變,就是要變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為現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落后的、不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舊模式轉變成為先進的、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新模式。這種根本性轉變包括下述內容:
  從宗旨來看,必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認識的轉變,牢固樹立思想政治工作既堅持黨性原則又要突出為民服務的思想,以民為本的宗旨。只有實現這一宗旨上的根本性轉變,才能在思想上端正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和態度,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才能夠真正落實“三個代表”的思想。
  從對象來看,必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轉變,把全體社會成員都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而不是僅僅把平民百姓作為對象。必須堅持律民與律官相結合以律官為主、育民與育官相結合以育官為主的原則。只有實現這一對象上的轉變,才能樹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象,切實達到其效果。官風正,民風則正。各級權力人為政清廉,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同甘苦共患難,這是社會穩定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不變色、國家興旺的根本保證。
  從功能來看,必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轉變,由防范控制功能轉變為素質提高功能。要堅持防范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以素質教育為主的原則,變消極控制為積極控制,變單一功能為多元功能。應當明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要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全體社會成員分辨政治是非的能力。全員素質的提高,尤其是權力人素質的提高,才能為安定團結,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方式來看,必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的轉變,由自上而下單向性方式向上下結合的多向互動方式轉變。既要有上管下官管民,也要有下管上民管官;既要有上育下官育民,也要有下育上民育官,必須徹底改變自上而下向群眾進行灌輸教育的方式,建立上下互動多向式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由傳統化向現代化的根本性轉變,概括地說,就是要建立為民服務的,以提高人的素質為中心的,律民與律官結合的多向互動式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建立這種新體系、新模式,還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與民主制度建設相結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與權力監督制度建設相結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實現這“三結合”,才能夠使思想政治工作既律民又律官,解決單向律民的問題。
  
  
  
桂海論叢南寧11~14G2思想政治教育朱革新20012001單向律民現象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只有領導對群眾做工作,沒有群眾對領導做工作的現象。此現象的危害性集中表現在滋生腐敗并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危機和困境,其產生的原因有傳統的原因,體制的原因以及思想認識上的原因。要克服單向律民現象必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由傳統舊模式向現代新模式的根本性轉變。思想政治工作/單向律民/根本朱革新,廣西區委黨校,廣西 南寧 530022  朱革新,廣西區委黨校副教授 作者:桂海論叢南寧11~14G2思想政治教育朱革新20012001單向律民現象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只有領導對群眾做工作,沒有群眾對領導做工作的現象。此現象的危害性集中表現在滋生腐敗并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危機和困境,其產生的原因有傳統的原因,體制的原因以及思想認識上的原因。要克服單向律民現象必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由傳統舊模式向現代新模式的根本性轉變。思想政治工作/單向律民/根本

網載 2013-09-10 21:56:07

[新一篇] 協調高考歷史試題與中學歷史教材矛盾之我見

[舊一篇] 南中國經濟區在中國經濟區中的地位與作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