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資源庫建設綜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歷史教學資源庫的定義
    歷史教學資源庫是指按照統一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技術規范和歷史課程內在邏輯關系構建的,由優秀的歷史數字化媒體素材、知識點素材及示范性教學案例等教學基本素材構成的,可不斷擴充的開放式教學支持系統。歷史教學資源庫的功能包括資源采集、資源驗證和入庫、資源檢索、資源瀏覽和下載。
      二、歷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標準
    歷史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為資源的開發提供統一的標準,以便達到資源基本屬性結構的一致性,實現資源的廣泛共享,使師生對歷史教育資源的查找、評價、獲取和使用達到最大的效率,同時也為不同資源庫系統實現數據的共享和相互操作提供支持。歷史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符合教學資源庫規范,具有教學資源庫的共性,包括技術標準和內容標準。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標準化(學術)組織都正在致力于基于網絡的教育資源標準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應規范。我國以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學習對象元數據模型)為參考,現已建成了《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試行),在資源開發中要以該規范作為技術標準。同時教育部也新頒布了教學資源建設的相關標準,如《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CELTS-31)》和《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元數據規范(CELTS-42)》等。其中CELTS-31和CELTS-42側重點在于統一資源制作的要求和資源屬性的描述,如CELTS-42規定資源必須要有標準關鍵詞、描述等資源元數據屬性,涉及內容規范問題,如課件的教學設計標準、教學腳本規范、編輯規范、多媒體操作標準等。
    在歷史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參照以上標準,同時要遵循國家相關標準/規范,如:ISO 639:規定人類語言表示方法的國際標準;ISO 646:規定ASCII字符集的國際標準;ISO 8601:規定日期和時間表示方法的國際標準;ISO 3166:規定國家名稱表示方法的國際標準;ISO/IEC 10606-1(1993):規定32位字符集的國際標準;MIME類型:對因特網郵件格式的一種擴展;《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第四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教育部1998年頒布),國家標準GB/T13745-92《學科分類及代碼》一級分類表,教育部教育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制訂的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CELTS-3,和教育部教育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制訂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CELTS-41.1。
      三、歷史教學資源庫平臺的建設
    歷史教學資源庫平臺包括上傳、管理、顯示三部分,具有資源瀏覽、資源下載、資源上傳、資源檢索、資源修改、資源審核、資源刪除、資源統計、用戶管理、系統維護等功能。目前資源庫平臺主要采用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涉及到的主要技術如下:
    1.動態網頁技術
    制作動態網頁的技術有很多,主要有ASP、JSP、PHP。
    (1)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一個Web服務器端的開發環境,利用它可以產生和運行動態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務應用程序。
    (2)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一種跨平臺的服務器端的嵌入式腳本語言,它大量地借用C、Java和Perl語言的語法,并結合自己的特性,使Web開發者能夠快速地寫出動態生成頁面,它支持目前絕大多數數據庫。
    (3)JSP(Java Server Pages),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站點開發語言,它完全解決了目前ASP、PHP的一個通病——腳本級執行。
    ASP、PHP、JSP三者各有所長,都提供在HTML代碼中混合某種程序代碼,具有由語言引擎解釋執行程序代碼的能力。在ASP、PHP、JSP環境下,HTML代碼主要負責描述信息的顯示樣式,而程序代碼則用來描述處理邏輯。普通的HTML頁面只依賴于Web服務器,而ASP、PHP、JSP頁面需要附加語言引擎分析和執行程序代碼。程序代碼的執行結果被重新嵌入到HTML代碼中,然后一起發送給瀏覽器。ASP、PHP、JSP三者都是面向Web服務器的技術,客戶端瀏覽器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軟件支持。
    2.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可采用Access、SQL SERVER 2000等數據庫技術。
      四、歷史教學資源庫的資源建設
    1.教學資源建設的原則
    教學資源建設是資源庫建設的主體部分,在建設過程中應按以下原則進行實施:(1)服務學科建設,統籌規劃、分布實施;(2)突出學科重點,強調案例建設;(3)資源類型豐富,并與課程特點相適應;(4)強調資源的科學性,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可重用性;(5)注重資源建設與教學應用相結合。
    2.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
    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將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以課程為中心,建設相應的教學資源;(2)以專題為中心,圍繞某個專題,聚集相關的資源;(3)跨課程的綜合性資源或大粒度的資源,例如應用系統或工具、網絡課程等;(4)典籍性資源,比如歷史學詞典等。
    3.教學資源建設的類型
    目前,教學資源庫建設中主要的教學資源如下:
    (1)素材
    文本:文本文稿類素材中漢字采用GB碼統一編碼和存儲,英文字母和符號使用ASCII編碼和存儲,可以使用doc格式、txt格式、pdf格式的存儲格式。
    圖形(圖像):圖形(圖像)類素材應采用目前通用的格式處理和存儲。由于在Internet上通用的格式只有GIF和JPG格式,所以圖形/圖像類素材最好使用這兩種格式。因為bmp格式存儲的圖片容量較大,網絡傳輸速度比較慢,所以建議最好不要使用。
    音頻:數字化音頻的采樣頻率不低于11KHz,量化位數至少為8位,聲道數建議為雙聲道。音頻數據存儲的主要格式有WAV、MP3、MIDI和RAM。數字化音頻采用WAV格式為主,用于欣賞的音樂使用MP3格式,MIDI設備錄制音樂使用MIDI式,而用于實時交互的音頻使用RAM流式媒體格式。
    動畫:動畫類素材使用的格式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動畫格式、FLI/FLC動畫格式或QuickTime動畫格式。
    視頻:視頻類素材每幀圖像顏色不低于256色或灰度級不低于128級。視頻類素材中的音頻與視頻圖像要有良好的同步。視頻類素材的存儲格式為AVl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DAT格式、RM格式,單獨欣賞較大視頻素材使用MPEG格式,便于網上傳輸使用的采用RM格式。
    (2)課件
    課件是圍繞一個或幾個知識點,體現教學策略,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軟件。網絡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以下功能:輔助教師教學、輔助學生學習、資料參考、學生的興趣擴展。
    (3)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是由一個或多個媒體要素表現的可作為典型教學的已有事例。編寫案例時,至少包含以下幾部分內容:事實描述、相關背景資料、分析與評價、教學建議。
    (4)文獻資料
    文獻資料指有關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條例、規章制度,對重大事件的記錄、重要文章等。人選的文獻資料必須符合如下要求之一:第一,文獻資料必須是正式的國家機關發布的相關文件。第二,必須是具有廣泛影響的文章。第三,必須是重大事件的記錄,事件必須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5)試題/試卷
    所有學科的網絡題庫,都應遵循經典測量理論的指導,要嚴格按照經典測量理論的數學模型開發題庫管理系統、組織試題。試題的組織與編寫必須以學科的知識點結構為依據;試題數量要足夠多且試題在題型和區分度上要合理分布;試題內容要科學,無學術性錯誤;無歧義性,表述簡單明確;無關聯性,試題之間不能有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試題參數標注要盡可能符合客觀實際。
    (6)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是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通過多媒體表現的、在網絡環境下運行的某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
    (7)常見問題解答
    常見問題解答是關于某一學科教學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及其解答。問題解答中的有關媒體素材,必須符合媒體素材的技術要求;問題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實際參考價值;應包括問題正文、問題解答、參考資料和關鍵詞等內容。
    (8)資源目錄索引
    資源目錄索引是某一學科中相關的網絡資源地址鏈接列表和非網絡資源的索引。資源目錄索引應符合文本素材的技術要求,被索引的資源具有確實的來源。
      五、對歷史教學資源庫資源內容的分類
    歷史教學資源庫的資源可按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每個庫中又可按古今中外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
    歷史文字素材庫:包括歷史文獻、參考教案、論文資料、參考資料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參考選用或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參考。
    歷史圖片素材庫:包括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這些圖像,可從不同側面反映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相關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選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地幫助學生探究歷史發展規律。
    歷史動畫庫:包括歷史地圖、實物講解、情境創設等。歷史地圖類可以幫助教師動態地講解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深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實物講解類是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文物,進行仿真設計,制成動畫,動態播放,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事物的了解和對特定歷史時期特點的認識。情境創設類動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探究歷史的發展規律。
    歷史電影視頻庫:主要包括珍貴的歷史鏡頭。教師在教學過程選用這些素材,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探究歷史事件的本質和規律。
    歷史歌曲音頻庫:主要包括歷史革命歌曲,在教學中播放,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驗歷史情感,加深歷史認識。
    歷史課件資源庫:Flash課件、PowerPoint課件、Authorware課件等。
    歷史網絡資源鏈接庫:提供與歷史教學相關網址的庫外鏈接。
    歷史教學案例庫:可提供大量的優秀教案、說課教案、講課教案、典型的教學案例和上課實錄。
    歷史試題資源庫:包括典型習題、試題及近年中、高考試題。
    下面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以歷史主題詞為最小單元進行網絡資源導航,分六大部分:
    (一)中國古代史
    1.中華文明的起源:生命起源、中華文明起源、元謀人、北京人、氏族公社。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夏朝、商、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春秋爭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
    3.統一國家的建立:秦始皇、陳勝吳廣起義、漢武帝、張騫、絲綢之路。
    4.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三國鼎立、江南開發、孝文帝、三國兩晉南北朝、祖逖。
    5.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朝、唐朝、隋唐科舉制度、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吐蕃、遣唐使、玄奘、鑒真。
    6.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北宋、南宋、宋代社會生活、遼、宋、西夏、金、成吉思汗、岳飛、文天祥。
    7.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明朝、廠衛制度、鄭和、戚繼光、鄭成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
    8.科學技術:青銅工藝、數學、醫學、《水經注》《齊民要術》《天工開物》、都江堰、長城、大運河、趙州橋、北京故宮、“四大發明”。
    9.思想文化: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佛教、道教、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史記》《資治通鑒》《漢書》。
    10.古代藝術: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
    (二)中國近代史
    1.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林則徐、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不平等條約、左宗棠、甲午中日戰爭、鄧世昌、《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
    2.近代化的起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孫中山、辛亥革命、陳獨秀、胡適、新文化運動。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黃埔軍校、北伐戰爭、南京國民政府、南昌起義、朱德、毛澤東、長征。
    4.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5.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重慶談判、人民解放戰爭、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渡江戰役。
    6.經濟和社會生活:張謇、近代民族工業、民國社會習俗。
    7.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詹天佑、侯德榜、近代科學家、魏源、嚴復、京師大學堂、魯迅、徐悲鴻、聶耳、冼星海。
    (三)中國現代史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關援朝、黃繼光、邱少云、《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2.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三大改造、“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雷鋒、“文化大革命”。
    3.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國有企業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鄧小平理論。
    4.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臺灣問題、國防建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人民海軍、人民空軍、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萬隆會議、中美建交、“亞太經合組織”。
    5.科技、教育與文化:“兩彈一星”“秈型雜交水稻”“863”計劃的制定、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九年義務教育、“科教興國”、文化藝術成就、體育事業成就。
    6.社會生活: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影響、就業觀念的變化、醫療保險制度。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時期的人類:南方古猿、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該亞與厄瑞斯忒的傳說、母系民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
    2.上古人類文明:金字塔、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希臘文明、伯里克利、雅典民主政治、梭倫、布匿戰爭、羅馬共和國。
    3.中古亞歐文明:大化改新、穆罕默德、查理·馬特改革、丕平獻土、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羅馬教廷、瑯城起義、西歐城市興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國。
    4.文明的沖撞與融合: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羅馬、馬可·波羅、阿拉伯數字。
    5.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楔形文字、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荷馬史詩》《俄底浦斯王》《天方夜譚》、阿基米德、阿拉伯麥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
    (五)世界近代史
    1.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神曲》、達·芬奇、哥倫布、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華盛頓、拿破侖。
    2.第一次工業革命:珍妮機、英國工業革命、蒸汽機、“旅行者號”機車。
    3.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三角貿易”、殖民擴張和掠奪、玻利瓦爾、章西女王。
    4.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林肯、南北戰爭、《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俄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
    5.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憲章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五月流血周”、國際歌、巴黎公社。
    6.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萊特兄弟、汽車的發明、飛機的發明、愛迪生、電器對人類的作用。
    7.第一次世界大戰:“三國同盟”“三國協約”、薩拉熱窩、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
    8.科學與思想文化: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伏爾泰、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最后的晚餐》《向日葵》、達芬奇、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六)世界現代史
    1.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列寧、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戰:慕尼黑會議、綏靖政策、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國家宣言、雅爾塔會議、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柏林戰役。
    4.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戰后美國經濟發展、歐洲聯盟、戰后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
    5.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解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運動。
    6.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印度實現國家獨立和走上民族振興道路、戰后非洲獨立運動、拉丁關洲各國為捍衛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進行的斗爭、中東戰爭。
    7.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杜魯門主義、美蘇“冷戰”、世界經濟全球化、科索沃戰爭。
    8.科學技術和文化: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第三次科技革命、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畢加索、爵士樂、好萊塢。
      六、歷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幾點建議
    1.建設標準方面
    目前在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存在資源建設自成體系,無法實現有效交流和共享,低水平的重復性開發資源無法與國際接軌等不良現象。因此,對資源的建設范圍、類型、質量指標、應具有的功能、評價標準要有明確的要求,必須堅持標準化、規范化,嚴格依據相應的各類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2.資源庫平臺建設方面
    (1)必須做到跨平臺操作,支持不同瀏覽器,滿足平臺應用的多元化及可擴展性;
    (2)具有獨立的IP地址,支持TCP/IP并發訪問;
    (3)采用多樣的、統一的資源檢索方式,如按學科、媒體分類、關鍵詞等;
    (4)提供研究學習與協作學習環境;
    (5)根據資源庫的學科特點,視頻資源較多的資源庫應提供在線視頻點播功能(支持VOD)。
    3.教學資源建設方面
    (1)資源庫中的資源能夠符合用戶的實際使用需要,而不是單純的資源堆積,如網絡課程的集合不等于資源庫、課件的集合不等于資源庫、網站鏈接不等于資源庫、文本的集合不等于資源庫;
    (2)按照資源的教學功能和知識屬性進行組織,以資源的知識屬性為線索建立各種資源的內在聯系,使教學資源庫進化為學習資源庫;
    (3)按學生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學習目標對資源進行分類,建立它們之間的關系,促進知識的構建,不同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具體的學習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4)在資源的應用上應支持教學過程,支持與課程知識點的關聯,滿足創造性、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全面支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教學改革;
    (5)采用先進有效的數據壓縮技術進行多媒體素材處理,提高網絡的數據傳輸能力;
    (6)應注意資料來源版權問題,以免在用戶使用資源庫時帶來困難,資源庫中各種類型的原創資源不應低于30%,其它非原創性資源應不存在版權爭議問題。
    4.資源庫管理方面
    對資源庫必須加強管理,才能發揮歷史教學資源庫的最大效益。信息成為真正資源的必要條件是信息管理,要使歷史教育資源庫真正有效地為教學服務,關鍵就在于教育資源的管理,建設一個教育資源管理平臺。具體辦法是組織歷史學科教師、專家對教學資源進行層級管理。具體要求如下:
    (1)采用有效的資源積累方式,方便添加、補充資源,使用“批量添加資源”方式,并具備資源入庫審核功能;
    (2)支持分布式、多數據庫的信息發布,如數據量小的資源可存儲在數據庫中,數據量大的資源可采用文件管理方式;
    (3)資源庫的資源管理和用戶管理可以采用多級權限管理方式;
    (4)可對資源進行統計分析,對資源的可用性、實中學歷史教學廣州9~13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劉繁華20042004馬丁·特羅在30年前首次描述了高等教育存在著三個以數量為標準的發展階段。這一理論是基于當時部分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完成“大眾化”或“普及化”之現實,圍繞著高等教育內部革新問題而建構的,在方法論上,具有十分明顯的歸納取向,對高等教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的關系,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一理論存在著內在的缺陷。
    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之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認識。高等教育更多地體現著一國社會經濟的巨大利益,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多地是國家意志的產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如此。本文所指的第一堂課是教師與新生見面的第一次課。王燕/楊秀文Steps to Happiness劉繁華 廣東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510631 作者:中學歷史教學廣州9~13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劉繁華20042004馬丁·特羅在30年前首次描述了高等教育存在著三個以數量為標準的發展階段。這一理論是基于當時部分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完成“大眾化”或“普及化”之現實,圍繞著高等教育內部革新問題而建構的,在方法論上,具有十分明顯的歸納取向,對高等教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的關系,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一理論存在著內在的缺陷。
    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之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認識。高等教育更多地體現著一國社會經濟的巨大利益,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多地是國家意志的產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如此。本文所指的第一堂課是教師與新生見面的第一次課。王燕/楊秀文

網載 2013-09-10 21:56:11

[新一篇] 歷史地把握和平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

[舊一篇] 歷史教育與民族精神的弘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