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經濟學的科學性質和研究方法探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經濟師經濟學的科學性質
  由于科學和文化一樣,是個難以界定的名詞,所以,我們只能是從一個側面對其本質特征加以揭示和描述。以英國著名科學家J.D貝爾納(1901-1971)為代表的科學家認為,科學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有不同意義。科學有若干種解釋,每一種解釋都反映出科學某一方面的本質特征。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任何一個人給科學下的定義為世人所公認。由于科學本身也在發展,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斷深化,給科學下一個永世不變的定義,是難以做到的。
  經濟師經濟學是經濟學家及經濟師們對其特定范疇(圍)經濟活動的認識,是反映其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正如達爾文以自己的感受給科學下的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到普遍的規律和結論。”
  事實可以是歷史事實、社會事實、自然界的事實和其它事實,科學就是發現人們未知的事實。經濟師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與經濟師有關的經濟活動中的事實和規律的科學。
  遵循大部分辭書給科學下的定義都強調“科學是知識體系”,認為“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的論述,所以說,經濟師經濟學是反映特定范疇內經濟活動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體系。自戰后,科學活動進入國家規模以來,特別是今天國際合作的跨國建制時代,人們已把科學稱為“大科學”,認為“科學是一種建制”,即科學已成為一項國家事業,從而使企業和政府都直接參與了科學事業,實現了科學家與企業家、政治家的結合。而經濟師經濟學就是經濟(科)學家與企業家結合的一門綜合科學。
  經濟師經濟學是一門科學,而不是技術。也不是技術經濟。因為科學的回答是“是什么”、“為什么”,而技術的回答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學提供物化的可能,技術提供物化的現實;科學是發現,技術是發明;科學是創造知識的研究,技術是綜合利用知識于需要的研究。但是,經濟師經濟學卻同技術經濟有不解之緣,某些方面結合很緊密。區別科學與技術的目的,不是將它們分開。特別是就經濟師經濟學來說,則是要更好地統一考慮。注重經濟師經濟學的科學性時,要考慮其技術經濟;注重技術經濟時,要考慮到經濟師經濟學的科學性。對于經濟師經濟學來說,技術經濟是其科學的延伸;對于技術經濟來說,經濟師經濟學是其技術的升華。
  經濟師經濟學與管理學是交叉的,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卻仍屬于不同的學科,因為二者側重面不一樣。從經濟師經濟學和管理學都是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者之間這一特性上看是一樣;從兩個學科研究的主體(管理者)和客體(管理對象)來看也多有相同。但是終其目標及行為原則與涉及范疇卻各有側重。
  經濟師經濟學兼有理論與應用兩個方面,是在經濟學理論與相關學科理論指導下兼有理論但側重于應用性的學科,是應用經濟學理論與原則及方法在經濟師經濟活動中的具體化和延伸;既有深入的理論研究分析,也有決策的建議和探討,還有直接提供經過實踐的各種應用技術實施的較佳方案。
  如同任何科學一樣,經濟師經濟學盡管在表現形式上是知識形態,但它必須準確地反映客觀現實,從而在思想上才有可能樹立正確的自然觀、世界觀和方法論。
  同樣,經濟師經濟學作為一項事業,在社會總體活動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表現也有兩個方面:一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即認識世界是科學的認識功能;二是在物質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這是其科學的生產力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建設飛速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解放、經濟科學空前繁榮,大量的經濟學新學科不斷涌現。經濟師經濟學與工程師經濟學、會計師經濟學作姊妹學科成為龐大的經濟學學科體系中的有機組成單元。正如有關介紹工程師經濟學所述:工程師經濟學是專供工程師使用的一門實用經濟學,研究工程師與工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通過依靠工程技術提高經濟效益,發展國民經濟。它有助于工程技術人員思想交流,從而使工程技術人員在進行技術工作的時候,考慮到更多的經濟方面的因素。那么,作為其姊妹學科的經濟師經濟學則更不能例外。況且,從“科學是一種建制”的范疇來理解,作為實現科學家與企業家(我們這里應泛指廣義的企業家)的結合來講,經濟師經濟學應當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作為重大戰略決策向政府提出建議”則更是責無旁貸。
    經濟師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及其借鑒
  (1)方法眾多。本世紀以來的許多新學科研究方法大體為傳統研究方法論;歷史研究方法論;管理(或決策)研究方法論;系統研究方法論;超越經驗主義方法論;實用主義方法論;實證主義方法論;反證方法論;實在論方法論;試驗研究方法論以及我國較普遍采用的理論同實踐相結合方法論等等。
  (2)借鑒為我。企業管理人員在研究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問題中多采取管理或決策的方法和系統研究法。諾貝爾獎金得主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主張的實用主義方法論思想是:大多數經濟學理論不能從有限的前提中演繹出來。經濟學的基本目的是建立有實用意義的經濟理論,而有實用意義的經濟學理論的基礎只能是經驗材料。理論應當同實際領域和觀察資料緊密聯系并能經受后者的檢驗。以霍利期和內爾為代表的實在論方法論主張采用唯理論的方法論。所謂唯理論的方法論的中心思想是認為事物的本質可以在實踐中加以把握,經濟制度的本質是能夠在概念上再現自己,從而為經濟理論提供了土壤。
  (3)中國特色。鄧小平同志說:中國是這么大的國家,我們做的事是前人沒人做過的。中國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只能按中國的實際辦事;別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在人們較普遍地接受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科學的方法論之后,又提出判斷姓“社”姓“資”的三條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還鼓勵人們“膽子要大一點,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驗,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不冒點風險,辦什么事都百分之百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回事”。鄧小平說:“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里當然很重要的是經濟與政治制度。經濟師經濟學義不容辭地是這些制度的理論組成部分。為了加速這一新學科的理論研究,當采取上述研究方法。
    經濟師經濟學對經濟活動決策的影響
  按照對經濟學的適用有兩個重要方式的理論,經濟師經濟學理所當然的也應首先對生產、通貨膨脹、收入進行描述、解釋,并且預期其行為。而對經濟師經濟學來說,更應側重于第二個任務上,即如何能夠改善經濟運行狀況。西方經濟學家在同經濟的政策上突破了兩個禁區:一是不應設置經濟政策建議的禁區;二是可以探索經濟政策手段。作為中國經濟師經濟學的主體,更不應在禁區之外。因此,我們應當從世界經濟的發展來對照中國經濟師的效率觀;立足市場經濟的實踐需要,分析中國經濟師的責任;對于中國改革開放(含企業微觀的)及經濟政策建議等。當然還有其它更多的內容,但上述較為更迫切些。
  觀察角度不同,得出結論則異。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觀察方法得出的結論往往截然相反。例如一條曲線,從小的范圍觀察(取一小段),認為是一條直線;從大的范圍觀察(整體),則看到的是曲線。物理學上的光,從小的范圍觀察是粒子;大范圍觀察則是波。擴建一條公(鐵)路,初始階段是破壞,最終結局是建設。解決某一問題的方式,就戰術上說是妥協,就戰略上來說則是斗爭。再從更大的方面來看,地球運動一方面是自轉,同時又是圍繞太陽公轉;自轉是由地球自身慣性力推動的,公轉是由太陽引力推動的。就整個社會來說,每個人的活動都是為社會、為他人服務的;而就個人或家庭以及所在單位(如企業)來說,則是為了自己某種目標的實現。凡此種種,千差萬異,殊途同歸。經濟師經濟學所描述的皆是經濟活動現象,目標則是改善經濟活動的政策和方法。
  由此看來,經濟師經濟學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人類經濟活動智慧的結晶,存在于現實信息載體中;另一方面它又是現代人進行經濟活動(大至政策制定,小至微觀操作)掌握和運用的對象,存在于人腦和技術裝備之中。在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前提下,把科技興國當作一項基本國策。由此而建立的經濟師經濟學在研究與指導經濟運行中,把“人、產品、利潤”有機地結合起來,美國經營管理奇才艾柯卡這一成功的秘訣,即人是一切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寶貴的因素。這就是本學科的科學性的歸宿。                (責編:查謹)
  
  
  
經濟師太原052-053C8新興學科張領弟/金紀中19951995 作者:經濟師太原052-053C8新興學科張領弟/金紀中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9:18

[新一篇] 經濟師經濟學應當開展對管理科學的研究

[舊一篇] 經濟特區社會意識形態觀念的嬗變及其效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