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相互批評有多辣?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踐行群眾路線、召開民主生活會,眼下似乎面臨著一大難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誠然,在這個過程中,“自我批評怕不辣、相互批評不怕辣”之類口號朗朗上口,不過口號響亮,有時并不意味著有水平有能力應付這項工作。恰恰相反,有時口號越是動聽,可能越是顯示著這項工作的難度。

  國人不僅缺乏自省懺悔的傳統,而且可能更缺乏當面鑼對面鼓面對面相互批評的勇氣。況且我國的文化傳統中,不乏對妄言人事、臧否人物持非議的格言警句,比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之類,似乎早經把我們馴成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木訥之人。

  饒是如此,歷史上仍不乏官員之間相互批評的直言讜論。說到古代官員相互批評,人們很容易想到歐陽修的《與高司諫書》雄文。

  公元1037年,歐陽修剛到而立之年。當時,宰相呂夷簡權傾朝野,正所謂“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但他的政績支乏善可陳,政事積弊甚多,任人唯親令人反感。范仲淹多次上書批評,主張選賢任能之余,難免指斥呂夷簡。范仲淹此舉得罪宋仁宗和呂夷簡,被貶為饒州知府。彼時朝臣紛紛議救,可是身為左司諫的高若訥不但不救,反而在公開場合落井下石詆毀范仲淹。

  范仲淹何許人也?我們都知道他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之樂而樂”,這是一種不世出的境界,難怪歐陽修評價他“平生剛正、好學、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眼看范仲淹遭遇如此變故,平生剛正的歐陽修早已怒不可遏,便秉筆直言寫了《與高司諫書》痛斥高若訥。

  這段公案且不細說,單看歐陽修這封批評諫官的信到底有多辣吧。提到這篇檄文,也許許多人會馬上聯想到“不知人間羞恥事”的出處。是的,這句話當初正是歐陽先生為高諫官量身定制的,用如此犀利之語批評當紅官僚,夠辣。

  為了充分論證高諫官不知羞恥,歐陽修在文中主要抓住了批評的四個元素:

  一是官聲人品。一開頭,歐陽先生就寫出了對諫官人品的懷疑。比如又是疑其文名不彰,“足下廁其間,獨無卓卓可道說者”;又是疑其品行不端,身居其位的高司諫,始終“俯仰默默,無異眾人”,實在不像是一位賢良之輩。

  二是人情人性。接著歐陽修進一步刻畫出高司諫媚骨十足、顛倒黑白的丑態和賊貌。以人之常情和難免求官求穩的弱點進行分析,“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懼饑寒而顧利祿,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禍,此乃庸人之常情”;但高司諫偏要在各種場合詆毀賢能,甚至于“昂然自得,了無愧畏”,實在是 “君子之賊”了。

  三是職業操守。高諫官用有言責之官,拿了厚祿不干活,算什么行為呢?歐陽修說“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當去之,無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這不僅是叫他別擋著正直后進之士的路,而且是直接叫板,要人家下課了。順便說,古代官員的下課與今天頗不同,遠不只是意味著沒有實權的帶薪休假,而是要人家卷鋪蓋回老家。

  四是反求諸己。為了增加批評的辣度,在批評他人時,歐陽修更沒有忘記“把自己擺進去”。他說,倘若諫官堅持認為范仲淹不是什么好人,行有過失應當斥逐,那么我歐陽修如此拼命為他說話,也算得上是“朋邪之人”了。希望諫官讓天子判定我的罪過,哪怕殺了我,只要能讓天下都真正了解范仲淹的確是罪有應得,那也是您諫官有所作為的體現啊。

  在封建社會的畸形政治生態中,“相互批評不怕辣”,還真是要冒殺頭的風險的。最后歐陽修盡管沒有被殺頭,但卻有機會讓高若訥“有所作為”了一回,在盛怒之下,這位諫官密謀于宰相呂夷簡,并將他的那封信上奏仁宗,于是年輕有為的歐陽修一下子從朝中的希望之星被貶為夷陵令,開始了仕途偃蹇之旅了。

  如果說批評佞臣壞蛋還不能說明古人相互批評夠辣的話,那么韓愈的《爭臣論》,即便是批評一個還算正直只是有點做老好人的諫議大夫陽城,也是毫不含糊的。

  陽城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能行古人之道,他原本居住在晉地的偏遠之處,數千人受到他的熏陶而變成善良之輩。陽城才德過人的最高境界是,驚動了最高權力機關,驚動了皇帝,以至于“天子以為諫議大夫”。陽子居官五年,“視其德,如在野”,雖然才德上沒什么大的虧欠,但是韓愈以為,他作為“諫諍”之臣,不能諫議直言,就難以與其才德相稱。

  韓愈說陽城在位,“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完全是瀆職。既然如此,“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不如干脆去辭官去當守關打更的人得了。

  陽城是君子,韓愈就用君子的標準來嚴格對待他,“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韓愈列舉了古時“二圣一賢”禹、孔子、墨子的事跡,以期影響陽城——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不入,孔子為了天下安寧來不及把座席坐暖又繼續趕路游說列國,而墨子家煙囪都熏不黑長年累月奔波在外。你陽城又有什么理由自得安逸呢?

  韓愈時代的陽城與歐陽修時代的呂夷簡畢竟時兩路人。據說陽城不僅沒有因此怪罪韓愈,反而受到韓愈辣味批評的啟發,改變了處事態度。當宰相陸贄被奸臣誣陷時,陽城一改常態,極力“諫諍”,后來又阻止皇帝任用擅進讒言的斐延齡為相。以至于挑剔的韓愈老夫子后來專門撰文,對陽城給予了高度評價。

  今天,我們的政治環境更為昌明,“相互批評不怕辣”,不僅是一種倡導,更是被許多人所踐行。也許人們對相互批評不只是心存障礙,而且存在著不得其法——比如批評水平不高、批評能力不足之弊吧。有鑒于此,我提倡開民主生活會之前,大家都來讀一讀《與高司諫書》和《爭臣論》,學習一下相互批評的勇氣和銳氣,學習一下“不怕辣”的技巧和方法。



百度帖吧/第七龍 2015-05-25 22:59:45

[新一篇] 勾踐把首都遷到瑯琊是什么心理

[舊一篇] 古人的游戲:曹丕好玩彈棋 清代常玩“桌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