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線作戰,全面出擊:Google的史詩戰爭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boxi • 2012/06/29 07:30

多線作戰,全面出擊:Google的史詩戰爭

6月似乎是硅谷的新產品發布季,蘋果在一年一度的WWDC上剛剛發布了帶視網膜顯示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和iOS 6,幾天后微軟的
Surface就接踵而至。
你方唱罷我登臺,在剛剛召開的Google的I/O大會上也是新品不斷,最新的
Android(Jellybean)、
Google Glass,
Nexus7平板電腦以及新的多媒體設備
Nexus Q在第一天就悉數端出,令人眼花繚亂。

因此,只要留意一下Google的發布和相關報道,你也許就會注意到Google正在全面出擊,多線作戰。

這家公司仍然是搜索和廣告之王。Android發展得也相當不錯,盡管其對Google業務的財務影響尚不得而知。Google Apps和Google Chrome OS在企業、零售商、航空、學校等領域開拓出來的市場也相當可觀。Google Maps、YouTube還是市場領先。但是Google做的事情遠不止這些,下面的這份
戰役清單也許有助于你理解Google的這場規模宏大的史詩戰爭和它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多線出擊是兵法大忌,Google的各場戰役勝算會有多少呢?

與蘋果之戰

*智能手機:Google的Android跟蘋果的iOS激戰正酣。據稱其日新增激活量已達一百萬,現有的Android設備已有4億。

*平板電腦:Google剛剛發布Nexus 7,要從蘋果的市場霸主iPad虎口奪食。

*電視:Google TV Vs Apple TV,戰役延伸到了家庭客廳這里。

*云:Google Drive Vs iCloud(參見
云平臺:諸神之戰)。

*地圖:Google Maps Vs 
Apple Maps。

*電子錢包:Google Wallet/Play Vs Apple iTunes平臺。

*電子媒體:Google Books,Google Music VsiTunes和iBooks。

與微軟之戰

*操作系統:Google’s Chrome OS  Vs 微軟Windows系列。

*辦公套件:Google Apps Vs 微軟Office。

*智能手機:Google Android versus Microsoft Windows 8 platform.

*平板電腦:Google
Nexus 7 Vs 微軟Surface。

*云平臺:Google Cloud Vs 微軟Azure

*云存儲:Google Drive Vs 微軟Skydrive。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微軟Bing.


Amazon
之戰

*平板電腦:Google Nexus 7 Vs Amazon Kindle Fire。

*智能手機:Google Android平臺 Vs Amazon Fork。

*云平臺:Google Cloud Vs Amazon Web Services。

*電子錢包:Google Wallet Vs Amazon支付系統。

*電子媒體:Google Books、Google Music等 Vs Amazon Music、Books和Media


Facebook
之戰

*社交網絡:Google+ Vs Facebook

*即時通訊:Google messaging Vs Facebook Messaging

*照片管理:Google Picasa Vs Facebook Photos

*廣告平臺:Google Ad平臺 Vs Facebook Ad平臺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Facebook Social Discovery

其他的零星戰役


*Google Drive Vs DropBox

*Google Nexus Q Vs Sonos

*Google Local Vs Yelp

*Google Wallet Vs Paypal、Square

*Google Search Vs Twitter

*Google+ Vs Twitter

*Google YouTube Vs Hulu等

人才之爭
看著Google的戰線拉得這么長,不禁讓人想起歷史的那些教訓。羅馬帝國、拿破侖戰爭,還有奧斯曼帝國,這些歷史上的巨頭都曾多線作戰,雖曾經輝煌一時,但最終還是輸得很慘。究其原因,還是其中的人力成本太高了。Google也會面臨類似的困境。沒錯,Google是有錢,富可敵國,但是哪怕它擁有數以萬計的員工,也仍舊缺乏足夠的力量來全面開花,拿下所有戰役。現在Google不得不接二連三地收購公司來吸納人才,但這還不夠。在現在群雄并起的大環境下,Google不再擁有吸引天才不斷加盟的壟斷性優勢。總有人開出的條件比Google更好,總有些公司在某些方面做得比Google更棒。如果Sauqre有位置的話為什么要呆在Google Wallet團隊呢?如果Facebook向你招手的話,為什么還要向Google看回頭?如果你可以辦個Instagram出來并拿到數十億美元的話,為什么還要呆在Google那里當個產品經理(參見
2年時間從0到10億美元:Instagram崛起的偶然+必然)?

動物兇猛
Google崛起的頭10年時間里,實際上缺乏真正的競爭對手。Yahoo由于對基于搜索的廣告反應遲鈍,所以并沒有對Google的搜索技術構成太大的威脅。微軟彼時仍專注于軟件業務,所以跟Google較少正面沖突。但到了本世紀的第二個10年時,Google的周圍已經是虎狼環伺—從蘋果、Facebook這些巨擘到Dropbox、Square等新貴,個個都是如狼似虎,更加兇猛、更加專注、更加饑餓,Google還能那么好過嗎?

禍起蕭墻?
此外,Google不斷嘗試在新的領域封疆拓土,但卻可能在自己的核心地帶禍起蕭墻、后院起火—把Google+注入到搜索結果似乎正在引起用戶的不滿。

大膽突破?
Google之所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在于它的大膽。在網絡泡沫時代,當搜索似乎已經走入死胡同時,Google硬生生殺入這個領域,做出了更好的搜索引擎。當廣告陷入泥潭時,他們把文字廣告的創意變成上百億美元的金錢帝國。他們相信軟件會真正成為企業內部的智能的理念充滿野心,極具未來主義。Google Mail和Google Maps是另兩個從小做大的例子。不過或許最能代表Google膽識的還是Google Glass,這款未來主義產品也許恰恰代表了Google總想要先人一步的決心。

也許Google需要的并不是全面勝利,而是找到統治未來市場的突破點。

原創文章,作者:boxi 


網載 2015-06-02 23:29:26

[新一篇] 這些科技歷史上的大現象或有益于你看清未來

[舊一篇] 2年時間從0到10億美元:Instagram崛起的偶然+必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