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個人命運沉浮與國家秩序息息相關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編者按

“我們整個歷史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東西,再怎么變來變去,再怎么坎坷曲折,20多年的牢獄之災,但最后大家回歸到的還是家。”7月20日,由騰訊思享會聯合漢唐陽光舉辦的周錫瑞作品《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馬敏在活動中談到寫歷史要回歸人性才能打動人,“周錫瑞先生把這點為我們揭示出來,生命的歸屬,歸屬到親情中……我們要更多地注意歷史中的人,把人寫活。”以下為報告實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歡迎收聽“騰訊思享會”或“ThinkerBig”公眾帳號:


家族變遷折射近代社會大變遷


馬敏(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我就談幾點簡單的感受。章開沅先生在《葉》的序言中已經提到,這是一部很難得的家族史,而且這個家族史“構成一幅晚清民國直至1949年以來的社會生活的綿延畫卷”。這部書表面說的是一個家族,但實際說的是整個歷史,至少兩百多年綿長的歷史畫卷。周錫瑞先生用他的功夫和歷史記憶把畫卷勾勒出來,很生動。


多個晚上看這本書,感觸良多。看近代社會的演變,不僅僅是一個社會,還有一個家庭、家族變遷所折射出的中國近代社會的大變遷。一個大家族怎么樣演變,同時在政治、社會沉浮中的個人命運,整個寫得非常生動,所以這是一部很好的家族史,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


寫歷史要刻畫出人性


第二個想法,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有一個追求,是要寫人性,把人性那一面刻畫出來,他對歷史畫卷進行了深層次的展現。跟周先生以往的寫的書籍不同,這本書是寫關于人與人性的歷史書,讓歷史回歸到人,以人為中心組織這本書的材料,勾勒出歷史演進的人性化過程。這樣能夠觸動你,讓你產生共鳴。雖然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他們的坎坷,但上山下鄉、“文革”也經歷了,就能觸到你內心深處,這寫得非常好。過去歷史學家走了那樣一段路,學西方,比較注重政治史、經濟史,都是談宏大的結構,注重歷史本身的事件演變,但往往有時候看不到人。注重歷史框架、歷史規律怎么樣,但中間人被抽掉了。周錫瑞這本書回到《史記》那樣的傳統,這很重要。


這點和史景遷(編者注:Jonathan D. Spence,著名中國史研究專家、歷史學者)的一些書有共同之處,史景遷的書之所以流傳那么好那么廣,也是因為寫人,把整個歷史寫得很活、很生動、很細,這樣才能打動人,真正反映社會的變遷。我覺得周錫瑞這本書跟史景遷先生的書在這點上是共通的,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可能經歷了這么長的寫經濟、寫政治、寫文化的過程后,又要回歸到人的問題,人性的東西,人本身個體的命運,這很重要。


一片冰心在玉壺:歷史生命最終歸屬于親情


我注意他書中的一句話,“整個家族是一棵樹,個人是樹上的葉子,而葉是在風(近代政治變化)的吹動之下零落輾轉、命運沉浮,這個很有意思。也就是說樹是根,是家屬的來源、演變,也是這個人之所以成為這樣一個人的根據。這個家庭雖然不是顯赫世家,但也是一個大家庭,這些人真正杰出的那一代例如“篤”字輩,很多是受家庭的影響,是受葉伯英、葉坤厚那一代人的倫理、家教、家風的影響。這些人個人命運雖然坎坷,但最后“一片冰心在玉壺”,還是對這個國家、民族一片忠心。這與家族的文化影響有關系,所以很多東西的遺傳是從家族而來,從這棵樹而來的。但又因“風”太大,政治的風、社會變化的風把他們吹向不同命運,個人坎坷。在這種情況下,樹也在變,變成核心家庭。不過特別感恩的是他們老年又回到一起,我看到老人一起拍的照片,經過那么多坎坷,他們又回到了家,歸屬是家,是親情。


這個是我們整個歷史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東西,再怎么變來變去,再怎么坎坷曲折,20多年的牢獄之災,但最后大家回歸到的還是家。我特別感動于葉娃寫的《又見父親》,她對父親的概念是模模糊糊的,父親一直在監獄,文中描寫怎么從喊不出爸爸到喊出爸爸,十分催人淚下。世界上所有人對家的感觸,家屬親情,這是我們最后的歸屬。落葉還得歸根,歸根到哪里?家族。在這個問題上,周錫瑞先生把這點為我們揭示出來,生命的歸屬,歸屬到親情中,這點非常成功,對我們的啟示是我們要更多地注意歷史中的人,把人寫活。


個人命運與國家秩序息息相關


第三點,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家庭、一些人,但實際上把整個近代史兩百年社會的起承轉合寫出來了。也就是說從家庭的離散、個人的命運可以看出中國近代社會還是不斷地從內亂革命,最后回到一個相對的政治和諧局面。


個人命運、家庭命運脫不開這些東西,國家亂時,你的命運也是浮沉坎坷的,國家有秩時,你可能好一點。比如葉篤正一輩子做了那么多研究成果,最后是在改革開放后胡錦濤親自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給他。他做氣象大氣研究做了這么多年,之后能夠寫出這個回憶錄,又做了那么多工作,如翻譯達爾文《物種起源》等,也是隨著國家的“秩”才有這些成就。雖然歷史沒什么規律,但我們要從個人家庭變化中看到中國這兩百多年的變化線索,這是非常之重要的,也是我們搞歷史的人應該掌握的。這是我談的三點體會。


另外我有一個建議,供周先生參考,我覺得這本書寫得挺好,但葉家的如葉娃這一代人,他們“篤”字輩的后代我覺得應該稍微多寫一點,因為這批人代表著中國的現實或者未來。如果從晚清一直寫到民國,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寫到現在,包括這些人上山下鄉最后走向各方,不同的職業,都寫出來,這個就很完整,整個家族史的演變還有整個中國社會的走向就會展現出來。而且多用一點他們自己的感受,包括口述、訪談,把他們對家族的感受、對社會的感受多寫一點,這樣可能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家族史。我先談這點看法,不一定準確,供你參考,謝謝。




騰訊思享會 2015-08-23 08:38:58

[新一篇] 【思享】漢學家周錫瑞:歷史更應該是個人史

[舊一篇] 勵志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