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愛與掙扎:女攝影家黛安·阿勃斯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戴安·阿勃斯(1923年3月14日—1971年1月26日)是美國新紀實攝影最重要的旗手,對社會主流人物和邊緣人的兩面性在視覺上做了深入探索。1971年自殺。

對阿勃斯來說,攝影是一種意圖,而非記錄,是一種思考,而非視覺表達,這讓照片有了靈魂。


在阿勃斯看來:“人常常要裝出一個正常的樣子讓別人了解,而別人卻往往看到你不正常的一面。”


阿勃斯的攝影技巧是極為簡單的,她一直用六乘六相機的正方形構圖,人物多半是采取正面的頭像特寫,所有被拍的人都擺好姿式準備上照。


阿勃斯的攝影行為幾乎是一種哲學性的思考,而非視覺表達。她會永留青史的原因也正是:讓人透過她所拍攝的對象去思考命運與悲劇,思考自己與別人,思考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


黛安·阿勃斯與代表作《拿玩具手雷的畸形兒》

黛安·阿勃斯是美國新紀實攝影最重要的旗手,她把窮人、畸形人、流浪漢、變性人、同性戀者、裸體主義者、智障患者作自己(正常人)和社會(主流)的背面而進行的攝影探索,執拗地逼迫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正常”與“不正常”、“道德”與“不道德”、“公正”與“非公正”、“尊重”與“侵犯”這樣一些根本問題。她的攝影展在全球巡展,參觀者達725萬人次。她是美國第一個參加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攝影家。

艾倫拍攝的黛安.阿勃斯

這位被稱為“攝影界的梵·高”的天才,48歲時在家中吞下一把巴比妥鹽酸,穿戴整齊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切開了自己的雙腕。她留在日記本上最后的詞語是“最后的晚餐”。誰也不知道她何所指。

阿勃絲作品

阿勃絲出生在一個百萬富商之家,但她離開了這個家庭,靠拍攝時裝為生,過著并不從容的日子。從35歲起,她轉而投入到對所謂社會邊緣人的研究中,試圖表達從20世紀60年代一直延續到70年代美國人的反叛傾向、精神錯亂和理想破滅,對社會主流人物和邊緣人的兩面性在視覺上做了深入探索。

拿玩具手雷的畸形兒,紐約中央公園,1962年

客廳里的圣誕樹,1963年


黛安.阿勃斯的一生



楚塵文化 2015-08-23 08:40:44

[新一篇] 神傳文化:修道境界與道術研究

[舊一篇] 我們身上有奇穴 常按視力恢復干澀消失 穴位 穴道 眼睛疲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