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為什么迅速潰敗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國民黨堅持抗戰八年之久,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堅苦卓絕,堅持到最后,贏得了勝利。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非同小可的勝利。我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上從來沒有這樣風光過。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年,中國人受盡了屈辱和欺侮,八年艱苦抗戰,以犧牲上千萬軍民為代價換來了勝利的榮譽。抗戰中雖有一些腐敗,但并不嚴重,否則抗戰的仗就會打不下去。抗戰中有近百位將軍為國捐軀,包括張自忠、佟麟閣等,說明了對日抗戰有很強的凝聚力。
國民黨這樣一片大好形勢怎么會急轉直下,把大局輸給了共產黨?這段歷史很少有人探討過。其實這里的經驗教訓非常值得吸取。在我看,原因是勝利后國民黨迅速腐敗,以至于不可收拾。國民黨派出的接收大員進入原來由日本和汪精衛偽政府控制的淪陷區,建立國民黨的政權。此間發生大量的腐敗,喪失了民心,一瀉而潰千里,勢不可阻。
淪陷區的百姓在日本兵的鐵蹄下生活了七八年,過著亡國奴的生活。他們天天盼國民黨凱旋,自己能重新做一個有主權的國民。可盼來的國民黨卻是一群腐敗分子,只知道伸手要錢、要權,不關心民間疾苦,還看不起淪陷區的百姓。
抗戰勝利時,國民黨只占有全國一小部分國土。當時的一線城市只剩下重慶、成都、貴陽、昆明、蘭州;大片繁華的東部地區,武漢、桂林、長沙、廣州全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更不用說上海、南京、北京、鄭州和東北廣大地區。勝利之后,國民黨要派出大量官員去淪陷區工作,但它根本沒有足夠的合格的干部。接收大片淪陷區任務之重大是可以想象的。偽政權要接管,偽軍要改編,漢奸要懲處,地方秩序要維護,汪偽的貨幣要改制,日本人要遣返,生產要恢復,稅制要建立,還要防止共產黨的滲透,這真是一個百廢待興的時代。可是接收大員來到一個地方,首先是占據最好的房子用作自己的官邸,接收偽政府的財產供自己享用,委派自己的親人出任新建政府的各級官吏。各式各樣想當官的人(包括從國管區和淪陷區來的人)賄賂接收大員,買官賣官層出不窮。汪偽政權在七八年占領期間經營了巨大的資產,勝利后這些資產成為“逆產”,全部要沒收充公,在這產權變化的過程中有許多可乘之機。接收大員多半利用逆產改制的機會,將一部分資產據為己有。手里有權,又缺乏監督,腐敗是必然的。接收大員紛紛忙于自己的私利,把要緊的事都放到了腦后,這引起當地百姓的極大不滿。
國民黨政權把接管淪陷區看成是一個斂財的好機會,規定偽政府所發的貨幣兌換成國民黨的法幣的比例是200比1。而實際上當時的購買力之比遠遠高于此。這導致淪陷區百姓現鈔和銀行存款大幅貶值,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招致普遍的民怨。國民黨控制區的貨幣可以在淪陷區大量搶購各種商品,實際上是壓榨當地百姓的財產。為了滿足兌換法幣的需要,政府大量印制鈔票,趕運到廣大的淪陷區。由于增發貨幣,造成通貨膨脹,淪陷區的百姓更是一片怨恨情緒。
國民黨又錯誤地認為淪陷區的百姓都是不愛國的人,而自己以抗戰勝利者自居,凌駕于淪陷區百姓之上。把偽政府官員都看成賣國者,其實死心塌地做漢奸的只是極少部分,大部分職員只是為了求生,混口飯吃,心里還是向著國民黨,把他們當成賣國者是極不恰當的。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當局把當地學校的學生叫做偽學生,偽學生轉成正規學生要經過甄別。國民黨實際上把國統區的百姓和淪陷區的百姓分成兩種不同的人:勝利者和投降者。這種區分不但存在于國民黨的官員中,也存在于國統區的百姓中。從重慶來的百姓到達淪陷區往往自視甚高,看不起當地的老百姓。這極大地傷害了淪陷區百姓的自尊心。從人口數量講,淪陷區的人口超過國統區的人口。把這樣大的人口群體視為外人,就把自己徹底地孤立起來。
抗戰勝利本來給國民黨一個巨大的機會, 利用勝利的大好形勢, 建立為國為民的政權。可是由于在淪陷區接收中出的問題,國民黨在政治上逐漸失去民心。同時共產黨聲稱將要建立一個沒有腐敗的真正民主的新政府,逐漸爭得了民心。面對這種嚴峻的局面,國民黨本應內部嚴加整肅,挽回民心。可它錯誤地判斷形勢,以為自己的統治地位受到威脅是共產黨搗亂造成的,必須給予反擊。于是加強輿論控制,不許報道負面新聞,最后甚至暗殺同情共產黨的大學教授(也有消息說是國民黨內派系之爭,給國民黨幫了倒忙),結果徹底喪失了民心。共產黨以微弱的力量發展壯大,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言至確。這一段歷史的經驗教訓,太值得我們深思了。


茅于軾 2011-06-24 00:39:17

[新一篇] 吳佩孚:老妻尚在

[舊一篇] 我的父親張聞天:曾被遮蔽的總書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