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李嘉誠用腳投了什么票?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新年伊始,李嘉誠日前突然宣布長江實業(長實)及和記黃埔(和黃)宣布業務合并、重組方案,兩集團資產最終將分拆為兩間以開曼群島為注冊地的新公司,同時,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和)與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長地),在港上市,一時間引起種種猜測。

李嘉誠是個商人,無論他把自己的公司合并、重組,還是把變更注冊地,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應該有什么非商業的猜測。這次合并、重組,將估值偏低的房地產抽離出來,長和系的計算市值頓時就提高了。依照長實17日在聯交所收市價格計算,比2014年的股東應占賬面權益價值有23%折讓,折讓值高達870億港元。通過重組簡化結構后,這部分被低估的價值將被消除,等于天降870億。

出遷冊英屬開曼群島的舉動,有利于避稅。眾所周之,由于開曼政局穩定,無外匯限制,不收所得稅,成了著名的避稅天堂。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大陸公司也到島上注冊公司,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避稅。

另一個原因,是有利于李氏家族走向國際,便于今后進行海外并購。李嘉誠的接班人、他的長子李澤鉅,跟他老爸長期立足香港不同,他有更寬廣的國際眼光,希望走出去,投資廣闊的國際市場。那么,把上市公司注冊到開曼群島,就等于為走向國際作出重要準備,因為在開曼群島進行兼并在程序上要簡省很多,比如只需要三分之二股東投票通過即可,不需要在法庭走法定兼并程序,融資、融券相對寬松。

問題是,這么多年來,李嘉誠一直立基于香港,生于斯,長于斯,發展于斯,這里是他的根,是他創下偉業的故土,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自不待言。這么多年來,他都沒有將公司變更注冊地,現在卻突然有此舉動,難道僅僅是順其長子之意,僅僅是為了開拓國際市場?在一個自己非常熟悉的、打下堅實基礎的環境里容易賺錢,又何必勞苦奔波于國際?

走出去,無論出于什么動機,其結果就是資本撤離香港,聯系到2013年,李嘉誠出售內地上海、北京物業,又是撤離內地。要是一般的商人有此舉動,不會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和各種猜測。李嘉誠之所以35年長期蟬聯亞洲首富,就是因為他具有非凡的經營頭腦和對投資環境、以及世界變化的敏銳把握,長期以來無人出其右者,被譽為“李超人”。在香港,乃至亞洲商界,他既是一個標桿,也是一個風向標,在華人圈有巨量的跟隨者,他的舉動無法不讓人聯想。且李嘉誠的撤資并非小數目,有數據顯示,過去兩三年,李氏家族從大陸、香港撤出的資產超千億,其中一年時間就拋售了800億地產資產。

因此,“李超人”一系列從內地和香港撤資的舉動,直到變更上市公司注冊地,到英國屬土的開曼群島,使得上市公司成為“海外公司”,不受香港,更不受內地控制,與英國走得更近,考慮到李嘉誠長期在英屬香港下做生意,與英國資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不能不說意蘊頗豐,耐人解讀。

我們當然不希望將商業扯上政治,但商業確實離不開政治的影響,做大為商業帝國時,更不可能與政治毫無關系,商人就是想擺脫與政治的關系,很多時候恐怕也不可得。只不過,這種政治影響對自身而言,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如果是后者,就會用腳投票,離得越遠越好。

對于內地的政商關系,想必李嘉誠在內地的投資過程中,是有切身體會的,如何處理好政商關系,常常是令商人頭痛的事,這是由內地的政治特色決定的。不過很顯然,李嘉誠再笨,也不會承認自己撤離內地、香港是因為對政治或司法的担憂、甚至不信任。

退而言之,即便僅就經濟而言,也不排除李嘉誠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担憂,因為隨著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設立及發展,其在亞洲的金融地位和作用必然會越來越重要,對香港形成強有力的競爭,香港遇到了經濟發展可能觸及的天花板。

用純粹的經濟學、經濟規律來解讀李嘉誠當然沒錯,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對于成功的商人來說,賺錢雖重要,但沒有什么比安全、穩定、法治的社會環境更重要,這并不是說香港不安全、不穩定、不法治,而是由于政治的原因,香港政局潛伏著不穩定的因素,特別是在經歷了去年的“占中運動”之后,未來有什么變數誰也說不清楚,加之香港和內地資產價格泡沫化,目前正處于慢慢破裂狀態,而“目前歐洲投資的機會更多”,落袋為安,去歐洲抄底,實現利潤最大化,不實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李嘉誠用腳投了對香港政局潛在不穩定的票,投了香港未來發展不明朗的票。

這樣解讀并非什么陰謀論,而是堅信,李嘉誠做撤資舉動時,絕對進行了綜合因素的考慮,而對外,只能說一個因素。


博客中國 2015-08-23 08:44:07

[新一篇] 《查理周刊》遇襲引發的美國新舊媒體倫理之爭

[舊一篇] 【獨立視角】中國經濟絕境之國內市場斷崖(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