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有了愛人就不再文藝了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結婚/有了孩子以后,我們就很少看電影了”,這是我那幫三十多歲朋友經常說的話。未必是電影,還有可能是看書、聽音樂、去小劇場。在更衣柜的一角,總是會有落滿塵埃的球包、登山包以及運動鞋。和麗江羊毛披肩一樣,都是文藝生活的史前遺跡。(多說一句,我非常非常不理解為什么去麗江就得買個披肩?為什么去西安的不見買套盔甲呢?)


婚姻生活和婚育生活猶如斷龍石放下,徹底斬斷了和以前生活的聯系,尤其是和文藝的那一部分。這些心如鐵石的家伙中,不乏敏感多情之輩,曾經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瘋瘋癲癲地跑過。但就那么一下子,他們輕巧地越過生活的河流,在對岸變換了容顏,和當初他們看不上的那些人一樣,慢慢長出一張張被權力或者金錢侵蝕了的臉孔。


為什么會上演這樣徹底的反轉?為什么人們會淡定地說“我現在更喜歡宅在家里”?


因為從一種不確定性的生活進入了一種篤定的生活,你就會發現保持文藝的生活相當昂貴。受薪階層要維持每周一場電影,每月讀一本書,每年兩次旅行的生活,意味著要推掉N次工作和社交上的請求,堅定地維護自己的私人生活不被公務所侵占,有孩子的父母意味著還需要有額外的勇氣和校方PK,贏得屬于自己一家人的時間表。


這就是為什么人們說“文藝青年”的原因。文藝青年可以很清貧,但依然能夠在世界各處跑來跑去,因為他們在用世界上最昂貴的貨幣來支付自己的生活---青春和時間。一旦過了這個年歲,人們就支付不起了。珍貴的時間要拿去用于交換金錢,金錢用于體面安詳地一路走到人生終點。也因為同樣的原因,“文藝中年”和“文藝老年”如果沒有對應的財富累積,這樣的稱號形同騙子。


許多人喜歡把這個轉變解釋為“成熟了”或者“上了歲數”。它解釋的僅僅是表象,事實上是因為你見過太多東西,領略過太多風情,以至于失去了驚喜的能力。很少再有發自內心的狂喜,或者是毛骨悚然的驚嘆。文藝青年更容易在年少時遇見太多狂喜和驚嘆,于是年歲增長之后更難被觸動。殘暴的影評人之所以不會吝惜自己的毒汁,乃是因為他之前太多次熱淚盈眶,不能自己。


成長就是個High點逐步增高,笑點逐步降低的過程。前者讓你對一切無動于衷,專注做事;后者讓你得以在電視機前坐得下去,領導講笑話的時候能真誠地笑得死去活來。


文藝青年始于不靠譜,即便是一種表演,也得裝作不靠譜的樣子。這是古老的宗教祭祀,你祈求不確定性的生活帶來日復一日的新鮮感,那么你最好為這種生活跳一段不靠譜的舞蹈作為獻祭。不靠譜會吸引更不靠譜,形成連鎖反應,能讓你看到整個世界在自己面前閃耀。


終有一刻,人總會醒悟生活僅有閃閃發光是不夠的,意識到空調比電扇舒服,馬桶比蹲坑方便,這就是自我體制化的開始,厭倦不確定的生活,擁抱領帶、按揭、保險、日程表和PPT,落回到靠譜的生活中去,也落回到人的天性中去。


于是,幸福的塵埃紛紛揚揚而下。世界長舒一口氣,繼續轉動它的齒輪。你拿著遙控器深陷沙發,就像是個隱退的武林高手,耐心地一條條看著午夜的廣告。



題圖攝影:Rosie Nixon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圖片來源:John Walkenbach


槽邊往事 2015-08-23 08:45:21

[新一篇] 羅瑞卿之女羅點點:紅色二代們的故事

[舊一篇] 路遙:人要對自己殘酷一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