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想成功,就得走“群眾路線” 頭條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摘要
據紐約時報的估計,2016年希拉里競選團隊大約需要籌集高達25億美金用作選舉。因此,如何在維系或兼顧與權貴集團的關系,真正“想選民所想”走好群眾路線,也是希拉里競選能否成功的關鍵。


觀今日美國政治圈,可能找不到比希拉里更受人矚目、更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


作為曾經的“第一夫人”、兩屆紐約州參議員、08年大選的角逐者、現任政府的卸任國務卿,希拉里擁有其他參選人無法比擬的豐富履歷和政治經驗,擁有旁人無法企求的全民知名度,擁有龐大的人脈關系網和早已馬達轟鳴的籌款機器,還擁有前總統克林頓坐鎮中軍的一流競選團隊——這些無疑是希拉里通往白宮之路上的開路機和加速器。

  

4月12日正式宣布第二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沖擊總統寶座的希拉里,勢必將為自己的傳奇人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成功,她將創造歷史,成為240年來美利堅合眾國的首位女總統,和地球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一旦失敗,很可能預示著現年67歲的希拉里政治生涯的提前終結。


無論如何,由希拉里領銜主演的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注定會比銀幕上的“紙牌屋”情節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希拉里能否笑到最后,關鍵在于她能否真正做到“面對過去,面向未來”。


當然,希拉里的競選之路注定荊棘密布、險阻滿途,剛踏上征程便遭遇了十面埋伏。


宣布參選的話音未落,一場以共和黨競選人和保守派為首的、以阻止希拉里入主白宮為目標的聲勢浩大的“反對希拉里”運動已然如火如荼。希拉里的參選公布后,共和黨的一班重量級人物紛紛表態,強烈質疑希拉里的個人品行與職業操守,斷言她絕不是理想的總統人選。



紐約街頭:“反對希拉里”


希拉里今天面臨的困境,其實前總統克林頓早在1992年總統大選時便曾有類似的經歷。


當時老布什陣營挾冷戰結束、伊戰大捷和支持率高企的余威,眼光一路緊盯克林頓的“下三路”,圍繞克林頓的婚外情和逃兵役大做文章,企圖從人格上摧毀克林頓的競選。


然而,隨著當時美國經濟的意外衰退,“面包和黃油”成為美國人最關心的議題,而克林頓的團隊則敏感地把握住了選民情緒的變化,推出“笨蛋,問題是經濟”的口號,成功轉移了競選的焦點和重心,打了老布什一個措手不及,并最終把第一個克林頓第一次送入了白宮。


即便丈夫的經驗能有所借鑒、甚至成功遷移,2016年大選希拉里需要高舉的旗幟可能也不只是一個單一的“經濟”議題這么簡單了。


首先,美國的經濟近來有持續復蘇的跡象,這或多或少會拉低經濟在主導大選議程上的作用。當然,經濟從來都是能左右大選局勢的核心議題,但正如希拉里宣布參選的電視廣告里所展現的,今屆大選涉及和涵蓋的議題將更趨多樣化和多元化,因此選舉的結果極有可能是多種議題相互交織和作用的產物。


更重要的,今天的美國與二十年前的美國儼然已是兩個世界,而國際形勢的瞬息變化與國內政治的最新發展,決定了下任美國總統肩負的責任會更多、處理的問題會更復雜,而選民對新一屆總統的期待也會更大。


那么,美國選民對未來有什么樣的期待,作為總統參選人的希拉里又是否能回應與滿足這些期待呢?


首先,正在回暖中的美國經濟尚未完全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影,毫無疑問,選民們期待一位能夠帶領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復蘇的總統。


目前美國失業率已降至5.5%左右,而去年的就業增長更達到1999年以來的最高,這種勢頭對民主黨和希拉里極為有利。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和社會的不平等持續惡化,希拉里能否真正踐行她宣布參選時所做的承諾,“我會捍衛普通美國人的利益”,將是對她最大的考驗。




4月14日希拉里在愛荷華一所社區大學出席了她宣布參選后的第一場造勢活動,并提出了四項競選的基本綱領,為首的兩項便是發展經濟和增加美國普通家庭收入。


目前看來,希拉里競選打的經濟牌重點在于幫助工薪家庭獲得更多機會和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以此為緩解經濟不平等的抓手。除非經濟在未來的一年半時間里出現大的波折,經濟形勢目前總體對希拉里有利。


其次,美國政治近年來的最新發展,例如貧富鴻溝的擴大、精英和大眾層面的政治極化、權貴利益和門閥政治的抬頭、國家治理能力的下降等,歸根結底都指向美國政治制度的衰落。


從這個角度考察,選民同樣期待一位能夠凝聚各方力量、兼顧不同利益、甚至超越黨派紛爭的總統,在領導政府有所作為的同時,保持美國政治制度的活力與優勢。


如果僅從希拉里的過去來看,她可能不是能夠滿足這一期待的理想人選。盡管希拉里一再強調自己在担任參議員和國務卿時能夠與共和黨的對手通力合作,但美國政治精英和普羅大眾對希拉里的認知與情感兩極分化嚴重,非愛即恨,因此希拉里很難在選民中走出一條中間路線。


同時,作為克林頓政治王朝的“女王”,希拉里與華爾街等特殊利益集團的親密關系一直飽受詬病,她本人過去的競選籌款也大大得益于華爾街“金主”的支持。


據紐約時報的估計,2016年希拉里競選團隊大約需要籌集高達25億美金用作選舉。因此,如何在維系或兼顧與權貴集團的關系,真正“想選民所想”走好群眾路線,也是希拉里競選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14日的亮相中,希拉里提出把改革美國競選財政制度作為她參選初期的四大中心綱領之一,并聲稱支持通過修憲來改革美國當下“功能失調”的選舉籌款制度,這無疑是希拉里為重塑自身親民、改革的形象而做出的重大嘗試。


這樣的表態可以說不僅展現了希拉里的智慧與膽識,也體現了她志在必得的決心,但能否真正做到與權貴利益做適當切割、能否真正推動美國政治制度的改革,相信美國老百姓會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最后,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外交在全球范圍的收縮與受挫,必然讓新一屆政府的外交大戰略面臨艱難的抉擇。


盡管美國選民關注的重心會主要集中在國內政策上,但是可以認為美國民眾仍然期待新的總統能夠帶領美國繼續發揮“世界領袖”的作用,在維護美國國土安全的同時,保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作為美國歷史上出訪里程最長的國務卿,可以肯定的是,希拉里在重點關注國內議題的同時,必須會兼顧美國外交,并為自己任職期間的政策得失背書。在14日的演講中,希拉里將“保護美國不受外國威脅”作為她四大競選綱領之一,很可能是認真考量后的決定。


毫無疑問,選民的關心與期待還有很多,比如種族問題、移民問題、教育問題、同性戀問題等等,但就希拉里目前的表現來看,她正在放低身段,精心編排,努力重塑自己的形象,淡化自己的過去,著眼美國的未來。


必須指出的是,在美國贏得總統大選并不需要討好所有的選民,美國社會已經基本分化成了穩定的投票集團,而最新的趨勢是民主黨的底盤與共和黨相比,不僅略大,而且增長更快。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4月7日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民主黨繼續在黑人、亞裔、拉丁裔、受過良好教育的成年人以及千禧一代中占優勢,而共和黨則繼續保持在白人、尤其是受教育較少的男性白人、福音派新教徒和沉默的一代中的優勢。


盡管皮尤調查的對象是全體成年人而非真實的選民,但當把獨立派的黨派傾向計入考量時,發現48%的美國人自認為民主黨或偏向民主黨,而只有39%的美國人自認為共和黨或偏向共和黨,而這一趨勢自2009年以來一直保持。


換句話說,只要希拉里能夠穩住民主黨的大盤,便極有希望贏得大選。


美國總統大選是充滿戲劇性的,大幕剛剛揭開的時候誰也無法預計下一幕的劇情發展。同樣,美國選民看重的更多是未來,而不是過去——與希拉里太多的“過去”相比,沒有什么“過去”的奧巴馬同樣贏得了選舉。


因此,對希拉里而言,可能肩上更吃重的包袱是她將會給選民描繪一個什么樣的“未來”,而不是糾結她曾經有一個什么樣的“過去”。


但無論希拉里最終是否勝選,八年前作為第一位“第一夫人”競選總統,作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沖擊白宮的女性,她早已創造了歷史。


共識網 2015-08-23 08:48:41

[新一篇] 【尚書房】謝晉電影:“五四精神的大倒退”

[舊一篇] 俄羅斯:戰斗民族+極端性格,你怕了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